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倪俊的头像

倪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07
分享

苏作红木工艺大师寻根记


寻根与传承

倪俊

      寻根,是触动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之旅,历经磨难而不灭的永恒话题,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社会中根深蒂固,而姓氏在普通人眼里是一种很强的关系纽带,是我们血缘的河流,溯流而上,我们可以追寻到自己的祖根,追访到自己的故乡。     

       在古色古香的常熟虞林世家博物馆,苏州非遗文化苏作红木家具博物馆,我和虞林世家红木家具公司的倪建平董事长面对面,聊中国传统家具,聊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聊苏作红木技艺发展继承,非常投缘,为什么我要来这里呢,这和寻根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就在后面 ,且听我细细道来,和大家分享,前一阵子,我接到无锡市倪云林祠堂倪伟南秘书长的来电,他说:“常熟的倪副秘书长,你常熟有个国家苏作红木技艺传承人,明式红木家具制作大师,叫倪建平,来无锡寻根几次了,据无锡文旅局领导打招呼,他帮江苏南京博物院修整了老的皇宫红木家具,修旧如旧,手法细腻,他仿制的明式红木家具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博物馆等收藏,他复制的乾隆皇帝御书房上书房内的案桌红木家具和原作一模一样,不使用一根钉一滴油漆,工艺水平极高,博物馆领导问他你祖上是干啥的,他说他祖上在清朝就是木匠,为官府定制家具,传到他已是五代木匠了,他听老人说来自他们来自无锡,其他的也说不上来,只记得他的爷爷叫倪锦球,逃难到常熟白茆塘边横塘墅,为常熟东乡一带制作各式家具,再上辈以上姓啥名谁,不清楚了,他托领导和无锡市文旅局的领导查询他的祖先,寻他的根,你有老的倪氏家谱,能否帮他查一下。”

      我领受了任务,既是对祖先负责,也是对寻根者的同情和同理心,连续几个晚上,我翻箱倒柜,把倪氏宗谱,倪氏家谱从头看到尾,伏案细查,查遍了1915年编修的40多册的无锡梁溪倪氏宗谱,没有查到倪锦球这个人,又查询了1937年我太爷编修的26册倪氏家谱,也没有,我只能灰心丧气对无锡倪伟南秘书长说,查不到了,话语传到倪建平那里,他不甘心,传话给我说,我查访祖先十几年了,到常熟图书馆、档案馆,无锡图书馆、档案馆查询过,也问过无数人,现在年纪大了,对祖先是谁?我来自那里?寻根的欲望更加强烈,我希望有生之年最好找到我的根,你还是来我处再看看,有没有信息或灵感供你参考。

       我于是接了这个任务来到沙家浜镇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倪建平聊天,参观了他的工厂,生产车间,虞林世家苏作红木家具大师工作室,他领我参观了他制作的家具,有一比一复制的仿乾隆皇帝的书桌,有得了江苏金奖的家具餐海棠花五件套书房家具,谈起家具,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看到他做的红木书桌古色古香,明式官帽椅手感温润如玉,家具的每一个榫卯都是天衣无缝,家具的艺术性实用性非常好,我好奇问,你的苏作红木家具制作手艺从那里学来的,他说是祖传的,据他讲,他家五代都是木匠,清朝咸丰年间就在常熟东乡一带做家具,至今百年以上,并领我到他博物馆的老家具馆看100年前他祖先制作的家具,老榆树木质的酱紫色的拔步床,大气沉稳,床花板雕工精美,粉色的鸳鸯大桶,形状如一对鸳鸯,惟妙惟肖,明式的太师椅,把手圆润,方正又不失严谨,足见制作者的匠心独运,既传统又有现代气息,件件是艺术品。他说这个家具是他太爷制作并传下来的,经历了文革,破四旧,能留下来真是弥足珍贵,我边听边回想,心理咯噔了一下,这些家具和我奶奶留下来的几乎一模一样,是巧合还是阴错阳差?我便问你的太爷媳妇是不是姓张,爷爷的媳妇是否姓张,倪建平说是,他惊讶得啊了一声,问我,你怎么知道的呢?我说我太爷的家谱寻访记中,记录我家里的家具是倪金球老先生制作的,他家是属于我们无锡倪氏横塘墅支,明朝末避乱来到常熟,我祖先在国子监读书时就是他们世交,亲兄弟,他家一直为官府制作苏式家具,并特别记载了他们父子两代的媳妇都张氏。真是踏遍铁鞋无觅处,一朝得来全不费功夫,寻根成功!终于给倪建平找到了祖先的根,原来就因一字同音不同字,倪锦球和倪金球是同一个人,就是他的爷爷,半个世纪的寻根之旅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细细查了他的家谱,上面记录他的太太爷在咸丰年间就以木工技术而闻名一方,并被县衙、知府推荐到京城内务府造办处为皇家制作家具什物。

       我连夜给他制作了家谱沿革,确定他为无锡倪氏30世孙倪氏后裔,并报无锡倪云林祠堂确认入谱归宗,至此倪建平寻根以圆满成功告终。

        第二天清晨,旭日东升,祥光照进我的房间,一道道光洒在堆满古籍的书桌上,纸墨生香,一本本绸缎包装宣纸刻印的倪氏家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和我在对话,诉说,令人心醉,我把倪氏家谱复印件传给倪建平,并把他祖先自西汉到今天80几代一个个先辈名字发给他,他发给我一串长长的感恩字眼,字里行间带着眼泪和激动。

       盛世寻根,盛世修谱,盛世传承不是说说而已,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传承,我们国家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越来越好,才有时间和心思寻根,我的眼前突然迸出寻根和传承这几个字,是啊,我们的民族在繁衍后世、传宗接代,我们的文化包括苏作家具制作工艺也在我们这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手里传承、发扬光大,“昔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时为皇家贵族制作的家具,经过倪建平这些现代工艺大师的手,现在成了老百姓家中的生活用品、寻常物件。我们真的要感恩这个时代,就拿我熟悉的修家谱这事来说,1937年我们倪氏第十二次修家谱之后,倪氏子孙就遭遇劫难,仅常熟一地有520多户倪氏绝户,有的全家人被日本鬼子杀光,家谱烧光,谱记有26部家谱,到我手里已仅存区一册,这是家庭的悲剧,也民族的悲哀,文化的浩劫,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领导人重视文化传承,提倡文化自信,包括诗词、文学、艺术和民间技艺得以继承,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受到重视,能工巧匠、文化大家,继承过去优秀的文化,让过去存在的文化能够延继到现在,把现在存在的东西与过去联系起来,建立了一条从过去发展到现在的文化脉络。文化和技艺都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百年来的经验累积,文化沉淀和汇聚,比如每一个苏式红木家具都有着其最独特的技艺和文化符号及制作技艺,每一个传世艺术作品都有上百年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并流传后代。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世界尊重的一个重要所在,那是一个以德治国,以科学立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所在。当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由国家把它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子孙后裔终会将每一个中华优秀技艺留传给后人,手手相承。

       寻是为了传承,寻根为了子孙后代回望来处,向往未来,有根才能承,传承使我们的根更有底气和力量,祝福我们中华民族子孙满堂、生生不息,祝福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有序,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