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援朝的头像

聂援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11
分享

在刀丛中抒写忠诚——由李子芬杭州巡视想到的……

李子芬(1902.9-1935.12)男,汉族,出生于黄梅县城关镇南街一户贫苦人家,幼读私塾,1914年考入县立八角亭高等小学,1920-1923年就读于南京农林讲习所,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7月毕业回黄梅积极筹备发动,于1923年冬创建黄梅社青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团小组长。1924年8月创建中国共产党黄梅小组,任党小组长。1924年冬,党团黄梅特别支部同时成立,任党团特支书记;1925年3月,中共黄梅党团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李子芬任党团执委书记。他是黄梅旅外学生中率先回乡创建党团组织第一人,是黄梅县历史上的第一任党团组织领导人,是开天辟地的一代共产党人。就像一群划过天际的璀璨流星,照亮黄梅这块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老大地,在这里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让黄梅在大革命时期曾拥有“小莫斯科”的美称。
    在李子芬长达17年的职业革命生涯中,创建黄梅党团组织,指导恢复襄阳地方党组织,推动过九江国民革命,参与湖北早期党团组织的领导工作。在中共湖北省第一次党代会上,当选武昌地委执行委员、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是第四届、第五届团中央委员,常委,组织部长。出席过著名的“八七”会议,是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代表证号27号),在“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是黄梅唯一在建国前进入中央领导集体的共产党人。
    大革命失败后,在担任团中央组织部长的同时,出任以周恩来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巡视委员会委员,中共顺直和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1930年1月与关向应同志一同巡视唐山,并恢复唐山市委;1930年3月接替刘少奇同志组建中共第六届满洲省委,当选为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在极度的白色恐怖之中,他把党的组织建立在敌人的牢狱中,领导狱中斗争。1932年7月,又只身前往杭州巡视,利用十余天的时间,把从上海迁杭的法学院支部,改组成中共杭州支部。对杭州的社会、经济、群众生活、群众运动、党团组织、工作方法、斗争形势等,向党中央递交极其详实的综合报告。
    就是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如何在极度险恶的环境中,披肝沥胆地为党工作;让我们看到就是因为有无数的象李子芬一样的英雄儿女,为了党的事业和革命的成功,不惜赴汤蹈火,才能历尽磨难战胜艰难险阻而夺取最后胜利。
    拭去岁月的尘埃,这篇写于八十多年前《子芬巡视杭州的报告》赫然在目。这是不久前,黄梅县委、党史办及烈士亲属一行,前往浙江杭州。在杭州党史研究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寻觅到这份至今保存在中央档案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报告涉及杭州的政治经济形势,群众生活状况,特支的现状和工作计划,全文近万字。这篇报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鲜为人知,杭州党史研究室的曹主任介绍说:《子芬巡视杭州的报告》,填补浙江杭州地方党史的一段空白。它是1931年12月李子芬在沈阳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立即回到上海的党中央开展工作。在党中央机关,李子芬看到上海法学院支部的五人名单,了解到法学院在“一二八”事变后迁到杭州,而杭州的党组织自1928年遭到破坏后,一直难以恢复。这不仅因为江浙历来为中国的富庶之地,统治者无不紧紧地攥在手心,而且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与杭州唇齿相依,统治暴力甚于他处。李子芬巡视杭州时期,我党仅县团级以上干部,被囚禁于敌人的牢狱,就达400多人,党的组织屡遭破坏,乃至党内曾一度出现“杭州落后论”之说。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派李子芬作为中央巡视员前往杭州巡视。这时候的李子芬,刚刚经历牢狱之灾,身体并没有完全恢复,孤身一人,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艰苦摸索,调查研究。从这份报告里可以看出:李子芬一边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全力化解杭州地方党组织的怀疑和不信任,用包括病倒几天在内的短短十多天时间完成的,就是这份报告提供详实而准确的参考依据,不仅成功改组中共杭州特别支部,也为红十军出入浙赣边境,成功打击敌人,提供可贵一手资料。
   
“……杭州绸缎业206家,倒闭20余家;丝茧业69家,倒闭29家,丝价从前每百两70-80元,现在只30元;鲜茧从前40-50元,现20元,尚少人要。”
    “……吴兴的农民,有些在吃树皮草根,农民侥幸得到了慈善家一斗米,便要剃去一道眉毛,作防止重领的记号。德清地方农民卖儿女,十三岁小姑娘典给×家做丫头五年,只要六块钱,八岁男孩卖二十块钱,连中人钱也在内。所谓富庶的浙江农民情形,已至如此……”,
    “……吴兴、桐乡交界各村,一月中曾发生五处自杀现象,有的是全家自杀;余姚四明港渔民也是全家自杀。”
            ——(摘自《子芬巡视杭州的报告》1932.7.24)
    悲惨岁月悲惨事,竟至于此!
    富庶的浙江杭州,稻菽飘香,鱼肥水美,更有桑蚕丝织业四海闻名。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何以至农民四散流离、卖儿卖女甚至全家自杀而沦落至此?痛之以切,思之以远,倏尔想起茅盾先生的成名作、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上的《春蚕》。小说通过20世纪30年代初江南农村蚕事丰收反而成灾的反常现象的描述,揭示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等,真实地反映当时江南农村经济破产和蚕农们的悲剧命运。
   
“……但是“收蚕”的时期一天一天逼近了。这二三十人家的小村落突然呈现了一种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人们似乎连肚子饿都忘记了。老通宝他们家东借一点,西赊点,居然也一天一天过着来。也不仅老通宝他们,村里哪一家有两三科米放在家里呀!去年秋收固然还好,可是地主,债主,正税,杂捐,一层一层地剥削来,早就完了。现在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春蚕,一切临时借贷都是指明在这“春蚕收成”中偿还。他们都怀着十分希望又十分恐惧的心情来准备这春蚕的大博战!……”
                        ——摘自茅盾短篇小说《春蚕》
    李子芬巡视报告内容与茅盾的名作《春蚕》里的情节如此地契合。这充分印证1932年的杭州及其周边农村真实发生在蚕农们身上悲惨境遇。
    李子芬在巡视杭州的报告中写道:“杭州及全浙过去党的组织及中断时期,我全不清楚,这次去,是根据上海法大支部五人名单。最初去,遇见他们全在忙着毕业考试(五人都在一班毕业),又因我无介绍信,他们有些怀疑,以后是解释清楚了,法大是“一二八”事变后转到杭州去,他们一直失掉组织关系。”字里行间反映出当时的中央巡视员工作不讲条件,恢复组织不避艰险,出入刀山火海无所畏惧的凛然正气。
    报告中介绍:
“我留杭州时期,除因他们考毕业及怀疑,和我自己病倒几天等耽误的时间外,正式工作大约十天左右。第一次支部会是向他们传达中央反第四次围剿决议,联系谈到浙省形势,杭州落后说不对,及目前工作等,会议决定他们积极找各方关系。”“二次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特支。三个外省人因毕业后生活等等问题,不能在杭工作,允许他们离开;在杭尚有四人,一个新介绍,一个恢复关系和从前留下的两个浙江人,确定支书及一般分工外(书记,组织兼C.Y,宣传工运,兵运),对反帝委员会工作有些具体讨论,会后再督促他们找工人、兵士和在校学生关系。”“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工作计划。自然因具体情况了解不够和关系太少,计划尚不免太空泛。最后在临走时还参加了一个会,在汽车厂、三友厂都找出可以接近的工人关系,兵士方面也找出一个可以接近的关系,对反帝筹备会及五月节作了相当讨论,并决定三人成立干事会。会议以外,做了些一二个外〔别〕谈话工作,讨论兵士工作,工人运动初步方法等,不必详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跃然纸上,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发人深省。
    短短的十多个工作日,李子芬在报告中总结:
“我临走前,那边特支有四人,若加上C.Y三人,来沪出席反帝会议一人,则共八人。自然,这个特支在政治上在组织上很不巩固,成分亦不好,我的意见,杭州及全浙工作客观条件都很好,应当赶快创造和恢复党的工作,吸收工农和一切新成分入党,首先和现在特支发行关系建立起来。现在特支担任工运姓陈的,我想可找他来一趟,因他在台州等处还有些农民同志关系;萧山听说也有一个当警察的同志,有可能,或使他住几天短期训练班。□波、长兴等处及现在农民骚动激烈地方,如能先后有人去巡视工作,必有办法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
    即将离开杭州的时候,李子芬又对杭州特支的最近工作计划、群众运动和特支自身建设等三个方面,作了极为详细的部署和安排。在特支工作计划中,作了“拥护红军苏维埃,领导群众日常斗争和发展党团组织”的重点部署;在群众运动方面,作了“反帝运动、工人运动、兵士运动、暑期学生运动、革命书报发行、拥护红军、发展青妇组织、开展反战纪念活动”等8个方面安排;在特支自身建设的要求上,李子芬站在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的角度,发出声音:“目前全党任务,加紧工作方法转变时期,特别要适应此种精神,发挥工作积极性,加紧工作速度,厉行党内自我批评,切实检查工作与建立工作纪律。在工作中,反对脱离群众、不实际深入群众的官僚主义。”
    捧读《子芬巡视杭州的报告》,我们从中深切地领悟到共产党人李子芬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理想,领悟到成功路上每一步行进的艰难和所付出的流血牺牲。
    李子芬烈士不仅是一位名垂青史共产党人,他还是一位聪慧过人的文化人。他幼年读书期间,家乡黄梅城关的大街小巷曾流传这样的歌谣:“高等小学八角亭,最会读书两个人;小南街的冯文炳(废名),大南街上李子芬。”他年青时,主编《少年黄梅》,宣传党的主张,成为鄂东第一报人,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赤色笔杆子。从传世至今的的他写的《少年黄梅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决议案》(载1925年1月《中国青年》杂志),《湖北黄梅一年来社会运动的报告》(载1925年8月)以及《黄梅打倒劣绅运动之成功》(载1926年9月《中国青年》第一百三十五期),《满洲省狱中干事会关于反立三路线决议案》,《子芬巡视杭州的报告》等一系列革命历史文献,可以看见他文笔犀利,功底深厚,文采斐然,震聋发聩。他的革命战友、黄梅革命先烈邓雅声,1924年曾在诗信《寄李子芬》中这样写道:“吾子卓荦谁与同,卧楼斩马真豪雄,欲倾墨汁十万斛,药尽众生盲与聋。”便是最好的佐证。
    捧读《子芬巡视杭州的报告》令我想到:黄梅的确是一方文化沃土,以李子芬烈士为代表的一代革命先驱,他们大多数都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若只图安身立命,苟且于乱世,想必是能够过上富足生活的,至少是可以过上安稳日子的。但他们为救国救民,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复兴自强。舍生忘死,不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他们有着怎样一种胸怀,又是怎样一种境界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