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时间,一个蛰伏在尘世低处的人,打开内心,让风吹来,“叙述苍茫大地之歌,那些完整的岁月,隐喻树木之中”,任“一生的爱,于一条潜伏的河流,陷入阳光的倒影”。而后,让孤独也浪漫起来,让热爱的一切美好起来,向仰望的高处,飞翔。
读完《孤风》,我看到了一个蛰伏的子风,一个飞翔的子风。蛰伏与飞翔,可以说是人的心境,也可以说是人的精神状态。这种心境或是状态,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蛰伏的状态下,用诗人的眼光,发现生活的诗意。飞翔,则是诗情的自然迸发。
与子风交往的日子里,他总是那么热情、开朗、健谈。这种乐观性格造就了他浪漫唯美的诗歌语言风格。即使如此,一个诗人总在享受着孤独,一定有诗意蛰伏在他的内心。孤独与浪漫,蛰伏与飞翔,这就是诗兴常在的子风。
这种蛰伏与飞翔,诗人当然不是直接告知,而是通过意象空间的连缀、跳跃、切换、并置等方式来呈现的。在《五月,唯一的》,诗人写道:“五月,唯一的往事就是守候/窗外的雨声吵醒印在相册中的蛙鸣/像这样的夜晚,我和月色都无所事事/只有一种思念。”诗人蛰伏在湿润的梅雨意境里,而“没有走出语言的痛”蛰伏在诗人的心里。受着思念的牵引,“远方的清新”、“ 静美的弄影”,让“我”在思念中感受到往事的愉悦,于是“我放在云端的那束鲜花/一路顺风,吹遍了江南的小巷。”至此,诗人的情绪开始飞扬,在湿润的梅雨中。这种蛰伏与飞翔,呈现在诗歌文本里,明显有着浪漫的色彩。
多年以后,稻谷飘香的夏夜,晚风轻轻。
骨子里还是塞满睡眠的拼音,藏在茅菊兰里的水,
盐巴一样掩抑了黑夜的忧伤。
夜莺,是最后的观语者,
黑暗里华丽的语言。
——《惊问,那一千个借口》
在《孤风》的诗歌文本里,诗人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善于运用极富色彩的意象表现纷乱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大幅度跳跃的手法,彰显出鲜明个性。继续阅读,我发现诗人很善于借助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围绕同一诗情尽力铺陈描写繁多的相关意象,增加诗歌意象的密度,反复宣染、深化诗情浓度,进而创造出了意蕴丰赡的诗歌意境。比如:“灵魂在内心受伤的深处歌唱/而我们的肉体在水流中腐败地燃烧/那些没有任何意识的预设/就是生活的方向/我们从来不说/繁华落尽后灵魂孤独处的寂寞”(《灵魂,有时候也会孤独》)。
群山,已经被不断高大的楼房遮住
飞鸟成为最后的晚餐
夕阳像一抹炊烟,远处仍然是寂寞的垂柳
烦躁的蝉鸣
是这个夏天最为心痛的缠绵
远方涌动晦涩的云,忙碌的绿色
越来越远离于一棵树的天空
痛苦是永远的音乐
我只能欣赏母亲的眼泪和眼泪中流淌的静
——《茫然》
意象是诗人感觉到并写入诗中的具体事物。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也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这首《茫然》中,诗人面对城市的楼房遮住群山,用“夕阳”、“ 寂寞的垂柳”、“ 烦躁的蝉鸣”、“ 晦涩的云”等意象,叙述内心的茫然。最后,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我只能欣赏母亲的眼泪和眼泪中流淌的静”,交代出“茫然”的根源,引发读者对当下城市文明的思考。这些意象已挣脱了客观形体的束缚,糅进了作者主观意念或情感内容。欣赏诗歌,只有抓住诗歌语言的这种特性反复吟唱,才能深刻领会诗家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从而拎出诗歌中浓缩着的内涵。
诗人没停止过对当下的思考,同时也在思考之后,更未停止过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这让蛰伏与飞翔,有了生命的意义。
爱情这个主题,历来被人吟诵,是一个写不完的永恒主题。不同的爱情经历,给了诗人不同的爱情体会。深入诗人的内心,爱情是浪漫的,唯美的。“今天,漫天花雨飞舞的浪漫/终于让我在一朵雨花上/聆听到了蝴蝶翅膀扇动的语音/生命的蜕变/像一缕蔚蓝的温暖/荡漾”。(《雨花》)看到缠绵悱恻的同时,我也看到爱情的纯洁和忠贞:“我现在知道,原来听你倾诉/是一种幸福”,“在时光的隧道中/所有的存在都会成为碎片/只有你的倾诉是永恒的话题”(《.倾诉,另一种受伤的语言》)。这些极其唯美而又真实的成功表述,赖于诗人想象力的创造,赖于意象的营造,达到了“无形,朦胧,不可触摸,可以意会”的审美效果。
诗人用意象建构独立的艺术空间,建构了一个精神后花园。走进去,无处不在的风,使世间万物动容变形,摇曳生姿。总有一个“我”蛰伏其中,又随风飞翔,一切真实的存在,如风中的物语,弥漫的花香,飞雪的素净,蓝色的梦幻,包括所有的生命。
“现代诗及现代艺术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是探索人自身的精神与灵魂状态,具体说来,是对人的自我与他我、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精神分析学及形而上层面的全方位探索。在其中,对自我及自我的变异之关系(即自我的多重性) 的揭示与呈现,可谓重点之所在。”最后,我引用著名诗歌评论家谭五昌的精彩观点,与子风共勉。
2017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