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传宝的头像

韩传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5
分享

永远的清明,心中的灯

快到清明节了,趁着放假,我本打算外出踏青,可前几天同事说,清明那天有事,想让我代一下值班,由于我还没有决定好出行计划,所幸懒了,就答应了下来。45一早,如往常一样,我整理一下行装,便匆匆走出了家门。

说来也是奇怪,昨日还好好的天今早竟然飘起了雨,那纤纤的雨丝仿佛了灵性,纷纷如约而至!无需雨衣更无意于雨衣,骑车走在无数次走过的路上,尽情地享受着“天上使者”的触摸,虽然早已熟悉了沿途的远山近景和路边的一草一木,但就在此刻,一种气清景明、万物萌生的情趣沁入了我的心扉。到了单位,暂时没有急诊手术,本应该是马不停蹄、一向忙碌的手术室多了份空旷和静寂。我端着一杯不怎么烫的水,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透过明亮的窗玻璃,望着外面的世界,不禁遥想起来。

是啊,千百年来,在四季变化的轮回中,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划分了如此唯美的二十四节气,我想清明应该是其中最美的节令吧!而我也在这难得的空暇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这美得令人心醉的时光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幅声色俱佳、动静相宜的精美画卷,不知蕴藏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节日情怀。有心出外走走,那明丽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盎然的田野,还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记忆中,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小伙伴们脱去了冬日的棉衣,舒展着一身的痛快,在原野里肆意地“撒欢”,扑倒大片大片的麦苗,弄得筋疲力尽,浑身浸湿;若是遇上蒙蒙细雨,小伙伴们便更加“不安分”起来,顶着那层云雾飘渺的雨丝,指绕着乡间的小路,迷玩于天地之间,不到暮色尽、大人喊,绝无归意;若是大人在场,则“人气”更旺,玩得人“失踪”也是常有的事。记忆中,天是那么的柔润多情,人是那么的雅致惬意,任凭孩子们无拘放浪,绿茵之上,碧空之下,没有垂暮的老人,只有未泯的童心,随着天上的云儿遨游。

时过境迁,如今的清明增添了几丝忧伤。回首指间溜过的十年,几经走过的乡间泥泞的小路,一片麦地的尽头便是父亲的归宿,那堆黄土上泛青的枝条在风雨中不停地摇曳。点上香烛,闪闪的烛光中,依稀可见一张熟悉的布满皱纹的脸,和着那纷纷的细雨飘落成滴。数落花有意,似流水无情,揭开了尘封的记忆。

记忆中,清明那天,父亲早早的把我叫起来,来到河边的柳树下。父亲个高,可他还是要努力地踮起脚尖,去折枝上的柳条,若是够不着,父亲便试着把我举过头顶,若是“此举”不成,父亲便托起我的双脚“教我爬树”。总之,我们俩是在欢声笑语中折了柳条,欣欣然回到家,正重地插在门两旁。父亲说“清明的柳枝有灵性,能避邪,插上柳条可以使家睦人清”。从那时起,我每每看到枝上的柳条,总感觉有了份神秘的色彩。而我还会得到一顶“柳条帽”的赏赐,戴在头上,一种豪迈的军人情怀油然而生。

插柳之余,做柳笛是再好不过的事。在插剩的柳枝中找一段细如筷子或粗如手指的柳枝,用小刀截上几段,然后用手小心地拧搓,使得柳条皮与包裹的木棍剥离,再用牙咬住木棍的一头,趁着劲轻轻一抽,绿葱管似的柳皮儿便完整地脱了开来。看着白嫩嫩、象牙一样的柳棍,不免要把玩一番,之后,用小刀或指甲轻轻削去“绿葱管”一端的绿皮,剩下一层薄膜,再用牙和嘴唇轻轻“咂吧”几下,使薄膜变软,柳笛就这样做成了。鼓起腮帮,用力一吹,有的声如牛哞哞,又似马啸啸有的声如黄莺啼鸣,又似春燕细语。那悠扬的笛声,仿佛一泓春水,承载着心中漾起的层层波汶

岁月如歌,转眼间,童年已逝,如今的我成了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医生,每天面对着那么多生死决择的病人,想想他们的过往,想想自己的人生,看着外面的清明世界,一种绵绵的慨叹涌上心头!是啊,古往今来,多少的美好都伴随着美丽的失去,清明便是这样一个新生与逝去交织、欢乐与忧伤共存的节日。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传承了千年的特殊日子,已经固化成为一种文化因子,深深地渗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无论是曲声悠悠,还是悲情渺渺,那烟雨蒙蒙的婆娑世界,那青草萋萋、折柳成趣的美好记忆,已凝汇成纽系每一位华夏儿女的精神情结,成为所有炎黄子孙集天地之正气、羽化人生的精神坐标。

静静的,闭上眼,当牧童的小手指向遥远的天际当节日的芳香飘过历史的长河,心中点亮的一定是那盏清明的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