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泉涌 2021年2月
记录高校扩招前高考的真实与残酷
对于7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想要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唯有两个途径,一是去当兵,一是考上大学。否则一辈子可能没有机会逃脱需凭体力劳动养家糊口,极度繁重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平凡生活,年复一年高度程序化繁忙的劳累农季下来,包括能走稳路的小孩在内所有人都会累脱一身皮,一次能让人记忆一辈子。繁忙季节干活缺人手,没办法,无论老人小孩只要不捣乱不碍事都要上田间地头搭把手干活,穷人孩子早当家或许就是这么被迫从力所能及的生活开始培养。农忙的感受用一个“熬”字来形容毫不为过。艰难熬日子抢季节的农忙有一个简洁名字“双抢”,也就是抢割抢收第一季,抢种第二季的意思,因为小牛生活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决定了这种劳作规律,第一季稻子成熟不及时收割会影响第二季栽种,成熟的稻子时间一久会自行掉落地下,白白损失到手的粮实。第二季稻子如果在立秋之后才完成栽种的话还会影响该季稻收成会,据有经验的讲主要是白天短光照不够,就能理解海南每年可以轻轻松松种三季一样。农忙有时限性。那时农村基本是刀耕火种,彼此差不了多少的牛犁田、手推车、脚踹锄头、背肩扛重物,很少有机械化,小牛从小人机灵,小小年纪就熟练掌握插田、割稻、除草、犁田、耙田、打农药等等全套农技操作,技术不输同龄上下以及一般成人,得到四邻乡亲的一致好评。
小牛上高中赶上七十年代恢复高考不久,高考固定在每年7月7、8、9号三天。最吸引人的是考上大学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因此高考是十里八乡七八月有没有亲人参加高考都会关心的轰轰烈烈大事,一旦收到录取通知书总会有亲戚朋友在县电视台点歌送祝福,会有邀请放映员到村子放电影祝贺,当然举办升学宴招待邻里乡亲和亲戚更是必不可少,反正气氛会很隆重地搞起来。最荣耀的是有机会登上县城最繁华街道荣光无限的黑毛笔字书写的大红状元榜,那条街街道名就叫状元街。所有当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姓名,就读学校以及被哪所大学录取都会如期张榜公布,从大家仰盼的清华、北大到并不太熟悉的学校依次排列,经过状元街总会有令人心情振奋情绪激动热血澎湃之感,经常有家长带着自家小孩来此地接受教育并沾染喜气。当然今天的整个幸福年轻的一代很难以想象那个年代所面临的真实,现在还有人十分留恋春节回家无所顾忌的娱乐生活的潇洒。这农村生活简直舒适极了并没有错。对红汗淌黑汗横流的艰辛没有一点身同感受不能体会也能理解。这无疑是现今生活发达进步的事实见证。在当时能有国家正式工作被人俗称吃上皇粮手捧铁饭碗的确是所有人的渴望与奢侈梦想。相对于考大学的竞争压力,另外一条走出农村劳作之路就是当兵,这是年轻人仅次于考上大学的第二选择,当兵也不容易,虽然难得比上高考竞争,努力方向不一致,但也不是那么简单,不单单身体合格也需要方方面面下功夫,部分人当高考升学的路难以走通畅就想到转向入伍当兵,报名参军的人也就多了,而招收入伍数量总是有限,。高考很单纯,就比幸运成绩的发挥,大家也公认很公平。小牛当年高考竞争激烈,那年文科录取比率为13比1,理科稍好比例为8比1,对于接受农村地区教育学生参与全省统一竞争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应届生能考取都被奉为天方夜谭神话般存在。所以盛行复读也就是情理之中,由于高考成功后命运天上地下的差异,大部分落榜人会在第一次高考落榜后选择复读,今年不行明年再来,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独木桥头淤积的千军万马是现实不是玩笑,当然也没有任何人会说长道短,唯有一次次失利后的亲朋好友几分同情与惋惜,当然也不会缺少包含永存希望之火的明年再来的鼓励。考不上的学生在失望自卑情绪中则会立即投入下一次的准备战斗。
第一年参加高考,小牛懵懵懂懂还没有真正太明白其中的含义,也许是年龄偏小整个普通高中班级的氛围并不足以影响他的认识,也有那么一点点渴望能好好学习思想,但终究没有落实到实实在在的的行动上,等到高考公布分数才知道自己真正面临的境况,距离录取分数线整整差了百来分,连县城最好高中复读分数线都没有达到。当时全县有6所高中,每年高考分数线一公布,招收复读生就是仅次于高考盘点的大事,复读质量最好的是县一中,上县一中的复读班则是落榜生难以抗拒唯一最好的选择。没有考上复读录取分数线的小牛内心第一次有了几分焦急,回家种一辈子田就这先天不足的身体,体力活简直就是梦魇。老牛开始四处奔波打听各种门路,托人找关系哪怕多花点钱也值得这二次投入,祥林嫂般逢人就是询问谁谁谁能有与一中搭上话的关系。也许是小牛命中注定有贵人相助,一个老牛的战友的姨父在一中当老师,这个机会当然绝对不能放过。通过多次次感情投入死缠烂打,人家答应帮忙找复读指标。小牛最后顺利复读入学。当然这过程的酸楚只有老牛小牛他爸最清楚。小牛似有所感,记得有一次为了感谢帮忙人把家里仅有不多的几只鸡给送去回来的途中,老年十分伤感的对小牛说,孩子要不这书咱不读了行不,实在是受不了那低三下四求人的屈辱,当然到这份上也就仅限于自个发发牢骚而已,为了这宝贵复读机会,小牛父子俩前前后后骑行永久牌自行车在家与县一中朝来暮往来回穿梭骑行也得有十几趟吧,一趟就是40多里路哇。在不懈努力下,距离复读分数线的不足只有用一分几块钱来弥补齐,小牛踏上了重点中学复读班所在的大楼教室的最末一班车,一整座复读学生楼,灰砖青瓦的二层老式楼房,一共6个复读班级,全是标准大小的教室,小牛在复读五班,班级一共有一百零八个学生,老师开玩笑说这是一百单八将。学生多教室容量固定,学生座位最前排与黑板近在咫尺,最后排紧挨后墙壁,密密麻麻座位前后距离仅能容下一个身子,回身转过弯是极奢侈的事,颇有点沙丁鱼罐头的味道。班级学生成分极其复杂,包括像小牛这样新复读到已经复读七年的学生都有,他们开玩笑说这是已经抗战七年的老战士。座位排列的先后顺序是从高到矮,适当照顾眼睛不好的学生。幸运的是当时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应该讲班级绝大多数都是想好好学习的。所有的安排管理也一切为高考服务,包括奖惩激励政策,比如第二学期的学杂费是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挂钩的,第一到第五名学费最低,以后五到十名一个档次,十到二十名一个档次,二十到五十名一个档次,五十名以后一个档次,钱不多但指向意义明显,对于那年代靠交钱上复读的农村学生即使是一块钱的奖励也意义重大。另外一个值得说的是第二学期座位安排也与成绩相关,开学第一天所有学生到操场排队,从期末考试成绩高分第一名依次排列到成绩最后一名。然后第一至第五名进教室随意选择自己钟意的座位,然后是五到十名依次类推。这就是规则。这些学生比较好管理,都是自愿花钱来读书的复读生。
高中复读在县城上学,伙食还是比以前小镇中学有进步,种类多一些,但是比起现在来看仍然是很艰苦,需要自己从家里抽空用自行车驮米交到学校食堂,按分量交上伙食加工费换成饭票。由于大家交米集中食堂米库承载有限,在夏季容易长米虫,南方学校基本一年到头一日三餐都是米饭,夏季早晨就着咸菜,难以下咽大家喜欢饭里泡上开水,水面上往往会漂浮满满一层白色的小米虫,撇拉掉还得吃下去,最喜欢食堂偶尔会有米粉肉,当然不能和现在想吃的比较,完全没有一点瘦肉的缺少酱油大块油腻白的发亮的米粉肉依然是学生最好的营养加餐,虽然现在一想起就有点腻味。不过大多数时间都是没有油盐味道的青菜就米饭确实需要油腻来中和。
小牛学习由于过去高中三年学习基础打的不太好,又面临如此复杂的对手,成绩在班级位于中间偏上,二十名上下徘徊,不过这小子运气不错,第一次重要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五名,这可是名誉经济双丰收。依据规则座位挑选也一下子能自己作主了。这座位的事还的说说第一学期的风波,也许是长期学习光线不好,加上初中住校学校是柴油发电机供电,闪的厉害不说,一个大大的教室就只有两盏管灯,自己也不注意等等多方面原因,初中就近视,可能刚开始是假性近视,谁知道呢,反正看不清黑板,老牛到眼镜店一说就买回来一副近视眼镜,反正看的清楚了,不过直到到高中小牛已经三百度以上还没有佩戴过专业合格眼镜,更谈不上散瞳验光,凑合到眼镜店一试就戴上,结果是眼镜度数几年连续直线上涨,现在小牛已经六七百度了。第一次排座位小牛天生腼腆也不敢和老师讲,座位排的靠后,关键问题是越往后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往往较差,听课学习效果也差不说,最大问题是看不清黑板,小牛有点着急,于是私下给班主任老师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相信是信的真诚也可能是看到学生诚实思想有希望的样子打动班主任老师,专门在某个下午把小牛座位往前插了两排,这可是班级有影响大事,没有一个服气且配合,就一句话凭什么?就连平常小牛关系不错的一个好朋友都站起来反对,当然这个朋友后来他们之间就再也没有联系过。班主任老师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做成此事,至今小牛心里一直十分感激这位女班主任老师,记得她的容貌,姓王,可惜十分惭愧几十年过去也没机会面谢一声。如果要是刚刚排座小牛就把自己眼睛情况说明一下也许不必有这么多的麻烦波折,实际当时说自己眼睛有问题的学生都有照顾,事后小牛自己也发现自己的眼睛竟然是最不好的,没有任何的夸大。小牛自责很久也认可是性格腼腆懦弱所致。这是当时一个大插曲。
高考如期而至,分数也在万众瞩目中公布小牛又一次运气爆棚,超水平发挥考了班级第一名,也大大超过录取分数线,遗憾的是小牛所在的复读班也就有20来个人考上,总体状况与往年大致持平,大多数人还得继续复读抗战。大浪淘沙形容当时的高考一点不为过。也怪不得老有人说傻人有傻福呢,小牛也许就属于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