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建民的头像

聂建民

网站用户

其他
202303/14
分享

追逐太阳的人

聂建民

周长杰是一位真诚淳朴的汉子,为了一个红色梦想,十几年倾注了全部心血与财力,积累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书写了一部动人的红色传奇,展示了一个红色收藏家的家国情怀。这一份执着,令人动容。虽然周长杰创办的毛公山红色博物馆还很小,藏品尽管琳琅满目也只是沧海一粟,但却是属于他的宝贵的红色精神家园。相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这座红色博物馆必将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振奋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周长杰用对祖国的挚爱,对红色文化的执着追求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国家观念,使参观者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与繁荣昌盛。

——题记

太阳天天都是新的。每天的日出给每个人的感触也是不同的。巴金说他看到了上海的巨大异景,刘白羽领会了“咱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精美、最深入的含意,海涅站在布罗肯顶峰又说那是“绯红的小球”,屠格涅夫则带着一种肃穆的欢喜,看见“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红日”。假如时光再往前推移,大诗人杜甫、李白、屈原都以本人的生花妙笔歌唱过日出,伟人毛泽东也把青年人比喻是早晨的太阳,那是人类文化永存的美妙记忆。

周长杰很早就从老师那里知道了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梦想就是要做一个不懈追逐阳光的人。

周长杰,山东肥城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初识周长杰,是肥城市召开的一个文化交流会议上,散会后,在路上,在夕阳的余晖里,一个个头不高,皮肤微黑,身形消瘦,但是嗓门洪亮,与我打招呼:“老师,有时间去博物馆里指导一下”,我有点儿莫名,这是谁?什么馆?而他举手投足间尽显肥城人的厚道和义气,言语里透出真诚与善良。随意中颇见个人性情,自然中葆有人文底蕴。

在绵延的泰山山脉西麓和神奇秀丽的康汇平原展开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康王河潺潺淌过其中,她带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奔向黄河,奔向大海……她孕育了康汇平原,也孕育了康汇平原上一个古老的村庄—肥城市王瓜店镇南军寨村,六十年代的一个初冬,一个男孩子就诞生于这个村庄。康汇平原是他生命最初的起点和摇篮,滔滔的河水给了他流淌的血液,磅礴的土地与古老的村庄培育了他豪放的性格,故乡的乳汁滋养他强健的骨骼。

后来他的身世也渐渐清晰了起来。周长杰,父亲曾经给他起名周长水,1969年1月,周长杰就出生于南军寨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里,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家里姐弟7人。父亲在60年代至80年代初任南军寨村第二生产队队长,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累,姐弟们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周长杰从小懂事孝顺,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告别心爱的校园。在父亲教育和感染下做个老实人,诚实人。辍学后,他先学木匠,又学石匠,后又干起了泥瓦匠,他吃苦耐劳,为减轻家里经济负担,春节还留在工地上值班看工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时刻用勤奋激励自己,凭着肯吃苦的精神,他从一个建筑队当小工开始,很快成了一个能率领建筑安装队承揽建筑安装工程的指挥官;他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传统生存模式中走向经商之路,投资四万元开办电气焊维修部;筹资十万元做挖泥船;开店铺经营木地板、灯具、墙壁纸……2006年,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肥城市天和商贸有限公司,经营天和装饰材料精品城。他没有坐享其“城”,他要用奋斗继续谱写人生的新篇章。其实“天和”是周长杰的金子塔,因为天和为周长杰赢得了第一桶金,他完全可以坐在他的天和里给妻儿一份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他的秉性不容他就此坐享其“城”。他还需要地利、人和,他的人生才能完美。

2010年,不惑之年的周长杰又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毅然承包了地处于肥城市孙伯镇刘庄村的岈山,合同一签就是七十年。七十年的承包期限,肯定是一个不平凡传奇的开始。

承包岈山的合同签订之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几乎每一天都在岈山待上几个小时,思考如何开发这座历史、人文厚重的大山,或在近处的山顶远观岈山如龙、如凤、如凰;或在岈山的巨石之上远眺大山之外的远方,四周峰峦或隐或现,奇幻景致虚无缥缈,如海市蜃楼一般;或在大树之下乘凉,听山风习习,鸟鸣啾啾,恍惚置身画中,旷达而惬意;或走进岈山洞内,享受山洞的清幽,倾听岁月走过的声音,在清幽中与石头对话,在倾听中与当年岈山战场上牺牲的英灵对话……。他觉的应该建设一座庙宇,来供奉那些英灵,来安放自己的患得患失的魂灵。他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用了半年时间,他出资建成了龙泉寺,就这样的由怅惘到欣忭,由苦苦思索到若有所得。

正当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没有答案的时候,一个晚上,睡梦中一个神奇的梦幻把他惊醒,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再也无法入睡,他激动的近乎疯癫,把妻子晃醒,“我梦见毛主席了,我梦见毛主席他老人家了……”,他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即可起床奔向几十里外的玡山。此时,日头刚刚升起,道道霞光映照下一位伟人冠似仰卧在这里,岈山就是一尊巨大的毛主席的身躯……他越看越像,他想也许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助我成功,也许是烈士的英灵引导我去继承他们的遗志,实现他们的遗愿,也许……,几个也许,坚定的他的想法,他马上返回肥城,与矿务局朋友刘天佐约上著名的摄影师魏崇秀师傅,这天,在太阳,在走过了辉煌的路程后,渐渐西沉下去,依然,留下黄昏那静静的美丽,此时的岈山遍洒夕阳的余晖,如鲜艳的红旗覆盖在伟人伟岸的身躯之上。摄影师抓住了瞬间,“卡、卡”几声脆响,一个奇迹在肥城大地诞生!为了验证自己的发现,他把魏师傅拍摄的照片打印了几百张。分发给岈山周围十几个村庄的村民,99%的村民给与了肯定,周长杰又立马带上魏师傅去北京,在新华社摄影部李新新的引荐下,见到了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周长杰给李讷看了照片,汇报了岈山的“奇景”和规划。李讷非常激动,肯定了周长杰的发现,对他说:“我代表全家谢谢您,”一席话让周长杰的千辛万苦化为继续前行的力量,顿觉收藏了岁月沉淀的芳香,终将沉淀的心事,婉约成青花瓷……。

随着时间的推移,岈山酷似伟人毛泽东的故事流传开来,岈山也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毛公山”。周长杰成了发现泰安“毛公山”第一人。毛公山位于齐鲁大地岩岩泰山的西麓,头枕玉皇山,脚踏大汶河。气势威严,庄重肃穆。绿水青山如花带环绕,众多峰峦如拱云托月。

从北京回来后,周长杰认认真真地审视了的自己的过往,对未来重新进行了规划:周长杰有收藏的爱好,但以前那种收藏是“破烂”式收藏。现在一想到毛公山,想到在肥城大地上牺牲的无数英灵,周长杰感觉肩上立刻有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他说:“我从偶然的机会走进红色收藏,到逐步迷恋上红色收藏,是我的一种责任,一种感恩,一种回报,一种付出,一种传承”。

搞收藏不仅是个耗费精力体力的活,更是个文化底蕴很深的活。为此周长杰下了一番苦功夫,自学了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传记、文物鉴赏类读物更是不离案头,除虚心向藏友请教外,还曾托关系3次到北京、西安听教授讲课,当面请教收藏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十几几年来,为了“养”住收藏和家庭,周长杰付出常人几倍的财力、精力、体力。…………。

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故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肥城是著名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和罗荣桓、陈光指挥的115师陆房突围的发生地。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肥城大地上的战斗近百次。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一片被鲜血浸染的红色土地,都有红色的印记。

逐梦的帆船就要启航。航行之路,总是镌刻着深深沧桑与艰辛,将幸福浅浅收藏,一径深浅,一径疏淡,那些留在心底的惆怅,终是挡不住春天的来临。几多付出,几多坎坷,在艰难跋涉中,无数的挫折和磨难铸就了他高尚坚毅的品德,他抛弃了一切物质欲望:自己与妻儿住的房子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房子,纱窗的窟窿已经挡不住蚊蝇的进出,沙发的皮革已经卷起了边,漏出了海绵。自己的一件白色的衬衫也已经缝补十几次,但是红色情结,却凝聚成他人生的另一种精彩。他记住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周长杰在生活中宁愿刻薄自己,但对征集购买藏品绝不小气,他把个人得失抛之脑后,费尽心血和财力,抢救党和人民的红色遗存,落红散尽依旧执着,寒风吹过依旧追逐太阳。

2011年12月16日,座落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的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峻工落成。与毛公山遥遥相望,形成了新的文化与历史景观。

在6000多平米的毛公山特色文化博物馆,抬头可见多幅毛主席的巨幅照片,角度各不相同,尽显领袖风采。展览厅用3000多幅历史照片,展示了从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到如今祖国强盛、人民富足的悠悠岁月。除了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之外,馆内还收藏着几十个种类的万余件珍藏品,这些藏品来自全国各地,很多都见证了红色历史,有各式各样的徽章、杯子、茶壶、票据等战争年代的物件,甚至有一些藏品在全国的红色收藏中都不多见。周长杰的红色藏品,精品多、门类齐、规模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可以说稳居全国前列。而博物馆也是山东省文物和民政部门批复的全省首家红色文化博物馆,也可以说周长杰是“肥城红色文化第一人”。

每一件“宝贝”的得来都颇费周折。他曾多次远赴北京、天津、黑龙江等地寻宝,为了一件藏品有时候要跑好几趟。正是如此的付出,他收获了很多宝贵的藏品,诸如毛泽东的亲笔信、火车头上铝制的毛泽东头像、毛泽东用过的笔等等。

周长杰的藏品中不乏价值连城“红色宝贝”。一对刻印着毛主席诗词的景德镇瓷器出售就是几万元,何况不值一对。曾有人慕名登门,想出高价收购藏品,均被拒绝。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又是什么让他在众多非议中痴心不改初衷?这是他为了一种不能释怀的情结,为了心中孜孜追求的阳光,还有他一生始终坚守的信仰!周长杰说:“收藏,特别是红色收藏,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

“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物,就是被遗忘在角落的历史记忆,需要有人去寻找、保护、传承。”周长杰说,为让更多人从藏品中收获感悟、汲取精神力量,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博物馆开馆后,周长杰杰几乎每天都会义务宣讲,向参观者讲述一段段光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一场讲解90多分钟,每天都要讲很多遍,但每次讲都会有新的感悟。”周长杰说,与“红色”结缘,是他最幸福的事。

讲好每一件档案、展品背后的故事是周长杰始终坚守一件事情,他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新方式,打造“会走”的博物馆,开展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等“十进”活动,将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以及展板带到比较偏远的山区校园,让师生零距离接触文物,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了解文物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2013年10月,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年会在肥城召开,东陆房小学单设的“红色记忆”展室展品大都出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在肥城教育引起很大轰动,该课题获年会“一等奖”。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对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做法,被泰安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并授予周长杰同志“关心下一代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泰安市社科联、肥城市委宣传部、肥城市文联授予周长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在山东省文物局、省教育厅、省团委主办的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周长杰代表全省非国有博物馆作了《保护红色文化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典型经验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同仁一致好评,2019年5月社教案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被山东省文物局评为第三届全省十大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2020年,征文作品《一枚金灿灿的徽章》荣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薪火永相传,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

为了更好地宣传肥城,挖掘当地的革命人物故事,保护革命文物和传承革命优良传统。2019年在省市革命老区促进会的支持帮助下,周长杰成立了肥城市革命老区文化建设促进会,任会长一职。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又给这个淳朴刚毅的汉子一付新的责任。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次,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们不知道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但我们依然愿意相信机缘巧合,相信他们可以完好无缺等到终见天日的那一刻,烈士的血不会白流。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潮涨潮落。许多人狂热的崇拜演艺“明星”,拜倒在石榴裙下,挤进所谓的“粉丝圈”“饭圈”,沉迷于舞厅酒吧,陶醉于灯红酒绿、红巾翠袖的时候,周长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放弃家庭温暖的生活,不加思考地拒绝的“孔方兄”的诱惑,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整日栉风沐雨,南北穿梭,因为他的心中有一颗不落的太阳。

看着周长杰走向岈山,走向太阳的身影,我忽然想到周长杰和那夸父一样,也是一个追逐太阳的人。太阳给了他最斑斓的色彩与光影,给了他无尽的激情与能量。此刻,他的心中又燃起一轮新的希望:他要扩大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用实际的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后记

我讲的周长杰的事情是碎片,因为我与他只是接触了两次半,那半次是在他开了十五年的面包车上待15公里的车程。这些故事不知道能不能打动青少年的心。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人,已经很少有对崇高的敬畏,而我一直被老周的故事感动着,我始终觉得他这样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摆脱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上周因写作《风物肥城》去肥城市安临站镇采风,在毛公山红色博物馆后院的石桌上,喝了他一杯子红茶水,与他聊了半天,回来动手写了此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