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文宏的头像

李文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1901/02
分享

礼敬乡村

叫早的太阳

在农村的日子,每天早晨我几乎都是被太阳叫醒的。

农村的天空好像离地面比别处的近,太阳升上来的时候,就像矮墙那面的邻居,似乎一步就跨进了你的院子。有那么两次,睁开眼,看到从窗和门的缝隙里钻进来的白白的阳光,还以为自己睡过了头,一看时间不过是五六点钟。

我原本是个爱睡懒觉的人,可是在农村的那些天,太阳如同宾馆里叫早的铃声,每天都会准时把你叫醒。如果是午睡,有时一睁眼只见一片云闯了进来,吓了你一跳,一时云里雾里,好像还在梦中。

除了喜欢早起的太阳和调皮的云,村子里多数的时候安静的,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孩子们或跟随父母走了,或在外面读书,留下来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夏天的时候,他们习惯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地劳作。尽管现在春种秋收机械程度高了,可是留在村子里的老人们还是闲不下来,田里的草多了要拔一拔,谷子要间苗,玉米杈要打……有时我起来一推开门,会看到门口会放着一小把韭菜小葱什么的,或刚采下来的野菜,我知道,这一准儿是外院勤快的四舅妈从地里干活回来了。

自从一年前老母亲执意在老家买下了这所小院子,这一年的时间我回农村的次数比离开四十年加起来的还多。

这一年,我开始认识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虫子,春天下种时要防备“地蚕”,夏天要当心披着漂亮外衣的“花大姐”……我学会辨认哪些是蔬菜的朋友,哪些是需要防备的害虫,像从前热衷于认识很多有名有号的人。

豆角秧该上架了,西红柿该打头了,不能再放任窝瓜攀着墙乱长,胳膊都伸进了别人家的院子里。丝瓜、黄瓜,都是能蹿会爬的家伙,给它们一根杆子,就疯得不成样子。只有辣椒还算规矩,青红相接,满眼的活力。

拿着小锄小铲坐在院子里的我,看着熟悉的一景一物,感觉自己就像走失多年的孩子,被小院重新召回了。恍然惊悟,出走半生,虽无名利富贵,可也见过酒绿灯红,却如今,如同我从网上购买的那些菜种,走过大江南北,剥去华丽的包装,埋进土里, 此生惟愿就这样被泥土宠着,就这样近距离地接受阳光的抚摸。

麻雀和黑白花

我在村子走动,尽管脚步很轻,却惊飞了一只带着一群孩子觅食的麻雀。麻雀妈妈警觉地飞起,可是毫无人生经验的麻雀孩子浑然不知危险,依旧在那里蹦蹦跳跳,麻雀妈妈终是不放心,飞起又落下,直到判断我并无恶意这才放心地回到孩子们身边。

麻雀似乎和村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我的印象里,麻雀应该是这个村子里的土著居民,还记得小的时候生活困难,为了防止麻雀吃粮食,每到秋天小麦谷子地里都会竖起张着两只胳膊的稻草人,麻雀多的时候,村子里的小学校甚至停课让孩子们都到地里去轰麻雀。

其实麻雀虽小,却是最有风骨的,小的时候冬天遇大雪封山,山上的鸟都会下山到村子里找吃的,人们捉到野鸡什么的都能养上一阵子,唯独麻雀养不活,老人们说麻雀气性大,捉到后它不吃不喝,最终都会绝食而死。

如今粮食多了,村子里的麻雀却少了许多,几乎很难见到成群的麻雀。是麻雀繁殖的少了,还是它们有了更好的去处,我不得其解。

村子里的土路都变成了干净的水泥马路,村口有一片草地,两头漂亮的身上带黑白花的小母牛在那里悠闲地吃草。

这片草长得很杂,杂草之中间或有黄的粉的零星的小花开着,我认得出的只有一种叫“打碗花”的,它的学名叫小旋花。它不开花的时候我们就叫它“拉拉蔓”,可以当成猪草采,当它开花了就苦的连猪都不能吃。

小母牛吃的很挑剔,它们只挑那些绿草吃,因此草地上的这些花小是小了些,却开得很是恣意张扬。

两头黑白花是王姓表弟家养的奶牛。表弟头些年在牧区打工,学会了做奶食品,正赶上村里有奶牛养殖扶持项目,表弟就养起了奶牛,成了村里头一个做奶食品的专业户。因为表弟的奶食品又纯做工又好,他家的奶食品就成了抢手货,想吃他家的奶豆腐都得提前预定。

当然这几头奶牛也给他家创造了经济效益,我去过表弟家一次,一个大院子,前后都是砖瓦房,彩电冰箱不用说,炕上坐着的王姥姥是表弟的奶奶,今年九十多岁,耳聪目明干干净净,一见面竟还能叫出我的小名来。

因为母牛的贡献大,它们的生活水平也是高的,听表弟唠过奶牛饲养,饲料里不光有各种谷物,还要添加维生素什么的,难怪母牛们挑挑捡捡,因为这仅相当于它们的餐后水果。

据说这两头聪明的黑白花也判断失误过,表弟的儿子是学美术的,暑假回家在画布上画了一幅草原风光的画,刚刚晾在外面的晒衣杆上就被不辨真假的小母牛当成了嫩草,上去咬在嘴里就往下吞,于是表弟媳一边从牛嘴里往外拽画一面大喊儿子来帮忙……

土豆花开香满村

夏天的乡村,土地是妩媚舒展的,作物是风情万种的,而在这些茂盛的作物之中,玉米和土豆成了这片土地的主角,它们把散落在村庄的周围的土地都连成了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

老家在克什克腾旗的南部,属北部牧区和南部农业区的接壤地带,过去这里种植的作物很杂,以谷子玉米为主,也是牧区做炒米用的糜子的主要产区。在这些作物中,惟独土豆却一直没有被列入正席,它们的生存场所只有园子里或田边地角,像这样大面积地堂而皇之地长在平地里我还是头一次看到。

端午节回乡,正是土豆开花的季节,远远望去,那成片的土豆花横平竖直,可能由于品种不同,一片雪白,一片金黄,一片淡紫,组合在一起,如油画一般,竟浩荡成花海。村子被花海包围着,站在院子里就能闻到那霸气的土豆花香。

端午节的早晨,太阳还没来敲门,我们就乘着表弟学文的农用车去看土豆花了。

学文是这些年村子里少有的没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这两年竟成了村子里有名的土豆王,每年夏秋,这两千多亩土豆就成为小村最朴实、最壮观的风景。

回到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那包围着村庄的花海,还有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每当这个时候,哪怕外面白雪飘飘,我的眼睛里,故乡,仍是土豆花海,仍是玉米的浩荡,仍是阳光直射在脸上的那种火辣。

有时我也忍不住自问,当年一心向城,为什么被城浸泡了这么多年,又心向故里?假如我至今尚没进城,是否也在一边养着黑白花种土豆,一面也在向往城市的车水马龙?也难道这就是我宿命中的鱼和熊掌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着同样的纠结,我不知道,人的这一颗心,究竟该如何安放才能心安意满呢?

故乡三题

李文宏

 

一、叫早的太阳

在农村的日子,每天早晨我几乎都是被太阳叫醒的。

农村的天空好像离地面比别处的近,太阳升上来的时候,就像矮墙那面的邻居,似乎一步就跨进了你的院子。有那么两次,睁开眼,看到从窗和门的缝隙里钻进来的白白的阳光,还以为自己睡过了头,一看时间不过是五六点钟。

我原本是个爱睡懒觉的人,可是在农村的那些天,太阳如同宾馆里叫早的铃声,每天都会准时把你叫醒。如果是午睡,有时一睁眼只见一片云闯了进来,吓了你一跳,一时云里雾里,好像还在梦中。

除了喜欢早起的太阳和调皮的云,村子里多数的时候安静的,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孩子们或跟随父母走了,或在外面读书,留下来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夏天的时候,他们习惯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地劳作。尽管现在春种秋收机械程度高了,可是留在村子里的老人们还是闲不下来,田里的草多了要拔一拔,谷子要间苗,玉米杈要打……有时我起来一推开门,会看到门口会放着一小把韭菜小葱什么的,或刚采下来的野菜,我知道,这一准儿是外院勤快的四舅妈从地里干活回来了。

自从一年前老母亲执意在老家买下了这所小院子,这一年的时间我回农村的次数比离开四十年加起来的还多。

这一年,我开始认识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虫子,春天下种时要防备“地蚕”,夏天要当心披着漂亮外衣的“花大姐”……我学会辨认哪些是蔬菜的朋友,哪些是需要防备的害虫,像从前热衷于认识很多有名有号的人。

豆角秧该上架了,西红柿该打头了,不能再放任窝瓜攀着墙乱长,胳膊都伸进了别人家的院子里。丝瓜、黄瓜,都是能蹿会爬的家伙,给它们一根杆子,就疯得不成样子。只有辣椒还算规矩,青红相接,满眼的活力。

拿着小锄小铲坐在院子里的我,看着熟悉的一景一物,感觉自己就像走失多年的孩子,被小院重新召回了。恍然惊悟,出走半生,虽无名利富贵,可也见过酒绿灯红,却如今,如同我从网上购买的那些菜种,走过大江南北,剥去华丽的包装,埋进土里, 此生惟愿就这样被泥土宠着,就这样近距离地接受阳光的抚摸。

二、麻雀和黑白花

我在村子走动,尽管脚步很轻,却惊飞了一只带着一群孩子觅食的麻雀。麻雀妈妈警觉地飞起,可是毫无人生经验的麻雀孩子浑然不知危险,依旧在那里蹦蹦跳跳,麻雀妈妈终是不放心,飞起又落下,直到判断我并无恶意这才放心地回到孩子们身边。

麻雀似乎和村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我的印象里,麻雀应该是这个村子里的土著居民,还记得小的时候生活困难,为了防止麻雀吃粮食,每到秋天小麦谷子地里都会竖起张着两只胳膊的稻草人,麻雀多的时候,村子里的小学校甚至停课让孩子们都到地里去轰麻雀。

其实麻雀虽小,却是最有风骨的,小的时候冬天遇大雪封山,山上的鸟都会下山到村子里找吃的,人们捉到野鸡什么的都能养上一阵子,唯独麻雀养不活,老人们说麻雀气性大,捉到后它不吃不喝,最终都会绝食而死。

如今粮食多了,村子里的麻雀却少了许多,几乎很难见到成群的麻雀。是麻雀繁殖的少了,还是它们有了更好的去处,我不得其解。

村子里的土路都变成了干净的水泥马路,村口有一片草地,两头漂亮的身上带黑白花的小母牛在那里悠闲地吃草。

这片草长得很杂,杂草之中间或有黄的粉的零星的小花开着,我认得出的只有一种叫“打碗花”的,它的学名叫小旋花。它不开花的时候我们就叫它“拉拉蔓”,可以当成猪草采,当它开花了就苦的连猪都不能吃。

小母牛吃的很挑剔,它们只挑那些绿草吃,因此草地上的这些花小是小了些,却开得很是恣意张扬。

两头黑白花是王姓表弟家养的奶牛。表弟头些年在牧区打工,学会了做奶食品,正赶上村里有奶牛养殖扶持项目,表弟就养起了奶牛,成了村里头一个做奶食品的专业户。因为表弟的奶食品又纯做工又好,他家的奶食品就成了抢手货,想吃他家的奶豆腐都得提前预定。

当然这几头奶牛也给他家创造了经济效益,我去过表弟家一次,一个大院子,前后都是砖瓦房,彩电冰箱不用说,炕上坐着的王姥姥是表弟的奶奶,今年九十多岁,耳聪目明干干净净,一见面竟还能叫出我的小名来。

因为母牛的贡献大,它们的生活水平也是高的,听表弟唠过奶牛饲养,饲料里不光有各种谷物,还要添加维生素什么的,难怪母牛们挑挑捡捡,因为这仅相当于它们的餐后水果。

据说这两头聪明的黑白花也判断失误过,表弟的儿子是学美术的,暑假回家在画布上画了一幅草原风光的画,刚刚晾在外面的晒衣杆上就被不辨真假的小母牛当成了嫩草,上去咬在嘴里就往下吞,于是表弟媳一边从牛嘴里往外拽画一面大喊儿子来帮忙……

三、土豆花开香满村

夏天的乡村,土地是妩媚舒展的,作物是风情万种的,而在这些茂盛的作物之中,玉米和土豆成了这片土地的主角,它们把散落在村庄的周围的土地都连成了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

老家在克什克腾旗的南部,属北部牧区和南部农业区的接壤地带,过去这里种植的作物很杂,以谷子玉米为主,也是牧区做炒米用的糜子的主要产区。在这些作物中,惟独土豆却一直没有被列入正席,它们的生存场所只有园子里或田边地角,像这样大面积地堂而皇之地长在平地里我还是头一次看到。

端午节回乡,正是土豆开花的季节,远远望去,那成片的土豆花横平竖直,可能由于品种不同,一片雪白,一片金黄,一片淡紫,组合在一起,如油画一般,竟浩荡成花海。村子被花海包围着,站在院子里就能闻到那霸气的土豆花香。

端午节的早晨,太阳还没来敲门,我们就乘着表弟学文的农用车去看土豆花了。

学文是这些年村子里少有的没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这两年竟成了村子里有名的土豆王,每年夏秋,这两千多亩土豆就成为小村最朴实、最壮观的风景。

回到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那包围着村庄的花海,还有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每当这个时候,哪怕外面白雪飘飘,我的眼睛里,故乡,仍是土豆花海,仍是玉米的浩荡,仍是阳光直射在脸上的那种火辣。

有时我也忍不住自问,当年一心向城,为什么被城浸泡了这么多年,又心向故里?假如我至今尚没进城,是否也在一边养着黑白花种土豆,一面也在向往城市的车水马龙?也难道这就是我宿命中的鱼和熊掌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着同样的纠结,我不知道,人的这一颗心,究竟该如何安放才能心安意满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