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昌盛而读者疲劳的当下文场,人性得到无以复加的尊重和放大,但有些创作太过随意任性。便宜的结果,读者并不太买帐。毕竟,文学有其自身的品位和规律,需要深入生活反复研磨,仔细品玩,不断提炼,才能成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不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妖媚私情,博眼滥帐。这样琢磨的时候,忽然就想到了八十年代在成都狮子山的校园里,给我们分享创作感受的高缨,以《达吉和她的父亲》闻名全国的作家。
那堂讲座,他讲得最多的,就是《达吉和她的父亲》,后来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之所以轰动,有几个原因:一是作家深入生活的真切体验,二是所叙内容有时代气息,三是小说故事简明且线条清晰,四是文革中也被打为毒草。
彝族同胞世代居住的大凉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连绵起伏的山头仿佛都是历经沧桑的历史老人,都有故事,都有灵魂,都在呼唤作家和艺术工作者去表现它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在作家眼里,大山已经幻化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幽幽地等待着有嗅觉,有情愫,有灵感的艺术家去写、去画,去响应这个召唤,去报答这个呼唤。只有这样,那些呼为“家”的人,才具备了作家的良心,责任,秉赋。
高缨自己并不是四川人,他是天津卫的。但作家使命的驱遣,对生活的热望,让他沉下去了,感受到了。大凉山那种奴隶制度对人性的戕害,对锅庄娃子的压迫,对社会世道的扭曲,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有切肤之恨,有仇恨烈火。所以,表现现实世界受难的一群,是作家激情的倾注,落笔的缘起。
文学表达的方式是作家个性的体现,或正或侧,孰收孰放,浓妆艳抹,轻描淡写,各表情态,各有章法。高缨从普世关注的人间情爱出发,用自己擅长的父女亲情笔触,举重若轻,绵长坚韧,言叙出一段汉彝两父争一女的悲欢故事。让食人间烟火,含七情六欲的万千读者展读之余,感慨唏嘘。
高缨之所以成为名家,还在于这个故事的艺术呈现。除了选材的独到,情节的简约之处,在人物描写上的浓墨重抹,传神刻画,又让人心诚悦服,击节称妙。他举了几段摹画人的地方:
甲骨小村子的沙马述甲,“沙马社长是个中年人,身材像只老熊。他肩披黑色查尔瓦(羊毛披风),头缠大黑巾,赤黑的脸膛,浓眉大眼;微笑时露出雪白的牙齿。他的脸色是明朗的,豪放而高傲的,只有额上几条过深的皱纹,才留着昔日苦难的记忆。”
社委马赫尔哈,“他是太苍老了,他的脸是瘦削的,黑黄色的,那眼角和嘴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像一块老柏树皮,他凸出的前额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皱纹,好像是被鞭子抽出来的;他的眼睛是细小的,微黄色的;他的背佝偻着,向火塘伸出枯枝似的手……”
达吉,“她头上搭着黑布镶边的头帕,盘结着黑油油的发辫,辫子上还吊着红色的小珠子;黑布紧身上衣裹着胸脯,胸襟上也附着红色项珠;她的裙子摊在地上,像一团荷叶摊在水上。她的面庞圆圆的,白白的,鼻子和嘴唇的轮廓都很周正而纤秀。在我所见的许多漂亮的彝族姑娘中,只有她的皮肤这样白皙,五官这样纤巧,身子这样苗条;她缺少一般彝族姑娘粗犷高傲的气质,却有柔和的目光和两颊上的小酒窝儿……”
如果仅仅认为带着阶级感情的描写,就是政治的解析,就是时代的色彩,就是单纯的表现,就是苍白无力的,可能有些武断。话得分两头说,像我等中国人,就喜欢这样清新朴实的描绘,舒展俊雅的文风,这也是文学艺术啊,也是成功范例啊,为什么呢?
它是真实的。
苦难中的老人,就如马赫尔哈那样,艰辛而且沉重。现在,达吉的亲生父亲,汉人任秉清寻女来了,对无依无靠的马赫尔哈老人是一种威胁,他要从自己身边抢走朝夕相处多年的乖巧女儿,能不抑郁吗,能不抵触吗?加上汉彝民族异俗,凉山刚刚解放,谁能理解谁?这种矛盾纠结,既源于真实,客观存在,又增添看点,启人深思。
它是加工的。
相对于花枝招展的其他民族的妇女,才从奴隶主虎口中挣脱出来的少女达吉,穿着打扮的财力有限,要简朴得多,素净得多。然而俭素的外表,掩藏不住青春少女的美丽,所以我们读到经过艺术加工后,描写她的文字,依然有着隽永清丽,圣洁阳光的美感,出于真实,更加生动的表达。
它是精准的。
无论是壮年顶梁柱的社长沙马,还是狐疑怕失去女儿的马赫尔哈,还是置身生父和养父之间艰难抉择的美丽少女达吉,高缨先生在描摹他们的外表,刻画他们的内心,叙述他们的行举上,甚至情节的设置,细节的呈现,都拿捏有度,恰到妙处,且用笔灵活自如,游刃有余。这才是真正的作家,有水平的作家,远非那种嗜痂成癖的时髦文人可企及。
它是朴实的。
当我现在再细品这部中篇的时候,没有感觉到高大全的空壳做派,仍然体会到作为艺术的小说衍射出来的人性光芒,文字美感。而且,它的高妙之处在于,主题的升华自然而精巧,节点的选择不留斧痕,父女相认的骨肉亲情,汉彝和谐的民族友谊,水到渠成地悟读出来。
文学是人学,所以,要做真人,必须要深入生活,真诚写作,不打诳语,不无病呻吟,不做文字游戏。其次,要正视生活,曲解现实和仇视主流,争逐异趣,都是不可取的,毕竟,我们追寻着历史和人伦的进步。再次,要反复实践,固化并坚持自己的风格,千人一面的文风和无所适从的思路,都会制约作者的手脚。其实,作家高缨用《达吉和她的父亲》来示例,既形象生动,又引人深味,是我们真正读得懂的,受用得起的作品分析。比起好多拉大旗作虎皮的玄幻灵怪,盛气凌人,要务实得多,收获更明显。
讲座过去很久了,后来的日子,随着阅读的增多,了解到高缨的更多的作品,比如长篇小说《云崖初暖》《奴隶峡谷》,诗集《狮子滩人》《大凉山之歌》《凝聚的雪花》,叙事长诗《丁佑君》《三峡灯火》,小说集《山高水远》《高缨小说十八篇》《兰》《薛玛姑娘》《版纳之恋》,散文集《西昌月》《竹楼的恩情》《心灵的母亲》《向往那片神奇》《爱在无声中》等。
二○一○年元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