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建宁的头像

孙建宁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1/15
分享

南京,千余年的一座老城厢

——叶兆言著《南京传》读后


去年时分,本人在“第五届浙江书展暨宁波读书节”,购得题为《南京传》一书。该书系是著名文学家叶圣陶之孙,著名编辑叶至诚之子——文学家叶兆言先生创作编写。《南京传》是书作者对南京这座城市,自三国至新中国成立前漫长历史,一座历时1600余年之浓缩集成的社会发展史诗。

记得在该读书节上,叶兆言先生向读者朋友们简要介绍与分享了有关他创造《南京传》之点滴,以及所涉“六朝古都”南京的人文历史等相关话题。随后进行了签名售书。当时场面比较火爆,可见该书较受欢迎。

个人以为,作家的名气固然重要。然而读者主要还是关注其作品本身好不好读,作品内容怎么样,书写得如何是为关键。比如这本书,买过来了,但我并没有及时进行阅读。到了2020年伊始,我才慢慢地阅读这部厚厚的书。个人认为,该书还是蛮可读的。

作家叶兆言在书中写道“很显然,要描述南京历史,要展现南京文化,要给这个悠久的城市树碑立传,最合适的方法,最恰当的形容,就是应该从三国开始。”,“在三国之前,以江苏境内的城市为例,南京没有苏州的名气大,更不如徐州,比它历史悠久的城市,掰手指数数可以有一串。”

那么,在三国前为何南京没有苏州名气大呢?在这本书里有叶兆言先生给出的答案——“真相其实很简单,如果不是三国的东吴在此定都,如果不是孙权在此做了皇帝,南京显然不可能有后来的历史”

显然,《南京传》是一部历史著述。显然,叶兆言除了作家的身份,同时又是一名史学专家。显然,叶兆言对南京前世今生的了解,是做过功课,是经过一系列深入研究,是他历时40年潜心创作之结晶。

从“秣陵”到“金陵”,“建业”“江宁”“建康”再到“南京”。“孙权亲手栽下了南京这棵树苗,最后把自己也埋在了这里。”南京是从“孙权”开始的。换言之,孙权在前,南京随后。故而这一部《南京传》从三国孙权开讲,南京由此肇始。

从三国到东吴时期,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南京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文化,就是说得比实际更好,描写得比真实更精彩。”自古繁华都是梦。都说文史不分家,叶兆言先生的《南京传》,根据史实讲述南京之前世,南京的历史。依据文献记载,附以实录加上内容描述,外加有关历史典故,因此阅读起来,自然有别于其他同类文章。

诸如孙权与老对手曹操过招,出自《三国志》《南京通史》,还有古代文学著作《三国演义》等的相关记述。通俗易懂,相比于历史著述自然容易阅读。

《南京传》从龙盘虎踞的东吴起始,南京成为了首都。一千余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有关南京的正史、野史都有大同小异的记载。“历史可以传承,文化就是历史。”通过不同的文学手段进行再创作,高明的作家自有高明之处。

书中有聊及今天南京人性格中的“不服输”,与“不得不服输”的个性,自然是有历史原因的。另外,聊及南京人喜欢食用的鸭子,戏言鸭子完蛋了,嘴壳子还照样硬着呢。

从三国时期到东晋历朝,这本《南京传》点出唐代诗人李白的那首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处,请各位看官注意听好啦——这个“扬州”并不是特指今天的扬州,而是指“南京”。理由是当时的南京已是繁华的京城。

众所周知,南京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一座南北交汇的城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说东晋时期的南京历史相对有些凄凉,“北人在南京反客为主”想要北伐,要想守住南京的一亩三分地,“首先得发展经济,有了经济实力,有了足够的粮草”兵强马壮,才有打胜仗的可能。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知名的“淝水之战”其最终结果是以少胜多,秦军大败而告终。那么,你知道吗?这场战争在中国文学史上因此留下了相关成语,比如“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蜧”等好词,都是与“淝水之战”有关。

说到历史,这本《南京传》中有写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到他明确表示反对北伐,认为“千里运粮”自古就是一桩难事,况且北入黄河地域险峻“西输许洛”。故此,有史料说王羲之是书法家,则是后人的事情,实质上王羲之在当时就是一名敢于直言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有才、有识、有德的政治家。

同样,南京城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产物,比如说南京当地的语言形成。书中写道“东晋在南京立足,站稳脚跟,要想管理好这一片区域,掌握吴语,不仅必要,而且必须。”结果南京出了一种“南腔北调”的官话,是为一种六朝时代所特有的“南染吴越”之普通话。

“普通话向来是一种妥协的产物”,然普通话并不普通。打个比方,人们常说的“哪个”,南京人土语为“若个”。凡此种种,一方语言,内涵丰富是有其理。

《南京传》让读者穿越历史,了解一方历史,离不开文脉传承。“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哀草凝绿”诚然,历史的更迭充满血雨腥风。

书中提及,“六朝”指的是“汉、魏、晋、宋、齐、梁、陈”只是南京人的说法。南方人认同宋武帝刘裕开创了宋朝,意味着当时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就是用前人说事,后人总结,得出的结论是“南方人天生打不过北方人”。果真如何,且看且听历史风云际会。

公元588年,南方虽然还可称为六朝时期,然中国历史已跨入隋唐。这本《南京传》中讲“和六朝时期相比,随着政治地位的一步步丧失,隋唐时期的南京,地名被改来改去,经济上全面衰退,已不可避免。”就是说那个时期,南京的山山水水掩藏不了亡国之实。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然而,旧矛盾解决,新矛盾接踵而至。书里讲“安史之乱是个重要转折点,民族矛盾阶级关系,又突然变得激烈起来。盛唐从此不再,开始无可挽回地走起下坡路”“旧时燕子傍谁飞”南唐又一次亡国,南京又一次成了亡国之都。

都说历史上的李煜,如果不当皇帝,可以是个了不起的文化人,可是他却是个不得不当皇帝的人。李煜的诗,与亡国的耻,当可相提并论?

叶兆言先生在这本《南京传》里称,“宋朝不只是一个不错的时代,而且是一个文化上非常伟大的时代。”宋朝的南京,首先表现为人口增长,他认为人口增长是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人,尤其是人才,为一方聚集起不可多得的财富。

紧接着,书中又写道“经历了数百处的变迁,经历了六朝和南唐,南京人变得越来越文气”“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指的是当时的江宁府;还有王安石的《钟山晚步》,透出来那种安逸生活状态的“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繁华似锦,可见一隅。

接下来说元朝时南京城,“商业繁盛”话说南京人喜欢和平,祈求太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又开始大乱,内外交困,农民起义“应天之命”。1355年,朱元璋率军渡江攻破天宁洲。继后,有修筑明城墙,足令南京人民引以为豪。

或许,明代的16位皇帝,尤其是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起始,至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都与南京这座“皇城”有着不解之缘。“自从明成祖迁都去了北京,南京一直弥漫着一种失落情绪。”这是《南京传》里的文字,也是历史的再现。

“想当官的,能当官的,都跟着去了北京。南京的生活变得很安逸……”显然,“南京仍然还是留都,京城习气还在,繁华依旧。”明朝中叶,宣宗朱瞻基大刀阔斧禁娼“扫黄”,曾几何时,南京应天府秦淮河,灯红酒绿。……

众所周知,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景山),大明王朝从此不再。清军坐山观虎斗,趁机入关,改朝换代。“历史又一次重复,北方一旦开始有难,南京的机会立刻降临。”

叶兆言在书中写道“明朝后期的最大问题,是门户之见和党派之争,阉党与东林形同水火,党派和集团之间,没完没了相互攻讦,一争斗起来,都是有私心作怪,根本不考虑国家死活。太平盛世的相互诋毁,有时候也可以起到一种监督作用,然而国家到了危亡之际,门户朋党之争,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以史之鉴,可见一斑。

到了清朝,南京从原先的“应天府”改作“江宁府”;“南京”更名“江南省”。孰料,太平天国将南京改为“天京”。屈指算来,自六朝开始,加上南唐,大明王朝,还有民国政府,南京竟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人的《南京传》叶兆言四十载写作之大成,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城市历史,从211年孙权迁治,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沧桑。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南京传》就是想透过南京这个窗口看中国历史”“南京在历史上不断地被破坏,被伤害,又不断地重生和发展,这个城市最适合文化人到访,它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深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在这本厚实的《南京传》封皮上,叶兆言如是说。

毫无异义,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后,西学东渐。叶兆言先生在《南京传》里描写的一段文字“不管怎么说,辛亥革命时期的南京,有着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民主,有些混乱,有太多见不得人的勾心斗角,有让人不齿的权谋,但是说到底,还是浩然正气占据了上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虽然只是初级阶段,虽然看上去是乱哄哄的……”

民国时期的南京历史,在《南京传》里,叶兆言先生将之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南京政府时期(1927~1937);汪伪时期(1937~1945),以及国民政府(1945~1949.9)。诚然,在抗日战争期间,国破山河在。“正版国民政府已经迁到重到去了,南京存在的只是伪国民政府。”该书较为客观地还原了那一段历史过往。

纵然,历史不可忘却。1937年12月13日,一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令南京城蒙受屈辱,南京保卫战刚开始,南京城就沦陷了。苦难深重的南京,日本战犯血债累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晚,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要日子,南京总统府的青天白日旗被扯下来,高高升起的是一面解放军冲锋红旗。由此定格,永载史册。

从此,中国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自古及今,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名正身遂。而能成名于天下,必有其过人之处。南京,一座美善的大城市。

开卷有益,让我们品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