成都狮山,川师校园,其花如锦,印象弥深。
首屈一指的是桃花。在蓉城,川师以“排骨、美女、桃花”三绝,卓尔不凡,傲视群雄。排骨的适口卤香,美女的快乐打望,桃花的视听盛筵,蔚为大观,风骚独领。每到春暖花开,锦城的男女老少,或举家,或单飞,或伉俪,或群友,熙熙攘攘涌向狮山,热热闹闹漫成一景。是啊,从川师前门进,再从川师后门出,便隐入漫山遍野的桃花丛中,迷失自我了。乌头黑脸的火车,带着长长的车厢,一天到晚穿越在桃花漫野的两岸之中,现代文明的隆隆快进之乐,与自然花海的徐徐嬉游之趣,和谐共生,彼此成景。三三两两的红男绿女,在花前闻嗅陶醉,在枝旁搔首弄姿,在树下吟诗诵句,在林间轻歌曼舞。有的端详群葩独自沉思,有的静坐花下相看两不厌,有的围在树畔翩翩起舞,有的移步换景不断咔嚓咔嚓……此时的桃花已经不是桃花,是游人的伙伴,此时的狮山已经不是狮山,是盛世的乐园。
惊鸿一瞥的是迎春。田径场外的大道,除了巍峨挺拨的松树,直插云天的香樟,目力所及的树间坎沿,是迎春;宿舍出来的碳碴路边,蓊蓊郁郁黄绿相间的,是迎春;言事口正对的大道边,行政楼和卫生科后,一丛丛一笼笼一簇簇的,是迎春……每当寒肃将尽,群艳噤声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就是这“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宋•韩琦)的迎春花。你才发觉,哎呀,人有人不同,花有几样红,这“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宋•刘敞),哪里是浪得,简直是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呢。蓬蓬松松斜飞乱垂的绿丝绦,缀上绿叶瓣,开起小黄花,星星点点,繁繁密密,宛如绿翡翠镶嵌的黄玛瑙,又似翠锦缎广植的金珍珠,给仍然冰冷的空气带来春讯、希望、朝气。于是,人们褪去笨重的寒衣,疾步跑进奔走的热流,锻炼开来,雄健起来。
独树一帜的是玉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每年都有几十个美国戈申学院的留学生来川师。为了避免两国学生正常交流以外的接触或摩擦,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学校修建了时髦的留学生宿舍,大家都呼之为“熊猫馆”。“熊猫馆”修得确乎漂亮,别墅错综,假山林立,亭台突兀,廊桥曲折,羡煞漏窗围墙外众生。羡煞归羡煞,也不会硬往里闯。唯有馆中应时而开的玉兰,并不遵法令校纪,竟然傲然屹立,洁白无瑕,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饱绽盛开,把瑟索的冰冷天,装扮得花枝招展,春意盎然,而且也偷学红杏,还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玉兰出墙来,潇洒张扬成一种绝美女子的妖娆,惹得博学、尚美的老骨董、少年郎,从几何构图到光圈色彩,横比竖摆,左支右绌,上窜下跳,留下一帧帧中有玉兰花似雪,迎风含态姿超绝的简洁、空灵、忘尘、脱俗的绝世作品,去参加艺术大赛,捧回摄影大奖。
安于一隅的是荷花。校园深处隐藏着一幢僻静的三层小楼,边墙挨着校外的桃林,腹中盛满百万图书。只要不闭馆,总是有络绎不绝的先生或士子,悄悄地来,默默地去,绝少高声武气飞扬跋扈。这就是知书识理的老少,灵魂寄放的地方——川师图书馆。这里不仅充实来往过客满脑子的天文地理五行八作,还修炼出男工妇女言行举止温文尔雅的仪节操守。就是在这样一个风平浪静的书山之前,学校因地制宜,辟有一方随形荷塘。每每夏天,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着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粉蕊,火红精灵,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既如一粒粒的明珠,又似碧天里的星星,还像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清香缕缕,仿佛歌声飘飘幽幽,宛然流水脉脉悠悠。这个时候,男的女的,都放慢了脚步,在寻找周敦颐的清趣,或朱自清的意境。
别具一格的是桂花。依偎在荷塘边的,是疏密得宜的一丛桂林。桂林像成千上万的疯狂追求者,里三层外三层环绕着荷花仙子,生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金秋时节也不甘花后,送来不绝芬芳,如李清照《鹧鸪天》所说,“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花是八月遍地开,桂林却四季笼罩着,仿佛王维《鸟鸣涧》之化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也是哟,每一个春早夏晨秋拂晓,或落日黄昏凉暑褪,多少勤勉一族,或站立,或独坐,或侧倚,或背靠,或扶干,或拽枝,或埋首,或仰望,或凝视,或远眺,而心头所思,口头所默,不是屈原的离骚,就是陶潜的拟古,不是苏轼的诗词,就是考研的英语。
岂止这些哦,游泳池后,电影院侧,春天的贴梗海棠,红似火粉如霞,直追醉酒刘伶,重枣关公。文科楼理科楼前的行道树,泡桐花像一串串的粉色银哨,绛紫铃铛。教师楼前,实验室外,经冬的腊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啊,千姿百态的奇花异卉,均各自风靡一时,又随时耳目一新。
赏着狮山花,观着川师景,忽然就觉得,课堂上的教授讲师专家学者,分明就是这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的花,就是这冰心玉骨,争奇斗艳的花,是他们含英咀华,引经据典,口吐莲花,舌绽春蕾,成就了我们一批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