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城之秋
2010年9月中旬,我到沈阳、长沙、西安出差,连带暂停的天津、北京和岳阳,一共是六个城市。与当时已经进入秋天的乌鲁木齐比较,这六个城市还真是各具特色。
沈阳是六个城市中我最喜欢的一个。道路宽敞干净,建筑布局整齐,主要城区几乎都是十几层的小高层,绿化带、小公园星罗棋布。整个城市大气时尚,俨然是一个十分完善的现代大都市了。
沈阳风清气爽的气候和乌鲁木齐非常接近。走在沈阳的马路上,迎面而来的秋风仿佛告诉我,这里是乌鲁木齐友好路的延伸。
沈阳人性格开朗,说话风趣,在我眼里男人都是赵本山,女人都是宋丹丹。
天津虽然继续书写着平民城市的故事,但是故事里已经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城市轻轨纵横南北,海河沿岸规划精巧,郊区面貌沧桑巨变,揭示着滨海新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里依旧是夏梦的延续,找不到秋天的踪影。
天津人性格朴实,喜欢热闹,张口说话如同表演精彩的相声。
北京依然是夏的喧嚣和繁华。
无论是良乡的十字路口还是三里河路、苏州桥,乃至鸟巢、水立方、首都机场,骄阳似火,热闹非凡。
首都的庞大足以说明中国大地的辽阔。去往每一个目的地都要花费40分钟以上。让我纳闷的是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记者们是如何及时赶到新闻现场完成报道的。
北京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天南海北的长相,五花八门的方言,证明了一切。
长沙既有南方城市的零碎,也有大都市的气派。它的喧闹不同于北京的豪放,充满野性和火辣。
蜿蜒的马路让人联想到乌鲁木齐的街道。但是,长沙炎热的九月绝不是乌鲁木齐凉爽的九月。行走在酷热中的橘子洲头和岳麓书院,我不再为年轻的毛泽东冬季洗冷水浴而百思不解了。如果我在长沙生活,也许会洗冰水浴的。可惜当下没有寒冰,我只好每天在空调和酷热中交替轮班。
长沙人的个性大胆、勇猛、敢闯敢干,说起话来语调急促,声音响亮。
岳阳是洞庭湖边的一座中型城市。因为喜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因为在乌鲁木齐驻守过的岳阳特警,增加了我们的念想。南方的很多水城给人以杂乱、污浊的印象。岳阳却是格外的美丽现代。它的洁净整齐,是发自内心的,是源自水的灵性。傍晚城市绚丽的景色犹如一幅画卷永存在心里。踯躅在岳阳楼,徘徊在洞庭湖,感受的是岳阳令人窒息的极度湿热,体会的是岳阳特警的热情和真诚。
相比长沙和岳阳的湿热,西安的干热有些叫人亲切。这种干热像西北人一样直率炽烈。酒后的城墙漫步,烈日蒸发了酒精的浓度,却怎么也减少不了汗水的流淌。傍晚密集的车流和人流,让我误以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子夜的凉爽预示着秋天的深入。西安的女子千姿百态,西安的男子个个相似,如同兵马俑一样整齐划一。
回到了遥远的乌鲁木齐,发了三天汗,拉了两天肚子,把体内的寒热全都疏散尽了,才重新找到了乌鲁木齐人的感觉。抬眼望去,蓝天白云下,一树叶子,半是深绿,半是浅黄,黄绿相间,浅唱低吟。于是,一直漂泊的心安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