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建宁
一、她的节日
此地离美丽的西湖很近很近,却与她无关!此处离无知的痛楚越来越近,她总要遇见!五味入心,言不尽,泰然之!
在布满了碎石和水草的像是一滩溪水的地方,她差点摔倒,潜意识里其实已经倒在水中,好在并没有把她淹了……
突然她醒来了,原来是她刚刚的梦景,一看手表才知是凌晨三点。病房里的那个夜灯一直亮着,真的很影响她的正常睡眠。
她是想最好关闭,可是隔壁一床的那位头一天刚动了大手术的八旬老太一直没有消定,一会儿要这样,一会儿又要那样,让护工给她按床上的警铃,还有那从走廊上传来隔壁或者其他病人发出的求救打铃声响……
总之她还是睡不踏实了,再说这七下八落的内心深处总归有一点波澜起伏。因为她次日早上就要手术了……她竟然在早上4点半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这倒并非因为8号上午要进行手术,其实她反而觉得自己很淡定从容。
好吧,那么就起来刷牙洗脸,尽管她从昨天开始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了,术前清肠是必须程序,然而她却一点没感觉饿。
显然这个并不是重点,那么是日的头等大事就是她自己要上手术台接受医生的手术。反正时间还早,虽然她也挺干净整洁的,但是还得给自己好好地洗漱一番,而且还要用点护肤品,只为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快乐哈!她想呵,在这个美丽的人间天堂进行手术治疗,自己还有什么可不开心的呢!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该来的总会来,该结束的终将过去。
就像一位老同学,还有一位朋友在她的微信上留言:既来之则安之吧!于是她从半躺着的床上站起来,走到病房的窗户前,随手拉开窗帘,打开一丝窗户以通风。
此刻外面的天色渐已明朗起来,一丝朝阳若有似无地从东边升起来,她想今天一定会有阳光。
二、痛之残章
春天来了!室内是否还能像窗外的天空一样辽阔。
马上就要进手术室,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论如何她是管不过来啦!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淡定再淡定。
她按医嘱换好干洁的消毒服,里面光光的了无牵挂。如果一点都不担心那是假的。从走廊通往手术室需要经过二楼儿科病房,儿科在视觉上比外科病区显得温性卡通,好像还是能给人带来一丝安慰……
心里像是存着一缕缕乱七八糟的残片,反正都要面对,那就不去想象了。拐弯转身一号手术室就在眼前。好了,陪同她一起过来的丈夫只能至此在门口止步。手术室的自动门开启了,两位身着手术服的女生上前打招呼,叮咛她换上一次性棉拖鞋,把长发扎起来,用一次性消毒杀菌帽全部包裹住。
摘下近视眼镜的她被两位身着手术服的实习医生搀扶着来到等待间。一位同样身着无菌服的女医生递给她两小瓶用于防治术中感染的头孢类抗生素,还有一本铝合金材质的夹子。这个是她本人的病历,现在的她在此等候待命。
不多一会儿,那位长得高大帅气的主刀医生的大助手来接应她了,帮她拿输液袋并引导进入另一边的手术间。当然,她是高度近视,摘下眼镜后只能凭借讲话声来辨析熟悉或陌生人。此时此刻几位在手术室待命的医护人员示意她睡到一架铺着深绿色无菌布局的手术台上,曲起双腿以侧卧。
接着,她听见麻醉师还是其他护士的讲话交流声,一会儿功夫在她后背用消毒药水擦起来,冷冷的感觉渗入肌肤,紧接着麻醉医生在对一旁的应该是医学院实习生在操作中讲道:对于这个病人(扎)针的方向应该要稍微朝向下方一侧,她与**症的位置是有差异的……一阵沉默过后,传来主刀医生的声音,她还记得。
已经过去多久了,她完全不记得。似有一丝从遥远的星球飘荡而来的声音:好了,把病人往左侧抬起……担架摇到稍高些……好好……再…氧气面罩……不知道她究竟是清醒的还是混乱的状态。一下子感觉没有意识,虚脱……
她在船上睡觉……头顶上感受到像是船舱内顶灯的光亮。咦!好像又不对,应该不会是在船上。那么,她分明感觉到上面的方形顶灯怎么会有均速移动呢?不多一会儿,只听得有个声音在耳旁响起:来了,来了!……18床回来了!后来的她应该是完全清醒过来了……
事后方知,得悉她在做完手术后的那一瞬间真的是晕过去了……因此她又在抢救室待了一些时间,直到生命体征平稳后,她才被护工重新送回病房。所以从是日下午3:00余开始进入手术室,一直到晩上6点左右才回到病房。
对于她,低烧状态持续不断,似乎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吗?一切都会好的,其实嘛!都应该是美好的!
三、那个女孩
11床的那个女孩终于出来了!她今年才25岁,正值青春的年纪,从刚开始的肠炎发展到现在的病变,文字上的一字之差,无奈换来大手术的最终抉择!哭,与事无补;医生说了,这是个吃出来的毛病,谁叫她管不住自己的嘴呢。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俗话、俗话,真的一点都不俗。
这天下午1:00时分,她是走着进手术室,直至傍晚7:00才见躺着回病房,身上插满管子,原本白晰的脸庞充满憔悴,没有一丝血色的苍白有点儿吓人,术前我是在病房走廊上瞥见过她,尽管当时她的身体也很瘦弱,可她的眼睛却显得水灵。此时此刻,虚弱的身体仿佛一张风中的残叶,随时都有可能会枯萎凋落……
前来病房陪护的好像只有她的一位姨妈,过了几天,那个女孩的病情终于平稳了。一日傍晚时分,当我在病区走廊里作康复散步时,刚好碰到11床女孩的姨妈。于是我们相互打起了招呼。出于关心,也出于我们是老乡,顺便问起女孩的近况。这位心直口快的大妹子便打开了话匣子,脸上带着一些无奈的情绪对我讲述起她外甥女的一点事。
小姑娘原来是当演员的,天生丽质的她,病前还要好看呢,可是她的父母除了生了她,等孩子会赚钞票了,却谁也不去管她……罪孽呵,这位姨妈说着。女孩子前年是从省城的一所艺校毕业,不久当起了“北漂”。
本来嘛!一切安好,如春天的脚步顺序渐进开启人生航程。可是,这个年轻人平时生活缺乏规律,接通告,找活干,总之为了所谓的前途奔忙。远离了家乡,远离亲人,那女孩在饮食上很少注意什么,想吃什么了就点外卖,而且还特别喜欢“麻辣烫”,吃那些重口味的垃圾食品,又很少会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为年纪轻什么都不用怕。可这下好了,前段时间说发现大便时有血,还时不时会拉肚子什么的,都到这个时候了,可她自己还没怎么在意……
去年,那女孩子从北京回来接一个广告的拍摄任务时,家人见她脸色不好,于是就“强行”押着她上医院瞧病,这一瞧了不得,医生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发现情况并不妙,于是在市里的专科医院住院,还动了一个小手术,当时应该说恢复得还算不错的吧。可谁知道,这孩子一回到北京又好像是没事似地折腾开了……,唉!这一回逃不过了吧,只好来省里的一流医院了……
其实,从内心上讲,我很不愿,也不想打听其他病人的什么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赶紧向那女孩子的姨妈道别,并告知明天我就要出院了,同时要为那孩子祈祷:愿她早日康复。年轻的生命,华彩的人生如同这眼前美好的春景,有生机就有希望;时间的脚步决不会因眼前的一点困境而却步,那位11床的女孩,芳华的春天,一定会温润到你的内心。
最后,借用一下名人名言——《万物理论》里霍金那剧经典台词:“人类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我确信,只要你身体健康了,处处会有生机。
四、这位老太
17床的老奶奶,有一段时间是与我在同一病房。这是因为她比我早一个星期入院,我进去的时候她已动过手术。
这位满头白发的邻床病友,干干净净的样子,一张胖乎乎的大脸和蔼可亲,总之气色还不错。如果不是身上的病号服以及插着的那些个输液袋、管子什么的,你并不能将其与结肠癌中、晚期的病人划等号。
正在精心照料与服侍老人的是位中年妇人,只是看起来她并不像医院的护工阿姨。刚开始我还以为她或是老人的女儿,后来才知这位对老人呵护有加,看着质朴的女子原是老人的儿媳妇。
有一天下午,病房里正打着点滴,我见老人的儿媳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守护在老人身旁,一边耐心地与老人家聊着天,一边时不时地观察输液情况。这种在平凡与静默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至少在我看来很美好呐!
那一刻,我不由地朝向老人家一侧,随口对她的儿媳说:“这位大妹子呵,真想不到,你这当儿媳妇的对老人家那么孝顺,那么体贴入微的,实在难能可贵,令我深受感动哦!”。“啊哟呀,看你(把我)说得这么好,我哪有呵,我这是没办法,咱妈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媳,我不照顾她,谁来照顾呢!”只听得她谦和地答道。我接话:“如今像你这样的儿媳真不多见,不管父母有几个儿子,几房儿媳妇,能够像你这样放下身段,不辞辛劳,为生病的老人擦洗身子,服侍照料,不怕脏、不怕累的好儿媳,恐大多只有在报上,或者电视上见到了吧……”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大家彼此慢慢地相熟了。原来17床的这位老太太系是自浙江慈溪的病人,今年73岁,她说自己先前并不想来省城治病,是儿子和媳妇硬是陪着她来到省医院瞧病,还说自己已活了那么大的岁数了,过去年纪轻那会吃过苦,后来生活越来越好,想想自己福也是享过了,外国也去过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如今儿子的公司开得还算红火,孙子在外头读大学,长得高高大大,女朋友也很漂亮……为了我老太的病,我儿子儿媳,家里的人现在都要围着我转,还要化费那么多的钱,我自己只有一点点农保,真是对不住他们了……再说了,我老太婆的命用不着活得太长!”
可是听这位长得清清爽爽,讲起话来很好听,像是会唱越剧的儿媳妇答道:“阿姆呀,阿姆!您又要乱话三千讲什么呵,您一定会长命百岁,活到一百廿岁,您还要做阿拉家里的老阿太,老祖宗呢……”,像她俩如此这般,充满家常又不乏温情的婆媳间对话,期间在病房里常能听见的。说实话我被她们婆媳之间的这种平实又温存的亲情和友善感染了,我还顺便问到老人家的儿媳妇从事哪个行业的,对方说是做服装,平时业务较忙,她老公为此只能是来来回回(指探望住院老母亲)。于是我又问:“平时你们工作比较辛苦,那你为何不请个护工来陪护你的婆婆呢?”
“这上了岁数的病中老人呐,还是自己家里的亲人照顾好!还有了,那么多年过来了,我对咱妈的生活习惯都是熟知的,请别人来照料不是不可以,也不是钱的问题,反正我自己还吃得消的。再说在医院里也没多大的事,有医生瞧病开刀,有护士打针发药,这里由我陪在老人家身边,阿姆就会感觉很放心的……”,“听你这么一说,的确倒是没错,不过你晚上可是要时不时地起来服侍老太太喝水服药,上卫生间。白天又要盯着,夜里更是睡不好的,你身体吃得消吗?”我说。
“还好,还好了,就是刚开好刀那天夜里的确有点儿累人,由于麻药刚过,刀口会很疼的,因而需时不时安慰老人,为老人擦试虚汗,观察体征,翻身……,这不没多少日子的,不碍事,我的身体还可以的,白天抓紧时间小眯一会儿就还转过来了,呵呵!”她一面讲着,一面谦和地笑着。有一回她在给婆婆轻柔地梳理完头发后,还特意绕到我身边轻声地说了句“大姐呵,多陪一天是一天,还不知能陪阿姆多少日子了……”一时的我如同丧失语言似的如鲠在喉。
约么又过了4、5天,17床老人家要出院了。她那个开服装厂的儿子为此一大早就从家里开车出来了,因为道路管制的原因,直至是日上午9时才进入省城,将近中午时分终于到达医院,听说为了找个停车位又兜了老半天,老人的儿子一边咨询老母的情况,一边对妻子讲着什么,随后又跑去替他老母亲办理出院手续。与此同时,老人的儿媳妇忙着整理带回家的药以及随身用品,老人就与我继续闲聊着。老人说“我不做化疗的,否则还要在医院里住上5、6天,那个化疗呵,实在是化怨枉钱呢……我儿子和媳妇都说像我那么大年纪的人会吃不消的……还是回家好!”
一切就绪, 我们大家相互道别。这位乐观的老奶奶被她孝顺体贴的儿媳妇搀扶着,紧跟在提着大包小包行李的那位高大硬朗的儿子后面,这温馨的一家人缓缓地走出了病房。
这时,我看到中午的阳光刚好投射在老奶奶有点蹒跚的步履上,愿好人一生平安,愿老奶奶一家人安康好运。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强调子女应该侍奉父母,但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在此,我想说的是:待父母,尽孝心,真诚理性!人间至爱孝为先,人生易老多加陪伴。
五、那个大爷
17床的老奶奶那天中午出院后,紧接着下午来了一位老大爷,大医院的病床总是那样稀缺难求,更何况此地也是省城的一隅闹市中心,又与美丽的西湖近在咫尺。
新来的病友老大爷黑沉沉的肤色,瘦削的脸,花白的胡子像是从来不用刮的状态。一身朴素之极的深色呢子外套,灰白的头上戴一顶差不多同一材质的老式呢帽,自然平添几分苍老感。
老人那微微佝偻着的背,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似的,比较显著的是他身上透着一股较为显著的老农民之纯朴厚道,原本应该属于高个子的他或许因病令其看上去矮了不少。另外,老人家的嗓子好像也不太好,进病房没多长时间就时不时地响起干咳声……
陪同老人一起进来的是两个年轻人。一位看上去有30多岁或40岁左右的男子,他招呼老人为“爸”,他们讲的虽系方言,但我还是能听明白一些。另一个戴着眼镜,长得较为文静,头上扎着马尾辫的女子,也在称呼老人叫爸爸,她让老人把身上的外套脱了,换上带来的家居服饰。很显然这是一家人,一开始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
病房内一直开着空调,室温相对有些偏高。三月初的天气乍暖还寒,对病人来讲空调不可或缺。但这长时期地关着窗,我又是个嗅觉相对较为敏感的人,或是刚动了手术的缘故吧。医院病房里混杂的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药水味,加上进进出出的人之气息,以及散发不去的一些食物残留下来的怪味等。总之,病房里还是走廊上,有意无意夹杂在一起的各种味道若有似无,偶尔令我涌入一丝不悦的情绪。
临近中午气温上升得快,有护工来病房收集垃圾、拖地什么的,于是我请她顺便将阳台一侧的窗户移开一点点,由于结直肠疾病治疗中心是设在医院5号楼的一层,为了便于医务人员及病患进出,通常病房的门是24小时不用上锁的。然而鉴于安全考虑,尤其是在晚间病房里的窗户一直是处于紧闭状态。
为使外面的新鲜空气放进来,产生对流以换气,开窗通风很有必要。与此同时,阳光从窗口轻轻地泻进病房一侧,春天的微风令原本厚重的窗帘仿佛也变得轻盈起来。窗外新绿重重,一切充满生机,我是否该出去呼吸一下沁人心脾,通透地活着的好空气了。
我急切想从床上起身,家人帮我披上宽松的棉质睡袍,并把正在输液的一大袋营养液挂到可移动的支架上,搀扶我稳妥地向外走去。果真不错,春天的温煦自然是空调无法调制地充满鲜活感。刚刚还觉得难闻的气息,一下变得荡然无存。真好!但,过不了一会儿,自然还得回到病房,这点我心知肚明。
等重新回到病房,17床老人的儿子向我家人打听有关手术的事。因此我们得悉老人是患了结肠癌,他们一家原本想请医生“飞刀”,最终还是选择到省医院开刀。听老人的小女儿,就是一同前来的那位女子说起她自己是他们所在县城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她父亲的病先是在县医院检查发现的。老人家平时生活非常俭朴,如今他们生活富足有余,可是他老人家还要在家里辛勤劳作,老人一辈子没怎么出过门,即使生了病也不希望让做子女的为他多费心费力。老人的儿子又讲到老父从前为了他们姐弟三人,与母亲一道辛辛苦苦把他们拉扯大,扶持他们姐弟仨成家业立实在不容易。艰难的日子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如今他却病了,因此他们一家人无论如何一定带父亲到最好的医院来治病。
恍惚中,我突然变得顿悟起来,或就是从他们身上又一次真切地感受了一回这看似平常,却又是包含着浓浓亲情的中华孝道与感恩之心吧。后在彼此的交谈中又听老人的儿子讲到他父亲以前极少上医院,平时就连感冒药也很少服用。不过他说自打他阿爸上了岁数以来支气管就有点不太好了,可他老人家还是不太当回事,平时一直也没见他在家中好好地闲着,还是经常在农田里干着干那的,虽然他们姐弟早已从乡下迁到了城里,而且大家都希望父母能够搬来与他们一起生活,可是两位老人还是喜欢在农村。这一次要不是他病了才……。
这位之前基本处于面无表情,只是静坐在病床前默契地听着子女讲述的老人终究开口搭腔了,他那略显沙哑且不怎么会讲普通话,呵呵地微笑道:“我是不要来这里的,我女儿她就在县医院上班,可非得让我来(这里)动手术,我已经活了那么大岁数了我,已经73岁啦!……”“大伯,您还不算老呢,之前的17床的那位老奶奶与您差不多年纪,她动过手术就很好嘛!再说,如今八、九十岁,甚至百岁老人也很多,你的子女那么孝顺,那么有出息,您真是好福气!”我由衷地回他的话。
这位17床老人有点咳嗽,术前医嘱需要进行“雾化”,这个是他比其他病人多出来的治疗项目。头几天老人的两位子女专程领他到附近的饭店共进晚餐,听说还逛了一下离医院不远的商场。一回到病床后,好脾气的孝子只是搬来一把椅子静静地守候在父亲身边。老人的小女儿今晚去了在省城的亲戚家。听他们说到开刀那一天老人的大女儿也会来医院陪护,先前大女儿主要在老家安顿他们的老母亲,以免母亲为此担心什么的。
眼前看到的一幕幕充满善良又很有爱的一家人自然是让人觉得在这个主流社会还是好人多,因为如今在社会上也存在不少“啃老”现象和不孝子女,甚至于有的还发生过老人正在医院抢救,子女或晚辈对老人的生命安危置若罔闻,却为财产分割而发生互相争吵打闹的事。反观这平和质朴的一家人在对待自己的父亲所做的一切莫如是尽善尽美,与社会上的那些不良现象显然具有天壤之别。
翌日清晨,护士一早就为该老人抽了血,以及告知准备大小便待检事宜,还通知老人的子女今天要做一系列术前的全部检测,比如心电图、X射线,B超等内容,从下午3时起病人需要禁食并服用导泻剂以作清肠处理等等。大约在这位老人将所有的术前检验进行中的上午9:30许,老人的大女儿也到了病房,这位女儿看着比小女儿要漂亮一点,40岁不到的样子,俊美的脸蛋加上甜美的笑容,给人以一种亲和干练的味道。
隔着病床,只听得大女儿在问他的已做后术前检查的老爸感觉怎么样,还说到今天天气不错,想要带父亲去西湖边走走。结果这大女儿就搀扶着父亲走了出去,室内留着他的小女儿在整理和准备父亲下午要用的药及开水,老人的儿子由于昨晚没睡,在他妹妹的劝说下去了附近的小宾馆休息。
是日下午2点半光景,17床老人在大女儿的陪同下回到了病房。令人觉察得出来,老人显得兴味盎然的样子哦!他说自己已经有很多年没来杭州西湖玩了,以前子女们也劝他到杭州玩的,可是他自己硬是不肯出来的,要不是这一次自己来省医院动手术,真的是想不到还能在这个大好的春光里看看漂亮的好地方了。感受着这位老人乐呵呵的神情,大家都感到很高兴。
那天上午,老人的三位子女,以及在省城的一位老人家的表妹都早早来到医院守候。大家在关切又多少带有点惴惴不安的情绪中等待手术。下午1时多,病房的护士前来通过老人和他家人说马上要去手术室了,请老人穿戴好手术用袜,以及干净病号服等前去。一阵沉默过后家人陪着老人出去……等待的时间有点儿长,直到傍晚6时后,护工推着单架床将身上盖着医用棉被的老人送回病房。
17床老人动的是大手术,手术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可是刚从手术室下来的老人身体极度虚弱,由于全身麻醉,术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老人身上不但插着各种管子,病床上的生命监视仪也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监视,镇痛泵肯定免不了,这家人替老人想得非常细致周到。同在一个病房的我记得很清楚,老人手术后的那天晚上,他们姐弟仨齐心协力全力以赴,一刻不定地守在老人身边以随时应对各种情况。尤其是当护士的小妹,她很有陪护经验,时不时地给老人擦试额头上的虚汗,适当时间用消毒棉棒沾上温开水给老人润泽嘴唇,适时为老人放置三角护理枕,以及翻身调节输液袋……转眼到了清晨时分,一直处于忙忙碌碌的姐弟仨硬是挺过了一宿,虽然我也是被老大爷因麻药过后刀口产生的疼痛,一整夜发出的呻吟声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但我丝毫不会产生一丝责怪或埋怨的意思。纵然亲情是世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面对这种情形,唯有感同深受。
这个美丽的春天,我深信人性都是相善的。适逢又是个晴好的天气,阳光好得很,家人为我办理好了出院手续,我终于要回家了,如获新生般的自己为此感觉良好。临行前我与家人真诚地向这位领床病友——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的坚强老爷爷及其子女们道了别,同时衷心祝愿老人家早日康复,好运平安!
总会有一种情愫涌上心头——小时候“我”辛勤付出养育了你,等“我”老了、病了,还会有你给予力量和陪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人间之爱哟。仿佛就像那位17床老大爷与子女之间的至爱亲情。涓涓细流爱在人间,孝顺老人自有福,兄弟姐妹和睦,勤种庄稼自有谷。亲情之爱常青不衰,枝繁叶茂犹如春天的美好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