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左别溪耕读的头像

左别溪耕读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31
分享

左别溪记

左别溪,是宁江的古称。我在城里生活了廿年,安稳舒适,内心却时常颇不宁静。每每如此,左别溪畔便是我的必往之地。在晨光中与之奔跑,在月华里与之静处,直至内心宁静,恢复激情与活力。

我一直为“左别溪”这个古雅的名字着迷。每每漫步江边,极目处,轻烟如纱,波光如镜,如梦如幻。思绪便纷飞,穿越时空,去探寻它的前世与今生。

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我问遍“度娘”也没找到相关记述,却得知邻县五华的琴江古称“右别溪”,这才心中豁然开朗。地图上,左别溪、右别溪分别从西北、西南呈倒“人”字顺流汇入东边的梅江,两江宛如左撇、右捺。人们常把“左撇子”叫做“左别子”,不管是误用,还是某地官话,“别”和“撇”已语义相通了。从梅江逆流而上,汇合口便逆转为分别处,左、右分道,离泪洒江,思念如流。汉字的摹形会意、美学的对称思维,中国人的浪漫真是刻进了基因里!

左别溪,谁取的如此诗意名字?是蛮土先知,还是客家先贤?穿越千年,溯洄从之,却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许他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日出而作的耕夫,日落而归的渔翁,船载往来的商贾,扁舟吟唱的骚客,爬山涉水的行者,征伐戍边的将士……那些曾在左别溪域留下或深或浅历史印迹的人。

顺流而行,左别溪东,地扼三江。2200多年前,10万秦兵在这里征边戍关。此地有一“秦王坪”,曾出土了一套六只的青铜编钟,现陈列在市博物馆里。编钟表面粗糙,青锈班驳,但质地完好,饰纹丰富,楚风浓郁。敲击它,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引领人穿越现实,回归古境。将士们枕戈待旦,厉兵秣马。“秦王坪”上祭旗忙,钟鸣楚声,凤歌鸾舞;武士兽衣獠牙,歌伎荷裳纫兰……浓浓的古风,给左别溪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让人敬畏而又迷恋。

左别溪地处南蛮,却是水陆交通,商贾往来,教化起兴,人文荟萃,星罗胜景,珠联遗篇。城东古设夜明驿,驿东有一瀑布叫夜明瀑。南宋杨万里过遗其篇,绘其声,“笋舆路转崖欹倾,只闻满山泉水鸣”。两宋名臣李纲路过此地,也曾作《午暑憩夜明馆二首》,诗中有云:“宝气何年夜发明,至今邮舍作佳名”。现驿废瀑息,难觅其踪,只能借诗神往而已。

消失的胜景,还有兴宁古八景之一的“古渡横舟”。据传,“古渡”是指古码头“游船渡”,在城南亲水公园南济桥附近。明祝枝山县令留有遗篇《过林头看修竹数里不断甚爱戏题》,题中便直抒对“游船渡”胜景的喜爱,诗曰:“五寸冲牙八丈矛,装成十万绕林头。莫欺楪子兴宁县,一半人家千户侯。”他又狂草自诗,随心而动,洒脱飘逸,随性自由。他还有《夏日城南郊行》一诗写到古渡送别,“古县周遭景物环,政虽多暇倦跻攀。偶因送客乘时出,却得浮生半日闲。频过水边仍有竹,忽当林断远逢山。但教到处情如此,瘴海无妨缓缓还。”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他,满腹才华,晚年出仕,首任兴宁县令,委身南蛮,实类贬谪。或许是灵动的左别溪,令他释怀,放下了人生失意、羁旅之愁,关注民生,仁政教化,造福一方。

随着时代的进步,古渡终归画图中,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新景观。宁江两岸,绿道成荫,花遮柳护;双堤廊腰,玉砌金浇。亲水平台,云阁水榭,错落星罗。月色融融,清风习习,脉脉流淌的宁江,是这般的温柔静谧,完全想像不出它曾经的狂野与恣肆。祝枝山就作诗记述过左别溪洪水,“大麦青青四尺长,大水过头一尺强”。民国年间曾多次发生洪灾,洪水围城,水抵城堞。两岸堤溃坝崩,淹没无数良田农舍。建国后,政府和人民投身热火朝天的建设新家园运动中,筑库固堤,开沟挖渠,兴修水利成为各级政治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而今从高空俯瞰,宁江像一条温驯的玉龙静卧在绿色大地上;又像一条玉带舒展,温公水库、石壁水库、合水水库等,就是系在玉带上的一块块翡翠,温润而动人。其中,合水水库始建于1956年冬,经历多次扩容加固,水库建成后,成了兴宁人的“西湖”,新八景之一。湖光潋滟,山色空蒙;鹿鸣绿岛,凤栖白塔;莲动舟移,荷香鱼肥;极品龙眼,妃子荔枝。想当年尚年幼,但有两事印象深刻。一件是当年父兄出工援建合水水库。有一天凌晨,母亲早早起床,在厨房准备早饭。父亲和哥哥则在院子里整理行当。吃过饭后,他们早早出发,留下村里一阵犬吠。我甚感神秘,后来也是似懂非懂,“去合水做水库”“人造平原”。另一件事是读小学时,学校组织春游,我和四哥也是早早准备,吃完早饭后,坐上汽车到合水水库去旅游。那一天是我人生好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坐汽车,是解放牌卡车;第一次晕车,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第一次出远门,到离村十公里以外地方;第一次喝桔子汽水,那种甜后来就没品尝过了。

现在想来,人们大可不必舍近求远,到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希腊宙斯神殿等地,去感受世界奇迹,感叹人类的伟大。我们可以从当下去追溯,可以从身边去发现,正是我们的先辈,我们的乡亲,我们的父兄……于低微中积累宏大,创造奇迹,成就伟大! 从“左别溪”到“宁江”,从摹形到写意,一条带来安宁详和的母亲河。名字的更替背后,是一部关于适应与改造的生存发展简史。

溯洄从之,幽兰芳芷。所谓美人,宛在水中沚。宁江的源头在粤赣边界的一个小山村,从城里驱车一个多时辰便至。村中小溪,积涓成流,穿花绕树,挂瀑悬潭,一路欢歌。冲出重峦叠嶂后,骤然开阔平缓,过村庄绕田畴,流向东南。奔流百里,经历千载,在中下游孕育出一座现代化小城。《正德兴宁志》这样描绘了本县地貌:“属邑皆山……重峦叠岭,鸟道缠互。逮入县境,划然旷望,群岫遥列,周匝如堵,中铺沃壤,夷若展掌,形观殊美。”祝枝山《兴宁水记》又云:“兴宁小邑,四郊皆平畴,千山锁合,民稼环堵,中水出山。”找到这两处描述,我如获至宝,非常激动,因为读起它们,脑海中就若隐若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谁给左别溪取了这个古雅诗意的名字,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引领我寻找到所谓伊人——心中的桃花源,不断地给我激情和活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