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尚碧的头像

林尚碧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3
分享

春暖花开又聆教

成都崇州训练课堂,专门延来师大教授,给本来就是教官的讲台舞者,从教育科学的视角辅导提点。

如今的培训,有几场生动活泼,感人肺腑的啊,为啥还这么激动呢,我在悄悄地问自己,你这是怎么啦。

答案也如墙边的春芽枝条,悄悄地爬到眼前。

自从跨出校门,东奔西走多少年了,这种机会好难得哟。

于是我抢坐到前排,仿佛又回到狮山的教室,仿佛是四十年前的占座位。

中国的大檐帽,人口占比很低,要保障大街小巷的长治久安,关照男女老幼的岁月静好,就得起早摸黑,走街串巷,栉风沐雨,扶危济困。而且,还必须内蕴碧血丹心,外铸钢筋铁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出快刀,斩乱麻,护城乡,保稳定。

热血铸就的金色盾牌,毕竟乃肉体凡胎,吃的是五谷杂粮,要成就为铁军,守护一方平安,怎么办?只有向内挖潜,培养和锻造具有绝对纯洁,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的精神内核,和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担当本领,于是乎,响应排比句,“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就让“聚焦实战、强化训练”的战训,应运而生。

担纲战训的教官,多是反诈的高手,案侦的熟手,调解的能手,疏堵的巧手……讲起课来,既有扎实过硬的业务功底,又有雄厚的执法经验,案例丰富,俯拾即是,办法管用,一针见血,用熬夜办案,连续作战,赢得了无数的口碑和佳誉。但是,教学有自身的规律,讲究术业有专攻呢,抠深挖细,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吧,瞌睡来了遇到枕头,肚子饿了碰到馒头,需要丰富自身底蕴的时候,就有人请来专家,给这些教官传经布道。

唉,世界真是奇怪,这样的事情,你到哪里说理去,那些喝凉水都塞牙的郁闷辈,一对比,更郁闷了。

山垒而高,水流则长。现在,大家聚集在春暖花开的市郊,空气中饱含着清冽,园圃里弥满了馨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把脉问诊精雕细琢,仿佛锦上添花,又似肥肉添膘,为战训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化,最大化,那效果简直是花生就酒,妙不可言。

给我们讲授“立德树人〞的,是李教授,一位娟秀清丽,利索干练的中年女教师。

深谙教育科学的老师,课堂上的望闻问切,开方抓药,自是名副其实。

为了形象化理解为警师表,她用了海量的图片,从执政兴国的官德、见利思义的商德、救死扶伤的医德、经世致用的文德、保驾护航的警德、因人制宜的教德出发,通过正反对举,阐述了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为了辨析教唆与教育的区别,她引用了哺乳与喂养,治病与医疗,自学与考试等生活现象,重点剖析了《雾都孤儿》中费金教奥利佛偷东西的典型事件,强调了教育必须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

为了证明教育不是“置器”而是“育人”,她引用了《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雅斯贝尔斯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观点。

为了论明立德树人的政策依据和法理源泉,她找来九个坚持,《左传》的“立德立功立言”,《管子》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等谠论。

为了解读教师起源与师德标准具体化,她从《周礼》《荀子》《法言》《史记》《说文》《师说》等入题,证调古代教师道德标准,又从四好老师,三者要求,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点要求,不厌其烦地突出新时代教师的职业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气氛,她邀请攀枝花的小李与广元的老田,来到高阔轩敞的荧屏前,朗诵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的《理想之歌》:……国家建设离不开/人类灵魂工程师/社会进步需要/当代孔夫子的榜样……/这就是我的理想/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献出我的热血智慧和力量。

最后,她从教师登台着装与形象规范、教师普通话与课堂用语三T法则、备课与作业设计等方面,细化了警营“金师”的具体要求。

客欢地说,她的教学着实丰瞻而细腻,洋洋洒洒汪洋恣肆,还触类旁通地例举了自己带领弟子们在中学、小学和幼儿园里挥洒自如的成功事例,但是,并没有十二分地温润台下众多教官渴望的眼睛。因为这些大檐帽们,平时对党忠诚的绝对值,远逾各类讲台上的芸芸众生,他们现在期望的,是如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接受学的方法技巧,拈斑摘瑕,去粗取精,洞幽烛微,点铁成金,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的理解、交流、掌握、化用质效。

这确实有些难为行伍之外的李教授,毕竟隔行如隔山,隔山难近观。

但是,这也让我更坚信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不管你多么满腔热情,满腹经纶,满脸春色,满舌生花,作为讲课者,首先要备的,是你的教学对象,弄明白这些千奇百怪的听众,和他们千差万别的需求,然后再分析甄别,钩玄提要,厘清主干枝叶,分出轻重缓急,最后决定你要一泻块垒的子丑寅卯,如何求大同,存小异,争取最大公约数,取得理想最大值。

室外硕大无朋的天空,包容了尘世间的一切,作为一个理性的听众,如果你虚怀若谷,具有空杯心态,也能从这样的课堂里获得丰厚回报。毕竟,教授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一扇关于教育与教师修养之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关于教育的原典、师德的奥义、为警师表的依凭与遵循,而非浮光掠影的似是而非,不明就里的空洞呐喊。

这样记着,想着,一上午的《从“骨干”到“教官”:立足师德、师表、师言、师能,锻造“金师”》课程,不知不觉划上了句号,但是,执念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衮衮诸公,或许,崭新的征程才刚刚上道,全新的训练会次第绽放。基于此,我们应恭恭敬敬地喊一嗓子,谢谢李老师! 

二○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