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尚碧的头像

林尚碧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8
分享

再听陆游

南国大雨滂沱的时候,西蜀绵阳仍烈日炎炎。一大早,我挤进熙来攘往的匆忙人流,奔向虹苑剧场。今天,是“名家开讲·涪江讲坛”邀请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雨,来讲陆游了。

不到九点,剧场内已座无虚席,身着凉衬的男女,与彩妆的学生,把热闹的气氛,烘托成过节的景象。舞台灯光璀璨,绿绒讲台静置,蓝屏主题鲜亮,等待着主讲人。

九点半后,姗姗登台的杨雨,出现在讲台上,娇小的身材,乖巧的面容,一头小马辫乌发,一双会说话眼睛,引得万众瞩目。长期登台,处事不惊,她像一个自来熟的邻家美眉,娓娓展开话题。

今天是第一次来绵阳,本来,想讲家乡在绵阳的李白,又不敢班门弄斧,选择出生在绵阳的欧阳修,却被否定了,要我讲陆游。于是,我们一同来回望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

她的开头,直奔主题,一点也不山环水绕,隐约朦胧。

陆游最先不承认自己是诗人,他的人生理想,是冲锋陷阵,光复中原的军人。但是,最终被梦想拉进现实,所以,我讲的标题是《此身合是读人未——绵阳与陆游“诗人”身份的转型》。

我讲四个内容,第一,绍兴,陆游出生于书香世家,二,临安,陆游亮相为小李白,三,南郑,陆游悟道,生的高潮和诗的高潮,四是剑门、绵阳、成都,陆游转型,诗人身份的自我认同。

这样井然有序,方便作笔记,但转头四望,只看着拿手机咔嚓的。

教授继续说,这其中,重点是南郑的八个月,虽然只有短短八个月,却是陆游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陆游诗的悟道之始。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入蜀之前的48岁韶华里,他一直拒绝做诗人,这,我有同感。我出生长沙,年幼诗词熏陶,但1992年却考入华东师大学法语。班上仅十人,九人毕业去了法航,月入六千,啥概念。我一天兼职也七百。但我也和陆游一样,拒绝当一个传声筒翻译,于是,晃晃悠悠考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生,读博才迎来了文学专业。

一个讲座,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效果当然一般,要是有故事,有案例,甚至有自己切身感受,自己的曲折故事,听的人耳朵就不自觉地立起了。

教授继续。心有不甘,是我和陆游人生的共同遭遇,而南郑的八个月戎马生涯,是陆游人生最满意的时期。但是,大背景决定了,南宋是苟活的王朝,议和是时代的命题,主战的陆游最终被投降派调离南郑。离开金戈铁马的生涯,陆游十分无奈,就有了那首妇孺皆知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为什么骑驴,明明是骑马,这里有个文学史典故,纵情山水的孟浩然骑驴,惨淡经营的孟郊骑驴,刻意苦吟的贾岛骑驴,锐意改革的王安石骑驴,也就是说,骑驴,已成文坛标配。陆游骑马沙场的现实破灭了,代之而起的是骑驴诗人的痛苦接受,所以,在细雨纷纷的剑门曲径之上,一个孤身的行者,一头瘦劲的毛驴,一身征尘的醉影,一副凄凉的景象。这就是我必须接受的吗,陆游在抚膺自问,此身合是诗人未?然而,苍天无语,大地无声,老驴静默,没有答案。寥寥七字,透露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陆游,对军人身份远去,的无限唏嘘;对诗人身份迫近,的不甘之疑。

这个时候,陆游诗歌已从之前的散逸,回归到现实,从驴子上写出满腔激愤的心情来,不然体现不出有生命意绪的东西。这里又有一个典故,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载,有人在办公室问郑棨,近来的新诗呢,郑棨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的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看看,诗人骑驴游山涉水,寻诗觅句,成为一种意象,一种趣谈。

同时,诗人必须得到江山之助,放空现实,才可以产生诗,必须从现实的冗烦中抽离出来,才能写出好诗。陆游从骑马到骑驴,从军人到诗人。之前的抽象,就变成了具象,他在《怀昔》中写道,“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说南郑的生活,吃饭睡觉都在鞍马上,那种侦察,刺探,疾走,忙乱,多么快意人生,成为军旅生涯中陆游最绚丽多彩的一笔。

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南宋,集中到南郑,杨雨的目的大抵达到了。整个剧场鸦雀无声,所有听众双耳竖着,这时,教授才优游自在地开始梳理陆游的平生来。

大抵如下:

幼年绍兴,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阴的书香世家,祖父陆佃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作京西路转运副使的父亲陆宰也是一位才子,宣和七年(1125年)陆游降生,但南宋偏安,民族矛盾,国家不幸,家庭流离,崇尚习武,就烙上了陆游幼小印记,他的《感旧》曾写下“少小遭丧乱,妄意忧元元。”的家国天下情怀。同时也有与青梅竹马的唐琬的爱情种子,杨教授忍不住细析了《钗头凤》的“错错错,莫莫莫”的联绵属性。

青年临安,自幼聪慧过人的陆游,能诗可文人称小李白,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写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沙尽,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民族复兴渴望。但在16岁、19岁、29岁三次进京临安赶考不第,悉皆因秦桧嫉恨作梗,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桧病逝,陆游才有出头之日,不过也只在孝宗时得到重用,最终仍仕途坎坷,一生疾苦。

壮年南郑,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奉召前往南郑王炎幕府,作《平戎策》,提出取陇右,收长安,复中原之良策,并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侦察,到大散关巡逻。惜终遭否决,幕府解散。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旅八个月。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达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情怀。

老去剑门、绵阳、成都,陆游最终转型,诗人身份自我认同。“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扪虱雄豪空自许,屠龙工巧竟何成。雅闻岷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从军建功立业理想破灭,以前偶像追薛仁贵,现在只能尊崇杜甫苏轼了。杜甫流寓蜀中吃岷峨大芋头,苏轼贬迁儋州吃到玉糁羹,所以,这首《即事》,算是陆游诗人身份的自我肯定了。

陆游在绵州,写了很多诗,比如,“未许诗人夸此地,茂林修竹忆吾洲。”“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栏极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在,两脚犹堪踏九州。”从南郑走来,心情愈来愈颓丧,登上越王楼,情绪又激越澎湃起来。以至由此而下,到了成都,与好朋友范成大诗酒相邀,豪情满怀,在《和范待制秋兴三首其一》生发出“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螀渐觉近房栊。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尊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的惬意感慨。

讲座绾结,杨雨女士还中规中矩地引用了名人论陆游来盖棺,朱熹说,“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杨慎论其“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说秦观少游之细,与苏东坡之豪,务观一统了。梁启超感赋,“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毛泽东则把《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填,“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整场讲座,女教授伶牙俐齿,思路清晰,结构紧凑,用典极工,择诗适中,阐发简淡,既未掉书袋,也不大白话,对我们再一次认识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不无裨益。

二○二四年七月十二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