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沙田的头像

沙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2
分享

我的母亲

1935年母亲出生于荷塘村,离王家庄四里地的一个地方。母亲姓周,有一兄四弟二姐。

外公仅有一姐,读过九年书,生活节俭,持家有道,待子女严格,总担心子女将来的生活。

外婆三寸金莲脚,娘家土山铺,离荷塘村三里地,她一辈子走得最远的地方是末出嫁时去过离家五里地的孔镇。外婆操持家务井井有条,一辈子听命丈夫,但也有瞒着丈夫的时候。

我外公的姐姐,家穷,吃不上饭,常来娘家。我外公只要见他姐来,就冷着脸往外走。此刻,外婆立即将吃的东西装满大包小

包,说:“姐姐吃了饭再走吧”,“不了不了,孩子们在家等着呢”。孩子们坐在山头上,盯着他们妈妈回家的路,一见身影,立即迎上。

外公姐姐每次到娘家,都不落空,以致她去世前特别交待子女:“你们可以不拜娘舅的年,但只要舅妈在世,一定要拜舅妈的年”。外婆极其善良明理。

母亲娘家家境殷实。住房是天丈地九的木板楼房,木楼上堆放粮食。外公朋友来访,说:“你家楼板压弯了。”

外公对我母亲这个女儿,嫁什么样人家特别重视。媒人前去说亲,说我父亲家在苏州有开老虎灶的营生。我大娘舅受命去苏州考察月余,回来告诉外公:这人家的确不错,谋生有路。我父母的媒人是王家庄的,是我村人,早年去世了。他的儿子讲:“听家里老人说,你妈能嫁王家庄不容易的,上门提亲的很多,连乡长也去提亲,可你外公都不答应,只有你爸打开了你外公这把锁。”

外公很看重我娘,他发现我娘有突出的生活能力,或许家族将来能依靠到她。

我母亲十三、四岁时,外公就要我娘一人赶着驮粮食的驴,去四十里外的上沛埠卖粮。一路上山路崎岖,行经二十几个村庄,路途劳顿。而这条路,我大娘舅仅带她在几年前走过一趟。这还不算什么,母亲到目的地上沛埠集市卖了粮,换了生活必需品,才回家。集市人员混杂,买卖并非简单,但母亲很顺利。外公感叹:“这妹头有用的唻,可惜没让她读书。”

外公家殷实,借外公家粮的比较多,常有欠外公家钱粮不还的,外公总是派我母亲去讨还;家里有比较重要的外事,外公和娘舅不便出面的,也让我母亲去应对 。

母亲十九岁嫁到王家庄。上侍公婆、下育儿女,助亲睦邻、积德行善。为人处世,不同常人。

我祖母晚年患肝病,去世前肝腹水,肚子胀得鼓鼓的。正值盛夏。母亲明知肝病有传染风险,仍然坚持每天给祖母擦身,喂饭。祖父在祖母去世后卧床二年,母亲仍然服侍祖父,直到祖父去世。母亲侍奉公婆从来都是和颜悦色,轻言柔语,从未高声厉语。

母亲为子女含辛茹苦。

母亲生我们兄妹四人。我们处于读书年龄阶段时,正是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那时,农村家里养母猪卖猪仔,比养肉猪收入多一点。母亲就养猪仔卖,供我和哥哥读书。

养母猪,育猪仔,难度高,劳神辛苦。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活,还要按时去生产队上工;中午回家匆匆忙忙,要喂猪、做饭;晚上收工后母亲喂猪、做晚饭、缝补一家人的衣服鞋袜、搓洗衣服,忙得一刻不停,非常劳累。记得我十几岁时,家里还有一台织布机,母亲在晚上忙完家务后,还要一梭来一梭去的织布,一块土布往往要好长时间才能织成。有好吃的,母亲总是留给子女。长期以往母亲营养不良,患严重的胃病。

母亲处处为子女着想。母亲去世时,老屋檐下整齐堆叠着一捆捆树枝,有一人高,三米长。有松枝,及其它各类树枝,是母亲从村外树林里捡的。她捡到大树枝直接拖回家,小树枝就一根一根积成梱拖回家,然后照统一长度砍断,捆起来码着。她想着,在她归天后,子女们为她办丧事要用土灶煮大锅饭、大锅菜,烧树枝火力合适;硬柴一时哪里有,她提前把困难解决掉。现在屋檐下那一捆梱树枝还在,我每每注目,不觉垂泪。

母亲深爱子女,心系子女。

我从小病殃殃的,精神气不足,不灵活,没有别人家小孩会干活,母亲从来没有半句责备、埋怨。如今我也是有子女的人了,方知母亲对子女的包容不仅是爱,更是一种非凡的睿智。她明白“成虫钻草,成龙上天”的道理。上世纪末母亲教育引导我:你的身体适应不了农田耕种,立足社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有自己的拿手戏。我根据母亲的启发,通过自考,获得了国级律师。进入了县法院,成为企业、民众的法律顾问。

夏天我去村外池塘洗澡,母亲叫住我,说洗热水澡舒服。为了让我舒舒服服地洗上热水澡,她守着土灶烧热水,忍受闷热和蚊虫叮咬。

母亲上年纪以后,不肯去上海儿子家居住,说是老了不能在外住宿,“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吃”。她有自己的想法。我说,儿子家就是自家,不是别人家。她仍坚持不去上海我们兄弟姐妹家,但她又希望儿女在她的身旁,特别在意我在家的辰光,我应在她的视线内。

2020年冬天,我回家找朋友办事,母亲白天见不着我,但我每天晚上回家睡觉。我也没和母亲说我在找什么人办什么事,怕母亲着急。母亲很失落,她向邻居叹气:“这个小佬天天出门,不归家,像野佬。”当时,我没有体会到,母亲是多么希望我陪在她身边。

也是这次回家,有天,我傍晚时分出门,跟母亲说了给我留门,我一会儿回家,后因故耽误了三小时。那天,我回到村北口,母亲听到汽车发动机声音,在远处问:“阿是小虎?”我说:“这么冷的天,你在外干什么,给我留个门就行了”。她不知道我是从村东还是从村北回家,她就两边跑。那是隆冬时节,天特别冷,而且母亲老了以后不敢在黑暗中独处,我不知道她那天哪来的胆量。

母爱,让每个子女时刻感受如沐春风,如润春雨。而今我再也见不着在村口等我回家的母亲了!她的离去,让我们悲伤不己。回顾母亲的一生,是闪耀人性光辉、智慧光芒的一生。

母亲待亲朋乡邻重情重义。

四十年前,我兄长同学的父亲去世,举行葬礼的那天,我感觉是这辈子遇到的最热的一天,我劝母亲不要去参加葬礼了,她还是去了。她步行与乘公交车交替,六十里赶到溧水永阳镇丧家。死者曾长期在孔镇工作,讣告贴在孔镇车站,但那天孔镇只去了我母亲一位。我兄长同学非常感动。

我同学车祸后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容,母亲从老家特意打电话告诉我。我拎了水果去看望了同学。三十几年后,同学见我,紧握我的手,动情地感谢我,一再强调:“有什么事,只要我能帮助解决的,一定尽力。”

母亲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她从善如流。

父亲南史村一老亲,耳聋,单身笨拙,生存能力低下。那时候,缺医少药,小孩容易夭折,他以背死去的小孩上山为业。小孩怕他,见他躲着走。我记事起,每年过年前,他到村上讨饭,我妈总是给他几十个糯米团子。我很不理解母亲的行为,自家一年就做一次糯米团子,给了他,剩下就没多少了,为什么要给他那么多呢?我希望这个人不要出现,可他仿佛掐着时间来的。那个年代,人们都以温饱作为最高追求,可母亲的行为给儿时的我留下了深刻记忆。几年前,我提起这事,母亲说:“他讨饭就昰奔我家来的,别人家给他的,都是一点点”。

世人仰慕依附强者,鄙薄远离弱者,唯有母亲眼里有弱者。

村里一个残疾人,单身,一辈子没数清一包烟有多少根,低智能,蛮不讲理,村里人避之不及。他病了,母亲拎了一袋鸡蛋去看望他。是村里唯一去探望的人。我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母亲说:“他可能不久于人世,总不能让他毫无温暖地离世吧” 。

村里有个人,平常看到我母亲,从来不打招呼的,在外谋生被人狠狠教训了一顿,残废了,回了家,母亲拎了一袋鸡蛋去看他。也是村里唯一去探望的人。类似的事母亲经常做,从不声张。

一袋鸡蛋价值有限,现在家家都能拿得出,可人家做不到,不会去做这种见不着回报的事。慈善是人生的一种界,一个度。鸿鹄不与燕雀齐飞,秋水可与长天一色。

1976年,我哥才华想到部队锻炼自己,就应征入伍了。华从新兵连起勤学苦练,入党、提干、上军校、进军区,一路踏歌而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华每年回乡探亲,在母亲陪同下,都要看望村中65岁以上的老人,并送给每位老人数百元人民币。荷塘嫂在陪儿敬老、乡访中,有少数女人抵触:“我们家老人有儿有女有孙子,要你家送钱来干嘛?这不是给我们做儿女的难看吗?”荷塘嫂微笑着说:“我们知道你们有孝心,但我儿在外难得回来,常常思念村中老一辈。回来了就得看看老人们,这也是一种情分”。有的村妇说:“给你家采茶叶少抠门点,多给点工钱,验收茶叶少挑三拣四的,这才是真正的善行”。荷塘嫂还是微笑着说:“我儿看望村中老人是一种割不断的乡情,付多少采茶工钱是根据行情付,也是对劳有所得的尊重。至于对茶叶的验收,是告诫大家别暴殄天物”。华惊讶母亲一套一套的说法:“娘,您这些说词是哪里来的,一般的文化人都说不出来!”荷塘嫂笑盈盈的说:“自家有二亩地茶叶,采茶、制茶要请人,要管理,遇到管理纷争你总不能老是事后诸葛亮吧,应该随时解释清楚!这就需要看电视新闻、请教专业人,学点管理方法”。那时,华对母亲的与时俱进,真是佩服的很。

母亲虽没读过书,但时代生活教给了她智慧,她比一些读书人更明白行稳致远的道理。

我兄长才华在军区政治部干部部负责招生工作。那段时间母亲有事住在才华那里。为躲络绎不绝送礼人,才华不回家,住宾馆,除领导外没人知道他在哪。母亲大清早出门,到天断黑了,先在梧桐树下借灯光观察住处门口有没有人徘徊,确定没人,走过去开门,不敢开灯,摸黑洗澡睡觉。有时,刚开门,窜出一个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大妈大妈,我找您儿子。”母亲将人放进去,然后端茶倒水,开始做思想工作:“小伙子啊,东西你带走。我儿子交待过我,你不会让我为难的。找我儿子有什么事,你留个纸条,我一定交给他。”好说歹说,让人把东西拎走。这种情况发生多次以后,母亲忧虑地说:“这个小佬(指大儿子),要赶紧换地放,换方法。知道找上门,肯定是内部有人,你帮人家,自己会犯错误,人才得不到选拔;你不帮,人家可能会记恨你。” 母亲言传身教,其子守正行稳。

母亲的智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母亲不识字,但知人识人。我有一同学我们的父辈是朋友,两家交往多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同学当过四五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的书记。2000年后,近二十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并村后,这同学在村里做一般工作人员。他和我讲:“我要是肯花二十万,书记肯定是我的。”我讲给母亲听了,母亲说:“他做不了,思路不清,没有工作方法,管不住人。”我不以为然:“差不多能做的吧”。后来我因回乡次数多了,跟这同学接触多了,了解也多了,才知这同学真不是做头的料,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母亲的识人能力。再后来这同学在村里做不下去了,靠做小生意谋生。

母亲知人识人,与乡邻相处融洽。只要是母亲接触过的人,这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能不能打交道,保持怎样的远近距离,她心如明镜。知彼知己,方能话讲准,事做稳,相处和睦。母亲和众多老邻居,不仅一辈子没红过脸,而且互帮互助,友情深厚。门前小仁的娘,生病了,我母亲主动带她去县医院做检查,找自己认识的医生帮分析病情,然后告诉他儿子,医生有什么治疗意见。母亲深知这老人心地善良。

村里有个老人去世多年了。在世时,谁去看老人,她媳妇就骂谁。母亲还常念叨、自责,因为怕骂,去看老人次数少了。

母亲知人识人,连人家下一刻要去做贼,她都能预见到。村里有个人,平常和我父母挺客气的。有天吃中饭时候,母亲路过他家门口,看到一把锄头靠在墙上,锄头上有新土,母亲就知道他从外地打工回家了,不由加快了脚步往家走。“他爹,XX家来了,你赶紧去东边,他要去采我家西瓜了”。父亲风快往东边去,远远看见XX正在我家瓜田里撅着屁股摘瓜,父亲喊了一声他的名字,他退到田埂上。母亲准确判断XX下一刻要去做下作的逻辑,我至今没弄懂,真佩服她料事如神。

母亲洞悉人心,说话简要,说服力强。

有一次,孔镇街上一群人正围殴一个人。母亲听说被殴打的人是我家老亲,立马上前高声:“他是某某的娘舅,他有病,你们不能打了。”众人高举的拳头停在半空中。某某是镇中心小学校长,家家都有孩子在校。打人的人,不管原来晓不晓的被打的是某某的娘舅,都不再打了。

母亲的智慧展现在时代生活发展空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有一段时间允许农民开荒种植。父亲有力气,开垦了好几亩荒地,栽山芋种糯稻。山芋吃不了,送给亲戚、邻居。糯稻丰收,打听到苏州能卖出好价格,母亲把米设法运到苏州,卖米的钱换成乡下最需要的的布匹和热水瓶,回乡出售,很快脱手。那时候供销社统购统销,提供生活用品,任何私人做生意都属于投机到把,冒很大风险,只能小范围偶尔为之,还得保证没人举报你。钱换成什么?农户缺什么?什么东西农户消费得起?什么东西比供销社的更有性价比?都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否则货就砸在自已手上。这种私下贩卖的事,母亲做过几次,每次都是成功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土地承包制,随着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对耕牛买卖宰杀的管控松了。人家对老弱用不上的牛卖给谁、要办什么手续、牛的价钱怎么评估都不甚清楚,我父亲把人家的牛买断,养一段时间或直接送屠宰场,赚取差价。做这个生意,父亲跑腿,母亲运筹。父亲干活一把好手,一个顶俩,但做生意与人打交道能力欠缺。母亲说:“这个时节,你到南边、西边去买牛,肯定有,因为圩乡人家田少,忙完了,牛用不上了;而东边山乡人家地多,过一个月也差不多用不上牛了,那时往东边去。”母亲还根据父亲去现场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市场行情分析,然后面授机宜,找当地什么人带路,用什么办法,买下能赚到钱的牛。买后,牵回家,走哪条路,避免遇到什么人,都有预见。父亲倘若没有走原定走的路,遇上了不想遇的人,就不顺利。母亲可谓神机妙算。那几年通过贩牛,赚了钱的。这些事虽是小事,但人的价值正是通过解决大小事情的能力来体现的。后来,母亲说牛是有灵性的,不宜贩卖,就不做这个生意了。

1988年,母亲看着2亩旱地靠种旱谷经济效益不高,就和父亲商量,向专业户学习,种茶叶。从那以后,她就不断的问、听、请教,逐渐掌握了种植、管理、制作、销售,做的精致,管家精打细算,极其珍惜劳作,其目的是让儿子知道,父母生活不需记挂。

母亲有远见,很重视相互协作、帮衬。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华转业后到上海发展,母亲主张并推动才华,将几个表弟及其他亲戚吸收进公司,让他们人尽其才,在上海扎了下根。几年前,才华生病住院时,几个表弟日夜轮流陪护,不辞辛苦,尽心尽力,不是护工能代替的。我向银行贷款,千万资金要满足银行要求走流程,我让银行将款打入我老表的账户,每次都顺利安全。我不由得感叹母亲有远见,给我们预备了这些值得信任的老表、亲戚。没有他们,我要么干脆生意不做,要么冒险将资金打入外人的账户。选择后者有可能发生我难以承受的风险。这些老表、亲戚反助、协作我们一大家,在显现中。

生活需要协作,但要看你有没有预见,识不识人,尤其是任用亲戚不仅仅是协作,不仅仅是亲情,更应有独特性,不可代替性,母亲很早就深刻领悟了其中的道理,有预见,能知人识人。

现在社会最重要的能力,不仅仅是能说会道,不仅仅是掌握技能,不仅仅是具有小聪明,更不是靠有力气,而是能有预见,唯有预见能让自己从容不迫,立于不败之地,母亲恰恰拥有这个能力。

母亲重情义、善良慈悲,获得别人的信任、支持与帮助。母亲知人识人,见微知著,明辨是非善恶真假,明辨痴愚与聪慧,可以避开烂人烂事,专心做最有效率的事。无奈母亲前半生的所处的年代是个苦难的年代,时代的灰尘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母亲上不了学而成为村妇。改革开放就是逐渐移除了这座山,让母亲的特质——待人善良,处世智慧得到展示,惠及儿女。

母亲要是出世时遇上如今的时代,她的作为一定不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