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建民的头像

聂建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0
分享

陶山之南的“别墅”

 聂建民

我对于爱好收藏图书的爱书之人非常钦佩,他们爱书如命。爱到极致,他们竟然愿意傾其所有建造一座楼收藏图书,这些古人在现代怕早被别人认为是痴爱读书的狂人了。

我幸运地走了一条捷径看到了肥城的藏书圣地—陶南别墅(也叫眉园)。那年参与写作《肥城风物》一书,书中需要介绍肥城本地的著名建筑,与写作组成员特意去了王庄镇杨家花园村“陶南别墅”。陶南别墅虽历经捻军洗劫,土匪还乡团,土地革命分地主“浮财”、文化大革命、“破四九、立四新”等运动的摧残与破坏。仍然不失他的威严和肃穆。

肥城市王庄镇花园村北坐落着一处古建筑群——陶南别墅,因别墅主人喜欢种花,尤其喜欢荷花。庄主姓杨,当地人自己原来的村子叫杨家庄,因为陶南别墅足够大,别墅内的荷花足够多,杨家庄村民足够聪明,后来自己的村子一起也称之为杨家花园村。这样以来村名与陶南别墅也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了,陶南别墅也叫陶南山馆、陶南山庄、眉园、杨家花园等名字。

因藏书楼位于肥城陶山之南又称陶南山馆。它本是一所地主庄园,也只是一山馆,约建于1845年前后,最初庄主是杨家花园的杨敬伦,1848年前后,卖于聊城杨氏。此后聊城杨氏进行了扩建,成为庄园、花园、别墅、藏书为一体的豪华建筑群。

陶南别墅大门东向,宅院分前后三或四进院落。每一进都是正房三间,朝正南的正房两侧都有后退一点的耳配房和东西向的厢房,配房有的是过道屋。有的房屋山墙前檐头镶有“百禄是荷”和“竹壁松窗”的砖雕,表明其官员出身的背景和归隐的志趣追求。有的房屋曾经改变顶上的瓦,有的改变了门窗的形式。最北面楼屋门不大,石条窗户,大门正北位置,住宅东侧的另一路布置是南北纵向的两个封闭厅榭,成为前后花厅。

后花厅前有门庭,四根柱子支撑前侧,其中用砖包柱两根。上有雕花,上面刻有 “长毋相忘、福禄(鹿图案)未央、富贵无极、宜尔子孙” 等文字。山墙上有纯装饰性的砖雕和石雕,图案精致而简洁,墙角石板也是雕花图案。前花厅台阶石条磨圆,厦两端封堵,但是东侧有圆顶窄门道。前厅门前上端有绿色的荷叶形状的匾额,下为中国结图案木雕;有对称旋“万”字加梅花石雕。厦柱下柱础雕刻的是中国结、双菱、蝙蝠送桃等图案。

这些精美雕刻,使建筑群富有灵性,映射出了别墅主人的情操志趣和中国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砖墙美不胜收;其次是花园菜园贯通的甬道,曲折迂回,伴着各种奇花异草,风景优美;最后是每个院落中触目可及的雕刻和彩绘技术,造型优美,浑然天成,别具匠心。

现在知道聊城杨氏卖下这样一座庄园的目的还是为了藏书,细思极恐,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

只要是智者,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很有一些文人学士终年辛劳地以抄书、藏书为业,但清苦的读书人到底能藏多少书,而这些书又何以保证历几代而不流散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功名资财、良田巍楼尚且如此,更遑论区区几箱书?宫廷当然有不少书,但在清代之前,大多构不成整体文化意义上的藏书规格,又每每毁于改朝换代之际,是不能够去指望的。鉴于这种种情况,历史只能把藏书的事业托付给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了。这种人必得长期为官,有足够的资财可以搜集书籍;这种人为官又最好各地迁移,使他们有可能搜集到散落四处的版本;这种人必须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对各种书籍的价值有迅捷的敏感;聊城海源阁杨氏几代人世代为官,恰好符合藏书的条件。

杨氏在聊城有自己的藏书楼叫“海源阁”,清道光二十年由进士杨以增所建。为什么又要买下肥城陶南别墅呢?

中国历史是一个动乱多生的国家,历来不乏避难的智慧。孔子早就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民间对此也有训诫:“大乱居乡,小乱居城”,应该是杨氏对付时局混乱的办法。1861年捻军转战肥城,占领陶南山庄,毁坏了杨氏藏在山庄的部分宋元珍本,杨氏尽可能做了修补。杨宝彝光绪二十四年(1898)退隐陶南山庄修建眉园,沿用了祖先厚遗堂堂号,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陶南别墅建筑群既有北方建筑的恢弘大气,又有南方亭台楼阁的精致和婉约,呈现出一体多元、包容的风格。杨氏选中杨家庄主要这里位置、风水极佳。北靠风景优美的陶山,南依古汶河,陶南别墅北是西至长安、横跨黄河的商道,以东是北至北平,南到江南的御道。更重要的陶南别墅所处位置是平原地带,沟壑纵横,水源充沛,民风淳朴,崇文尚德。

陶南别墅的创建和古籍收藏,始于第一代主人杨以增。杨以增喜好藏书,而他也拥有收藏书籍的天赐良机。他在道光二年中进士,其后长期为官,而且各地迁徙。他在任湖北襄郧道员时正式开始收购书籍;任陕甘总督时以购精刻本、善本为主,兼收并蓄,此时他购得了很多的书籍,以至于“收藏即富,乃别辟‘宋存书室’贮天水旧籍”;任江南河道总督时,购入珍本、孤本最多。这些丰富而又珍贵的书籍,奠定了海源阁作为晚清北方藏书中心的基础。

杨以增交友甚广,而且大多是贤士大儒,如林则徐、梅曾亮、包世臣等。他们向海源阁赠送了大量珍本、善本,以表达情意增进交流。这也是海源阁获得大量珍善之书的一种途径。

杨以增不仅自身成就,而且教子有方。在其之后,其子杨绍和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等职,暇时喜爱藏书,使海源阁藏书更加丰富。其孙杨保彝和后人杨承训也使海源阁藏书有所增加。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就了藏书集大成者的海源阁。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社会动乱,江南几家著名藏书楼珍贵古籍纷纷散出,杨以增利用职务之便购得甚多,聊城海源阁藏书空间明显不足,再加上善本居多,不得不考虑另辟藏书点以分藏珍贵书籍。在此背景下,杨以增就在陶山之阴汶水之阳的杨家庄及其附近购置了万余亩土地,并买宅建墅,秘密筹建了陶南山馆,用于珍藏“四经四史”、宋书善本等精品。当地盛传:他在南方为官之时,这里是他走安驿站官道和汶河古桥的必经之路,他慕其地土沃民淳,山水俱佳,遂起意于此处置田买地,另营别业。

1854年前后,大江南北太平军势如破竹,危及到聊城一带。此时杨以增在江南任职,无暇顾及家眷。其子杨绍和听从岳父傅秋屏(聊城人,曾任江西巡抚)“肥子国有地,境辟而山匝,土沃而民淳”之言,“奉母挈子”来陶南别墅避难而居(见杨保彝《重修陶南山庄眉园记》)。由此,这里就成了杨氏父子读书和研究学问的胜地。期间,海源阁的珍贵藏书也随之转移到了陶南别墅。后经杨绍和、杨保彝的精心收藏和整理目录等,这里自然就发展成了集印刷、装帧、收藏为一体的多功能藏书重地。陶南别墅最后一位主人杨敬夫回忆说:余曾祖父指示,书分两份,以十分之四藏于聊城故居,十分之六藏于陶南别墅,同时藏在这里的还有数百方石砚。(海源阁藏书总数近23万册,陶南别墅藏书约计14万册。)

海源阁和陶南别墅成为当时学人和藏书家神往之地,同享北方图书之府美誉,被尊为清代四大藏书楼之首。后期因遭受兵燹之乱加之时局动荡,海源阁和陶南别墅逐渐衰落而几致湮灭。其所藏图书,在军阀兵乱和日军侵略中大部散失,少部辗转北京图书馆、山东图书馆保存。

陶南别墅作为海源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藏书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南别墅的历史命运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同起伏。在清王朝动荡之时,它保存了聊城杨氏收藏的大量珍贵书籍。杨绍和、杨保彝在这里精心整理并将有价值的文献进行刊刻,使得许多珍贵典籍得以保存和留传。在民国内忧外患中,杨氏后人尽管无力保全,也有部分卖书之举,但在民间开明收藏家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珍贵典籍还是保留了下来,成为国宝,闪耀着中华文明之光。

来到陶南别墅,我没有看到任何书籍,只看到存放善本的四经四书室、藏书楼等,孔先生的解说热情而生动,一方面为陶南别墅变成了“国家粮站”深深感到悲哀,另一方面又为陶南别墅遇见了孔先生这样一些地方文化的热心人又深深感到庆幸,如果没有这样的热心人的鼓与呼,就没有现在的修复,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侧面将杳无可寻。由此想到,保存这些历史的陶南别墅本身的历史,就是一部宏伟的长篇史诗般的历史,扎实而清晰。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什么时候能把杨氏家族和其他许多家族数百年来的灵魂史袒示给现代世界呢?

毫无疑问,杨氏与他后代的文化良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失去光亮。除了梁先生 孔先生、王先生外,还有大量的热心人想努力保护好肥城的“陶南别墅”,使它不要成为废墟。这无疑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工程,靠着一家一族的力量已无济于事。“陶南别墅”作为“粮站”的任务已经结束,在肥城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陶南别墅被大规模地修缮成,现在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以曾经收藏过书籍书实际内容给社会以认知,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

“陶南别墅”与其说是藏书的圣地,不如说是一座巍峨的藏书高山,须仰视致敬!“陶南别墅”坐落于肥城 肥城人感到自豪,阅读“陶南别墅”你才能成为现代文化的创造者、繁衍者。倾听“陶南别墅”,你才能抵达心灵的诗与远方。

从眉园出来,不禁回望:风雨中的“眉园”闪耀着历史文化的光辉,深邃厚重;砖雕的荷花,闪耀谦谦君子的光芒,清新脱俗。也许是源自内心的那份坚守与执着,也许源自对于藏书家的仰慕,我分明感到源自岁月深处的思绪如如袅袅诗韵,飘然于心外。修缮后的“陶南别墅”虽难掩岁月的沧桑,但依然可以成为我们与藏书家、与文化沟通对话的桥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