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物理系的赵敏光教授善于讲学,尽管我当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也想找机会亲睹形象,聆听教诲。机会真的就来了,1985年的秋天,学校开了一堂讲座,学术厅里,早已人满为患。
还没到点,赵敏光教授已经身着干练的西装,端坐讲台准备着,精神和精力全都写着两个字:投入。
时间一到,没几句开场白,他就把大家引入到现代物理的前沿。看来,他是讲故事的高手,请君入瓮不留痕迹,而且声音清亮,用语简约准确。也许,做学问而巧于传授的人,都有这德性。
印象一,他讲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一个小插曲。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越南是一个多山而狭长的国家,战端起处,依赖地势构筑起多组纵深防御的阵地,加上错综复杂的工事,越南人让中国军队的每一波推进,都非常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切生感佩来学校给我们雨中演讲的战斗英雄臧雷、史光柱等等。
但是,牺牲、受伤了这么多英雄儿女,全国人民很着急,表达着各种各样的期盼。中央领导很恼火,指示国防科研部门,迅速抽调国内生物界、化学界、物理界的学术和研究权威,破解越南人使用的带毒武器。赵敏光教授慷慨激昂之余,带着一种自豪地说,自己有幸忝列其中。
经过几十名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科学家焚膏继晷,分工合作,协同研究,在夜以继日的两个月内,厘清了越方毒弹的使用材料、内部构造、操作原理,研制出了应对策略,推广出了反制手段。正当越南好战分子陶醉在自己的绝杀招数里弹冠相庆之际,中国军人在战场上突然发招,出奇制胜,靶向应对,精准反击,一下子打懵了自封“世界军事老三”的越南人,和他们的幕后支持者。
在军委组织的庆功会上,中央领导接见了部分科学家,露出了久违的微笑,鼓励中国科学院要搞出方案,对高科技的研究和人才资源的整合,提出新的工作思路。这,对我国后来的八六三计划,起着高瞻远瞩的引领作用。
印象二,他讲了爱国科研与大学生报国的实用招。
面对竖起耳朵的几百师生,他站在科学立场和爱国视角,提出了几个振聋发聩的观点:
首先,作为一个大国,前沿尖端的科学研究要发展好,不然,何以运用到现代需要上去。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前期伤亡那么多人,就是反面的警示。
其次,作为科研发展,需要协同研究,共同分析,比单打独斗的科研,更容易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发挥作用,使“1+1大于2”的效应最大化,从而迅捷提高研究效率。
再次,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心系民族,爱国自警,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勤奋攻书,报效人民,才有坚强支撑和无限动能。
嘿嘿,在不着斧痕的娓娓道来中,你才发觉,他老人家已经把学生工作部老师的饭碗抢了,而且没有板起面孔,居高临下,相反让你觉得那么如坐春风,融情入理。
印象三,他讲了科学研究的动手操作与借鉴方法。
讲了高科技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后,赵敏光教授对满眼虔诚的大学生们,谈到了开展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动手和借鉴。
如何动手?
一个严谨的研究者应始终铭记,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超越,必须在现有学科中细化和艰深地探索。这个细化和艰深,就是不断地坚持,深入地发展的过程,也容易从中发现和取得新的成果。
仅靠书本和固有的见解,是难以立足的。所以,寂守实验室而心有灵犀,反复做试验而细致收集数据,让自己的思维与自然的机理快速碰撞,寻找那些新鲜的而成规律的东西,迟早会有收获。
这其间的失败,总是如影随形,俟机出手,关键是你要沉得下去,静得下心。岂止物理学,世间学问,不都“要坐十年冷”,我信!
如何借鉴?
赵教授停顿了一下,象加着重号一样,亲爱的同学生,我们一定要睁大自己的眼睛,随时观察和知晓,身边的、国际物理学界的最新成果,去粗取精,明亮心底,理清思维,这样,既防止研究撞车,又可以有益学习。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绝大多数已经不是靠个人奋斗能取得实效的了。是啊,阿基米德的顿悟,牛顿的顿悟,都是历史故事中的美丽传说了。
志士嗟日短,愁人嫌夜长。两个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就到了结束的时间。他讲的内容里,也就三两个方面,清晰而透彻,并非枯燥的数字,抑或冰硬的原理,所以,当他声言结束之际,大家还沉浸在他的指点之中,恍若梦境。我想,他的讲座,对当时听课的很多大学生来说,人生之路,奋斗轨迹,都由他警策的点化而多多少少发生了改变。不然,此后的几年里,由他引领的川师物理系的一群年轻人,陆续在欧洲的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而被人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印象四,他在四川师范大学留下的丰硕研究成果。
二十多年过去了,因为是中国固体物理学界研究的权威,因为常在欧洲几大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所带的研究生成为物理学薪火相继的才俊,因为颇为物理系的学生津津乐道引以为豪,因为这一堂受用无穷的讲座,让我每每回忆起赵先生的学者形象和教授风采,咂摸出无穷的趣味。
偶然翻读华西都市报,要闻版的一则新闻让我惊愕,《物理学明星赵敏光辞世,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四川师范大学赵敏光教授因病在蓉去世》,时间是2008年3月15日。唉,这位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主研凝聚态物理,在高压物理、固体光学、磁学性质等方面造诣颇深的母校名师,这位以《晶体场和电子顺磁共振理论》在全世界做开创性工作的川师物理系主任,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这位我读书时经常遇见的形象朴实,平易近人的长者,突然之间,就从我们的视野消失,作别尘寰,我心里真的不是滋味。
狮山梧桐绿,愿先生走好。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