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建宁的头像

孙建宁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05
分享

那时青春

捷,是位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学生。他本可以像他父辈一样从事贸易行业,可他并不乐意。起初捷被一家工厂招收为学徒工,但他偏喜欢读书,说要去实现属于自己的理想,宁可放弃上海的舒适生活,不错的收入,偏要去报考大学,最后捷总算如愿。

捷孑身一人赴古城西安上学,那时去西安的交通远不像现在那么便捷,长江大桥还未建造,过长江要乘渡船……先乘火车再倒汽车。总之是一路风尘,一路颠簸。一路上捷的确吃了不少苦头,但他终于来到了地处西安城大雁塔边的大学。

5年的大学生活愉快充实。一过10月,西北地区的气候开始变了,秋风瑟瑟,让人心情惆怅,捷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当时捷与家中惟一的沟通方式就是写家书,除了报平安外,就是说些琐事,其中寄托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然而一封信在途时间差不多需要半个来月,每当捷想家了,就会将以前收到的家信统统拿出来反复重温。捷知道,他母亲也同样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儿子的来信。

西安的冬天非常冷,捷自然不会忘记将母亲亲手编织的那件藏青色毛衣取出来穿在身上。毛线衣穿着时间长了,袖口容易脱线,捷从班上女同学那里学来一招,就是将已穿坏的尼龙袜从脚腕处剪下,分别安在两只袖口边上,再用针线缝好。经过这样的局部改造后,这件带着母亲心血的毛衣又焕然一新。捷将毛衣套在身上,犹如拥在亲娘的怀抱,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大学期间捷一共只回过两趟家,其余的寒暑假都是在西安度过的。因为回家实在不方便,加之来回费用也比较高,于是他选择了留在学校勤工俭学。比如采购适量的牛皮纸进行“放样”(根据大小型号画好尺寸),然而裁剪好,将之一个个地粘贴成信封状,再拿小木条撰刻的图章,用红印泥在每个信封的右下角盖上“西安某某大学”字样。新学期开学后,捷在课余时向同学出售自制的信封,因价廉物美很受欢迎。当然,这一点点小钱还不足以支付学费,等到又一年暑假,学校搞基本建设,捷就去工地搬运砖瓦和筛沙……

由于干体力活体能消耗大,加之年轻,捷的饭量自然比较大,因此常感吃不饱。当时生活艰苦,粮食紧张,西北与全国一些困难地区一样一天只吃两餐饭。为此,他在勤工俭学的日子里,常会将两餐里舍不得吃掉的馒头省下几只,待实在饿极时用来充一下饥,至于下饭的菜,是用几分钱买来的生豆瓣酱,夹在冷馒头里吃,而且那点生豆瓣酱还可以吃上好长一段时间呢。

为了节省钱,捷还曾将带到西安的一只木箱子外面的卡其布面料外套剪下来,用水洗净晾干后,就地取材做成几条平脚短裤……

当然,年轻的捷在大学时代吃过的苦,是断然不会如实告知母亲的,生怕母亲为之担忧。

上大学后,捷虽然极少回家,但他每次回来后总要帮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如打扫卫生什么的。瞧,那天捷在家里的后晒台上又忙开了,只见他拿着拖把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之前捷刚替家里擦了地板,捷在干活的间隙,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对面邻居家的晒台上站着一位年轻大方,皮肤白晰的女孩子,正朝他这边看过来呢,于是他不由自主地一阵心喜,心里荡漾起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从那次彼此没有说一句话的邂逅后,捷便留意起来了那个女孩子。一次在饭桌上捷问起母亲,住在对面陈家姆妈家里的一位年轻女子是谁?以前怎么没见过?母亲说她也不很清楚,可能是来陈家走亲戚的吧……

打这以后,母亲便特意来到陈家打探那女孩子的有关情况。这名女孩子名叫燕儿,芳龄21岁,聪明乖巧,知书得理,刚中专毕业,这次是乘着空隙到上海的亲戚家里来走走的,就这么简单。因陈家姆妈是从小看着捷长大的,对捷的为人处世都比较了解,因此对他也是很满意的。于是在双方热心人的撮合下,捷与燕儿算是正式认识了。

捷是家中的长子,他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其中大妹当时已经大学毕业,分配在武汉一家科研单位,弟弟还在上大二,二妹在上高中,三妹念初中,四妹、五妹则还在上小学。

夏去秋来,捷已到了大学的最后一年,捷就要回学校参加毕业设计了,燕儿也要回家乡工作去了。一对刚开始坠落入爱河的年轻人就要分别了。他们相约:通过鸿雁传书的形式化作对彼此间的相思吧。

在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远方的来信成了维系两个人的感情钮带。于是就引出了后来造就厚厚一叠的远方来信集。这是一封当年捷写给燕儿的信,不妨来感受一下,“亲爱的燕,你好!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姗姗来到人间。春天是一切美好的象征,也是新的一年的起点,它给人以温暖和愉快,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接到您从遥远家乡的来信,我看了又看,心里真有一股说不出的高兴,您的来信使我感到非常的愉快……”

随着时间的推延,燕儿在工作上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于是捷在信中对燕儿讲道:“……在生活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往往是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情,对明天一定要充满坚定的信念……”。

冬去春来,捷很快毕了业。但捷在工作分配的问题上有点儿犯难,因为父母亲在上海,心爱的人又在远方。当时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学校号召毕业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捷要想到上海来工作是不现实的,从全国范围来讲当时作为海防前线的某省正好需要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前方在招呼,青春洒热血……

岁月如梭,岁月如歌。青春之歌,吟唱时代乐章。捷提及年轻时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时,深有感慨地告诉晚辈:总之没有白走的路,白吃的苦;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财富,受益终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