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冬青的头像

冬青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007/08
分享

荡漾在鲁院浓浓的文学情怀里

北京的冬天真冷,有时真忘了这是一个大都市,还以为到了大西北——我的家乡,雪花飘飘,寒风冽冽,大风起来,会有刮倒校园内银杏树的感觉。大雪后,城市静了许多,而我们在鲁院的学习也即将结束。一晃四个月,在高研班和大家一起聆听讲座、研讨作品、共话桑麻的日子将永远成为过去。难舍、难忘、难弃岂能一言以蔽之。回想四个月的生活,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历历在目。

能成为鲁院的一分子,我幸运至极。8月22日,离开学之日不远,我在忙着准备开学前的各项工作,恰好父母到青海,就陪他们到青海湖看海,途中接到省作协秘书长的电话,作协准备选派我代表土族参加鲁迅文学院第37届少数民族作家高研班,征求我个人意见,我一时语塞,幸福来的太突然,我无所适从,当即表态,再大的困难都要去参加。于是,我踏上了东行的列车,来到了北京,来到了鲁院。中秋时节,北京天空湛蓝,晴空万里,毓秀丰满,远山近水,尽染秋色,田野蔬果飘香,街道花团锦簇,流金溢彩。9月16日,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七期中青年作家(少数民族)高级研讨班如期开班,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56个民族作家齐聚鲁迅文学院,在这所文学的殿堂,作家的摇篮开始为期四个月的培训学习。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开在阳光下。大家能为在金秋时节相聚在鲁院学习,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激动。这片文学的圣地将开启56个民族学员的文学梦想。

开幕式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诗人吉狄马加出席第37届高研班开学典礼并做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语重心长,他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史也是一部囊括了由各民族作家用汉语和民族语言书写创作的优秀作品的鸿篇历史。鲁迅文学院有责任和义务为创作实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各民族作家开办高研班,为大家提供研修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他希望学员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描摹新时代丰富多姿的现实,激励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重塑文学理想,不断提高思想和文学素养,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树立新时代的中国风格,抒发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到鲁院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积极交流,潜心思考,以良好的学习状态、优良的学习成果和创作的文学精品向祖国母亲献礼。四个月过去,作家少一创作颇丰,不断有作品问世,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了中短篇小说集《绝招》研讨会,作家杨瑛荣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编辑奖,作家王开荣获辽宁文学奖,张伟峰荣获2018年度云南省优秀作品奖,作家少一、左中美、彭愫英在“祖国在我心中”多语种散文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并参加在加川阿坝举行的颁奖典礼,四个月过去白族作家彭愫英的非虚构散文集《山一程水一程》正式出版发行……好多同学和作家的作品我可能还不了解,但大家都在成长,都在进步,我也在文学之路上有了新的认识,至少不在懒惰。

四个月过去,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还在耳畔回响,他说“九月的北京花开的正艳,而教室里也是鲜花盛开,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艳。”莫言深情回忆了自己多年前参加鲁院与北师大首次合办的研究生班时的学习生活。他表示,开设这个研究生班很有必要,有助于帮助作家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向着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进发。现在参加高研班和研究生班的同学们在时代背景、写作环境、受教育程度和个体经验等方面都与当年的作家们有着显著区别,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断继承和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四个月的学习我们聆听了李敬泽、阿来等著名作家、专家、教授的讲座,作家白庚胜的讲座《一带一路建设与各民族文学发展机遇》阐明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各民族文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阮宗泽就《当前我国国际形势与外交》指出,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发展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世界处于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这样的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家和世界迎来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文化与文学发展将会迎来大的变化与发展。著名作家刘庆邦以《细节之美》为题,讲述了小说创作中的细节,生活中的细节,以细节叙述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心理,展示人物形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创作一定要注意细节描写。著名作家梁衡以《文章做法》为主题,回答了什么是文章?为什么写文章的问题,并讲明了文章的美感这一命题。作家阿来以《文学会把我带向哪里》为题,回答了亘古以来久久挥之不去的疑问,是的,文学会把我带向哪里?阿来说,写作使我开畅,使我成长,我说,文学给了我力量,给了我自尊,给了我勇气,使我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著名作家施占军给我们阐述了《一条河和每一条河》的哲学命题。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我们每一个民族就是一条河,而相对于全国来说我们就是每一条河,由每一条河组成这个浩繁的世界。我们的文字可能是一条小河,但如果汇入江河,就会成为一条大河,汇入海洋就会成为大海。北大导师戴锦华老师讲授的《复得的与复失的》把我们引进历史与文化的浩渺世界中,让我们明白,20世纪至21世纪中国现代史的断裂与缺失,记忆与失忆,谵妄与失语,历史记忆的复得与复失,进而要思考文化记忆与历史叙事的路径及可能。每一堂课,各有侧重,堂堂精彩,堂堂会令人耳目一新,可惜,我不能在这里一一例举,好在,我用记日记的方式全部记录了下来,这将会使我受用终生,我想,明天,我会用不一样的视角处理生活,不一样的感受写作文字,我的文学路会因鲁院而异彩纷呈。

在学习期间,我们还参加了不少活动,有幸亲临国家博物馆参加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获奖作家的获奖感言就是现实的创作感悟,那里有他们的情怀,有他们的追求,91岁高龄的作家徐怀中走上领奖台时,我明白,只要努力,文学没有年龄之分。他说“我们刚刚欢度了新中国70年大庆,如果与国家建设发展相联系,与个人的文学写作历程相联系,也还真的可以引出许多话题,回眸之下,不胜感慨。2014年,经过一个寂寞而又漫长的创作准备阶段,我着手打磨长篇《牵风记》。赶上改革开放新时代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一艘巨轮,正顺风顺水全速前进,作为离退下来的耄耋老人,同样深受鼓舞与激励。我身心愉悦、精神抖擞,完全放开了手脚,竭力做最后一搏。一本夕阳之作终于让我给对付下来了,倒也痛快淋漓。吐噜一下,一梭子弹尽数打了出去。继续射击,要更换备用弹夹,留给我的时间有限,怕是来不及了。或许日后可以再拾起短篇来,以延续《牵风记》的未尽之意。”是的,我们伟大祖国如一艘巨轮,正顺风顺水全速前进,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前进。同时我们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和全国的少数民族作家一起探讨民族文学的发展,收获多多。在学习之余,班级组织大家走进民族文化馆、走进国家大剧院,参观少数民族民俗文物展,观看交响音乐会,学习生活丰富而有意义。鲁院还组织学员到河北雄安新区、冉庄革命旧址、延安革命圣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路遥故居,梁家河知青旧居,接受革命洗礼,在冉庄我为拍摄的图片“生命的母亲”配诗《生命的原点》,以其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在延安我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了1万多字的文字《孕育革命的延河荡漾着浓浓的文学情怀》记录下了在延安的6个周夜。学习之余,我个人还与张伟峰、桐雨等同学到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孔庙、798艺术中心、故宫、长城等地参观学习,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到那里都有我们可参观可学习的地方,好在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尽可能在首都厚重的文化生活中度过了一段可贵的时光,这一生,这是最灿烂最美好的日子,一定会铭记在心。好在,鲁院的学习氛围影响了我,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使我能战胜自己的懒惰,重新拿起笔去写作,我在学习之余,坚持写日记,三个月时间已写下了10万字的日记,记录我的学习所得,记录我的心中历程,如果还能努力的话,我会努力把这些文字搬上稿纸,让他成为作品,点亮我的心灯。

阳光下的银杏树,簌簌有声,金光闪烁,不时有几片叶子飘落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用他的气概和节气,提醒我们、鞭策我们,让我们在文学之路上勇往直前。我想,我们来自56个民族,肩负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职责,我们要用文字的力量撑起民族的文化自信,要用有能量的笔去书写,去讴歌,让文学之光永远闪亮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

我们会因鲁院而不平凡,鲁院会因我们而熠熠生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