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早上起来,天气预报说有中到大雨,心情很郁闷,很纠结,去不去东山,参加一年一度东山五祖寺的禅茶大会,犹疑不定像山间卷起的云团一样在心头淤积、散开,复又淤积……思忖再三,我还是出了门,坐上朋友的车,向着东山五祖寺进发。
山上的停车场车位有限,故本地车辆只能停在山脚下的小镇里,我们和许多外地游客一样坐着摆渡车上山。山寺里,空气有几分湿热沉闷,天上的云层中若隐若现地仿佛还透射出几缕阳光,嘁,这天气!心里却长舒了一口气。
今年寺里的樱花好像没有去年开得繁盛,是因着今年的倒春寒比往年来得更汹涌一些。树上的花儿也不似往年那样稠密,却已经看见不时地有花瓣开始稀稀散散地飘落下来。都说樱花的花期短,不过三五天,繁花一时之后很快又归于沉寂。
一个身穿色彩艳丽民族服装的女子,娉娉婷婷地飘然而过,引起人们的注目。寺里游人很多,成群结队,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俚语,说着寺里寺外的所见所闻。间杂着还有韩语、日语等东亚国家的语音传来。
一座依山就势随意搭建的茶室,装饰是极简约的白色,白色的竹影,白色的棚顶,白色的茶围,白色的凳几。身着白色旗袍的女茶艺师微笑着,引领我们入座。看见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牛眼大小的茶盏一饮而尽时,女茶艺师忍不住抿嘴“扑哧”一下笑了。她轻声对我说:“茶不是这么品的,品茶要一嗅二啜三细饮……”
我笑着打趣道:“那我这是《红楼梦》里说的牛饮了……”
她正待要笑,却忽然把食指竖在嘴唇上:“嘘……”望着周围静默无声的茶客们,我俩面面相觑。
静谧,茶室里一片静谧。
陶土烧制的小泥炉、小茶壶、小茶盏,暗红的炭火,乃至盛茶叶的小竹片,拈茶叶的木夹子,这一应来自大自然的纯天然物什,让我想起“道法自然”四个字。
静谧中,团团白色的雾气袅袅升腾。我明知这是人工营造的特效,可我还是宁愿相信,这真是置身于大自然中。
……忽而,一曲舒缓流畅的洞箫声,将静谧中的我们带到一个臆想中的世界。山间的泉水,叮叮咚咚,千回百转,流向远方;幽暗的林间有几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疏影横斜;山林深处偶尔传来几声鸟儿啁啾,清丽婉转;千年古寺的飞檐上,微风吹过,串串风铃叮当;寺里的大殿上下,木鱼窠窠,铜磬袅袅,暮鼓晨钟,绕耳声声;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千年古道逶迤其间;景色年复一年优美如是,思维四维八极久远徜徉。
吉他伴奏声中,一段男女对唱的无字歌引起了我的无限揣测。“啦……啦……”结尾处我分明听见:“啦……时光如斯,啦……生命如斯!”
龙井,乌龙,生普,猴魁。端坐在茶室里,静静地端详女茶艺师灵巧的双手娴熟地忙碌着。一小口一小口地啜着茶盏里的茶,我们在依次品尝了这些香茗之后,人安静下来了,心里也宁静了许多,少了尘世的纷扰,思路变得愈加清晰。
望着山下阡陌纵横,块块田地上油菜花一片金黄,集镇里人来车往,红尘滚滚。感受着茶室里人们心静如水,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抑或连自己的心跳也察觉不到的时候,还有什么是可以“动心”的呢?难得的恬静仿佛拂去了心灵上的浮尘,没有忧虑,没有焦躁,也远离了乖戾,只想在这静谧时刻,放松自己的身心,放飞自己的思绪。
中国是茶的故乡,东山是其中之一。
这里是禅宗中国化的发源地,东山却是唯一。
当千年以前,茶与禅在这里美丽邂逅,便生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禅茶。禅思给人以启迪,茶能提神醒脑,当它们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在口啜香茗的那一刻,才清醒地开始思考我们本应思考的一切?
在唐朝,人们喜爱和盛行的喝茶之风,最早是源于僧人。寺院的僧人在修禅的同时,种植、采制茶叶,用于供佛待客、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精神领悟的境界,“茶”是得天地之灵气的物质灵芽。禅与茶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在中国禅宗思想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赵州和尚那一句充满禅宗机锋哲理的偈语“吃茶去!”道出了禅茶文化里“禅茶一味”的精神追求。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正、清、和、雅”四个字。即儒家补正气,道家补清气,佛家补和气,茶客补雅气。习茶就是为了能管理好自己的方寸世界,方寸世界就是你的内心,你的本真。“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能修心、精心、安心、明心,禅茶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向韩国、日本和亚洲各国传播,影响深远。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史作出的独特的贡献。
走出茶室,天气依然阴郁,空气还是湿热沉闷。周围熟悉的景色依然如旧,只是我感觉褪去了上山时内心的烦躁不安,感到神清气爽,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