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倪道辉的头像

倪道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1
分享

小城小巷

 故乡小城自南唐建县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和其他名镇一样,都有一个共同处:各色小巷作为古镇的元素,展示出故乡小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岁月的沧桑。可以说是小巷构成了小城,小巷,仿佛小城的血脉,流淌成小城的历史,又宛如一坛陈年佳酿,蕴含着独特的市井气息,散发出浓厚的岁月醇香。小巷越幽深、越斑驳、越蜿蜒,小城就越久远,其中的故事就越多,历史的沉淀就越深。众多的小巷使故乡小城成了一座天然迷宫,在日渐喧嚣的当下,小巷俨然是特立独行于繁华闹市中的一方宁静安详的世外桃源。它看似与周围的新潮与嘈杂格格不入,却能以其随遇而安、荣辱不惊的姿态泰然处之。

小城的小巷多达百余条,躲藏在小城的背后。小巷让小城有了生命,有了朝气,也有了传奇。小城的巷子均有名有姓,或雅或俗,或虚指或实称,大体都能传导一点小城的历史况味,凸显出小镇的文化底蕴。小巷的名字多以双字和姓氏冠名,双字名有银锭巷、南草巷、土山巷……姓氏冠名的有熊家巷、蔡家巷、鞠家巷……还有取之经典名著中的儒雅巷名如:《论语》“里仁之美”之意的里仁巷、《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中的鹰扬巷、据“中华乃礼义之邦”而得名的礼义巷……更有许多烙上历史印记或随时代变迁改弦易辙的巷名如:育婴堂巷、解放巷、跃进巷……但隆圣巷已难觅乾隆帝的遗迹;铁匠巷也早无铁匠的踪影;姐姐巷那群漂亮的姐姐如今早已做了人妻人母;襟江巷也许得名于小巷深处那座名闻遐迩的襟江书院;五四巷、前进巷让人不禁回想起风起云涌的年代;而三井巷头那三口成品字形相互连通的古井边,至今还可以见到婆姨们抡杖汰衣、淘米洗菜的场景。

小巷之小是名副其实的,巷子窄,宽不过三米,汽车不能通行,只有小贩憧憧往来,居民穿梭其间,有的逼仄得仅能容一人。然而,除了逢年过节,一般都无堵塞之虞,因为两侧的住家和商铺都熟知“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类似现代占道经营的现象极少。住家要占的一点便宜便是空间,清晨晾晒衣物时,一根竹子往两边屋檐一搭,小巷的天空便斑驳起来。

小城的小巷大多是用一种青色的石条铺就,一块接着一块,错落有致,光可鉴人,温润如玉。行走得久了,青石条多有破碎,裂开出一条条沧桑的纹理。青石条分明是小巷的皮肤,是小巷的盔甲,成了小巷故事、小城记忆尘封的温柔之手。后来人流多了,青石条已让人感到极不方便,加之当时人们对旧的、传统的、有碍发展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改造欲望,于是路面不断地改造。我依稀记得在上小学时那些条石便被扒掉了,总有让人心痛的感觉。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巷相继铺上了沙石、水泥预制块和柏油,路是越来越好走了,但与小巷景观却极不协调,失去了和谐。

徜徉小巷,放眼眺望,只见墙檐相接,鳞次栉比,在曲曲折折的小巷中沉默伫立。青瓦如帽,青砖似衣,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显露出一种古朴之美。其间时有小楼,也不过两层,从外表看不出内里的玄机。欲想知道小巷的久远,你只要看看门槛的磨损程度,那磨成弯月状的门槛会告诉你它经历了多少年沧桑;欲想知晓小巷昔日的繁华,你只要看看即雕花的门窗和一排排的榻子门,它的背后曾是一个个享誉苏中、名闻三江的商号:仁源生、老宝成、大德生、仁和楼……欲想知道小巷的昨天,你尽可以将此当成一本线装书,从隐约显露的面容上,让你去品味历史留下的痕迹和气息,生发出无尽的遐想。小巷通幽,你可以顺着小巷去寻找前后数进的明清古建筑群、树龄逾百年的银杏和古槐、名闻遐迩的仙鹤湾、庆云禅寺、洗钵池等名胜古迹。小巷如线,串起了不少名人故居、千年古刹、书馆书院、望族宗祠等粒粒珍珠,它们见证了小巷往日的繁华与喧嚣。

当然,小巷中古色古香的感觉,更多来自于自然的环境氛围,一路碎石铺成的甬道和满目青翠的爬山虎,以及散发着檀木清香的木质门廊、门柱、窗棂、隔屏,似乎隐藏着无以言说的落寞心事,宛如喧嚣红尘深处的一滴透明的清露,什么嘈杂都难以将它打拢。清晨醒来,常常传来阵阵悠长抑或短促的吆喝声:补锅——修洋伞、磨剪子来——戗菜刀;香——辣酒……以至于在三十多年后的风尘仆仆的忙碌中,偶尔再听到这些久违的、韵味十足的吆喝时,不禁一下子怔住了,痴痴沉迷于久远的童年小巷那令人陶醉、令人神牵梦萦的韵味之中。

夜晚是城市展示魅力的时候,而在小城的小巷中,却正趋于安谧。此时的小巷自有一番情趣。家家透出的灯光都不是很亮,一根根矮矮的路灯成了小巷的守望者。小巷犹如扩音器,将行人的足迹和住户偶尔发出的声响夸张地放大。所有的小巷都不见树的踪影,仰望被两行错落有致的屋檐裁出的小巷一线天空,让人恍若置身于一幅硕大的水墨画中。“雨巷”是诗人、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那看似雨线,实为串珠般的雨滴,从屋檐的滴水瓦上落下,大珠叮叮,小珠当当,浑然一体,和谐如天籁之音,真应了“大珠小珠落玉盘”之诗意。雨浓时分,小巷洇在一片烟色之中,青瓦白墙仿佛自水墨画中走出。青石路在雨水中活泛起来,呈现出玉般的圆润。雨水渗入石条缝里,泥土吸足了水份,弥散出清新的气息。烟雨小巷中,偶有童稚的歌声响起,清脆地在巷头巷尾回荡;抑或有邻家少女坐在木门槛上,看“雨燕翩飞”,想青涩心事;也会有一柄寂寥的雨伞踌躇,于某个窗前驻足,留下一段久远了的令人遐想的传统浪漫……

与宽敞的大街相比,如今小城的小巷一年少于一年,缘故是故乡小城不再囿于古镇的格局,正向城市的目标发展。小城的大街已与大都市别无二致,建筑风格日趋城市化,而尚能体现小城古朴风貌的只有小巷了。且不少小巷也正在渐渐褪去平实淡泊的生活气息,越来越多具有文化气息的新时小店似星辰般地替代了一些百年老店而散落其间,吸引了不少潮男潮女惊喜的目光。留于街面的小巷也早已嬗变成了小城的露天“博物馆”,磨损的巷道、斑驳的墙壁,展示、守望并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令人欣慰的是现如今一些小巷铺上了仿古风格的麻石,两侧的建筑也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装饰,旧式的路灯更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于是,青砖、翘檐、麻石、木门组合成的小巷,聚敛起一股新旧合璧的风韵――新潮小店与那些捷足先登而有些年头的茶馆、药店、裁缝铺等和谐共处,柴米油盐的小巷风情与红酒咖啡的小资情调并行不悖相映成趣,让历史的遗韵与新时的风情在这里融会,让昨天的影像和今天的素描在这里重叠,让世俗生活和新锐创意在这里交织,愈发凸显着小城的内涵和小巷的品味。这些细微的变化给千年古镇增添了更多的注脚,昭示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城市正焕发着青春的蓬勃,涌动着发展的潮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