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建宁的头像

孙建宁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02
分享

一双旧跑鞋

如今是5G时代,如果说当下的生活是一部多彩立体3D大片,那么昔时的生活或应该是一场小众的黑色记录片。比如那个时候的童年片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还是一名小学生,那时在我就读的小学有位会拉小提琴的男教师,他是一名体育老师,大家叫他付老师,业余时间组织了一个“文宣队”,除了唱歌跳舞的同学,我与另几位同学相当于是学生乐队的队员。

通常,我们放学后就去付老师那间平时用来摆放体育器材,类似于活动教室里学琴或排练。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到了基本功,尽管与学得好纵然还差十万百千里,可能是那个时候学乐器的孩子并不多,因此我总能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汇报演出或活动。那个时候吧,家人及邻居也觉得我好“神气”,因为经常会“装模作样”地拉小提琴呢。但是,好景不长,后来那位教我们学琴的付老师调走了,乐队解散,学琴搁浅。久而外之自己的提琴演奏水平终究没能长进,终于有一天连仅有的“童子功”也荡然无存了。当然,这是后话。

话说有一年临近六一节,付老师让我与学校里其他几位弹奏月琴、拉扬琴,还有拉手风琴的同学组成一个演奏小组,他还特别强调,说演出时同学们一定要穿戴整齐,红领巾最好是鲜艳整洁的。末了还让我去督促同班的一位也是练小提琴的男生,目的是希望参加演出的同学,事先把红领巾、衣裤给清洗、整理一番,以备正式演出之用。

离“六一”节越来越近了,付老师一再叮嘱大家演出时除了要穿干净的标准版“演出服”——红领巾、白衬衫、蓝裤子,外加白跑鞋。我们家条件很一般,那种被称之为“棉的确凉”的白衬衫,以及用棉卡其布料缝制的蓝裤子还是有的,主要是我常需要参加演出活动。可令我犯愁的是,以前演出除了必备的衣裤、红领巾,对鞋子并没有特别要求。

平时,或春秋两季我脚上穿的鞋子大多数是一种橡胶底的蓝颜色帆布鞋面运动鞋(俗称为“蓝田径”)。较之白跑鞋价格则相对低赚,且耐脏耐穿。

倘若仅是为了这一次“六一”的演出,节俭务实的父母自然是不同意给我购买一双新白跑鞋。客观上,一是当时商品稀缺,既使想购买,本地的国营商店里也不一定有货,二是我已有1双“蓝田径”跑鞋。于是,家里想到了一个土办法,商店里有一种白色“遮盖粉沫”出售,用时可将之调成糊状,再用刷子涂抹在“蓝田径”鞋面上,经晾晒干透。经“改头换面”的“蓝田径”穿在脚上,远远地或不经意地瞧,尚能冒充“白跑鞋”。

那个“六一”儿童节终于如期而至,演出就在这天上午。可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大雨,而且雨水一时半会停不了,真是倒霉透了。我从家中一路走到学校,结果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我的鞋子出了状况。经雨水“作用”鞋子被打湿,本就不太老靠的遮盖涂层很快显得斑驳起来,涂在鞋面上的白颜色“无情”地露出了真面目,为此令我相当沮丧。这演出还没开始呢,白鞋却完蛋了。

为不影响演出效果,付老师临时将我的演奏站位调到后排不起眼的位置,几乎是与参加合唱的同学们“合”在了一起……

适逢“六一”,久远的记忆突然又一次冒了出来。那个年代,没有补习班,没有兴趣小组,更没有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培训之类的内容可供小孩子们选择。生活是一切,成长是过程,分数放一边,攀比是泡影。童年的快乐好像并没有与物质存在多大的关联,日子在屋檐下平凡跌落,一晃中年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