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位于鄂西北的一个小村庄,两面都是山。记得我小时候,村庄对面那座山上树木繁茂,绿草茸茸,蓝天白云倒映在山脚下的溪水里,倒也有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这让我童年的时光增添了不少乐趣。
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山上的花草树木变得越来越少了。记得我最近一次回到家乡时,那座山上除了石头和泥土,别无其它,很凄凉。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大城市里学习和生活,见惯了高楼大厦,即使回到家乡看到光秃秃的山,也早没有了儿时的那种心境,因而也渐渐习惯了它的荒凉和落寞。我曾以为,这座山被称之为“青山”的时代已经永远告别了我们。
然而,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我每周都要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但是那天晚上家里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正当我坐立不安,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父亲的电话打了过来。原来村子对面的山上有一处起火点,那天晚上风大,村庄里的老百姓都自发上山扑火去了。连父亲母亲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想着去搭把手。但我却想不通了,这座山上连颗草都没有,怎么会着火?父亲哈哈大笑:“你回来看看吧,那山上又种满树了,过不了几年,就又跟你小时候一样,有山有水了。”父亲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浓浓的乡愁中。自从妻子怀孕到孩子出生,时至今日,我已经三年没有回到那个小村庄了。难道这座山又要重新焕发生机了吗?那一晚,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儿时登山爬树掏鸟窝的那些趣事。
于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全家回到了那个小村庄。记忆中那个光秃秃的山,如今已全被绿色覆盖。树木虽然还不算太高,但那挺拔的姿态似乎在宣告,它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假以时日,便可成林。树木之间,绿草茵茵,各种野花点缀其中,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鸟儿在树枝上飞来飞去。这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对乡村的建设发展充满了期待。
看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让我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答案。原来,村子近几年开始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路子。村民们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在村前的山上种植风景林,开发旅游资源,而在村后的山上种植果木经济林。这样,既能发挥经济效益,助推脱贫,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打造宜居村庄。“现在,老百姓的环境意识也上来了,环境好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父亲的话,让我听了就觉得舒畅。不仅家乡的山水恢复了生机,就连村容村貌也大有改观。看着通到村里的宽敞马路,看着流过村口的清澈溪水,看着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顿时觉得家乡越来越美了。每个村庄的一点小变化,汇聚到整个国家就是大变化。
建设绿水青山人人有份。作为一名在外多年的游子,我虽未能亲自参与到家乡绿水青山的建设中,但我却成为了家乡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我曾经以为我的孩子再也无法看到我儿时的那种绿水青山的乡村画面,但庆幸的是,他们赶上了一个美好的时代。我终于理解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真正含义。
不过,现在我又有了新的“烦恼”。那就是留在这绿水青山之间的浓浓乡愁。这不,我又买好了回故乡的火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