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街上买粽子的多了起来,看见那外面包着鲜绿粽叶的粽子,我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看母亲包粽子的情景。
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至于端午节能吃到粽子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人常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虽说日子艰苦,母亲还是生着法儿让我们吃上美食。去邻居家拿回一些干瘪的红枣,碾了半布袋小米,淘了米。洗了枣,搁在盆里添上水,放到锅里蒸一蒸,出锅后给碗里放上糖精,热呼呼、香喷喷、甜掉牙的自制甜米吃起来津津有味。母亲把这不包皮得美食叫懒粽子。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家里条件变好了,那年端午节前,母亲不知从哪买来了糯米、红枣和粽叶,我们全家准备包粽子了。只见母亲把买来的粽叶用清水洗干净泡好,淘好糯米,左手拿起三四张碧绿的粽叶打成三角包裹形状,
右手捞起一把雪白的糯米装入包裹,打个卷儿系个结,完美的粽子就呈现眼前。看母亲包得干净利索,我也想试一试。学着母亲的样儿,精心挑选出两张又宽又绿的粽叶,先卷出一个“漏斗”,可我的粽叶“漏斗”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别别扭扭的。放糯米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还总要往外漏,我只得从盆里再抽出一张粽叶,把它们缠在一起,用绳子扎得横一道竖一道,像给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还真有些惨不忍睹。虽然试了几次,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看来包粽子并不简单。 包完后,母亲把所有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而这会儿,粽子的香味早在我心中弥漫开来,令我不禁昏昏然垂涎欲滴。好不容易粽子出锅了,我顾不得冒着热气的粽子会烫到手,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一个,我感觉还没解到馋,又剥开了一个,轻轻沾上一点糖,然后大口咬进嘴里,那甜蜜的滋味甜透心窝,我感到那是我一生吃到的最好的粽子!
2012年端午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浓郁的香味儿,母亲拿出做好的粽子说,有用糯米加豆沙包成的豆沙粽,有用糯米加火腿肠包成的火腿粽,有用糯米加白糖包成的甜粽,这是送给我们的。还有用香菇、花生、虾米、绿豆等食物加糯米包成的咸粽,是母亲为自己准备的。母亲不知啥时得了糖尿病,不敢吃甜东西。
我知道,母亲在享受做粽子的快乐,而自己却吃得很少。她不怕苦,不嫌烦,年年都会包好多粽子让我们兄弟姊妹过好节。吃了几十年,总是那么喜欢,那么满足。沧桑岁月虽在母亲额头和脸庞上留下道道皱纹,但母亲的手脚还是那么利索,包粽子的习惯依然没有变,唯一改变的是,母亲的粽子花样不断翻新,吃母亲包的粽子,有爱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如今,母亲已经离我们而远去,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粽子了,也少了端午节熟悉的清香,而母亲细致与慈爱,早已定格成记忆里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