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抢跑还关键的,是抢跑道,否则你跑到哪儿去了都不知道。”这是《小别离》《小欢喜》《同学会》等新锐小说作家鲁引弓老师的又一部新作——《小舍得》里的一句话。据悉,该小说同样被改编拍摄成了电视剧。
之前的《小别离》《小欢喜》无论是小说,还是同名电视剧,受到了一众家长及孩子们较为热烈的追捧和喜欢,这一点毋庸置疑。
小留学生、高考移民;家有考生,是为重中之重。今天的小学生,幼儿园孩子都在“有心有意”,或者说是“无意有心”地直面“教育”这辆系统而庞杂的人生“专列”。
孩子是家里的宝,是爸妈的心头肉。让自家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生活,别人家有的,自家宝贝也要尽力……总之,无论怎样,即使自己再苦再累,再烦心、再无奈,也决不能苦了孩子,委屈了孩子;别人家做得到的,我们也要努力去尝试。
鲁引弓的《小舍得》“直面中产阶层焦虑”“治愈家长疲惫的身心”,该书封套上用较为鲜明的文字点明了的。这是《小别离》作者聚焦“小升初”“初升小”的重磅力作。该小说是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著名作家毕飞宇,出版人袁敏联袂推荐。
“这是一部撞击人心的小说,它抛出了一个与我们切身相关的问题,而我们无聊法独自作答。”——著名作家毕飞宇如是说。
“如何顺应孩子的天性,成为孩子真正的伯乐,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著名出版人袁敏老师讲到。
“社会的种种压力往往最终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可以说,父母是防止孩子‘童年恐慌’最重要的防线。父母没有必要提前吹哨,逼迫孩子蹉跎踉跄抢跑,因为,只有不慌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指出。
一
说实在的,从直观感受而言,小说《小舍得》阅读起来身心比较放松。可是,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地感到不轻松,不自在呢。为了孩子能够将来顺利读上“民办”初中,通常指的是“小升初”,还有“幼升小”之类的升学热点问题。小说《小舍得》中反馈的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事实,其过程一点儿也不轻松呐!
比方说在当今城市的各个角落、社区街巷、楼宇场所等地,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如日中天,方兴未艾。存在即是合理,因为需要,甚至于刚需。如果您有所留意,便会发现,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会被有意识的家长们送去补习班,有的去学奥数,学外语、科学等等等。
之于唱歌、跳舞、拉琴,绘画、讲故事,小主持人培训之类的才艺班则是孩子们来到人世间后不久就会经历的“必修”内容之一,这些并不足以与《小舍得》里面的人物拼高下呢。因为这充其量仅是孩子的一点儿个人爱好。为了能考个好学校,参加奥数竞赛班高级别的培训,而且还要能够参赛,要得有份量的比赛奖项,每天暗无天日地刷题刷题刷题。
夏欢欢是《小别离》主人公南丽的女儿,就读公立风帆小学4年级。欢欢所在班级的大多数同学,比如说以颜子悠同学为典型人物来说事。子悠的母亲田雨岚是南丽的大学同学,她俩又是报社的同事。身为下属的田雨岚精明能力会算计,还事事处处要与南丽比个高低,比如说是比老公、比孩子;事业比不了,那就比孩子嘛。
为儿子能够读上心仪的民办中学,田雨岚早几年就给颜子悠安排在外面进行奥数等课程补习,且还报了三个不同级别的初习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田雨岚为生二胎,也是为更好地,全方位地照顾儿子子悠的生活学习,她以保胎之名请假3个月在家休养。相反,刚升职不久的都市早报副总编南丽,自然是工作、生活一肩挑。好在还有家人与亲情一起可以担当。
为提高自信心,不至于与其他同学差距拉得太大,南丽以及欢欢本人从原先对“补习班”持无所谓态度,渐渐发展到与培训班的“无所不谓”;从最初的旁观,到自发寻求补习,再到后来的自告奋勇要求进补习班之心态转换。作为家长,不得不舍得让还太小的孩子去“抢跑”,这是因为“起跑线”早已“超越”了原本的起始原点。
面对如此这般的这股暗流涌动的社会办学之补习培训大潮,身处潮流中的家长们,心知肚明,但再不舍得,还得舍得。因为像该小说中的那些“考能班”“加速度”“陈氏私塾”甚至于“蓓蕾坑班”大多是趋之若鹜,甚至于日思夜想有之。公办民办,老师学生,行业竞争,无所不能。
你看“看如今这态势,再过两年上学了,也还是要来的,如果不占坑,明年大班可能就得来了。”“上周‘考能’小学一年级课程班网上报名,疯狂哪,单位里两个姐妹一早就开始为小孩刷了,刷得手机都要刷破了,人都抓狂了,还没报上,后悔没在幼儿园就来占坑……”
该小说中南丽的二宝儿子夏超超,还是一名幼儿园中班的小小孩“姐姐欢欢还没定局,超超就又上场了。”并不是“虎妈”的南丽,看到累得趴在作业本前的女儿夏欢欢,在去赶补习班路上的车里孩子睡得真香……双休日全在上课、补习。为人母亲的她舍不得了,真的舍不得了。但是,她认为“万事能量守恒,你舍不得小孩,就得豁出去你自己。”
南丽家中的两个孩子,一个要“小升初”,一个要“幼升小”于是她再三权衡下决定请辞副总编辑一职,想做回一名普通编辑……
南丽看来,为“小升初”完美如意,即使猛拼奥数,最后也未必能进心仪的中学名校,因为牛娃太多,小孩累死,所以她想到过通过“离婚”购房。是为拥有一套学区房,好让女儿在若是考不上竞争太激烈的“翰林中学”,也能上公办里最好的“雅德中学”因此她想与丈夫夏君山——一位大学英语教授来个假离婚。她认为,反正不是真的,为了孩子能上学区好初中读书才是真的好。
“现在的家长都在使劲,现在的家长都在陪跑”您瞧,田雨岚在劝慰南丽时说了这么一些句“……如果咱看得透了这一点,那么无论进哪所初中,只要你想考上好的‘重高’,那都得吃一场苦……你就别在意多了小学这两年拼奥数的苦了,反正做中国小孩都是苦的,我们那时候不苦吗,那时候录取率那么低,我们也是拼得很苦的。”
此番,在这部小说《小舍得》里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鲜活的状态描写。
二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如今看来有眼落伍了?!《小舍得》里的“抢跑”或是更进一步的升级版。
这些年下来,想必已耳熟能详。想来思去,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咱们当家长的也是有苦难言,如今的孩子们呵,好像都是处在一种浓厚的,呈现着“比、学、赶、超”竞技氛围,练就或正在练就“十八般武艺”,大家都在“抢跑”。
比方说在骄阳似火的户外,心急如焚的父母,考场内坐着紧张应考的学生,这是每年6、7月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风景,随之而来还有填报志愿等一些幕后的繁琐工作,也使得学生与家长“揪”心不已……。总之,无论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比如孩子的升学问题让父母十足操心,倍受煎熬。
导致家长和考生趋之若鹜是为哪般?当然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上理想的学校读书。面对上名校,作为学生、家长抑或教师的,你能不为此而关注吗?都说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平时不好好地抓紧,等到了考试的时候(尤其是小升初、中考乃到高考)就出不了成绩,那么就意味着失去上重点学校,意味着失败,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业相当上心,一定是有原因。
君不见除了孩子在学校学习外,动不动地请家教,上各种补习班等等,形形色色的各种“抢跑”培训班,便也理所当然地应运而生,大有前浪推后浪之提档升级。说白了,这不就是供求双方互相需要嘛!这样一来,人看人样,恶性循环。你若不学,又能怎样呢?
君不见学校间也要相互攀比,学生考得好,生源好,这个学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就高,同时“好学校”的老师压力也大,家长对“好教师”的期望值也就高。还有呵,本来有的家长是对孩子坚持“放养”式的教育方式,可是有人顶不住了,只得放弃自己曾经坚持的理念,为甚呢?因为这样的孩子居然在班上跟不上同学们的节奏。
并非孩子笨,而是其他的同学在很多相关学习方面上都已“先入为主”“抢跑”浪花掀得小船儿只能勇往直前……
三
往深远看,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特定环境里,社会上大多没门路、没关系的人们往往会将出身“名校”看作是能否找到“体面”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于是乎,当学生的、作家长的,无不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具备别人家孩子所没有的技能,才艺等等,如果能够从小入读“名校”,结交“上流”阶层,以为将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用心良苦,“辛苦”了中国的孩子们呐!当然,个人认为无所谓苦不苦,孩子们对“吃苦”——这种学习上的“辛苦”应该是麻木的,习以为常的,因为没有可比性。这并不像成年人,从前或在艰苦的环境里生存过,身心上承受过的的苦难等,总之是处在回望过去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对比。
小说《小舍得》,并不是夏欢欢她一个人在战斗。“学校班里,校外补习班里的那些小孩。也都在战斗”“即使在欢欢自己家里,这么一个小小的屋檐下,她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甚至,5岁弟弟超超的训练节奏都在跟上来了。”看看,人学人样的从众心理总是不可避免。
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全家总动员,孩子们刷题、语数外全套,奥数依然是重中之重。这些你看了后,是不是有点儿眼熟?!为了孩子南丽老公的事业编制给丢了……小舍得嘛!有舍必有得,得舍之间,中间连着一串串的数字,这里就是分数。如何当个好家长,其实答案是开放的。
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大人、小孩都会有所感受,读书、升学无所不在。
“看这片浩瀚的大海和天空,有没有发现,人在这里就很小,小得像一个点,而我们每天担心的那些事,就更小了,而试卷上比别人少的1分、2分,就是更小更小的一点点了……”
阅读增知,开卷有益。专业作家的写作能力与功底令小说内容显得更加精彩纷呈,《小舍得》的最后部分,故事来了个反转,尤其是接近尾声部分让你想不到。脑洞大开,出其不意,却也合乎情理。
本人用了3个晚上读完了这本小说,《小舍得》内容好,故事生动那是一定。直戳人心的有关教育理念,纵然是值得引人深思。幼小的孩子,在父母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促使下,为了分数,为上好学校,少儿们过早地承受起升学压力,究竟是好是坏?以及老师怎么当,家长如何培育孩子,面对越来越火的社会办学培训机构的扩张,你会怎么看?答案究竟在哪里?
为人父母的家长,在需要直面诸如此类的这些相关问题时,恐怕一时半会也是难以选出相对理性的答案吧。或许,阅读一下《小舍得》说不定可给您带来一丝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