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籍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因为我出生在新疆,除了知道临夏是我的祖籍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所以即便是已经在兰州上了三年大学,我也没有去过临夏。
1987年5月,我即将大学毕业,恰好父亲从新疆回临夏探亲路过兰州。由于父亲上一年做了胃癌切除手术,他借此机会考察一下离别了近30年的故乡,希望能够落叶归根。
一个周末,我陪父亲乘坐上长途班车,来到了位于兰州西南100多公里的临夏市。
临夏市的城市布局像一个橄榄型的田径场地。城市主干道就是环绕田径场的跑道和一条穿过市中心的东西向马路。
居民的住房不高,密集而陈旧。
与其它城市显著不同的是,各具中式古代建筑、阿拉伯建筑、波斯建筑等风格的清真寺遍布全城。大街小巷飘动着无数顶洁白的穆斯林帽子,像一片片流淌的白云。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穆斯林,心中既好奇兴奋又颇感震撼。
城东的大夏河滩上,精明的回族商人做着牲畜的生意,有的观察牛羊,有的将手伸进对方的长袖子里讨价还价。活畜市场上,尘土飞扬,人声鼎沸。
城西有个公园叫红园,面积不是很大,游人却熙熙攘攘。许多年以后,我看到一些介绍红园为江南式园林的图文,脑海里竟然没有一丝如此的印象。
适逢穆斯林的斋月,街上的行人步履缓慢,一脸倦容,眼睛里却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男性穆斯林肤色一般较深,长者多留着山羊胡子,穿着黑色、灰色的长风衣。年轻人浓眉大眼,十分精干。
女性穆斯林肤色白皙,年轻的头戴粉红色女式帽子或盖头,青春且委婉。年长的则是白色和黑色的,慈眉善目。
有的人和汉族在长相上没有差别;有的则长脸黑发、高鼻深目,明显带有中亚、西亚人种血统。
他们说着夹杂着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单词的汉语,语调急速,像阿拉伯语一样含混而飘渺。
在农贸市场,我看到一家肉摊上用一块白纱布罩着什么东西,便好奇地向一个汉族打扮的小贩询问道:“白纱布下面是什么东西?”
摊主轻声解释:“猪肉。盖上纱布是为了不想让逛市场的穆斯林尴尬。”
我心中一阵感动,赞许地看着摊主。
是的,各民族聚居在一起生活工作,需要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相互学习。
在临夏短短的两天,我得到了小孩子们的喜爱。
堂兄马舍一卜约莫6、7岁大的儿子海龙,整天跟在我的后面阿舅长阿舅短地问这问那。
面临即将毕业的我逗他:“你说我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工作?”
海龙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假思索地说:“阿舅将来当县长。”
听了海龙的回答,我的心中沉重起来,忍不住揪了一下他那挺拔的鼻子。那时候,我一心想做享有“无冕之王”称号的记者,对做官毫无兴趣,仿佛做官是不务正业。
离开临夏的时候,堂叔麦赛德的三个孩子,温顺内向大约11岁的大儿子,金发黄眼大约7、8岁的女儿,黄发白肤大约4、5岁的小儿子,齐刷刷地站在大门口,与我这个来自远方的远房堂哥告别。
走了几步,我回过头去突然发现,两行眼泪从小堂弟修长的黄色眼睫毛上滚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