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伊始,我家订的唯一纸媒,当地的一份晚报,订了二十多年的晚报,一份辉煌时月最高发行量曾达35万份、有一定影响力的晚报,不再续订了。这些天,我进门出门时,仍会习惯性地瞅两眼空荡荡的玫瑰红塑料报箱,心里有失落,但,更多的感觉是,无奈、解脱。
曾几何时,这些年来,即便是周六、周日,一家三口都养成了一个毛病,早上第一个睁眼起来的,通常头不梳脸不洗,就习惯性地伸手到鞋柜的最上面一层摸钥匙,出门开报箱,然后,要么坐马桶上边解决边浏览,要么倒在沙发上从头到尾哗哗翻一遍,在厨房里紧一声慢一声的“扔垃圾去”、“洗脸刷牙去”、“拿根葱”的吼声中,怏怏扔下晚报干正事去了。
我的习惯是先看国内外大事的时事评论,尤其是前几年的大周刊,我常常爱不释手,心怀天下,眼界开阔;再看股市财经报道,了解最新经济动向;看看有关电影电视及影视明星们的娱乐报道,增加点生活情趣;留心一下天天帮你办之类的琐碎家事小情,说不定自己什么时候也碰上类似的情况,就不会束手无策了;扫几眼大幅的广告,化妆品、房地产、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等买的时候有个参考,心里有点谱。
最后,我看副刊,最舍不得看的,放在最后,慢慢仔细欣赏。从早年的杨柳风、花溪,到后来的城市笔记、往事,都珍爱异常。1999年,我第一篇在公开发行报纸发表的文学类作品,就在副刊。我深深感谢编辑老师的慧眼,和辛勤劳动。
近些年来,电视、网络,特别是免费迅捷的网络媒体、自媒体的崛起,对纸媒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但,报纸毕竟还是有不能被替代的地方,否则不会还是有一些订户。
就我自己而言,订报最大的不便是:外出或者出差时,随时得象花草一样牵挂它,前阵子,外出一礼拜,回家时,阳台上翠绿的水竹、吊兰、天冬,全部变成了高高低低的枯草!特别是前些年,我每年外出几次,每次回来时,就得生几天气:明明给收发室人员打了招呼,让他通知送报员在我回家的第二天将积压报纸送来,可送报员往往拖三阻四,不愿意送来。后来,我外出时,就给门卫的老头子打招呼,请他帮忙收妥,我回来时,再从他那里取,门卫本来是没有这个义务的,所以,次数多了后,我又欠下了人情似的。
即便这样,送报员还时不时地压报、漏报,我不得不不时地向报社投诉,直到去年十月时,只要我一拨通报社,电话那头还不等我说话,就能报出我的姓氏了!可要退订,比登天还难。
新来的女送报员,只送了两天,就要求把报箱移到在我家小房或者单元楼一层电表处,被我委婉但坚决拒绝,因为,当初订报时,报纸的承诺是送到家门口。去年十二月当女送报员得知我因拆迁借口而不续订时,估计是梦中要笑醒了:一天少赚六毛,就不必每天爬六楼了!而且订户并不是因为送报的原因不续订!
当然,对报纸感到失望的,还有如今报纸发放稿酬的效率太低。本不屑于豆腐干的,但大的发不了,只好小的也将就。二十年前发篇豆腐干,几十块钱,这周见报,最多,半个月后就能见到稿费单;现在,一篇千字文,象我这样的没名气作者,稿费没长多少,但,从见报到拿到邮局的稿费单,竟然得三个多月!而且,如果不是我坚持一个月催一次,很可能就被报社“忘”了。我炒股时,一般一个股票不最少赚三千块,是不会抛的。
我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会把报社的区区几十块稿费看得如此重?我知道近些年来,各行各业评中级、高级职称时要求在省部级、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文章,好多刊物索要版面费已是公开的秘密,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我庆幸自己早在多年前就取得了高级职称,当时发表的那些文章毕竟都一百、一百五十地获得过微薄的稿酬。
令我感到震惊的是,我以为只有枯燥晦涩的专业杂志期刊会收版面费。不曾想,最近,我在一个实名网友的一篇博文里看见这样一句话:“作者投稿录用的稿件不给稿费,我尚且不放在心里,我写,不为那微薄的稿费,只为对文字的喜爱与对文学的追求。但倒过来征收高额的“版面费”是我始料未及的。”
文学刊物也早已被“推向市场”,如果,竟然也向作者索取版面费!那么,这是文学的悲哀,是文学界的耻辱!
我看重那区区几十块稿费,不就是想要一种证明么?不就是一种自己拥有通过文学劳动获得相应报酬的能力的证明么?
我没有作诗赋词的才能,但很喜欢诗词。九岁时通读过堂伯送我的《唐诗三百首》,现在常把苏轼、柳永、李清照、纳兰性德的一本本口袋书带在身边,等车时拿出来翻翻。我常驻目流连一名北大中文系毕业博友的诗,发觉他的诗词水平与前面我所说那几位的非经典名诗词差不多。
他有句自嘲,深入我心:“名在江湖灭,诗凭网络传”。
当今市场经济下,他对诗词的爱,是那样的无奈悲凉,隐忍坚持。
我家是整栋楼,最后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