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延力的头像

聂延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2
分享

民 间 匠 人

聂延力

这个老匠人是三姑的婆婆,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老太太,说有些听不懂的山东话。个子矮小,裤腰和身高一个尺寸,胖乎乎的,穿着自己手工缝制的大襟上衣,肥腿裤子,用黑色的腿带捆着裤脚,小脚穿着自制的布鞋,这身打扮,加上小脚,胖胖的身材,走路有些摇摆,给人圆得头重脚轻的感觉。

这个老人聪明有智慧,说话富有哲理,心灵手巧做衣服、剪纸,我小时候认为老太太是一个真正的民间艺人。

有些朋友处的如亲戚,有些亲戚不如朋友。亲戚朋友来往才是亲戚,亲戚也应该是近君子远小人,有些亲戚是不能聚的,聚到一起是非多,话题不是搬弄是非就是议论人抱怨挑剔,世间唯我是圣人,别人都是糊涂蛋,这些小人亲戚最好离得远远的,老死不相往来。也有的亲戚聚到一起很快乐,学到一些智慧懂一些哲理,童年我喜欢老人到我家听老太太说话。

父亲去旗里开会,三姑的婆婆随父亲坐班车来我家住一段时间。老太太收拾的一尘不染,颠着脚挎着小包有点旧时代富家范儿,我总爱缠着老人讲过去的事情。

老人说她出生在山东,小时候家里是商人,有很大一个铺子,日子过得殷实,家里就我一个女孩,我爹妈很宠我,我也享了几天大小姐的福。后来我嫁给了他爷爷,一个性格倔犟的皮匠也是一个手艺人,整天不说话就知道干活,吃饭时叫他,要不连吃饭都忘了。在山东我们日子过得很好,这倔老头和他的一个哥们发疯要去闯关东,到东北去,我是舍不得我的爹妈,可这倔老头就是要到东北去,我没有办法就一起千里迢迢来到北方落脚。初来时不习惯,好在在老家山东时有点积蓄,也开了一个小铺子,后来孩子一大帮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啊!现在是吃返销粮,整天吃玉米面,你家里吃小米多好养胃。

老太太说起老皮匠,我记得那年来我家熟皮子,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这位老皮匠却沉默寡言,就如老太太说的就知道干活。

家里养羊,每年父亲都会杀两只羊犒劳我们,这样就会有几张羊皮。父亲对母亲说:“把她三姑的公公请家里来,把羊皮熟熟做几件羊皮袄,冬天穿着暖和。”

父亲到旗里把三姑的公公请来在我家里熟皮子,熟皮子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就是将硬邦邦的羊皮鞣制。老皮匠一言不发干起活来,老人首先将羊皮用大缸浸泡一天泡软,用一些原料让生皮子发酵,发酵的皮子发出腥臭味。皮子发酵好开始揉皮子,老人穿着一个大胶皮围裙戴着老花镜,他将皮子顶在膝盖上,用熟皮子的工具反复揉,皮子柔软后脱脂,这是个技术活,既要脱掉脂肪,又不能损伤皮子。皮子熟好了,摸上去羊皮柔软光滑,毛色洁白。母亲为父亲哥哥量好尺寸,老皮匠用皮刀子裁剪出一片片缝制,母亲用缝纫机为皮袄挂了一个藏蓝的面,一件暖和的皮衣就做好了。用剩下的边角料母亲为每人做了一副手套,挂上手套面,羊皮手套戴在手上整个冬天暖暖和和的。

熟皮子的传统工艺已经近于失传,还有一些传统工艺如皮影戏也几乎失传。在仲夏的农村,如果干旱,村里人会请一些唱驴皮影的,祈求老天降甘露,缓解旱情。竖起一块幕布,把灯光移到幕布后,有两个人在幕布后摆弄影人子,随着剧情不停地调换影人子,变换声音唱戏,伴着胡琴锣鼓声。影人子上下翻飞,看着那些用手摆动自如的影人子,我一下就迷上了。还有它的剧情,一部皮影戏是一部完整的故事。在村子的东头唱皮影戏,我的家在村子西头,我拿着小板凳一看就沉进去,没有了时间观念。夜深了,左右一看就剩我和几位老年人在看,我开始害怕,这么晚,路黑我不敢回家。急的我无心再看影戏了,这时妈妈打着手电来找我,一路把我骂了一顿。我是大气不敢喘,心里倒很高兴,妈不去找我,我连家都不敢回的。小时候我胆小,天一黑我就怕,怕什么呢?怕鬼,其实鬼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有些东西是自己设想的。

解放时在旗里的居民可以自愿入户,城里户口和郊区户口。老人说那时我家孩子多,他爷爷说入城里户口粮食不够吃,还是入郊区户口有地心里踏实,不至于挨饿。他爷爷的哥们入了城里户口,全家吃商品粮孩子有班上,我们家的孩子郊区户口没有工作,日子贫穷。人一个错误的决定,会耽误子孙后代。当时我就不应该听他爷爷的目光短浅啊!

也就是那时老太太来我家,发现母亲管哥哥太严,因为哥哥笨经常挨揍,老人语重心长地对母亲说:“她大嫂子,孩子有开心晚的,有开心早的,慢慢的都会长大,不要把孩子管窝囊了,小孩子要慢慢屡教。”听了老人的话母亲也在反思,后来母亲不再打哥哥。

老人走亲戚拎着她的小包,里面有针线盒、老花镜、剪纸的大小剪刀。老人手工做的衣服真好,密密的针脚,缝隙缝的结实,几天就手工缝一件衣服,板正挺括。老人对母亲说:“她嫂子有什么针线活拿来我做。”母亲说:“你岁数大了歇歇吧!”“我在家也是不闲着,几个小孩子的衣服都是我缝的。”母亲找出我的衣服,老人在我的衣服领子上用丝线绣上一朵朵同色的雏菊花或梅花,老人手工刺绣的花朵有活力,美观好看。穿着绣花的衣服在学校我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人的骄傲心都是一点点树立的,从小母亲爱打扮我,我也从此养成骄傲的心,脖子扬得高高的。自卑也是一点点形成的,童年时父母过多的责备打骂让孩子失去锐气,这样的孩子在逆境中一点点颓废,不知道怎样起跳,更多的是怨恨生不逢时环境不顺,其实人的坏运气是坏习气坏性格造成的,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适者生存你只能适应社会。

老人后来虽然日子过得贫穷,但老人衣冠整洁,发迹一丝不乱,仪表的庄重整洁,诠释出老人内在的高贵气质。

老人最绝的活是剪纸,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品,是一种镂空艺术,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图案,在过春节喜庆的日子贴在窗户,墙壁上,贴上剪纸喜庆的气氛更浓。在北方会剪纸的人不多,老人告诉父亲在供销社买回红色橘色的亮光纸,老人说:“剪纸最好用红色和橘色显得喜庆,剪出来活泛。”

老人拿出老花镜戴上,在她的小包里拿出大小剪刀。一张纸叠好老人开始剪纸,剪纸是一个慢功夫活,老人戴着老花镜坐在炕上一点点地剪,从一头剪起,细碎的纸屑随着剪刀的上下翻动,老人剪一会思索一会,凭着灵性任意取舍自然发挥,这时的剪纸什么也看不出来,一幅优美的画卷在老人的心里,在老人的剪刀上勾画出来,我觉得剪纸是另一种绘画,剪纸是用剪子把作者内心的图画剪出来,和画出来异曲同工,只是表现的艺术手法不同。

用了三天的时间老人的剪纸完成了,一幅红色剪纸长接近一米,宽二尺。老人叫母亲“他嫂子你展开一张白纸,我把剪纸誊到纸上,慢慢展开,这活要慢,拉断一丝就白费功夫了。”母亲把白纸铺好,老人展开剪纸,我们眼盯着剪纸看,瞬间眼前一亮,这幅剪纸太漂亮了,剪纸的底部是一个大花盆,里面有石榴花,牡丹花,有翻飞的蝴蝶,在剪纸的上部竟然是两只飘飘欲飞的凤凰质朴生动,动感很强的镂空画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寓意彩凤双飞。父亲将剪纸用玻璃镜框镶嵌好挂在墙上,屋里立刻显得亮堂很多。老人又剪了一些窗花,有喜鹊登梅,彩蝶双飞,贴在窗户上把窗户点缀的漂亮有生气。这幅剪纸一直挂在家里,后来搬迁不知哪里去了,想起剪纸就想起这位民间艺人。

老人走了,她的剪纸手艺也失传了,她的后辈没有一个学这门艺术,民间工艺有深厚的文化理念,因为不重视有些慢慢失传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