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倪俊的头像

倪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1
分享

一面之交

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五线小县城,这里没啥大事,只有小温暖,吃面便是人生乐事。

食,是乡人最寻常的食物。对于土生土长的我来说,吃面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生活的这座位于江南水乡的小城,以其独特的面食文化而闻名。

城里,最受欢迎的当属有各种现炒浇头的各种面,如大排面、爆鱼面花腰虾仁面、鳝丝面、蕈油面。这些面食不仅浇头口感鲜美,而且面条筋道,每一种面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和食文化。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是小乡村横塘的面。那时候,横塘的面店还不多,每家店的生意都很好。每次去吃面,总是能看到店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记忆中,那碗面总是汤色清澈,味道鲜美。 那时候,我总是会来到那家小店,角落里摆放着的摇面机让我倍感好奇。每次看着师傅熟练的手艺动作,我总是惊叹不已。他用力地甩着面团,将它拉成细细的面条,一下二下三下,长长的面团在他手里,变细变匀,七下的拉扯后,迅速地将面条放入滚烫的开水中煮熟。接着,他用长长的筷子将面条捞起,放入碗中,再加入熬制了数小时的汤。那汤里有鸡骨和骨头,熬出的汤底鲜美至极。最后,师傅会加入一勺荤油,让面条更加滑溜美味。配上一些翠绿的煮青菜,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面就摆在了我面前。

每次吃完这碗面,我都会感到满足。或许是因为小时候肚里没有油水,那时候的我总是觉得这碗清汤面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以至于我走出店脚底上象踩上了棉花,摇摇晃晃的,堂姐一直笑话我,没见过世面,吃碗光面会晃成那样,找不着北了。

如今,那家小店已经不在了,但那碗面的味道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想起它,就仿佛能闻到那股浓郁的香气,感受到那份满足和温暖。

由于父亲支援三线建设,一路从重庆调到贵州,再迁到昆明,有机会吃到祖国各地不同的“面”。 最难忘的在昆明吃,是随父亲探亲的缘故。他给我点了一碗面食,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然而当我尝了第一口后,却发现这与我老家的面食完全不同。它虽然也是面食的一种,但实际上是用米粉做的,也就是米线。米线的口感与面条截然不同,它更加柔软、细腻,入口即化。而且,米线的烹饪方式也很特别,肉丝是直接用油浇上去,瞬间霹雳啪啦爆熟的。这种独特的烹饪方式让米线更加入味,每一根都充满了浓郁的肉香。

虽然这碗米线与我老家的面食有所不同,但我还是很喜欢它的味道。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而且,米线的独特口感和烹饪方式也让我对昆明的美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昆明的“面”,虽然与我老家的面食不同,但它依然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它让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差异,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品尝美食的机会。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到各工作。在那里,我品尝到了各种不同的面食,但是心中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那碗横塘的面。每当早上值班的时候,我总是会选择咸菜肉丝面或者豆干青椒肉丝面。虽然这些面小时候吃的丰富多了,但是却有着一种朴实的味道,让人感到温暖和满足。

如今,我已经回到了市区工作。虽然这里的面食种类更加丰富,我还是更喜欢自己煮面,然后加上自己喜欢的浇头。这样的面,虽然简单,但是却有着家的味道。

有时候,我也会去市区的一些老字号面店吃面。这些面店装修考究,有着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氛围。在这里,我总能感受到人对面食的热爱和执着。

这大店的做炒浇,讲究仪式感,比如炸大排,所用的大排都经过木棒敲过减薄,裹上面包粉,现炸现煮,大排肥而不腻,吃口喷香爆鱼面的鱼肉鲜嫩多汁,酸甜适宜,非常入味现炒鳝丝香菇面,里面的鳝丝则是爽滑可口。每次吃完这几种炒浇面,总是觉得意犹未尽,感到小城市的生活蛮好,有一种小确幸。

出差到二三线城市,我的第一选择总是去吃一碗汤面。汤面和家乡的面食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却同样美味。大城市汤面汤色浓郁煮过的走油肉味道鲜香配料里的豆干和笋尖鲜嫩可口,红烧过的走油肉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

走遍大江南北,我还是喜欢最素的家乡的面,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