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光玲的头像

聂光玲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5/17
分享

不负青春不负村

作者|聂光玲

初夏,行走在三秦大地,田野一如晚春,路边葱绿的大树,枝叶繁茂,相互交叉,微风吹来,能听到“沙沙沙……”的响声。映入眼帘的几块麦田,绿油油的,风吹过,青青的麦苗像大海的波浪起起伏伏,引人注目。几只喜鹊从远处飞来,站在树梢上唱起了欢快的歌。地上的母鸡一只一只翘着尾巴寻找落叶里的虫子,为窝里的小雏鸡忙忙碌碌寻找食物,这样的场景美如一幅幅乡村田野画卷。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参与扶贫工作过程中,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无愧于心。希望给儿女做一个好的表率。”西安市周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周至县王家河镇玉皇庙村扶贫工作队长武旭亚说。

“进农家门、听农家言,干农家活、想农家事,解农家难、助农家富。”这是汉中市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勉县武侯镇沮水村第一书记李晓辉的真心,有着16年军龄的李晓辉说,他愿意继续奔波于沮水村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参与扶贫,让我真切了解到,每天和我朝夕相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朋友的不容易,也知道了农村工作是多么的具体。”汉中市略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略阳县郭镇谭家庄村第一书记何山说,能够作为脱贫攻坚历程的亲历者、创造者、见证者,他感到十分的光荣。

“既来之,则干之,要有作为。”这是汉中市西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西乡县子午镇七星坝村第一书记武轩羽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参与扶贫工作的初心。

“十三五”以来,陕西烟草系统先后派出第一书记69人、扶贫工作队92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179.58万元,帮助全省83个县(市、区)104个村的9422户31132人实现脱贫,为支援地方建设和全省脱贫攻坚贡献了烟草力量。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每一位扶贫干部的努力,是日复一日的拼搏,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他们的努力下,贫困村的坑洼路变成了水泥路,泥土房翻新成漂亮的小楼,“红茶汤”变成了“甘甜水”;在他们的努力下,争取项目打通深山农特产品的产业链、引入资金改变村庄的环境状况;在他们的努力下,荒坡上种出了烤烟、蚕桑、板栗、核桃,河滩地变成了绿茵场。是他们,把精准扶贫的“精准”二字,落实到三秦大地帮扶村上的每一户人家。

在扶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点滴付出化作了扶贫活水,浇灌出了一朵朵幸福之花。

  武旭亚:秦岭山里的“白发队长”

油菜花开,蜂蝶飞舞。周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周至县王家河镇玉皇庙村扶贫工作队长武旭亚,正在和村里的养蜂人何东锋探讨如何方便快捷取蜜。

武旭亚,今年45岁。见过他的人都会说,“四川理塘有白发书记文雪松,在我们大秦岭,也有‘白发队长武旭亚’”。武旭亚被玉皇庙村的村民亲切称为“武队”。

自2016年驻玉皇庙村扶贫以来,“武队”带领村里老百姓克服重重困难,他用真心真情扶贫,爬山涉水,坚持遍访贫困户,摸清村情户情,宣传脱贫政策,共记录工作日记4本,民情笔记1本,修房修桥、改变村容村貌,发展集体经济,把富民的种子种在了曾经荒凉贫瘠的大山上。

移民搬迁时,又遇到了难题。“比如李永凤,起初,她一家死活都不愿意搬出山的。”武旭亚分析说,她一方面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几间土木房,山里住久了,有感情的;另一方面,担心搬出去没有生存技能,挣不到钱,生活艰难。

为了做通李永凤家的思想工作,武旭亚“无数次登门拜访,讲政策,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都说,但收效甚微。”

反复琢磨后,武旭亚想出了一个点子,他找到李永凤原来的好邻居、之前的搬迁户刘玉巧回家,现身说法。“甚至把李永凤一家子拉到刘玉巧家里现场参观,带到社区工厂实地观摩,这才慢慢打消了她的疑虑。”

在扶贫工作队全体人员的帮忙协调下,李永凤一家于2019年9月搬到了马召镇辛口峪移民搬迁社区120平米的新房里。

问及目前每月的收入情况时,李永凤委婉的说道:“老公外出挖苗木打零工,每天有500元左右的收入。我在社区工厂上班,不用出小区就能挣钱,计件工资,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多的话一天能挣200多块钱。总之,比以前的收入多出很多倍……”李永凤笑地开心幸福!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道理讲清了,疙瘩解开了,顾虑消除了。老百姓也都是通情达理的。和李永凤类似的,村里共89户人家,先后都搬迁到了政府新建的三个移民搬迁小区。”武旭亚说道。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与村委班子一起,建养蜂场、养鸡场、花椒园、山茱萸园、酿酒作坊,现养殖中蜂350箱、土鸡1400只,种植山茱萸300亩、花椒120亩,建立酿酒作坊一个,带动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20余人。

因工作业绩突出,今年45岁的“白发队长”武旭亚先后荣获周至县“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省、市烟草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0年被中共西安市委授予“西安市劳动模范”。

  李晓辉:助力王关录当上了“牛司令”

2016年,李晓辉告别16载军营生涯。转业回到地方后,进入到汉中市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2017年,带着县委组织部和单位领导的嘱托,李晓辉到了勉县武侯镇沮水村,任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扶贫期间,李晓辉始终保持部队军人“各项工作干在前、关键时候冲在前”的优良作风,潜心做事,低调做人。

驻村期间,李晓辉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百姓的需求记在心头,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曾个人出资1万元买回蜜蜂示范养蜂,引领村民发展中峰养殖,后积极向上级协调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4.5万元,建立中蜂养殖基地两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中蜂养殖300箱,并积极向上级汇报协调,乘坐苏陕协作快车,利用消费扶贫平台将土蜂蜜销往江苏海门、帮扶单位和朋友之间。2019年沮水村中蜂养殖收入7.6万元,2020年养蜂收入达12.8万元,带动了43户贫困户人均增收640元。

李晓辉说,2020年,沮水村123户409人全部脱贫摘帽。“四年间,沮水村的故事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少不了‘牛司令’王关录的故事。”——

一路颠簸着来到沮水村邵家山脚下,满目青绿,“哞……哞……”一群黄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啃着青草,放牛人王关录嘴里哼着小调:“今天是个好日子……”优哉游哉地穿梭在牛群中。

眼前的这一幕,多年前的王关录,可是做梦都没想到的。

王关录家共六口人,有两个上学的娃娃、两位老人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靠他打零工苦苦支撑。2013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驻村扶贫开始后,了解到当地生态环境好,山坡牧草丰富,适宜养牛。“我们把动员养牛的事告诉了王关录。”李晓辉说,王关录一家商量后,决定大干一场。但摆在面前的难题是“没有资金。”

得知了王关录的困难,李晓辉与村主任合计后,便去给王关录争取贴息借款。“三天时间,王关录的3万元免息贷款获批。”这让王关录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拿到钱,我第一时间修缮了牛圈舍,先后买了4头黄牛回来。”王关录说,他把这些牛当宝贝一样精心饲养。“每天清早,把牛牵到山坡吃草,回来时捎带割些好草料存着。每天把牛栏打扫得干干净净。”在王关录的精心照顾下,小牛犊的顺利出生,让王关录笑开了花儿。

“我很开心,把它们照顾得更细心了。小牛长到三四个月就可以出售。还可以卖成牛。”2017年,王关录家卖牛净收入1.4万元。

“王关录是个有心人,在养牛过程中,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畜养经验。”比如:“圈干槽净,牛儿没病。”“要使牛长膘,多食露水草。”“一千根稻草,比不上一根青草。”“寸草铡三刀,越吃越上膘。”“冬牛体质好,饮水不可少。”“隔年要犁田,冬牛要喂盐。”“牛有千架力,就怕一时急。”等等。现在,养牛的基本防疫和日常疾病,他都可以轻松处理。

“他会利用闲暇时间,给我们这些养殖户传授养牛技术,帮大家到市场上购买种牛、配制饲料。”邻居说,王关录会定期不定期地给他们一些黄牛养殖的经验和建议。

2019年,王关录被勉县武侯镇党委表彰为“脱贫致富创业带头人”。更成为了沮水村远近闻名的靠发“牛财”脱贫致富的榜样。

如今,王关录家的养牛规模发展到了25头,成了远近闻名的“牛司令”。并且,在王关录的带动下,沮水村全村现有26户养牛大户,每家养牛3-8头。

依靠党的扶贫政策,王关录凭着勤劳肯干的精气神,立足实际,积极发展养牛事业,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带领乡亲们一起发“牛财”的故事,在沮水村传为佳话。

何山:助力村庄换新颜

“2017年5月开始,因为扶贫数据清洗,人手不够,我就到村上了。”略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略阳县郭镇谭家庄村第一书记何山说,谭家庄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常驻人口248户9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90人,当时的贫困发生率接近50%。

从一名刚出大学校园的学生,迅速成为了一名为老百姓服务、为党和国家尽责的第一书记,何山竭尽所能地“走遍了全村的老百姓家里,与村民谈心、交心。”不论田间地头,还是农户家里,挽起裤脚、撸起衣袖,尽可能地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家常话”,了解每户详情,讲解惠民政策,“短时间内就和老乡打成一片,成了地道的村里人。”

这样的行走,让何山真实地了解了在村里每天朝夕相处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朋友的不容易,“知道了农村工作是多么的具体,需要更多细心去调研、更多耐心去沟通、更多决心去解决。”真实认识到了“肩负着百姓的希望”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记在心上、挑在肩头的责任。

当问及扶贫工作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时,何山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最让我难忘的,是为中梁山烟区群众解决生产用电扩容的问题。”

何山说,那天他们工作队入户调查忙了一天。“大家刚坐下来准备吃饭,一名群众打电话给我说,中梁山地区正在烤烟,突然跳闸断电了。”群众问,作为第一书记,烟区时常断电的事,管还是不管?

中梁山地区海拔高,变电箱容量小,又是单箱电,一到烤烟烘烤时节就电压不稳,经常跳闸断电。

“当时,我在电话里首先安抚了群众的情绪。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我们一群人就把饭桌当成了会议桌,研究中梁山烟区电力扩容解决方案。”何山说,当时在第一时间将此事汇报给了单位,并联系当地供电所。“新增了大容量变压器,更换了大平方导线。”最终彻底解决了中梁山烟区生产用电扩容问题。

“中梁山有好几户村民,在用电解决的当年,都扩大了烟叶种植面积。”

办群众办了实事,何山很欣慰。后来,中梁山村民竟然送来了“烟草帮扶办实事 干部驻村暖人心”的锦旗。这让何山倍感意外,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一件件小事,就能拉近和村民的距离,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作为扶贫工作第一书记、一个新时代的奋斗者,做好村里工作、坚守一线无怨无悔。”何山专注扶贫工作,团结村“四支队伍”,帮助谭家庄村确立了“烤烟上山、蚕桑入川、乌鸡进林”的多元产业发展思路,引进蚕桑企业流转蒲家湾连片土地80余亩,建成密植桑园;争取发展资金20万元,引进1家生猪养殖企业,扶持建成2家乌鸡养殖合作社,共养殖生猪500头、乌鸡4000只;协助创办村烤烟集体农场,种植烤烟100余亩,累计实现产值收入计49.61万余元,带动本村及周边村94户群众179人增收35.8万元,村集体盈超4万元,帮助近50户贫困户脱贫退出,实现了户收入和村集体积累的同步增长,也实现了深度贫困“空壳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谭家庄村,人饮提升工程改善了全村248户群众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旧房维修让120户群众有了安全住房,3公里通村沥青路穿境而过,6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通组路硬化,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脚泥。”的历史。

情系贫困村,做好引路人。扎根基层担使命,助力村庄换新颜。

“父母生病时我只能每天打个电话问安,有时加班会忘了睡觉,甚至爷爷离世时我无法见他最后一面……”何山坦言驻村生活辛苦,但是,“作为一名新青年,能够成为脱贫攻坚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我感到十分光荣。”因工作突出,何山先后被评为全市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

相信扶贫工作第一书记的经历,将成为何山未来工作、生活的一笔宝贵财富。

武轩羽:让“红茶汤”变成了“甘甜水”

联系上武轩羽时,他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参加行业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宣讲。

武轩羽,生于1993年。2017年4月,大学毕业的武轩羽进入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上班不久,他主动申请参与驻村帮扶工作,到达西乡县子午镇七星坝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后担任第一书记。

在烟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武轩羽与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七星坝村于2019年年底实现了脱贫摘帽。武轩羽的驻村扶贫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个人获得了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在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武轩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七星坝村全村4个组1477名群众,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497人,除了极少数人家生活在汉江边狭窄的河滩地上,其余90%的群众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沟沟峁峁。”武轩羽的驻村扶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七星坝村道路崎岖、村落破败的落后面貌没有打消武轩羽的意志,他暗下决心要让村容变样,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让自己的青春在这里闪光。

接着,武轩羽便和驻村工作队同事一起跋山涉水,进农田、入农户,走遍七星坝村的角角落落。“每天在通往贫困户的崎岖山路上来回奔波,鞋子磨破了,骑车摔伤了,但没耽误一天工作。”

“刚到村里时,喝的水是红褐色的,群众都笑说那叫‘红茶汤’。就算是这样,在这里要想喝上这口‘红茶汤’,都要到两三公里外的水源地去挑。”武轩羽说,七星坝村虽地处汉江岸边,群众却一直喝不到干净的水。

为了弄清“红茶汤”的成分,武轩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联系专家,将村中的水质样品送去检测。”并利用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水质对比分析,破解水质难题,终于找到了成本低、易操作的解决方案。接着又争取政策、积极筹资,联系到爱心企业给村里捐赠了水质净化剂。

自此,经过武轩羽的不断努力,净化后的水通过蓄水点引到了村民家中,七星坝村的百姓从此彻底告别“红茶汤”,喝上了甘甜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在家门口喝上清澈甘甜的饮用水。”所有村民欢喜不已。

在解决村民饮水难题的同时,武轩羽还积极为村里找产业。“带领92户贫困户发展680余亩桑树基地,增加收入30多万元。动员村民种植袋料香菇10万袋,实现产值约60万元。开办村级电商网店,销售总额突破200万元,协调争取修建通村道路27.1公里,打通水泥路33公里。”

多产业齐头并进、多形式协同发展,托起了七星坝村百姓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梦想。能吃苦,有担当,把行动付诸实践。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年底,七星坝村162户497人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如今的七星坝村,正在一步步实现由内到外的美丽“蝶变”。变化的村庄,折射的是扶贫工作人员不变的初心。

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党旗始终在高高飘扬!

村还是那个村,但村容村貌已变;人还是那些人,但精神面貌已变。脱贫帮扶的成效如何,脱贫后的生活怎样,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村民最有发言权——

“多亏了扶贫干部,一趟趟来我家讲扶贫政策,帮我家谋划脱贫门路。”

“以前家里住的是土坯房,出门走的是泥巴路。现在村里修好了水泥路,盖起了新房子,有了自来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样的日子比起之前,真是越过越称心啦!”……

面对村庄的变化,乡亲们欢喜,每一位参与扶贫的工作人员更欢喜。这些变化,是国家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的成果,更是一位位扶贫干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成绩。

能为贫困村的变化做些实事,那就是一件最快乐的事。这些驻扎在三秦大地各个村落的“第一书记”们,为村庄的发展贡献青春,“就算吃点苦,也完全可以把这种‘苦’转为‘乐’。”他们的作为,未负青春未负村。

站在2021年的新起点上,全省系统各单位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倾情投入建设美丽乡村、以多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现代烟草农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让广大乡镇呈现出业兴、村美、家富、人和的新景象。

展望未来,更多的人正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他们必将书写更多更美好的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