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西蜀绵州,李白故居的青莲古镇,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毕竟是四川人之骄,江油人之傲。
江油在蜀之北,山原平坝相伴,堪游之境甚多,闻名足以寄望。比如重华镇,与远古五大圣君之一的重瞳虞舜有关;比如云岩寺,其飞天藏又名星辰车,为宋辽木构的实证代表;比如窦圌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是列仙传中的窦真人弃官隐居之所;至于乾元山、老君山、青林口、佛爷洞、金光洞、白龙宫,等等,或植被茂盛,环境清幽;或瀑布成群,峡谷风生;或暗河涌动,钟乳迷幻;或飞鸟鸣禽,日光云海,简直就是原生态畅游的理想王国。
但是,此行的目的是青莲,少年李白生活的故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探访谪仙老家,领略文思飘逸,多么惬意啊。
青莲镇位于绵阳与江油间,“涪江中泻而左旋,盘江迂迥而右抱”,稍呈左依濂水,右伴涪江格局,涪江古曰清溪,盘江又唤濂水,青莲得名,似当如兹。放眼望去,山因水而灵秀,气因仙更飘渺,满目青葱,一派怡豫。曾经舟楫纵横,现在达道畅通。
宽坦的金樽广场, 坐落在流畅的绵江快速通道旁,宽约80米,深约50米,甚为豁达。广场之首,分列着8块巨大的惊叹号盆花置景,红中透出桔色与金彩,卓然醒目,焕然提神。广场之央,在6座高达5米的金樽方柱横排之中,是两端低中间高的歇山式牌坊,有10米之巍峨,给人以震撼之感,一律的朱柱与青瓦,又显简约古朴。穿过牌坊,是径逾10米的青莲地花,用青石雕砌的莲花,静置于正向的大理石坪,碧水浸润之下,尤见清新爽目。后面迎着凹进的笔直走廊,和广角方亭,轩敞清幽,任尔风雨烈日,人们都有歇息的地方。中间位置,是巍然的穿堂,楣额之上,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家于右任的行书:才华九州横,字规正而洒脱,色金碧且辉煌。张泽的“天降谪仙,既生蜀则江山英秀;诗藏故里,恋清境许书剑明时”,李调元的“诗仙即酒仙,天下敌手唯工部;骚客亦狂客,举世知心独令公”等联,相映左右,熠熠生辉。堂中屏风,叙刻着故居简介。后面是幽僻的廊道,掩映在斑竹丛中,静寂超凡,安闲洗心。只要有点儿李太白的率性,置身偌大的金樽广场,你都会情不自禁地吟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前行,则是壮阔的南大门广场,缘山而建的缓坡地面,呈梯级向元宝山上延伸。每上一级,收缩一轮,直至只有照壁和门户宽窄。而广场的内容,也颇含意趣。既有四方四正的石镌青莲地花,与山下的圆径芙蕖遥相呼应,又有球柏拱卫的汉白玉雕像,杰然高耸。少年李白从嶙峋的巨石之上,升腾而起,圆颈玉面,杏目远眺,依岩抚书,衿带飘飞,仿佛太白金星脱俗尘寰。后面的照壁,题刻着佛学巨擘,书法大师赵朴初老人的端正行楷:太白碑林。两边,有人性化的无障碍通道,确保残疾人士也可畅通无阻。整个仿唐构架,形制高挑,设色厚重,加上当世文人邓拓、一代书家沈鹏的楹联“绝代奇才皆放逐,鸿篇斗酒漫吟诗”,为南大门陡增了文化真味。缓步石级,你便有崇敬之诚,驻足像前,你会生仰瞻之望。那个天上行云一般飘逸洒脱之才,是如何从这巍巍的丛冈,郁郁的青径,吸得狂放不羁,心游万仞的灵气的。
踱上近40级石阶,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奇绝的首碑广场,也叫扇形广场。这柄栩栩如生的巨扇,广羽状铺陈于地,借助太白的想象,一旦摇扇开来,还不得“大风起兮云飞扬”。首碑轴心,将赵朴老的四个金字,由横变耸,深刻于石,而护着的蓬勃苏铁,秀幽清明,润人眼目。13块黑色花岗石地碑,或工或草,刻着毛泽东、周恩来、鲁迅、沙孟海、舒同、启功等人书法墨宝,成为醒目的扇面和刚劲的扇骨,13根华表式圆柱立碑,参差错落,各具情态,分别镌有京、沪、苏、辽、宁、川等地的书家33首李诗。徜徉着,观摩着,品味着,发觉构造者心追李仙翁,取譬寻常物,用了“自古文人多弄扇”之精巧运思,妙哉。
地碑广场的右侧,满池碧荷的后边,则是峭拔凌云闻名遐迩的巨碑广场。危崖之下,有潺潺流淌的清溪和嶙峋怪石的渡桥,以及空阔如茵的广场,任游人流连其间。而依山而立的长幅石崖,阔约80米,高及7米,置身其前,顿觉人之渺然。峭壁之上,凹凸着硕大无朋的青石,在不同的位置凿成光洁的平面,分别浮雕着疾步回望或偃卧举杯的太白石像,更为辽阔的空间,则阴刻着祝枝山自成一格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藤老人开阖自如的《蜀道难》,以及润之先生挥洒自如的《将进酒》。太白有知,定会激赏,三位大家毫端,均雄强张狂,力透纸背,有入木三分之威,逞天马行空之势。不愧乎“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句子的豪迈。
我徐步走近那俨俨的邀月台,一尊质地细密的岩雕巨像,突兀于前。李白呈盘陀坐,剑眉斜挑,双眸微阖,右手托腮,安闲沉思,仿佛长安不怡,天下游走,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又将喷薄而出。旁边,一张长约3米的玄色古琴,一轮拆分三块的饱满圆月,静静地陪伴着他,既可让他急管繁弦,又能令他托物寄情。在两边二层楼阁的陪衬之中,跃升出一个半圆形广场,汉白玉的围栏前,可纵眺远天,畅游神思。中庭的巨型弯月,和李白举觞的神态,分明就是那首《月下独酌》的情景再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是的,在一千余首李诗当中,与酒有关的达五分之一的篇幅,与月有关的就有《静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300余首。诗人和酒,诗人与月,衍生出来的诗魂、酒性、月魄,已经勾兑成为天地之间三圣一体,相辅相成的产物。
循序登上太白楼,便到了整个景区的最高点。一楼的端庄,包蕴诗仙拔地而起,气冲霄汉的威势。细审之,这是四层四重的四方楼阁,琉璃塔顶居高临下,翘角飞檐轻驻穿斗,朱砂之红颇见厚重,而每层楼上的围栏白边,又使一楼的妙态厚中著秀,峨中见雅,令人佩服起太白楼的婉仪来。站在乡贤沫若先生题字的“太白楼”前,识读起两柱的楹联:“赋鹏骞壮志凌霄,挥金任侠,访道探幽,诗酒并称仙,大丈夫四海为家,遥瞻春树暮云,何须辩山东陇右;骑鲸去异闻捉月,供奉虚荣,拾遗新诏,文章终有价,后生辈千秋秉笔,每诵桃花流水,总难忘天上人间。”感觉这刘克生所撰,杨光文落笔的对联,恰到好处,能彰其性。
肃立“李白故里”大理石方碑的大鹏亭,与太白楼遥对。其得名于《上李邕》之“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句,正是年轻人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鸿鹄之志,少年有为,济世立功的美好愿景。李白知道俗世之苟且偷生,无可救药,但他理直气壮,心追万仞,“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设若当初没有匡山苦读,没有仗剑远游,没有广陵散金,没有长安醉草,哪会有惊天地的一代文豪,哪会有泣鬼神的旷世诗星?少年有梦,对人生而言,是多么重要的启蒙哟!
陇西院是李家饱含感恩戴德,牢记先祖情义的场所,1300年的风雨洗礼,仍如巴蜀民居般润目。在李客李白父子饮食起居的巨大庭院,我张望,探访,回溯,遥想,在绿茵深处,可有淘气小子捉虫子的身影,在檐下石阶,可有好奇娃娃听雨滴的样子?在大树横柯,可有灵猴身手掏鸟窝的旧迹?俱往矣,只有斑驳的泥墙,满地的碧草,清凉的林风,嘶鸣的虎蝉,不避风霜,不避炎热,年复一年,长此以往地追寻着他,少年李白的故实。门楼之下,憨态可掬的石狮迎接着五湖四海的人们;门楼上则是雕花镌书“陇西院”三字。“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仙居。”一联装饰中门,左侧有“太华直接青莲宅;天宝遥看粉竹楼。”右门是“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品读之余,都能感受出这是印证桑梓情殷,乡谊诚笃的情怀。
风儿轻轻,走在探寻李白成长的路上,忽然,蛮婆渡上,磨针溪旁,那个坐石牛,手捧书的少年,展示着少年成名作《咏石牛》:“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似汗流。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没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是啊,天地为栏,那个心高气傲、心潮澎湃、心花怒放、心胸开阔的年轻人,凭着自己心中有数,心领神会,心直口快,心灵手巧的游走行吟,终于心开目明,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想事成,成为海内诗坛千古奇人,妇孺皆知文化巨擘。
二○一一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