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尚碧的头像

林尚碧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9
分享

庭院深深深几许

小平故里,是一方院落,深入进去,能近看伟人。

一、朴实无华的门风

门口达道宽广,道旁假山连绵,山前方碑横立,碑周草木簇拥,“邓小平故里”的三行红底金字,为魏碑汉字、大写英语、黑体日文,简淡醒目,契合小平同志的朴实无华性格。

门楼为坊,高轩宽敞,三重歇山,青瓦白墙,脊顶翘尖,呼应尧天,褐柱粗重,厚重端庄,楣心黑色大理石面,同为机刻的魏碑五字,邓小平故里,同样印证小平同志不饰繁缛,追求简约的务实作风。

二、慈眉善目的形象

从南门出发,在绿竹掩映之下,得见来自各地的捐建林,或浓荫馥郁以蔽日,或乔木劲挺以昂首,或映带左右以怡目,或陪衬丘壑以洗心,画图省识,青碧如绣。

绕过明净如镜的百花潭,踱步邓小平铜像广场。豁然开朗的视野,大气磅礴的感觉,引人争往。广场三面环绕,形似天然靠椅。中庭绿草如茵,古树挺拔,安坐的老人铜像,温和的长者面容,清癯的长寿双颊,敏锐的深邃目光,在短袖衫、军便裤、敞口鞋支撑下,仿佛慈眉善目的邻家智叟,从容淡定的隔岸仙翁。络绎的人们敛声屏气,仰瞻,端详,凝视,逡巡,鞠躬,留影,寄托晚辈崇敬,表达感恩之诚。

三、精练简朴的建筑

摆渡车载着不舍,将思绪拉到故居陈列馆。陈列馆坐西朝东,一字排开,青瓦坡形屋面,三叠三起,一起比一起高,最后耸起丰碑,蕴寓着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传奇。精练简朴的建筑语言,硬朗现代的设计理念,川东民居的民族风格,世纪老人的一代风流,变得伸手可触,定睛能品。

序厅正面,雪白大理石浮雕着苍茫的巍峨群峰,诉说着风雨兼程的坎坷曲折。身披风衣的小平走姿铜塑,正意气风发昂首阔步。两边,一面是那句发自肺腑又令人铭记在心的平凡隽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这里的土地和人民。一面是今世国人给他的定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设,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四、漂泊劳动的工卡

1921年,从私塾和中学出来,带着嗨过袍哥,见过世面的父亲邓绍昌的鼓励,17岁的邓小平离开协兴离开广安离开四川离开中国离开亚洲,只身来到工业文明发达的西欧,结识了志向高远的周恩来,同乡兄长的聂荣臻等一帮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之辈,共同燃撩革命的火苗。

此间做工的登记卡,跨越了几十年的尘烟,东西方的文明,安静地保存在巴黎。一枚小小工卡,一段尘封往事,连同那张青年鸭舌帽照,成为不朽记忆。

人们伫足这里,反复寻找老人此身坚毅的行事密码。

五、赴汤蹈火的传奇

从加入共青团组织,到转为共产党员,从与张云逸发动百色起义,到跟随毛泽东的漫漫长征,从与刘伯承挥师抗击倭寇,到千里跃进大别山牵制蒋匪,从主政大西南,到辅佐中南海,从与刘少奇被打倒,到文革中署理国务,从粉碎四人帮出山工作,到纠正华国锋两个凡是,从恢复高考选拔人才,到建立特区开放经济,从出访美国日本,到收回香港主权……

这其中,每一步,都蕴含着艰难与风险,奋争与考验,但是,这个个头不高的灵魂,总是决绝向前,大无畏向前,赴汤蹈火向前,书写出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进取心志,不屈灵魂。其实,他做的每一件朴实平凡,或惊天动地的工作,细较起来,哪样跟我们无关呢?

六、改革开放的观念

与不少慧心的游客一样,我站在“双猫”图前,久久不去。1984年,是小平同志八十周岁寿辰。其时,经营国是的元戎,唯有陈云、李先念等熟谙经济规律的屈指可数辈,但是,他们毕竟年事已高。

年富力强意欲开放者,缺乏对当时国情与西方世界的准确把握,在如何摆脱贫困又避免蛮干,争取外援又不失主权,循序开放更激活全民上,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改革创新,大胆作为。

一时间,农村、工厂、企业、商埠,溢了生气,添了活力,有感于兹,著名画家陈莲涛欣然命笔,皴擦点染,栩栩如生出一幅双目有神,黑白分明的《双猫图》,敬赠邓公。尺方小品,细致传神,概括精准,一举成名。

七、超凡脱俗的眼光

目睹那一段段冼练的介绍文字,一帧帧褪色的模糊照片,一份份绝密的档案文件,一件件稀有的珍贵文物,纵有千部逼真摄影机,万个绘神解说员,哪里能够道出金戈铁马或运筹帷幄之万一?

小平同志的眼光,早已穿透历史,越过大洋,在更高更远的层面上俯瞰尘世,为大家审时度势,争取到埋头发展的几十年;小平同志的脚步,踏上黄山,量过南海,在枪林弹雨的恐吓中抓准机遇,为了黎庶温饱,一心一意搞建设;小平同志的心间,盛满脱贫,装着小康,在忧国济民的追寻里细化人品,只有百姓家有余粮,手有余钱,才是幸福。

八、爱民重实的传统

思绪翻飞,游心荡漾,车轮漫转,来到清水塘,小平故居就在眼帘。这是一座三合小院,座东朝西,与新建的陈列馆相呼应。整个院子四方四正,占地达800多平米,两厢与正堂,有17间房,含堂屋、厨房、睡房、仓房、磨房、猪圈等。平房呈悬山式木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横梁,褐色木柱与白色墙面,呈几何的对称,又有后现代艺术味,却是典型的川东民居,蜀乡风情,简洁大方,古朴典雅。可惜游人兴趣,却在院坝前一汪清碧的清水塘,和塘后形似笔架的丘峦,这就是著名的洗砚池。闾里有谚,门对笔架山,不出文官出武官。人们争相一睹究竟。

远处的德政坊,是小平故里牌坊村的命名由来,也为旌表进士及弟,任大理寺正卿的邓家先祖邓时敏的功德。邓时敏为官忠耿,刚果持正,政绩斐然,声名远播,卒归桑梓,诰授通奉大夫,也算一世荣耀了。由此看来,受邓绍昌、淡氏生养而少年出川,心怀天下的邓小平,爱国勤政,爱民惠政,也是渊源有自啊。

 

二〇二〇年八月九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