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建宁的头像

孙建宁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5/22
分享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四题

适合就寝前静心阅读的小说

——散读的《解忧杂货店》

临睡时分,正准备关灯躺下,突然瞧见卧室门缝底下有样东西夹着,似乎是一页还是二页左右的A4纸片。于是,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的我,顺便将之拾起,随手把纸片拿在手上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用手写的,或像是摘抄的不知是哪个年代的诗词,看样子像是古体诗,似曾相识却又怎么也看不懂……

哦!如上系是我的一个梦景片断记录,印象较深,因此还记得这纯属无厘头的混沌一幕。据我分析,这可能是与自己当时正在断断续续地阅读的一部小说有点儿关联吧。

这是一本由东野圭吾著的题为《解忧杂货店》的日本小说。故事记叙的是在一处僻静的街道上,有一家非常小的杂货铺子,名为“浪矢杂货店”。店主的大名叫浪矢雄治,这位老先生生前寡居多年,育有一儿一女,女儿赖子早已出嫁,儿子贵之在东京的一家公司上班,也已成家并有一子。尽管在那个时期,浪矢家的生意已经十分清淡,几乎到了不用纳税的境地,可是固执的浪矢老先生还是乐此不疲独守小店一隅。

原来浪矢一直是在义务为他人进行排忧解难——从最先的一位署名“百分小毛头”,在不经意地要求得到“不用学习也能考一百分”的答案开始,从初期的不管什么烦恼都可以找店主浪矢雄治爷爷来咨询算起,大家问的问题当然都没什么正经,全是故意想难住这位老爷爷。总之起初是被孩子们开玩笑称之为“烦扰杂货店”的店主浪矢雄治,接受着来自求助者的各式各样的烦恼解答。继后的寻求者才是通过纸条(信件),写下需要寻求解答的烦恼,并投进“浪矢杂货店”卷帘门的投信口,翌日就可在店后的牛奶箱中得到答复。从此,这家小店终以咨询出了名,居然还上过某周刊。

怀揣不同目的人,为寻求解脱各自的烦恼困惑,不约而同地将信件投来,这位浪矢老人终其一生,将之当作一件“神圣的事业”,严谨且认真地为求助者解答有关咨询问题。例如一位名叫月兔的女运动员为参加奥运会选拨不懈努力着,由于男友身患绝症,令其在现实中的爱情与事业产生了心灵上的冲突,为此苦恼不已;开鱼店的健夫年事渐高,他有一个为音乐梦想而离家的儿子名叫克朗,克朗在面临究竟是子承父业还是继续自己梦想的两难中徘徊,迷茫之际想到了“浪矢杂货店”;遇人不淑的美丽女子绿河小姐怀孕了,为孩子的去留以及今后的方向而挣扎……,林林众众的各自需要解脱烦忧的咨询者,悄然地将不能自拔的困惑写成信件投进杂货店。

但是,有一天“浪矢杂货店”却在事先毫无迹象的情况下,突然关闭。浪矢先生或应该是终老了吧,仿佛消失一般地去了他一定会去的地方。

一晃过去了30余年,也就是等到了浪矢三十三周年的忌日。浪矢贵之从父亲过去的遗书中找到当时为何关店的答案。围绕着与之相关的接踵而至的一些奇妙事情也由此发生了,比如就在这一日解忧咨询项目就会“复活”。

到了浪矢骏吾这一代已过去了很久很久。哦!骏吾系浪矢雄治的曾孙子,即浪矢贵子的孙子。这位擅长电脑操作的现代年轻人,有一天竟然会在“黑色的液晶和祖父的面容重叠在了一起”。

似乎浪矢杂货店是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充满预言的咨询令“曾经的迷途小狗”,也就是本名叫武滕晴美,姑娘时在咨询信中用过的化名,原本在夜店当陪酒女的她 “一切都是从那封信开始的”。之后的晴美奋发自强,利用机遇,努力寻求出路,她因而从早先的几乎是社会底层慢慢蜕变上升,最终成了一家大公司的女社长。

其实在作家笔下的武滕晴美社长的命运更与三位分别名叫敦也、翔太和幸平的,为“生活所迫”的男子(小偷)存在着时空交错的必然关联。如此这般导致的一连串具有“因果报应”或“匪夷所思”的人间悲喜剧,都是在东野圭吾的“安排”下凑成的,显然“浪矢杂货店”永远被定格在了那个时代,而外面的世界已经过去了好久。无论时光倒流还是时空穿越到了未来,“浪矢杂货店”的烦咨询者或后人,连锁反应似地上演着机遇巧合的轮回剧情剧罢了。

清晨的阳光洒了进来,天已经亮了,梦醒时分,时间就此定格。总之,这本具有一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还是值得一读的吧。

※※※※※※※※※※※※※※※※※※※※※※※※※※

一部令人揪心的推理小说

——阅读《白夜行》

对于东野圭吾的小说我向来不排斥,这一次友人莎莎借我阅读的是东野的一部早期作品,书名为《白夜行》。

这又是一本比较厚实的书,开始捧读,书中出场人物众多,千头万绪大小案情,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弄不好却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吗?

我总会被东野圭吾的这种具有严谨逻辑性的文字引领。通常,小说尽管不会像电影或电视剧那般地具有直观的视觉冲击,也真因为如此,或许文字所具备的独特魔力更会令读者心生欢喜,显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

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推理悬疑小说,内容可以包罗万象,总会令读者欲罢不能,一时却又理不出个头绪,比如《白夜行》,我刚开始阅读小说的开头部分时会有这般感受。或者,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也会充满想象力地加以思考分析,莫不是为跟进小说中的故事内容而刻意为之吧,故而往往会随着自己主观的思维模式开启脑洞。可是,在这里就不怎么地可以猜想(故事的发展脉络)。

一时半刻之间,您或是猜不透这位高明的作家给书中人物布下的合理逻辑关系,又随着一环扣一环的递进式发展着的故事情节,或可能也仅是为作了些毫不相干的铺垫?总之,这书好看就行。

如是的小说类型,当然是好看极了。小说开场似乎也是轻描淡写地由远及近,慢慢推进。在阅读过程中,您会发觉,步步为营,引人入深的小说让读者不得不读下去。倘若要我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对这本小说的直观印象,那么摆在我面前的就是这点内容:在位于大阪市域,某个地方的街头小公园附近,一幢七层高的烂尾楼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令正在休假期的刑警笹坦润三先生,机缘巧合般地加入其中,由他为主着手侦查这一桩扑朔迷离的命案。孰料,经历了近20年的努力,该警察成了一名退休大叔,最终那桩陈年旧案水落石出……

一开始,就在小说里出现的被害人名叫桐原洋介,系“桐原当铺”的老板,负责处理该案子的是位正当盛年的笹恒警官,可是却不知在哪个环节羁绊了案情的进展,似有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嫌疑人,不料又有几位“关键”人物死于非命。可谓敬业勤业的笹坦润三警官却怎么也得不出较为清晰的答案。纵然是破案的希望出现又被一双双无形的手给打回原形?

据现场分析,桐原是被细而尖锐的刀具在一分钟之内致死,他的尸体则是被住在附近的一名当时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发现的,那个小男孩从房上的通风管上爬进去玩类似的“时间隧道”游戏时突然发现屋内的异常情况。在这样子的一个阴暗环境,死者为何会在此地呢……而警方在案发现场却找不到有说服力的证据,不过笹坦润三得出凶手可能与被害人认识的推断。

此外,小说中的两位看似并不相干的关键人物,自始自终都像是两道沉寂的影子,仿佛不想“浮出水面”?难过一直就是由他们在左右着案件的走向,或者说导演着一出出无情或有意的“戏份”,还衍生出一幕幕无意还是在意的“连续剧”?

跟着《白夜行》的文字前行,白天黑夜,春去秋来,一晃过去了十九年。命运多舛,人生就像一出轮回转世的戏码,不过有人彷佛从来就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停靠站”,已然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甚至于不得不在现实中“消失”。

小说人物一个名叫“亮司”的男孩或者男人,自从主动或被动,有意还是无奈,甚至不经意地卷入其中,他便永远不会返回阳光家园。自然而然,有人也可以成为另一个重生的“自己”,这种开启在小说里由笹垣警官比方的“枪虾和虾虎鱼”之模式。当人们遇见到这位外表光鲜的雪穗,显得内外兼修的美丽女子时,一定或会被她的与众 不同之惊艳之态而印象深刻。眼前的人生活优渥,还时刻不忘继续努力发奋,一个“完美”女人的命运从何而来,想必自然不会是平白无故的,至少在这本小说里可见一斑。

这一出似是而非的犹如“王子复仇”式的活报剧,无不透着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书中人物粉墨登场并为此争扎,一发不可收拾的悲剧始作俑者,最终也不可能逃过命运齿轮的撕咬。事出有因,命运弄人,人性本善其实不然。在阅读这本推理小说期间,突然联想到不良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其实这也应该是全世界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诸如小说类型里的戮父,杀母,盗窃,偷情,欺凌……以及高科技犯罪等,此类悲剧制造者如《白夜行》——“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

悲剧的开始纵有万般无奈的因素,人生的选择若是错误,弄不好最终等来的必将是宿命的结局。难道这就是该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之一?我猜的,这样的小说构想,诚然是出自现实世界里的具体与抽象的集成,虚拟与现实之再现。小说源于现实却高于真实,这或是文学作品的高明之处吧。

※※※※※※※※※※※※※※※※※※※※※※※※※※

不可思议的“爱”之诡计

——阅读《嫌疑人X的献身》

我没有观看过由台湾影视艺人苏有朋执导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其他的同名影视剧。而是阅读了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原作。本人固执地以为,对于小说,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或谓之经典的文学作品,不管被改变成其他什么艺术表现形式,相比与原作之精髓,或终究还是会差那么“一口气”的吧。倘若能精准地呈现原作之魂魄,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阅读笔记:不可思议的“爱”之诡计

这部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与他的另一部被称之为“万千东野迷心中的无冕之王”,拥有字数350千字的《白夜行》,可以等量齐观。尽管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仅150千字。然而,呈现出来的故事内容依然可以说是丰厚,精彩依旧,可读性较强。该小说囊括了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总冠军,还一举夺得第134届直木奖等其他奖项,不是没有缘由的。r显然,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惊心动魄,很多情节令人难以想象,细致推敲自然属于情理之中。

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主题内容并不复杂,男主人公是一位“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名字叫石神,他仅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似乎很无趣好像也蛮安于现状,看似波澜不惊的他却暗恋一位名叫花冈靖子的单身邻居,而且石神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去靖子所在的便当店购买午餐,只是为了看她一眼。

不久发生了一桩令人意外的事件,靖子被她的那个名叫富㭴慎二的前夫纠缠上了。花冈靖子虽然已离了婚,搬了家,为此母女俩相依为命,不想富㭴慎二再来伤害她们,尤其是不能让靖子的女儿美里受到更多的创伤(美里系靖子与第一任丈夫所生),可怜的女性,美丽的女子,无助的她们或许是引起石神某种情愫的起因?

由于富㭴慎二的不速之扰,在万般无奈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之下,也是为了救助女儿,靖子母女失手杀了这个无赖。出于母爱,靖子首先想到的是必须要保护她这个从小就没有过过好日子的女儿,更不想让这可怜的孩子卷进来。就在靖子母女颇感无助的惊恐时刻,想不到的是,这个石神竟然会“拨刀相助”,提出由他来料理善后……

这位毕业于帝都大学拥有高智商的男子竟然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高手或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具有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之他要为靖子母女在“杀人事件“上做点事。天呐,这可不是一个玩笑呵,并非像解答脑中的数学方程式那么轻而易举。“聪明”人究竟能够做出怎么样的绝顶聪明事呢?

当然啦!真是因为存在石神的“助力”作用,令警方起先也只能是做些个外围的敲敲打打,根本无法触及到整个案件的核心。看来这位石神先生还真是非同一般呢。或许,石神对靖子有意,然靖子却另有意中人。心思缜密,观察细致,具有非凡洞察力的那位帝都大学物理高材生汤川,应该说他是石神的老朋友了,对石神的所作所为被他看穿,找到真相。痴迷的石神为了保护靖子母女,作了极大的自我牺牲,甚至于殃及无辜,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吧。

毫无异义,该小说男主人公看似心如明镜的不带丝毫阴霾的行为终将戏弄成了命运的牺牲品,命运之神也终将不会放过具有悲情色彩的女主人公花冈靖子式的悲剧发生。

※※※※※※※※※※※※※※※※※※※※※※※※※※

谁的DNA可能独享特权

——阅读《白金数据》

大家或知晓东野圭吾之作往往会有同名电影或系改变自其某个著作。本人至今没有观看过有关的电影等,说实话也不太喜欢这种日系风格的影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去读原著,何况阅读小说就是自己主动的选择,阅读是一项兴趣所在。

岁月留痕,四季更替。即便未来不怎么美好,也要向好的方向努力!此番,就像是在告知自己,即使生活琐碎乱如麻,这日子还得一天天地好好过。过年过日都一样,只要美好由心而生。

自己仅是个平庸无能的弱小者,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在爱护家人的同时,善待自己。纵然每一天的时间很有限,因此特别地需要让自己静下心来。首先想到的静心方式便是阅读。

平时抽空读一点书,哪怕片言只语。无论有用,还有无用,只要可读。文史哲美报刊小说,只要不是太专业的,益身心的读物没什么讲究。对于个人而言,阅读无疑是一种独属于自身的美好时刻。

并不指望经过阅读,会提升修养什么的。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丝半点的人生启迪,无疑总是好的吧。总之,即便通过碎片式的阅读,让自己得到一点充实与安宁吧。

阅读是本人的喜好,这部名为《白金数据》的小说,推介上说该作品是《嫌疑人X的献身》之后,推理天王东野圭吾的烧脑巨献。本人购买阅读并非是为赶时髦,就是想看看“白金数据”究竟如何地“烧脑”。果不其然,这部推理小说一开始充满了悬念,匪夷所思的命案接二连三,现场留下的作案手段如出一辙,侦查采用DNA进行鉴定比对竟也无济于事,疑犯仿佛销声匿迹,线索石沉大海般地令人棘手。

时间易失,变化多端。社会越来越进步,人类的智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新技术等科技革命行将炉火纯青地向前推进。不可否认,DNA的运用给生命的延续乃至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显得密切和重要。就像该小说呈现的核心主题“特殊解析研究”是对起着至关重要的DNA基因样本数据予以分析,为侦破犯罪提供着看似不可或缺的作用,并试图想证明计算机数据比通过警视厅侦查员的人工办案要高明。

不过,书中写道“DNA侦查提升了犯罪的破案率,但同时也导致了加害人的家人曝光。因为是根据DNA进行办案,当然会怀疑所有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侦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周围人知道这件事。于是,不断有媒体提出质疑,罪犯当然是罪有应得,但不是会因此导致对和罪犯有血缘关系者产生歧视吗?”由于采集DNA样本有涉及个人隐私的一面,因此民众对管理DNA信息这件事,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一种声音如是——“既然由国家管理基因,就等于人生受到了支配,‘自由’这个字眼也就失去了意义。

东野圭吾在这部《白金数据》中,把作为关键词之一的“DNA”进行比较充分的创作发挥,令读者不得不将有限的思索感带入到无限的脑洞里。面对千丝万缕案情的复杂难解,属于“不可告人”的“白金数据”经抽丝剥茧般的推理,以及呈现多重人格特性背后的隐情等等,无处不在“秒杀”读者的好奇和阅读欲望。

著作中名叫神乐龙平的主任级解析员是侦破编号为“NF13”样本数据的头号功臣么?还是那个叫浅间玲司的侦查员……以及一众扑朔迷离的人,最终令读者仿佛感受到了残忍的冰冷。

总而言之,我在东野圭吾的小说《白金数据》里,读到了一丝当年的那一部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日本影片《追捕》的味道。

当然,比我聪明能干的人阅读后自然会有更多的感受和发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