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传宝的头像

韩传宝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12/10
分享

家谱文化的辨识与传承

近日,我受同事周钦海老师的邀请,写一篇关于家谱与中国文化方面的文章,内心很是矛盾,因为在我心中,既有对中国文化喜爱的一面,又有对家谱认识肤浅的一面,二者结合,恐难达到想要的效果。怎奈诚意难却,又被周老师修缮《周氏族谱》的热情、决心和韧劲所感动,于是,我壮着胆,又凭着点年轻气盛,决定摸个高,拔一拔自己,索性答应了下来。答应归答应,可是说到写,从哪开始下笔呢?我思考酝酿了半天,最后决定还得从喜欢的中国文化开始。

说起中国文化,不禁让人想到三山五岳上刻画的治世名言;想到五湖四海中淘尽的名流雅士,想到纵贯古今传唱的经史子集……不禁慨叹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可以说气吞万里,历久弥香。遥想远古时代,当埃及人在阴森的墓道里刻画生死图谱的时候,当巴比伦人在研究天文数学建造空中花园的时候,当印度人在山间洞窟潜心修炼冥想寻求解脱的时候,中国人却在花着极大的精力排练着秩序的礼仪。结果,从至高无上的皇室家族到到微不足道的边野村落,从国家层面的祭祀大典到基层小众的节日寿庆,处处都秩序井然、尊卑有

纵观古今中外,不难发现,国之有史,方之有志,族之有谱,其中,家谱文化可以说是众多文化的基础。首先家谱是标识人类血缘秩序,避免近亲婚配,确保人类健康进化的需要;其次,家谱是形成身份认同和文化共识,从而团结族群,共同抵御外敌,维系族群生存的需要;再次,家谱是传承族群文化,维系族群健康发展的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家庭的集合,作为整合众多家庭的族群文化,自然是众多文化的基础;或者也可以说,家谱是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和印证人类文化的历史进程。难怪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

据记载,中国家谱文化正式诞生于周朝,但实际上,由于文字记载有要先产生文字的局限性,而从上述家谱的作用上来看,中国家谱文化的开端可能会更早。之后,历经汉、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达到兴盛时期,后经宋、元变革,于明、清、民国趋于完善和普及。可以说,三千多年来,不管世事如何沧桑变幻,也不论政权如何换代更迭,中国家谱文化不仅从未中断过,而且从内容、形式和功能上,还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正是中国家谱文化的根系魅力之所在。

常言道:“盛世修史”。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摆脱了频繁战乱和压迫,实现了多少仁人志士曾经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生命融会血缘,血缘萌生亲情,亲情孕育文化,文化凝聚精神。如今,我们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修史”和“立谱”的自觉意识就如同身体中的血液一样记忆着、流淌着。

然而,家谱文化如同其他文化一样,不能一味的怀古,也不能一味的机械传承,而应适应新生活的要求,赋予新时代的精神,才会有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命力。那种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女性不上谱的思想应该摈弃;那种族法强权、弱化人格、禁锢创新的思想应该摈弃;那种借修谱之名树邦立派、拉关系、走后门的思想应该摈弃。新的时代,新的梦想,今天家谱的修缮不再是姓氏简单的罗列添加,而是一种带有积极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与发扬。继承具有传统文化品位,有利于族群适应社会,共同进步的行为准则和家训格言,发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社会使命感,增强对新时代提倡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的自觉认同感,把“强宗固族”升华为“民族富强”,把“恪守家训”演化为“遵纪守法”;把“寻根谒祖”发展为“祖国统一”,从而把“个人”与“族群”,把个人的“小家”和祖国的“大家”真正的统一起来,从而把中华民族“家国同构”的精髓思想真正的发扬光大。

家谱是家族传承发展的缩影,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家谱中记载着形形色色的个体,也记载着家族的荣辱兴衰。纵观浩瀚的宇宙,回望历史的长河,也许我们不能在史书上染有笔墨,但每个人都能在家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那里有我们的过去,也有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大道至易至简,小道至密至繁。当个体的生命烟消云散,立碑上的文字也会随着时间日久而风化,只有家族的族谱在熠熠生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