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别除的头像

杨别除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2/18
分享

改稿

杨别除

 机构改革像艘大船驶入深水区,水上风平浪静,水下急流涌动。

 职能相近的部门以合为主,过去独立的单位,改革后整合成一家,年中,总局召开视频会议,系统内全员收看,总局领导作机构改革的动员报告,他说:过去两个部门深度合作就像谈恋爱,现在根据上级部署,合并了就像结婚,成了一家人,就要好好地过日子。不辱使命,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合并后,系统内人员增加不少,但不会让任何一个人下岗,我们会加长板凳,让每一个都有位置坐。讲话充满故事性,文学色彩浓。但在合并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困难重重,甚至荆棘满地。譬如一把手的安排,必须做减法,过去是俩,如今合二为一,只有一个,另一个只能是正转副。此外,为了培养年轻人,有的实职,年龄还只有五十多一点,正是年富力强时,被劝退成为非实职岗位等等。

 机构合并历经三个多月,基层的三定方案落地生效,标志着机构改革大功告成。A局领导班子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要办公室起草公文,号召新单位全体员工,拿起笔来,讴歌改革中出现的好人新事,并硬性规定,各组成部门下属单位,至少上报两篇稿件。然后编印成机构改革专刊,上报局。

 A局主管此事的是副局长杨鹤,高个,国字脸,鼻梁上架副近视眼镜,时不时爱用手指扶一扶眼镜。他大学时学的中文专业,毕业后在中学当过老师,口才极佳。后转行进了机关,当了公务员,凭着他的口才,和对领导意图的琢磨,他几年一个台阶,上升很快,他仔细研究了领导的讲话,带有文学色彩,很会讲故事,了解到有的省市出了专刊,送到上面,领导一看,内容太公文化了,往旁边一丢再也不看了。因此他对自己主管的这本专刊,要求较高,要有可读性,要抓人,最好看后能有想法。

 办公室主任方强召集了单位几个笔杆子从众多来搞中,精选出二十篇稿子,其中一篇,内容很贴实际,就是文中口号多,行文太公文化。方强拿着这篇稿子汇报,杨鹤指示:一定要把此稿改好,局里不是有个省作协会员吗?他边说边用手扶了扶眼镜。

 “是的,他叫宾立文。”方强回应道。

 “那你打他手机,要他现在过来。”

 方强打通了宾立文手机,寒暄几句后,言归正传,请他到杨局长办公室来一趟。

 宾立文一进办公室,杨局长笑着望了他一眼,中等身材,圆脸,大眼睛,大嘴巴,还颇具文人气质,杨局长扶了扶眼镜,指着前面的沙发说:“请坐,久闻你的大名啦。”接着办公室的服务人员端过来一杯茶,递给宾立文,转身就走了。杨局长要方强把那篇稿子给宾立文看看,接着说:“你是我局唯一的省作协会员,你看这篇稿子能改好吗?

 宾立文看了一刻钟左右,然后对着杨局长和方主任说:“这篇稿子太公文化了,有事件,人物。有结果,无过程。没有细节,语言干瘪,结构也存在问题,需要重新加工。”

 杨局长听后,笑着说:“宾立文,你到底是行家里手,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这样吧,由你负责改好这篇稿子,放下手头工作,专门给你七天时间,怎么样?”

 “没问题,我一定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宾立文回到办公室,细地研究了这篇稿子,稿子的内容是机构改革中,出现了矛盾,如有的职位变动,由正职转为副职。有的岗位要挪,由好岗转到差岗。需要做当事人的工作,多次谈话才做通,改革才能如期推进。他找到原作者,并查看了领导与当事人之间的谈话记录。他想要写生动,有血有肉,必须要点名道姓地写人,但原作者提醒道写真人肯定会得罪人,他只好回到原点,不写人,专门写事,尽量把事写的精彩一些。

 到了第五天,杨局长给方主任打电话,要他跟宾立文联系,带上稿子一起到办公室来,杨局长和方主任看了宾立文改的稿子沉思良久,对着宾立文说:“你这稿子并无新意,还是八股公文。”

 “杨局长,我是想改出味道来,那就必须点名道姓地写,会引发不安定因素的。。

 “不点名道姓,你照样可以写人。”

 “这样写,周围人一看也知道是谁啊?

 “宾立文,你还是回去改改吧!”杨鹤边扶眼镜边以命令的口吻说。

 “那好吧,我回去改改。”

 到了第七天,宾立文交稿了,还是那样。方强交不了差,到人事处调档,了解到宾立文确是省作协会员,十年前加入省作协,这些年来并无作品发表。人事处张处长对方强说:“你了解宾立文的情况,这人有张寡嘴,说的比做的要厉害。”

 方强回到办公室,望着桌子上宾立文交上来的文稿,他反复琢磨了几遍,绞尽脑汁,也改动不了一个字,毕竟他只会写公文。

 最后,稿子回到副局长杨鹤手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