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冬青的头像

冬青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312/06
分享

酒香


很多人都说,威远小镇应该是一个古镇。这从小镇鼓楼几百年的风铃得以佐证,风铃带着历史的风尘,一声声传递着曾经的金戈铁马,也传递着文化的讯息。有鼓楼,大抵也是应该有钟楼的,这是明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明代一个边防小城必有的设施,以此来报警、报时,指挥日常公务及每日作息。只是,钟楼已在历史的硝烟中遗失不存,只有鼓楼在那里摇晃着百年前的风铃,告诉人们这里曾是大明王朝曾经的边防城池,也是汉文化在边疆羌地的回响。诚然,威远小镇也应该是一个青稞酒小镇。这有屹立四百年不倒的天佑德酒坊为证。至于是先有小镇还是先有酒坊,没人说得清,这也不是关键,酒坊的兴起自然伴随着小镇的兴盛。相传八仙西去为王母祝寿,自蟠桃盛会大兴而归的铁拐李微醺小憩,将自身酒葫芦里的琼浆玉液注入威远古井,自此酒香溢满整个小镇。应该说,打那时起,这里就是一个酒香小镇。

酒香氤氲中,小镇趟过了百年风云。天佑德酒坊风生水起,酿酒技艺一代代传承,在西北一隅亮起了自己的名号——青稞酒,自此自成一派。有别于其他酒类,青稞酒缘起高原高寒青稞,甘醇清香,自成体系。清香的青稞酒弥漫在威远街头,浸润着小镇人的心田,也诱惑着人们的嗅觉。让人痴迷,留恋。缘起酒盅,南来北往的人群被酒香缭绕着沉醉在街头。杯中日月,酒中豪情,是苦寒岁月里温情的慰藉。不知何时,威远洒城的美誉响起。酒城自是不敢当,受达坂庇佑,润泽塘川、安定两河,亦农亦牧,当个小镇足亦,不需与攘来熙往的城市争个名号,自在一隅,乐享其中。也曾有醉美互助之称,显然有托大之嫌,纵有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之况味,但酒之境界在于品鉴,浅尝辄止,回味无穷,如沉湎其中则难品酒香了。为此,我一直赞同青稞酒小镇之说,一个小字就将百年沉淀蕴含其中。

酒香浓郁自与高原小镇独有气候及微生物环境有关。威远古城北依祁连达坂,南濒湟水,东西皆靠达坂余脉,地处塘川河谷,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有高山为屏障,雨水丰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质清澈甘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取威远古井水酿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法酿酒多采用青稞、高粱、豌豆等纯粮作物为原料,经发酵,酒香四溢,整个小镇都飘荡着酒分子,所以,有着“威远烧酒十里香”之美誉。金秋十月,青海河湟文化研究院组织 “金菊重阳香 感恩彩虹长”青稞酒之源文学采风活动,文人雅士相聚威远小镇,自然谈到醇厚清香的青稞酒。大家对青稞酒的历史耳熟能详,一些品牌老酒更是如数家珍。尤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互助大曲、互助二曲、互助头曲、白青稞、青稞液等大众品牌。这些牌子的酒已然进入老酒之行列,被大家争相收藏,但大家也对一些老品牌的退化、消失感到惋惜。互助大曲、互助头曲曾是互助酒的代名词,鼓楼牌互助酒商标是当时最驰名的商标之一,一段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互助牌青稞酒——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足见互助牌青稞酒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可以说,互助酒牌青稞酒是互助人最引以为傲的品牌产品。西街6号就代表着互助酒厂(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人们拿到酒瓶,首先看生产厂家是不是西街6号,如果是就说是好酒。那时,酒厂工人下班走在大街上都会引来众多羡慕的眼神。90年代,朋友相聚,喝上一瓶互助大曲是十分荣耀的事,一家喝酒,整个村子都飘着酒香。闲聊中大家谈及酒香的问题,大家都说,原先只要到了威远镇就能闻到酒香,让人欲罢不能,但现在好像闻不到了。对此,生活在威远镇的我也深有同感。难道是,酒不香了?显然不是。这主要从三个方面说起,一则因为生产工艺更先进,制曲、配料、发酵、蒸馏、勾兑、灌装等各环节注入了技术元素,配方更科学,发酵更充分,勾兑更精确,工艺上杜绝了损耗。二来生产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少了人为因素,生产过程不再有空气污染。三是没有了露天的酒糟场。酒糟直接拉运到了专用酒糟间,被配送给了养殖大户,成为上好饲料,过程中很少有再发酵、挥发的过程。所以,街道里很少能闻到酒香。但每逢出酒糟时,还是能闻到久违的酒香,这是独有的清香。在参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原先作坊式的生产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求,机械化、自动化已是趋势,谁也阻挡不了,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少了中间环节,生产更高效,质量更有保证,减少了浪费和污染,酒香也是挥发在空气中的酒啊。大家自是哈哈一笑,算是认同了他的观点。此时,我想到了酒话这个词。并以一段小诗为酒话作个注解。

酒话

很多时候

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举杯

就已经很好了,不要在乎

杯子里的是酒还是水

能够跟你举杯共饮的人

是和你说心里话的人 掏心掏肺

心底的话泉水般汩汩而出,那一刻多么释然

我不知道举起过多少次酒杯

说过多少次酒话

亲人、朋友、同事、同学、老乡、陌生人

喝酒的次数多了,就会发现

酒杯里全是苦涩

像眼泪一样的苦。有时候泪就是酒

硬生生地往肚里面吞

有时候酒就是泪,这么些年

酒杯里的话,已经随着泪水流在了脸颊

挂在了为数不多的笑容里

而酒杯里的酒,随着心的抽搐

在云间奔腾呼啸

酒话是屁话,也是真话。但谁能当得了真呢。丢下这些,我想到了那株生长在高原,麦芒波动的青稞。青稞是青稞酒之源,更是酒香之源。青稞耐寒喜凉,在高海拔地区依然能茁壮生长,3000米的海拔高程不是它的极限,它还可以长的再高一些。就如高原儿女一样,天空才是他们的极限,每一个大山的褶皱都有生命的律动。我并不赞美青稞,但我知道青稞是生命里最重要的陪伴,也是酿酒的最佳原料。土族儿女好客,生性豪放,多以青稞为原料在自家酿酩馏酒,这也是青稞酒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本所在。根据介绍得知,目前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有南门峡青稞种植基地、山丹军马场种植基地、门源浩门农场、贵南牧场、德令哈营地5大种植基地25万亩青稞地。每年都有数以万吨的优质青稞被运送到了公司,在青稞大粮仓储存,用以酿酒。公司新旧厂区醒目地矗立着26个青稞大粮仓,成为威远小镇耀眼的地标建筑。26个粮仓能够储存粮食7.4万吨。这个数字是40万土乡儿女一年的口粮。秋收时节会看到这样壮观的一幕,几十吨的大卡车装着满满一车的青稞,在天佑德大道一字儿排开,等待验收、称重、入仓,仿佛八九十年代交公粮的车队挤满了整个街道。这一幕似在昭告,青稞有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生长,在成熟,在发酵。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在酒窖看到了30多个荆条编制的酒海(储存酒的容器),这些酒海都是明清时代的文物,至今还在储酒,百年酒海缕缕生香。人们常说“酒海不干”便出于此。“酒海不干”是说酒海要始终要保持一定的存量,如果酒干,酒海内壁干涸,会产生裂缝,导致无法使用。今天,酒海无疑透着岁月的厚重,时间的风尘。酒海是手工编制的,选用粗细均匀的荆条一圈一圈围起来,编制成瓷坛状酒笼,内壁先用宣纸裱上,再用糯米、鸡蛋清、蜂蜡调成的浆,一层一层裱糊起来,裱糊一层放一年,晾干,再糊一层,如此反复多次,制成酒海。每一个酒海的制作都要历经繁复的工序,而容量稍大或更大的酒海,则需制作师花费三至五年时间才可制成。如此制成用于盛放白酒的酒海,内壁不起皱、不裂缝、不渗漏、易挥发,是窖藏原酒的最佳容器。大的酒海能储存原酒15吨,小的酒海也能储存原酒3吨。原酒在酒海里经过充分的陈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酒中的甲醇等物质挥发,酒体更加浓郁,更清冽甘醇。原酒窖藏越久酒越醇,据介绍,早期制作的酒海有138人,后期制作的有55个,酒窖还有12000个陶坛,用于储存原酒,每个陶坛能存储原酒1吨。如此说来,青稞酒香氤氲在一个个酒海,一个个陶坛里,这香气必然充溢整个县城。同行的诗人盛赞威远古井,是百年沧桑积淀了青稞酒的清香,而我想说,这酒香是青稞种出来的,也是传统酿造技艺酿出来的;是酒海、陶坛存出来的,更是好客的土族儿女品出来的。这酒香悠然飘荡了几百年,依旧散发着浓郁的醇香。

我仿佛闻到涤荡着时代脉搏的酒香,馥郁芬芳,沁人心脾,在土族儿女的心头盈盈缭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