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建宁的头像

孙建宁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4/26
分享

童年永存 ——重温〔苏联〕高尔基的小说《童年》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有人说阅读一点都不好玩,而且很枯燥乏味,还有人说自己一看到书就头大。

不管怎么说,对于任何事物,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个很正常。比方说我自己,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喜欢看书阅读报刊,购书借书等等,乐此不疲。

本人以为阅读是自然而然,愉悦自己身心的好事。书不挑人,我却可以选择看或不看,多好;同时,书又是温暖人心的,看似外表冷漠的无声益友。当然,我所指的是佳作好书。

 

重读旧书,温故知新,我正在阅读的这本书名是为高尔基的《童年》。也许,您可能会觉得该作品有点“小儿科”?非也!你我都知道,“这是一部鼓舞了无数青少年的励志之作,也是教育部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作为世界文学大师高尔基的经典自传之作,青少年不可错过的成长必读书。” 难道,咱中老年人就不能拿来阅读吗?非也,至于我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故事生动感人,也不仅是作品固有的名气,而是觉得小说的文字精良。

童年是故事的源头,是生命勃发的催化。童年人生背后的沧桑与磨难,是一曲吟诵与打开心结的起点。有人说童年是一种辛酸,那是因为在思维里存有诸多遗憾与委屈,那时的你无法改变。因此,有人被童年的记忆埋藏了深刻的情感,有关那些人和事,有关过往怎么也抹不去,成就了文学。比如这位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

相必大家都知晓,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他的文学成就在苏联时代达到鼎盛,当然个人之命运,耐人深思。此外,不必多言。总之,高尔基是位伟大的人,向他致敬。

“童年”是一种深刻而难以忘怀的记忆,童年促成记忆的升华,高尔基的“童年”成为“童年文学”的经典。这本高尔基自传式的《童年》,真实地描述了小说主人公阿廖沙辛酸苦难的童年,作品细腻深刻地勾勒了19世纪俄国社会之小市民阶层的一些生活镜像,有庸俗自私的一面,也有人空虚无聊的真实记述,用文字还原各些各样人物的生动画面,同时又展现了劳动阶层的率直、朴实、勤劳。其中,书里塑造的一位豁达开朗、充满慈爱,刚柔并济的外祖母阿库林娜形象堪称是俄罗斯文学里“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实话实说,自己重读《童年》,除了故事内容比较吸引我,还有就是该作品的中译实在好极。“文辞畅达、通顺易解”。你看呵,这本小说阅读起来并不像大多西方文学小说那么生涩难懂,总之“非常中国化”的阅读氛围令人畅快,文字优美,文采飞扬。

比如书中写道“我清楚地看到,外祖父那双聪明、锐利的绿眼睛老是在注视着我,我很害怕。我记得,我总想躲开这双烫人的眼睛;我觉得外祖父很凶,他不论对谁说话,都总是要嘲笑人、凌辱人、挑逗人,极力使所有的人生气。”

例如书中描写到“眺望那绯红的傍晚的天空:一群黑鸡在圣母安息教堂金色圆顶周围盘旋,时而飞得高高的,时而又落下来,突然像一张黑网遮住了逐渐熄灭的天空,然后就在什么地方消失了,留下一片空虚。当你眺望这一切时,什么话也不想说,心中充满愉快的惆怅。”

再如小说主人公童年的“我”阿廖沙,醒来初次见到外祖母的文字描写“当我醒来的时候,轮船又响起了啪啪的水声并颤动起来。船舱的窗口明亮得像个太阳。外祖母坐在我的身旁梳头,紧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她的头发多得出奇,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她的双肩、胸脯和双膝,拖到地板上,黝黑色、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把头发从地板上稍稍提起来,兜着,费劲地把少齿的木梳子插进密实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做一边,黑色的眼睛怒冲冲地闪着亮光,而脸孔在这一大簇头发里变得又小又滑稽。”

综上,这部译作小说呈现出来的文字丝毫读不出“翻译腔”,行文生动流畅自不必说,全书透着自然灵动之感,仿佛就是译者自己写的小说那样地可读。我还想说的是,这部《童年》故事精彩生动,脍炙人口,老少皆宜。无论年少年老,年轻气盛,可以这么说吧,就像我开头讲的那样,该书并非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爷爷奶奶、爸爸奶妈,乃至各个阶层的人都拿来一读。

我深信,阅读《童年》,你会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以及人生的意义所在,等等。童年、童心、童趣,乃至少儿时的磨难与艰辛之经历与过往,终将成为人生阅历中的一分子,甚至于促成与造就难以磨灭的经典之作,比如高尔基,比如狄更斯(《雾都孤儿》作者),再比如海明威(《老人与海》)……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经典文学作品深深地震憾!比方说“童年”,这是鲜活的生命之光,希望之火,创作灵感等等。伟大的作家们流淌于字里行间的经典力作,伴随着纷繁世事,让阅读永不枯竭,是他们精彩的文字滋润和打动了读者的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