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进昌的头像

徐进昌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807/14
分享

那片茫茫的草地


 

              那片茫茫的草地上,有一位额吉。几十年的岁月,草地枯黄了几十次,又几十次绿起,但额吉仍然守护在那里,仍然那样年轻,就像那片草地永驻生机。

          

                                    

 

奥托斯楞额吉今年八十六岁了。从儿童年代起,她就生活于这片草地。乌珠穆沁草原的风霜雨雪虽说在老人的身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她仍然精神矍铄,谈吐优雅,显现着草原人的心志和情怀。是这样,逝去的是勒勒车迁徙的岁月,留下的是牧羊人曲曲折折的经历······

奥托斯楞额吉在达官贵人奴役的年代,给瑙音做过苦工,被人驱使,历经苦难。后来命运又迫使她与家人分手,使她饱受亲情的磨难。解放了,新社会了,她才有了自己的荣誉和生活。

奥托斯楞额吉长得端庄秀美,眼睛很有神,像是把什么都能看透似的。四方脸,高鼻梁,嘴唇微闭,秀丽中隐含着几分庄重。一头秀发,也显得温和、坚毅。她总是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做着事情,而且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得心应手,让人佩服。

是在那个轰轰烈烈又冷冷清清的岁月,城里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进那片茫茫的草地。苍茫而神秘的乌珠穆沁,用淳朴和热情迎接了远道而来的知识青年们。

正是十一月份的严冬时节,满山遍野的积雪彰显着草原的严峻,北风冷酷地把严寒吹打到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真可谓寒风刺骨。白天有皮衣,夜晚用皮被,皮毛成了每个人永远的护身。有个知青冻得夜晚不敢钻出皮被,便悄悄地掀起皮被角撒了小便,早晨竟然冻成了一条冰柱,让所有人愕然。寒冷。还是寒冷。这让知青们下乡当新牧民的决心和意志也添进了几分忧虑和茫然。

这是一个新家,完全新的家。

而我,从走进这个家,从结识了奥托斯楞额吉,就再也没有过寒冷,因为我有了额吉,有了额吉给我的温暖……

……

一首古歌究竟流传多少年,

       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敕勒川。

       当年成吉思汗就在这里出现,

       牧人的父母就在这吉祥草原。

我喜欢这首《吉祥草原》。我唱起它就想起当年情景。

是的,以一个城里学生的眼光看草原,是个独特的视觉。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阔,草地是那样的苍茫,牧民是那样的质朴可爱。正是这种观察和审视,经历了八年的风花雪月,经历了青春和盛年岁月的洗礼。八年跟随牧民生活,四十年的交往和积淀,就是她--奥托斯楞额吉的形象在脑海里越来越厚重,越来越亮丽······我想我应该把自己对一个普通牧民的了解告诉给人们。我想正是她可以让更多的人读懂那片茫茫的草地。

                                  

 

乌珠穆沁草原那空旷的原野上,碧波荡漾,草绿花红,像翡翠铺陈一样伸延得无边无际,让每个审视它的人,心胸都豁然开阔。

奥托斯楞额吉生于斯,长于斯。她固执地守候着这片草原,也守护着这片草地的心灵……

没有到过草原的人,难以知道牧民是如何爱护草原和自己的荣誉的。八年的牧民生活,穿皮衣、喝奶茶、烧牛粪、饮雪水、放牛羊、学蒙语,使我认识了草原。我懂得了草原人的心胸跑得开烈马,牧人的人品比金子还亮。

位于乌珠穆沁草原东部的阿拉善宝力格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七十年代,这里只有三十来户人家。牧人们在1800平方公里的原野上驰骋骏马,牧放牛、羊。虽然一年三、四次的迁徙,让人说成逐水草而居,其实他们把每一寸土地都当成自己的家园。

记得每居一地,奥托斯楞额吉总是把炉灰和杂物倒到远处僻静之地,迁离之际还要用土埋好。她拿着铁铲一下下填土的那份认真,那份虔诚,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要知道,那是各家独处之所,差不多是人迹罕见的荒原。牧民们说不出保护天然生态的大道理,但是她们对自己家园的维护却近乎形成一种规则和信仰。保护生态、和善相处和洁身自好是奥托斯楞额吉用实际行动给知识青年上的第一课。

大草原是没有边界的,牧民的交际圈往往是几百里。几百里方圆,哪里有什么山坡,哪里有什么洼地,水情草貌,她们都一清二楚。到家就是客,牧民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进蒙古包的客人。见面先问“您好”,进家让座,请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里真正是个开放的群体,是个和谐的地域。

锡林郭勒民歌《留有顶鬃的黄马》中唱到:

骑上那顶鬃的小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美酒斟满杯,

和可敬的客人共饮。

 

骑上那善走到金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甜酒斟满杯,

和可爱的朋友共饮。

……

 

牧区的妇女是最勤奋和辛劳的。每天,天一亮就要起来,挤奶,烧茶,做饭,做针线,拉水,捡粪,照看孩子,所有家务全都承担下来。晚上,照料好家人睡下以后,还要整宿为畜群下夜。草原上喇嘛教长期盛行,家里有两个男孩的至少有一个去当了喇嘛。那长长的紫色的喇嘛袍,是草原上一道风景。是喇嘛教在引领着信众的心灵。男人在庙里念经,女人便成了草原上生活、生产的重心。草原的母亲有不少是单身的,她们一个人就要顶起一片天。

草原上的歌总是那样悠扬缠绵,千回百转的长调把牧人的苦乐悲欢记载……

有首《我的母亲》,诉说着人们的情怀:

宽阔温暖的怀抱,

生我养我的母亲;

漫长的人生旅途,

牵着我走的母亲。

月光下唱着摇篮曲,母亲,

熬尽心血白发苍苍的母亲。

母亲,为您立下一座玉碑也报答不尽您的恩情。

草原上,一个出众的姑娘,一个优秀的女性,往往要肩负起整个家庭的生存。虽然,美丽的姑娘们都会有不少追随者,但是她们为了自己的家,很多都放弃了出嫁。奥托斯楞额吉也是一个在家留守的姑娘。她的亲生父母远去外蒙古,养父母需要有人在家照顾。为了恪尽对养父母的赡养,她选择了留在家中。

每一个草原的母亲都是一部书,有着说不完的曲曲折折的故事。年轻美貌的奥托斯楞额吉也不乏追随者。有一首草原民歌叫《秀气的姑娘》就像是唱给她的,歌中倾诉着缠绵的爱情:

弯弯的柳叶眉,

娇艳的苹果脸,

生来秀气的那位姑娘,

常常闯进我的梦境里,

叫我时刻不得安宁。

 

要说你那盘在头上的发髻,

就像那飞龙的犄角一样。

你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就像那美丽的蝴蝶一样。

……

我和奥托斯楞额吉共同牧放着公社的一群羊。白天我到野外放羊,晚上额吉为羊群下夜。我的吃住都在额吉家里。草原的夏天四、五点钟就已大亮了。额吉总是赶在太阳前面挤牛奶,烧茶,早些让奶牛出去吃草。而羊群起来,她又圈在附近,为得是让我能多睡一会。她怕我喝茶吃不饱,总要在我的碗里多放几个炸果子。冬季的夜里,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额吉总是先给我们把被子掖好,自己最后一个睡下。

那时我不懂蒙古语,不懂牧区的生活,那种陌生,那种距离感可想而知。没办法,不会语言,就用手比划,不会做活,但有额吉处处关照。对于照顾这群城里的孩子,额吉当成了自己的义务,做得情真意切,没有任何的不乐意。额吉说,她像是个暖水瓶,表面是冷的,内心是热的。记得夏季零星熟皮子的时候,额吉悄悄为我选了几张好的,泡好,熟好,找同组的巴代阿嘉熏制好,缝好。她们俩一声不响地给我做了一件薄的皮德勒。这件皮德勒毛短,皮韧,样子也漂亮,很让人羡慕。做好后,额吉指着一处有几个针眼的地方说,这里还没有做完。我明白,牧人做活有讲究,是不能做绝的。其实我们这些小青年又讲究什么,额吉和阿嘉费心费力给做了皮德勒,真是感谢还来不及呢!

奥托斯楞额吉心中有一片慈悲的祥云,对于草原知青,她没有任何居高临下之气,而是与知青平等交流,甚至相敬如宾。

有一年夏天,我在奥托斯楞额吉家住着,放羊的时候,出了严重差错。每天放羊,总是羊群散开在前面吃草,我便坐下来看书,等羊群走远了,我再骑马跟过去。这一天,我见到羊群的东北方向有一只狼跑过来,于是我急忙骑马赶过去。可没想到狼不是一只,待我从那边赶走狼返回来之后,却看到这边有两只羊已经被狼咬得躺在血泊中!我后悔极了,羞愧难当,怎么这么没用,连羊都放不好。当时如果有条地缝也恨不得钻进去,觉得自己把脸面丢尽了。

这是发生在哈布尔涧时候的事。那里是每年接羔保育的地方,一道道山坡遮挡了风寒,阳坡湾洒满了活蹦乱跳的牛犊和羊羔,低洼处的湿地和流水把草地滋润地绿油油的,是块难得的丰美草地。而让狼得逞的那几天,这一切在我眼里似乎都打了折扣。草地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山坡也不再现昔日的风采……我怕见到同组的额吉、阿爸和阿嘉。而当我面对她们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说。她一声不响地把死羊拿回家,收拾利索了事。这件事故的后果也不知额吉是怎么承担的,反正后来大队也再没提这件事。其实还有很多生活、生产时的过错,额吉都是包容了的。

这就是奥托斯楞额吉,这就是乌珠穆沁牧人。

知青们经过几年的锻炼,开始有了驾驭草原生活的能力。有人还当了马倌。那是牧人心中很荣耀的工作。马群流动性大,马倌对方圆一二百里的地势草貌应该是最熟悉的,骑术和套马技术也应该是拔尖的。还有驯马。我也曾驯过几匹生个子。那些初长成的小马,有几分稚嫩,也有几分骄横,对于强加在它身上的马鞍觉得太不舒服,人骑在身上更觉得难以忍受,所以,它会竭尽全力地抗争,跳着,蹦着,要么趴下不走,要么东倒西歪。驯一天小马,浑身骨头也像散了架一样。再骑什么样不好骑的马也觉得是上天堂了。我驯马不知挨摔了多少次。开始时奥托斯楞额吉很担心,劝说我不要去驯生个子。她说,会摔跤的。我说,不怕,额吉,摔倒了再爬起来呀!后来,她还是答应我可以去试试了。我就这样学会了驯马。

冬营盘的额仁是一块好草场。有君夏布尔、巴伦夏布尔两大湿地,夏季有数不清的水淖尔。地上呈多种形体长满了各种不同的优质牧草,任凭牛、羊、马、驼们采食。宝道尔根、夏格等高品味的牧草深受牲畜喜欢,带硝的草类更是畜群不可缺少的。所以,额仁成为秋季牲畜抓膘和冬季牲畜保膘的难得之地。

因为紧靠边境线,还有一条野草丛生的间隔带,人迹罕见,所以那里也是野狼繁盛的地区。还有蚊子,也多得吓人,一匹白马会在一夜间被蚊子咬得血迹斑斑。我和奥托斯楞额吉有两三个冬季都是一起在额仁度过的。

因为狼害严重,冬、秋之际队里常常组织打狼。那是一项令人紧张又有许多神秘的活动。天亮之前,冒着迷蒙夜色,大队人马悄悄出发,占据有利地形,布下围歼野狼的战阵。天要亮时这个口袋已经布好了。天亮时,攻击畜群的野狼要撤退的时候,打狼的队伍从四面八方发出喊叫声,惊得野狼惶惶而逃,正好进入牧人布下的战阵。

牧人们打狼用的是围猎追套法。先是策马追狼,把狼逼进包围圈,牧人接续追击,一直到把狼追得跑不动了,再用套马杆套住拖死。

这样的围猎,大家都骑上最好的马,都想有最好的表现,都想亲手擒住恶狼。特别是那些夜间吃了牲畜的野狼,肚子正饱,很难跑得很远,也就更容易被擒。打狼让牧人大解心中之恨,大施围猎之术,成功后,简直就像迎来了猎场的节日!

一连几场大雪,把阿拉善宝力格草原捂了个严严实实。在额仁冬营盘的所有的牲畜和牧民都被困住了。一、二尺深的积雪控制了整个草地。马群艰难地刨开冰雪寻草吃,而牛羊只能在马群趟开的地方才能见到草地的踪影。没有吃的,没有用的,整个冬营盘陷于极度的困乏和艰难之中。在危急之际,奥托斯楞额吉毅然地出发了。她带着我,穿越百十多里的茫茫雪原,去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买食粮和日用品。

那是个罕见冬天。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靠着一头骆驼,靠着一种毅力,额吉勇敢地与寒冷和冰雪搏斗,凭借着对地势、风向和积雪影响的正确判断,绕过一道道冰山雪壑,闯过一个个艰难险关,日月兼程,最后终于到达了公社……多年以后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勇闯百里雪原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有个闪失就会轻易冻死,而额吉还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呵!

 

 

巍巍长城像一条线,不知是把祖国北部的草原和中原分开了,还是牵连在了一起?草原和中原历史上常常履行着不同的职责,而明显的差异让它们各呈异彩,交相辉映。对于知青来说,来到草原之后,对于中原与草原,农耕与游牧,城市与边疆之间的差异就有了太深切的体会。当时,流行着知识青年到农村牧区去的大潮,而北疆草原是一片下乡的热土。于是,勤劳善良的牧民就成小知青们草原生活的监护人。

奥托斯楞额吉一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茫茫的草地,正是城里来的学生“向贫下中牧学习”的对象。那时,正值中年的她,受大队之托,在远离群体的吐谷儿合经营着集体的改良种畜。

身条颖长、高大俊逸的良种马,枣红色,大蹄掌,比一般的蒙古马高大许多。几头三河牛,黄白花,也是高高童乐园大大。这三头牛一匹马,是当时阿尔山宝力格草原的宠物,寄托了草原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几个远道而来的高贵客人,每天需要有人精心地伺候:喂草,喂料,饮水,散步,搞卫生······这很让牧人们不习惯。先开始别人喂养的时候,它们一个个都消瘦了。后来到了奥托斯楞额吉手上,无论牛、马,皮毛慢慢地光亮了起来,个头一天天高壮起来,也更有了撒欢的劲头儿。

茫茫草地,差不多一平方公里只有一个人,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远离浩特和人群,孤零零地守着那几头特殊的牲畜一,那是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毅力呵!

每天,每天,一匹马、三头牛的岁月,却让奥托斯楞额吉过得有滋有味。她不觉得苦,也不觉得孤单,她品尝的是大家对她的信任和集体给她的荣誉。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知道自己应该把这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作好,否则就是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枣红马一天天长得水灵和帅气起来。它高昂的头,常常仰望着苍穹,像是期望着奔腾,又像是对远方故乡的无尽向往和期盼。谁说不是,有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这样的好主人好伙伴,它生活得不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终于可以见到细长高大的改良品种骏马了,每一个牧民甚至都以能驯服和骑乘这样的马而为自豪。

一座蒙古包,一片荒草地,几辆勒勒车,就是奥托斯楞额吉的陪伴。几十里没有人烟,春夏秋冬都交给了一匹马和三头牛,这就是阿拉善宝力格的奥托斯楞!

那年,队里要选择两户牧民到大队的古吉尔梦合农场去,奥托斯楞额吉又被选中了。于是一个当地地地道道的牧民拿起了镰刀、锄头。

任何新的尝试都需要勇气和智慧。不知奥托斯楞额吉对草原的基础建设,打井、搭棚、盖圈、种地有多少理性的认识,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而今却要改变,这的确是一种人生改变。其实我知道,额吉的选择是出于对新社会的感恩,对大队的支持。

她常常记起旧社会自己的苦难,她也常常记起是新社会给她解脱了苦难。她应该感恩,再难再苦、再不如意的事情,她都情愿承担。假如不是这样,一在那个风风雨雨的年代,有哪个牧民愿意离开朝夕相伴的畜群,去厮守那陌生的耕地呢?

古吉尔梦合是一片流着小河的开阔地。雨水季节常常会把来往的车辆陷进沼泽里。北面、西面环山,长满了遍野的山杏树,还有几棵大榆树长于其间。那是还有狐狸和野狼常常出没。

那里很早以前就有一眼井,听说在军用地图上标着它的位置。这里最兴旺的时候,打过三眼井,种过四百亩地。我曾在那儿当过场长,直到如今还都有人称赞奥托斯楞额吉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打井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是用镐头一块一块地刨起冻土,一直刨下去。刨冻土要用力气,又要使巧劲,一镐下去,只是一道白印,所以一定要瞄准一个点,接连几镐,随着匡匡的震撼声,大块的冻土才能被震裂、刨下来。如果镐头刨不准,每一镐都只是一个白印,就白费了力气。这样的力气活,奥托斯楞额吉当然是干不了的,但是,喝着她熬的茶,吃着她做的饭,听着她鼓励的话,年轻人的力气就仿佛用不完。那时奥托斯楞额吉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一双挤牛奶缝皮衣的手来作农活,实在是太难为她了。但有她的守护和支持,就是对年轻人奋斗的认可和鼓励!

冬季打冻井,砌好石头,春天开冻,就是一眼筒直水旺的好井。古吉尔梦合种地、打井、盖房子,奥托斯楞额吉都参与其中,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

 

 

历史总是一页一页地翻过去。草地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乌珠穆沁草原也在变化着。

没人能想到,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把牛羊和草场按各家的人数分给各户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却失去了牧民的身份。原因是她的两个儿子先后有了工作,成为大队集体之外的人。小儿子,后来失去旗供销社的工作,再回牧地的时候,草场早已分完。额吉一家似乎已经无缘那绿绿的草地。后来,终于有了补划草场的机会,但划给她家的却是无水源草场,于是额吉不得不离开了草地,这或许是她永远的遗憾

有几年,小儿子租赁别人的草场,经营了不多的牛羊。额吉便从大儿子住的乌利亚斯太镇,轮回地来往于城里和牧区。镇上的条件虽然好,但草原却永远是她的家。她留恋那片草地的牛粪味,她习惯那片草地的泥土香。

小儿子后来还是离开了牧场,听说现在在嘎达布其口岸做工。我回牧区还专门去看过他,他生活得不富裕,但却很乐观。如今,额吉住在旗所在地的大儿子家。额吉的孙子很有出息,在乌利亚斯太镇开了个民族用品店,回草原看额吉的时候,我去观赏了额吉家的民族用品商店,里边甚至还制作和销售马头琴,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还有民族服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额吉除去来往于城镇和草地之间,也多次到蒙古国会见自己的亲人。开放、开发的年代,她享受着安祥、幸福的晚年。

城镇好,可还是放不下草地。小儿子不放牧了,但那里有孙女的家,只要有人有时间,她总要去那里的。

多次往额吉家里打电话,常常是说她又去牧区了。

过去四十年了,我和其它知青都几次去看过她。

同一个组的阿嘉,现在也七十大几了。身体却也硬朗。她的三个儿子都在经营着牛羊,兄弟三人草场连成一片,成为阿拉善宝力格的牧业大户。阿嘉治家有方,子女们也有出息。她家的接羔棚圈像人住的房子一样敞亮,她家的牛羊得到了足够的关爱,比别人家的强壮。

轰轰隆隆的矿山开发声和忙忙碌碌奔跑的汽车声,也许在打搅着草原的沉静。柏油路修通了,石油、一〈铁矿、煤矿、银矿、钨矿、多金属矿开采了,工业化的进程在铿锵有力地行进着。草场要出现矿坑,厂房要冒出黑烟,一边是建设的兴奋,一边是破坏生态的忧伤,这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独特篇章。

乌利亚斯太镇附近的造纸厂曾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厂把大片的水源污染了。牧民申诉,知青奔走,媒体呼喊,几经周折,造纸厂终于关门走人。不讲环保,草原就不给它位置。

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的东部紧连着朝不楞,这里的多金属矿正在开采。这个名贵的矿品,被命名为锡林郭勒矿。为了矿山的开发,先修通了油路,又开通了电路。阿拉善宝力格的牧民看到矿车在奔跑,也享受了通路、通电的便利。隆隆的矿石加工车间,隐现在草原深处,矿坑和道路旁栽满了杨树,生态像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草原在变化。像是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手在强有力地推动着。有几句埋怨也罢,有几许享受也罢,总而言之,好象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固守单一的游牧生活看来已是不可能,工业化的篇章一经揭开,就展现出无比诱人的魅力。

锡林郭勒民歌《宝力根套海》唱到:

宝力根套海是我的家乡,

住着年迈的阿爸和阿妈。

黎明前越过那温都尔桑吉山岗,

日出前要拜见阿爸和阿妈。

 

阿爸、阿妈走过的路已经成为过去。儿孙们要记住她(他)们,却要走自己的路。

奥托斯楞额吉和乌珠穆沁的牧民们在见证着过去,也在展望着未来。未来是属于子孙的,哪一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孩子们着想呢?

祈祷苍天,赐给儿孙后代一个吉祥、幸福的未来。

在要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我想真诚地问候奥托斯楞额吉、巴代阿嘉、前德门额吉、大阿拉希、劳布僧、帕嘎与那片草原上所有的勤劳善良的牧民们,也想真诚地祝愿和牧民一起把汗水和青春撒在草原上的林澐、齐英、李仿地、蒋镇海、詹振申等知青们,还深深地怀念那木和阿爸、嘎拉登、照德巴、阿拉希和所有把生命和爱留给了草原的人们,愿他们永远与草原同在。

祝愿草原永远吉祥,祝愿祖国平安兴旺!

 

 

 

 

       带知青的牧民额吉奥托斯楞 东乌旗额仁高比公社阿尔山宝力格大队牧民

       她是相伴乌珠穆沁草地86年的草原母亲。

在新中国成立前,她在瑙音家做苦工。解放了,她得到了新生。她满怀着感恩和回报之情,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她爱祖国,爱劳动,爱党,爱人民。把心血和汗水洒给草原,把养良种畜、种地和培养知青作为神圣的责任,用善良、勤劳、智慧编织了草地的漫野的花朵!

她的温厚、坚毅、宽广、善良精神的世界,把草原装扮的多姿多彩!她以一个普通牧民党员的生活和情怀揭示了草原的发展和变迁。

她有城里和牧区两个家。儿孙们已经开始了城镇的生活。城市是她的梦乡,草地是她的家园。

那片茫茫的草地

 

徐进昌

 

              那片茫茫的草地上,有一位额吉。几十年的岁月,草地枯黄了几十次,又几十次绿起,但额吉仍然守护在那里,仍然那样年轻,就像那片草地永驻生机。

          

                                    

 

奥托斯楞额吉今年八十六岁了。从儿童年代起,她就生活于这片草地。乌珠穆沁草原的风霜雨雪虽说在老人的身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她仍然精神矍铄,谈吐优雅,显现着草原人的心志和情怀。是这样,逝去的是勒勒车迁徙的岁月,留下的是牧羊人曲曲折折的经历······

奥托斯楞额吉在达官贵人奴役的年代,给瑙音做过苦工,被人驱使,历经苦难。后来命运又迫使她与家人分手,使她饱受亲情的磨难。解放了,新社会了,她才有了自己的荣誉和生活。

奥托斯楞额吉长得端庄秀美,眼睛很有神,像是把什么都能看透似的。四方脸,高鼻梁,嘴唇微闭,秀丽中隐含着几分庄重。一头秀发,也显得温和、坚毅。她总是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做着事情,而且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得心应手,让人佩服。

是在那个轰轰烈烈又冷冷清清的岁月,城里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进那片茫茫的草地。苍茫而神秘的乌珠穆沁,用淳朴和热情迎接了远道而来的知识青年们。

正是十一月份的严冬时节,满山遍野的积雪彰显着草原的严峻,北风冷酷地把严寒吹打到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真可谓寒风刺骨。白天有皮衣,夜晚用皮被,皮毛成了每个人永远的护身。有个知青冻得夜晚不敢钻出皮被,便悄悄地掀起皮被角撒了小便,早晨竟然冻成了一条冰柱,让所有人愕然。寒冷。还是寒冷。这让知青们下乡当新牧民的决心和意志也添进了几分忧虑和茫然。

这是一个新家,完全新的家。

而我,从走进这个家,从结识了奥托斯楞额吉,就再也没有过寒冷,因为我有了额吉,有了额吉给我的温暖……

……

一首古歌究竟流传多少年,

       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敕勒川。

       当年成吉思汗就在这里出现,

       牧人的父母就在这吉祥草原。

我喜欢这首《吉祥草原》。我唱起它就想起当年情景。

是的,以一个城里学生的眼光看草原,是个独特的视觉。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阔,草地是那样的苍茫,牧民是那样的质朴可爱。正是这种观察和审视,经历了八年的风花雪月,经历了青春和盛年岁月的洗礼。八年跟随牧民生活,四十年的交往和积淀,就是她--奥托斯楞额吉的形象在脑海里越来越厚重,越来越亮丽······我想我应该把自己对一个普通牧民的了解告诉给人们。我想正是她可以让更多的人读懂那片茫茫的草地。

                                  

 

乌珠穆沁草原那空旷的原野上,碧波荡漾,草绿花红,像翡翠铺陈一样伸延得无边无际,让每个审视它的人,心胸都豁然开阔。

奥托斯楞额吉生于斯,长于斯。她固执地守候着这片草原,也守护着这片草地的心灵……

没有到过草原的人,难以知道牧民是如何爱护草原和自己的荣誉的。八年的牧民生活,穿皮衣、喝奶茶、烧牛粪、饮雪水、放牛羊、学蒙语,使我认识了草原。我懂得了草原人的心胸跑得开烈马,牧人的人品比金子还亮。

位于乌珠穆沁草原东部的阿拉善宝力格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七十年代,这里只有三十来户人家。牧人们在1800平方公里的原野上驰骋骏马,牧放牛、羊。虽然一年三、四次的迁徙,让人说成逐水草而居,其实他们把每一寸土地都当成自己的家园。

记得每居一地,奥托斯楞额吉总是把炉灰和杂物倒到远处僻静之地,迁离之际还要用土埋好。她拿着铁铲一下下填土的那份认真,那份虔诚,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要知道,那是各家独处之所,差不多是人迹罕见的荒原。牧民们说不出保护天然生态的大道理,但是她们对自己家园的维护却近乎形成一种规则和信仰。保护生态、和善相处和洁身自好是奥托斯楞额吉用实际行动给知识青年上的第一课。

大草原是没有边界的,牧民的交际圈往往是几百里。几百里方圆,哪里有什么山坡,哪里有什么洼地,水情草貌,她们都一清二楚。到家就是客,牧民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进蒙古包的客人。见面先问“您好”,进家让座,请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里真正是个开放的群体,是个和谐的地域。

锡林郭勒民歌《留有顶鬃的黄马》中唱到:

骑上那顶鬃的小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美酒斟满杯,

和可敬的客人共饮。

 

骑上那善走到金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甜酒斟满杯,

和可爱的朋友共饮。

……

 

牧区的妇女是最勤奋和辛劳的。每天,天一亮就要起来,挤奶,烧茶,做饭,做针线,拉水,捡粪,照看孩子,所有家务全都承担下来。晚上,照料好家人睡下以后,还要整宿为畜群下夜。草原上喇嘛教长期盛行,家里有两个男孩的至少有一个去当了喇嘛。那长长的紫色的喇嘛袍,是草原上一道风景。是喇嘛教在引领着信众的心灵。男人在庙里念经,女人便成了草原上生活、生产的重心。草原的母亲有不少是单身的,她们一个人就要顶起一片天。

草原上的歌总是那样悠扬缠绵,千回百转的长调把牧人的苦乐悲欢记载……

有首《我的母亲》,诉说着人们的情怀:

宽阔温暖的怀抱,

生我养我的母亲;

漫长的人生旅途,

牵着我走的母亲。

月光下唱着摇篮曲,母亲,

熬尽心血白发苍苍的母亲。

母亲,为您立下一座玉碑也报答不尽您的恩情。

草原上,一个出众的姑娘,一个优秀的女性,往往要肩负起整个家庭的生存。虽然,美丽的姑娘们都会有不少追随者,但是她们为了自己的家,很多都放弃了出嫁。奥托斯楞额吉也是一个在家留守的姑娘。她的亲生父母远去外蒙古,养父母需要有人在家照顾。为了恪尽对养父母的赡养,她选择了留在家中。

每一个草原的母亲都是一部书,有着说不完的曲曲折折的故事。年轻美貌的奥托斯楞额吉也不乏追随者。有一首草原民歌叫《秀气的姑娘》就像是唱给她的,歌中倾诉着缠绵的爱情:

弯弯的柳叶眉,

娇艳的苹果脸,

生来秀气的那位姑娘,

常常闯进我的梦境里,

叫我时刻不得安宁。

 

要说你那盘在头上的发髻,

就像那飞龙的犄角一样。

你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就像那美丽的蝴蝶一样。

……

我和奥托斯楞额吉共同牧放着公社的一群羊。白天我到野外放羊,晚上额吉为羊群下夜。我的吃住都在额吉家里。草原的夏天四、五点钟就已大亮了。额吉总是赶在太阳前面挤牛奶,烧茶,早些让奶牛出去吃草。而羊群起来,她又圈在附近,为得是让我能多睡一会。她怕我喝茶吃不饱,总要在我的碗里多放几个炸果子。冬季的夜里,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额吉总是先给我们把被子掖好,自己最后一个睡下。

那时我不懂蒙古语,不懂牧区的生活,那种陌生,那种距离感可想而知。没办法,不会语言,就用手比划,不会做活,但有额吉处处关照。对于照顾这群城里的孩子,额吉当成了自己的义务,做得情真意切,没有任何的不乐意。额吉说,她像是个暖水瓶,表面是冷的,内心是热的。记得夏季零星熟皮子的时候,额吉悄悄为我选了几张好的,泡好,熟好,找同组的巴代阿嘉熏制好,缝好。她们俩一声不响地给我做了一件薄的皮德勒。这件皮德勒毛短,皮韧,样子也漂亮,很让人羡慕。做好后,额吉指着一处有几个针眼的地方说,这里还没有做完。我明白,牧人做活有讲究,是不能做绝的。其实我们这些小青年又讲究什么,额吉和阿嘉费心费力给做了皮德勒,真是感谢还来不及呢!

奥托斯楞额吉心中有一片慈悲的祥云,对于草原知青,她没有任何居高临下之气,而是与知青平等交流,甚至相敬如宾。

有一年夏天,我在奥托斯楞额吉家住着,放羊的时候,出了严重差错。每天放羊,总是羊群散开在前面吃草,我便坐下来看书,等羊群走远了,我再骑马跟过去。这一天,我见到羊群的东北方向有一只狼跑过来,于是我急忙骑马赶过去。可没想到狼不是一只,待我从那边赶走狼返回来之后,却看到这边有两只羊已经被狼咬得躺在血泊中!我后悔极了,羞愧难当,怎么这么没用,连羊都放不好。当时如果有条地缝也恨不得钻进去,觉得自己把脸面丢尽了。

这是发生在哈布尔涧时候的事。那里是每年接羔保育的地方,一道道山坡遮挡了风寒,阳坡湾洒满了活蹦乱跳的牛犊和羊羔,低洼处的湿地和流水把草地滋润地绿油油的,是块难得的丰美草地。而让狼得逞的那几天,这一切在我眼里似乎都打了折扣。草地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山坡也不再现昔日的风采……我怕见到同组的额吉、阿爸和阿嘉。而当我面对她们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说。她一声不响地把死羊拿回家,收拾利索了事。这件事故的后果也不知额吉是怎么承担的,反正后来大队也再没提这件事。其实还有很多生活、生产时的过错,额吉都是包容了的。

这就是奥托斯楞额吉,这就是乌珠穆沁牧人。

知青们经过几年的锻炼,开始有了驾驭草原生活的能力。有人还当了马倌。那是牧人心中很荣耀的工作。马群流动性大,马倌对方圆一二百里的地势草貌应该是最熟悉的,骑术和套马技术也应该是拔尖的。还有驯马。我也曾驯过几匹生个子。那些初长成的小马,有几分稚嫩,也有几分骄横,对于强加在它身上的马鞍觉得太不舒服,人骑在身上更觉得难以忍受,所以,它会竭尽全力地抗争,跳着,蹦着,要么趴下不走,要么东倒西歪。驯一天小马,浑身骨头也像散了架一样。再骑什么样不好骑的马也觉得是上天堂了。我驯马不知挨摔了多少次。开始时奥托斯楞额吉很担心,劝说我不要去驯生个子。她说,会摔跤的。我说,不怕,额吉,摔倒了再爬起来呀!后来,她还是答应我可以去试试了。我就这样学会了驯马。

冬营盘的额仁是一块好草场。有君夏布尔、巴伦夏布尔两大湿地,夏季有数不清的水淖尔。地上呈多种形体长满了各种不同的优质牧草,任凭牛、羊、马、驼们采食。宝道尔根、夏格等高品味的牧草深受牲畜喜欢,带硝的草类更是畜群不可缺少的。所以,额仁成为秋季牲畜抓膘和冬季牲畜保膘的难得之地。

因为紧靠边境线,还有一条野草丛生的间隔带,人迹罕见,所以那里也是野狼繁盛的地区。还有蚊子,也多得吓人,一匹白马会在一夜间被蚊子咬得血迹斑斑。我和奥托斯楞额吉有两三个冬季都是一起在额仁度过的。

因为狼害严重,冬、秋之际队里常常组织打狼。那是一项令人紧张又有许多神秘的活动。天亮之前,冒着迷蒙夜色,大队人马悄悄出发,占据有利地形,布下围歼野狼的战阵。天要亮时这个口袋已经布好了。天亮时,攻击畜群的野狼要撤退的时候,打狼的队伍从四面八方发出喊叫声,惊得野狼惶惶而逃,正好进入牧人布下的战阵。

牧人们打狼用的是围猎追套法。先是策马追狼,把狼逼进包围圈,牧人接续追击,一直到把狼追得跑不动了,再用套马杆套住拖死。

这样的围猎,大家都骑上最好的马,都想有最好的表现,都想亲手擒住恶狼。特别是那些夜间吃了牲畜的野狼,肚子正饱,很难跑得很远,也就更容易被擒。打狼让牧人大解心中之恨,大施围猎之术,成功后,简直就像迎来了猎场的节日!

一连几场大雪,把阿拉善宝力格草原捂了个严严实实。在额仁冬营盘的所有的牲畜和牧民都被困住了。一、二尺深的积雪控制了整个草地。马群艰难地刨开冰雪寻草吃,而牛羊只能在马群趟开的地方才能见到草地的踪影。没有吃的,没有用的,整个冬营盘陷于极度的困乏和艰难之中。在危急之际,奥托斯楞额吉毅然地出发了。她带着我,穿越百十多里的茫茫雪原,去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买食粮和日用品。

那是个罕见冬天。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靠着一头骆驼,靠着一种毅力,额吉勇敢地与寒冷和冰雪搏斗,凭借着对地势、风向和积雪影响的正确判断,绕过一道道冰山雪壑,闯过一个个艰难险关,日月兼程,最后终于到达了公社……多年以后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勇闯百里雪原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有个闪失就会轻易冻死,而额吉还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呵!

 

 

巍巍长城像一条线,不知是把祖国北部的草原和中原分开了,还是牵连在了一起?草原和中原历史上常常履行着不同的职责,而明显的差异让它们各呈异彩,交相辉映。对于知青来说,来到草原之后,对于中原与草原,农耕与游牧,城市与边疆之间的差异就有了太深切的体会。当时,流行着知识青年到农村牧区去的大潮,而北疆草原是一片下乡的热土。于是,勤劳善良的牧民就成小知青们草原生活的监护人。

奥托斯楞额吉一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茫茫的草地,正是城里来的学生“向贫下中牧学习”的对象。那时,正值中年的她,受大队之托,在远离群体的吐谷儿合经营着集体的改良种畜。

身条颖长、高大俊逸的良种马,枣红色,大蹄掌,比一般的蒙古马高大许多。几头三河牛,黄白花,也是高高童乐园大大。这三头牛一匹马,是当时阿尔山宝力格草原的宠物,寄托了草原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几个远道而来的高贵客人,每天需要有人精心地伺候:喂草,喂料,饮水,散步,搞卫生······这很让牧人们不习惯。先开始别人喂养的时候,它们一个个都消瘦了。后来到了奥托斯楞额吉手上,无论牛、马,皮毛慢慢地光亮了起来,个头一天天高壮起来,也更有了撒欢的劲头儿。

茫茫草地,差不多一平方公里只有一个人,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远离浩特和人群,孤零零地守着那几头特殊的牲畜一,那是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毅力呵!

每天,每天,一匹马、三头牛的岁月,却让奥托斯楞额吉过得有滋有味。她不觉得苦,也不觉得孤单,她品尝的是大家对她的信任和集体给她的荣誉。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知道自己应该把这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作好,否则就是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枣红马一天天长得水灵和帅气起来。它高昂的头,常常仰望着苍穹,像是期望着奔腾,又像是对远方故乡的无尽向往和期盼。谁说不是,有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这样的好主人好伙伴,它生活得不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终于可以见到细长高大的改良品种骏马了,每一个牧民甚至都以能驯服和骑乘这样的马而为自豪。

一座蒙古包,一片荒草地,几辆勒勒车,就是奥托斯楞额吉的陪伴。几十里没有人烟,春夏秋冬都交给了一匹马和三头牛,这就是阿拉善宝力格的奥托斯楞!

那年,队里要选择两户牧民到大队的古吉尔梦合农场去,奥托斯楞额吉又被选中了。于是一个当地地地道道的牧民拿起了镰刀、锄头。

任何新的尝试都需要勇气和智慧。不知奥托斯楞额吉对草原的基础建设,打井、搭棚、盖圈、种地有多少理性的认识,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而今却要改变,这的确是一种人生改变。其实我知道,额吉的选择是出于对新社会的感恩,对大队的支持。

她常常记起旧社会自己的苦难,她也常常记起是新社会给她解脱了苦难。她应该感恩,再难再苦、再不如意的事情,她都情愿承担。假如不是这样,一在那个风风雨雨的年代,有哪个牧民愿意离开朝夕相伴的畜群,去厮守那陌生的耕地呢?

古吉尔梦合是一片流着小河的开阔地。雨水季节常常会把来往的车辆陷进沼泽里。北面、西面环山,长满了遍野的山杏树,还有几棵大榆树长于其间。那是还有狐狸和野狼常常出没。

那里很早以前就有一眼井,听说在军用地图上标着它的位置。这里最兴旺的时候,打过三眼井,种过四百亩地。我曾在那儿当过场长,直到如今还都有人称赞奥托斯楞额吉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打井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是用镐头一块一块地刨起冻土,一直刨下去。刨冻土要用力气,又要使巧劲,一镐下去,只是一道白印,所以一定要瞄准一个点,接连几镐,随着匡匡的震撼声,大块的冻土才能被震裂、刨下来。如果镐头刨不准,每一镐都只是一个白印,就白费了力气。这样的力气活,奥托斯楞额吉当然是干不了的,但是,喝着她熬的茶,吃着她做的饭,听着她鼓励的话,年轻人的力气就仿佛用不完。那时奥托斯楞额吉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一双挤牛奶缝皮衣的手来作农活,实在是太难为她了。但有她的守护和支持,就是对年轻人奋斗的认可和鼓励!

冬季打冻井,砌好石头,春天开冻,就是一眼筒直水旺的好井。古吉尔梦合种地、打井、盖房子,奥托斯楞额吉都参与其中,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

 

 

历史总是一页一页地翻过去。草地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乌珠穆沁草原也在变化着。

没人能想到,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把牛羊和草场按各家的人数分给各户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却失去了牧民的身份。原因是她的两个儿子先后有了工作,成为大队集体之外的人。小儿子,后来失去旗供销社的工作,再回牧地的时候,草场早已分完。额吉一家似乎已经无缘那绿绿的草地。后来,终于有了补划草场的机会,但划给她家的却是无水源草场,于是额吉不得不离开了草地,这或许是她永远的遗憾

有几年,小儿子租赁别人的草场,经营了不多的牛羊。额吉便从大儿子住的乌利亚斯太镇,轮回地来往于城里和牧区。镇上的条件虽然好,但草原却永远是她的家。她留恋那片草地的牛粪味,她习惯那片草地的泥土香。

小儿子后来还是离开了牧场,听说现在在嘎达布其口岸做工。我回牧区还专门去看过他,他生活得不富裕,但却很乐观。如今,额吉住在旗所在地的大儿子家。额吉的孙子很有出息,在乌利亚斯太镇开了个民族用品店,回草原看额吉的时候,我去观赏了额吉家的民族用品商店,里边甚至还制作和销售马头琴,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还有民族服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额吉除去来往于城镇和草地之间,也多次到蒙古国会见自己的亲人。开放、开发的年代,她享受着安祥、幸福的晚年。

城镇好,可还是放不下草地。小儿子不放牧了,但那里有孙女的家,只要有人有时间,她总要去那里的。

多次往额吉家里打电话,常常是说她又去牧区了。

过去四十年了,我和其它知青都几次去看过她。

同一个组的阿嘉,现在也七十大几了。身体却也硬朗。她的三个儿子都在经营着牛羊,兄弟三人草场连成一片,成为阿拉善宝力格的牧业大户。阿嘉治家有方,子女们也有出息。她家的接羔棚圈像人住的房子一样敞亮,她家的牛羊得到了足够的关爱,比别人家的强壮。

轰轰隆隆的矿山开发声和忙忙碌碌奔跑的汽车声,也许在打搅着草原的沉静。柏油路修通了,石油、一〈铁矿、煤矿、银矿、钨矿、多金属矿开采了,工业化的进程在铿锵有力地行进着。草场要出现矿坑,厂房要冒出黑烟,一边是建设的兴奋,一边是破坏生态的忧伤,这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独特篇章。

乌利亚斯太镇附近的造纸厂曾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厂把大片的水源污染了。牧民申诉,知青奔走,媒体呼喊,几经周折,造纸厂终于关门走人。不讲环保,草原就不给它位置。

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的东部紧连着朝不楞,这里的多金属矿正在开采。这个名贵的矿品,被命名为锡林郭勒矿。为了矿山的开发,先修通了油路,又开通了电路。阿拉善宝力格的牧民看到矿车在奔跑,也享受了通路、通电的便利。隆隆的矿石加工车间,隐现在草原深处,矿坑和道路旁栽满了杨树,生态像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草原在变化。像是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手在强有力地推动着。有几句埋怨也罢,有几许享受也罢,总而言之,好象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固守单一的游牧生活看来已是不可能,工业化的篇章一经揭开,就展现出无比诱人的魅力。

锡林郭勒民歌《宝力根套海》唱到:

宝力根套海是我的家乡,

住着年迈的阿爸和阿妈。

黎明前越过那温都尔桑吉山岗,

日出前要拜见阿爸和阿妈。

 

阿爸、阿妈走过的路已经成为过去。儿孙们要记住她(他)们,却要走自己的路。

奥托斯楞额吉和乌珠穆沁的牧民们在见证着过去,也在展望着未来。未来是属于子孙的,哪一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孩子们着想呢?

祈祷苍天,赐给儿孙后代一个吉祥、幸福的未来。

在要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我想真诚地问候奥托斯楞额吉、巴代阿嘉、前德门额吉、大阿拉希、劳布僧、帕嘎与那片草原上所有的勤劳善良的牧民们,也想真诚地祝愿和牧民一起把汗水和青春撒在草原上的林澐、齐英、李仿地、蒋镇海、詹振申等知青们,还深深地怀念那木和阿爸、嘎拉登、照德巴、阿拉希和所有把生命和爱留给了草原的人们,愿他们永远与草原同在。

祝愿草原永远吉祥,祝愿祖国平安兴旺!

 

 

 

 

       带知青的牧民额吉奥托斯楞 东乌旗额仁高比公社阿尔山宝力格大队牧民

       她是相伴乌珠穆沁草地86年的草原母亲。

在新中国成立前,她在瑙音家做苦工。解放了,她得到了新生。她满怀着感恩和回报之情,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她爱祖国,爱劳动,爱党,爱人民。把心血和汗水洒给草原,把养良种畜、种地和培养知青作为神圣的责任,用善良、勤劳、智慧编织了草地的漫野的花朵!

她的温厚、坚毅、宽广、善良精神的世界,把草原装扮的多姿多彩!她以一个普通牧民党员的生活和情怀揭示了草原的发展和变迁。

她有城里和牧区两个家。儿孙们已经开始了城镇的生活。城市是她的梦乡,草地是她的家园。那片茫茫的草地

 

徐进昌

 

              那片茫茫的草地上,有一位额吉。几十年的岁月,草地枯黄了几十次,又几十次绿起,但额吉仍然守护在那里,仍然那样年轻,就像那片草地永驻生机。

          

                                    

 

奥托斯楞额吉今年八十六岁了。从儿童年代起,她就生活于这片草地。乌珠穆沁草原的风霜雨雪虽说在老人的身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她仍然精神矍铄,谈吐优雅,显现着草原人的心志和情怀。是这样,逝去的是勒勒车迁徙的岁月,留下的是牧羊人曲曲折折的经历······

奥托斯楞额吉在达官贵人奴役的年代,给瑙音做过苦工,被人驱使,历经苦难。后来命运又迫使她与家人分手,使她饱受亲情的磨难。解放了,新社会了,她才有了自己的荣誉和生活。

奥托斯楞额吉长得端庄秀美,眼睛很有神,像是把什么都能看透似的。四方脸,高鼻梁,嘴唇微闭,秀丽中隐含着几分庄重。一头秀发,也显得温和、坚毅。她总是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做着事情,而且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得心应手,让人佩服。

是在那个轰轰烈烈又冷冷清清的岁月,城里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进那片茫茫的草地。苍茫而神秘的乌珠穆沁,用淳朴和热情迎接了远道而来的知识青年们。

正是十一月份的严冬时节,满山遍野的积雪彰显着草原的严峻,北风冷酷地把严寒吹打到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真可谓寒风刺骨。白天有皮衣,夜晚用皮被,皮毛成了每个人永远的护身。有个知青冻得夜晚不敢钻出皮被,便悄悄地掀起皮被角撒了小便,早晨竟然冻成了一条冰柱,让所有人愕然。寒冷。还是寒冷。这让知青们下乡当新牧民的决心和意志也添进了几分忧虑和茫然。

这是一个新家,完全新的家。

而我,从走进这个家,从结识了奥托斯楞额吉,就再也没有过寒冷,因为我有了额吉,有了额吉给我的温暖……

……

一首古歌究竟流传多少年,

       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敕勒川。

       当年成吉思汗就在这里出现,

       牧人的父母就在这吉祥草原。

我喜欢这首《吉祥草原》。我唱起它就想起当年情景。

是的,以一个城里学生的眼光看草原,是个独特的视觉。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阔,草地是那样的苍茫,牧民是那样的质朴可爱。正是这种观察和审视,经历了八年的风花雪月,经历了青春和盛年岁月的洗礼。八年跟随牧民生活,四十年的交往和积淀,就是她--奥托斯楞额吉的形象在脑海里越来越厚重,越来越亮丽······我想我应该把自己对一个普通牧民的了解告诉给人们。我想正是她可以让更多的人读懂那片茫茫的草地。

                                  

 

乌珠穆沁草原那空旷的原野上,碧波荡漾,草绿花红,像翡翠铺陈一样伸延得无边无际,让每个审视它的人,心胸都豁然开阔。

奥托斯楞额吉生于斯,长于斯。她固执地守候着这片草原,也守护着这片草地的心灵……

没有到过草原的人,难以知道牧民是如何爱护草原和自己的荣誉的。八年的牧民生活,穿皮衣、喝奶茶、烧牛粪、饮雪水、放牛羊、学蒙语,使我认识了草原。我懂得了草原人的心胸跑得开烈马,牧人的人品比金子还亮。

位于乌珠穆沁草原东部的阿拉善宝力格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七十年代,这里只有三十来户人家。牧人们在1800平方公里的原野上驰骋骏马,牧放牛、羊。虽然一年三、四次的迁徙,让人说成逐水草而居,其实他们把每一寸土地都当成自己的家园。

记得每居一地,奥托斯楞额吉总是把炉灰和杂物倒到远处僻静之地,迁离之际还要用土埋好。她拿着铁铲一下下填土的那份认真,那份虔诚,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要知道,那是各家独处之所,差不多是人迹罕见的荒原。牧民们说不出保护天然生态的大道理,但是她们对自己家园的维护却近乎形成一种规则和信仰。保护生态、和善相处和洁身自好是奥托斯楞额吉用实际行动给知识青年上的第一课。

大草原是没有边界的,牧民的交际圈往往是几百里。几百里方圆,哪里有什么山坡,哪里有什么洼地,水情草貌,她们都一清二楚。到家就是客,牧民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进蒙古包的客人。见面先问“您好”,进家让座,请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里真正是个开放的群体,是个和谐的地域。

锡林郭勒民歌《留有顶鬃的黄马》中唱到:

骑上那顶鬃的小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美酒斟满杯,

和可敬的客人共饮。

 

骑上那善走到金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甜酒斟满杯,

和可爱的朋友共饮。

……

 

牧区的妇女是最勤奋和辛劳的。每天,天一亮就要起来,挤奶,烧茶,做饭,做针线,拉水,捡粪,照看孩子,所有家务全都承担下来。晚上,照料好家人睡下以后,还要整宿为畜群下夜。草原上喇嘛教长期盛行,家里有两个男孩的至少有一个去当了喇嘛。那长长的紫色的喇嘛袍,是草原上一道风景。是喇嘛教在引领着信众的心灵。男人在庙里念经,女人便成了草原上生活、生产的重心。草原的母亲有不少是单身的,她们一个人就要顶起一片天。

草原上的歌总是那样悠扬缠绵,千回百转的长调把牧人的苦乐悲欢记载……

有首《我的母亲》,诉说着人们的情怀:

宽阔温暖的怀抱,

生我养我的母亲;

漫长的人生旅途,

牵着我走的母亲。

月光下唱着摇篮曲,母亲,

熬尽心血白发苍苍的母亲。

母亲,为您立下一座玉碑也报答不尽您的恩情。

草原上,一个出众的姑娘,一个优秀的女性,往往要肩负起整个家庭的生存。虽然,美丽的姑娘们都会有不少追随者,但是她们为了自己的家,很多都放弃了出嫁。奥托斯楞额吉也是一个在家留守的姑娘。她的亲生父母远去外蒙古,养父母需要有人在家照顾。为了恪尽对养父母的赡养,她选择了留在家中。

每一个草原的母亲都是一部书,有着说不完的曲曲折折的故事。年轻美貌的奥托斯楞额吉也不乏追随者。有一首草原民歌叫《秀气的姑娘》就像是唱给她的,歌中倾诉着缠绵的爱情:

弯弯的柳叶眉,

娇艳的苹果脸,

生来秀气的那位姑娘,

常常闯进我的梦境里,

叫我时刻不得安宁。

 

要说你那盘在头上的发髻,

就像那飞龙的犄角一样。

你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就像那美丽的蝴蝶一样。

……

我和奥托斯楞额吉共同牧放着公社的一群羊。白天我到野外放羊,晚上额吉为羊群下夜。我的吃住都在额吉家里。草原的夏天四、五点钟就已大亮了。额吉总是赶在太阳前面挤牛奶,烧茶,早些让奶牛出去吃草。而羊群起来,她又圈在附近,为得是让我能多睡一会。她怕我喝茶吃不饱,总要在我的碗里多放几个炸果子。冬季的夜里,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额吉总是先给我们把被子掖好,自己最后一个睡下。

那时我不懂蒙古语,不懂牧区的生活,那种陌生,那种距离感可想而知。没办法,不会语言,就用手比划,不会做活,但有额吉处处关照。对于照顾这群城里的孩子,额吉当成了自己的义务,做得情真意切,没有任何的不乐意。额吉说,她像是个暖水瓶,表面是冷的,内心是热的。记得夏季零星熟皮子的时候,额吉悄悄为我选了几张好的,泡好,熟好,找同组的巴代阿嘉熏制好,缝好。她们俩一声不响地给我做了一件薄的皮德勒。这件皮德勒毛短,皮韧,样子也漂亮,很让人羡慕。做好后,额吉指着一处有几个针眼的地方说,这里还没有做完。我明白,牧人做活有讲究,是不能做绝的。其实我们这些小青年又讲究什么,额吉和阿嘉费心费力给做了皮德勒,真是感谢还来不及呢!

奥托斯楞额吉心中有一片慈悲的祥云,对于草原知青,她没有任何居高临下之气,而是与知青平等交流,甚至相敬如宾。

有一年夏天,我在奥托斯楞额吉家住着,放羊的时候,出了严重差错。每天放羊,总是羊群散开在前面吃草,我便坐下来看书,等羊群走远了,我再骑马跟过去。这一天,我见到羊群的东北方向有一只狼跑过来,于是我急忙骑马赶过去。可没想到狼不是一只,待我从那边赶走狼返回来之后,却看到这边有两只羊已经被狼咬得躺在血泊中!我后悔极了,羞愧难当,怎么这么没用,连羊都放不好。当时如果有条地缝也恨不得钻进去,觉得自己把脸面丢尽了。

这是发生在哈布尔涧时候的事。那里是每年接羔保育的地方,一道道山坡遮挡了风寒,阳坡湾洒满了活蹦乱跳的牛犊和羊羔,低洼处的湿地和流水把草地滋润地绿油油的,是块难得的丰美草地。而让狼得逞的那几天,这一切在我眼里似乎都打了折扣。草地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山坡也不再现昔日的风采……我怕见到同组的额吉、阿爸和阿嘉。而当我面对她们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说。她一声不响地把死羊拿回家,收拾利索了事。这件事故的后果也不知额吉是怎么承担的,反正后来大队也再没提这件事。其实还有很多生活、生产时的过错,额吉都是包容了的。

这就是奥托斯楞额吉,这就是乌珠穆沁牧人。

知青们经过几年的锻炼,开始有了驾驭草原生活的能力。有人还当了马倌。那是牧人心中很荣耀的工作。马群流动性大,马倌对方圆一二百里的地势草貌应该是最熟悉的,骑术和套马技术也应该是拔尖的。还有驯马。我也曾驯过几匹生个子。那些初长成的小马,有几分稚嫩,也有几分骄横,对于强加在它身上的马鞍觉得太不舒服,人骑在身上更觉得难以忍受,所以,它会竭尽全力地抗争,跳着,蹦着,要么趴下不走,要么东倒西歪。驯一天小马,浑身骨头也像散了架一样。再骑什么样不好骑的马也觉得是上天堂了。我驯马不知挨摔了多少次。开始时奥托斯楞额吉很担心,劝说我不要去驯生个子。她说,会摔跤的。我说,不怕,额吉,摔倒了再爬起来呀!后来,她还是答应我可以去试试了。我就这样学会了驯马。

冬营盘的额仁是一块好草场。有君夏布尔、巴伦夏布尔两大湿地,夏季有数不清的水淖尔。地上呈多种形体长满了各种不同的优质牧草,任凭牛、羊、马、驼们采食。宝道尔根、夏格等高品味的牧草深受牲畜喜欢,带硝的草类更是畜群不可缺少的。所以,额仁成为秋季牲畜抓膘和冬季牲畜保膘的难得之地。

因为紧靠边境线,还有一条野草丛生的间隔带,人迹罕见,所以那里也是野狼繁盛的地区。还有蚊子,也多得吓人,一匹白马会在一夜间被蚊子咬得血迹斑斑。我和奥托斯楞额吉有两三个冬季都是一起在额仁度过的。

因为狼害严重,冬、秋之际队里常常组织打狼。那是一项令人紧张又有许多神秘的活动。天亮之前,冒着迷蒙夜色,大队人马悄悄出发,占据有利地形,布下围歼野狼的战阵。天要亮时这个口袋已经布好了。天亮时,攻击畜群的野狼要撤退的时候,打狼的队伍从四面八方发出喊叫声,惊得野狼惶惶而逃,正好进入牧人布下的战阵。

牧人们打狼用的是围猎追套法。先是策马追狼,把狼逼进包围圈,牧人接续追击,一直到把狼追得跑不动了,再用套马杆套住拖死。

这样的围猎,大家都骑上最好的马,都想有最好的表现,都想亲手擒住恶狼。特别是那些夜间吃了牲畜的野狼,肚子正饱,很难跑得很远,也就更容易被擒。打狼让牧人大解心中之恨,大施围猎之术,成功后,简直就像迎来了猎场的节日!

一连几场大雪,把阿拉善宝力格草原捂了个严严实实。在额仁冬营盘的所有的牲畜和牧民都被困住了。一、二尺深的积雪控制了整个草地。马群艰难地刨开冰雪寻草吃,而牛羊只能在马群趟开的地方才能见到草地的踪影。没有吃的,没有用的,整个冬营盘陷于极度的困乏和艰难之中。在危急之际,奥托斯楞额吉毅然地出发了。她带着我,穿越百十多里的茫茫雪原,去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买食粮和日用品。

那是个罕见冬天。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靠着一头骆驼,靠着一种毅力,额吉勇敢地与寒冷和冰雪搏斗,凭借着对地势、风向和积雪影响的正确判断,绕过一道道冰山雪壑,闯过一个个艰难险关,日月兼程,最后终于到达了公社……多年以后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勇闯百里雪原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有个闪失就会轻易冻死,而额吉还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呵!

 

 

巍巍长城像一条线,不知是把祖国北部的草原和中原分开了,还是牵连在了一起?草原和中原历史上常常履行着不同的职责,而明显的差异让它们各呈异彩,交相辉映。对于知青来说,来到草原之后,对于中原与草原,农耕与游牧,城市与边疆之间的差异就有了太深切的体会。当时,流行着知识青年到农村牧区去的大潮,而北疆草原是一片下乡的热土。于是,勤劳善良的牧民就成小知青们草原生活的监护人。

奥托斯楞额吉一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茫茫的草地,正是城里来的学生“向贫下中牧学习”的对象。那时,正值中年的她,受大队之托,在远离群体的吐谷儿合经营着集体的改良种畜。

身条颖长、高大俊逸的良种马,枣红色,大蹄掌,比一般的蒙古马高大许多。几头三河牛,黄白花,也是高高童乐园大大。这三头牛一匹马,是当时阿尔山宝力格草原的宠物,寄托了草原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几个远道而来的高贵客人,每天需要有人精心地伺候:喂草,喂料,饮水,散步,搞卫生······这很让牧人们不习惯。先开始别人喂养的时候,它们一个个都消瘦了。后来到了奥托斯楞额吉手上,无论牛、马,皮毛慢慢地光亮了起来,个头一天天高壮起来,也更有了撒欢的劲头儿。

茫茫草地,差不多一平方公里只有一个人,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远离浩特和人群,孤零零地守着那几头特殊的牲畜一,那是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毅力呵!

每天,每天,一匹马、三头牛的岁月,却让奥托斯楞额吉过得有滋有味。她不觉得苦,也不觉得孤单,她品尝的是大家对她的信任和集体给她的荣誉。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知道自己应该把这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作好,否则就是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枣红马一天天长得水灵和帅气起来。它高昂的头,常常仰望着苍穹,像是期望着奔腾,又像是对远方故乡的无尽向往和期盼。谁说不是,有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这样的好主人好伙伴,它生活得不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终于可以见到细长高大的改良品种骏马了,每一个牧民甚至都以能驯服和骑乘这样的马而为自豪。

一座蒙古包,一片荒草地,几辆勒勒车,就是奥托斯楞额吉的陪伴。几十里没有人烟,春夏秋冬都交给了一匹马和三头牛,这就是阿拉善宝力格的奥托斯楞!

那年,队里要选择两户牧民到大队的古吉尔梦合农场去,奥托斯楞额吉又被选中了。于是一个当地地地道道的牧民拿起了镰刀、锄头。

任何新的尝试都需要勇气和智慧。不知奥托斯楞额吉对草原的基础建设,打井、搭棚、盖圈、种地有多少理性的认识,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而今却要改变,这的确是一种人生改变。其实我知道,额吉的选择是出于对新社会的感恩,对大队的支持。

她常常记起旧社会自己的苦难,她也常常记起是新社会给她解脱了苦难。她应该感恩,再难再苦、再不如意的事情,她都情愿承担。假如不是这样,一在那个风风雨雨的年代,有哪个牧民愿意离开朝夕相伴的畜群,去厮守那陌生的耕地呢?

古吉尔梦合是一片流着小河的开阔地。雨水季节常常会把来往的车辆陷进沼泽里。北面、西面环山,长满了遍野的山杏树,还有几棵大榆树长于其间。那是还有狐狸和野狼常常出没。

那里很早以前就有一眼井,听说在军用地图上标着它的位置。这里最兴旺的时候,打过三眼井,种过四百亩地。我曾在那儿当过场长,直到如今还都有人称赞奥托斯楞额吉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打井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是用镐头一块一块地刨起冻土,一直刨下去。刨冻土要用力气,又要使巧劲,一镐下去,只是一道白印,所以一定要瞄准一个点,接连几镐,随着匡匡的震撼声,大块的冻土才能被震裂、刨下来。如果镐头刨不准,每一镐都只是一个白印,就白费了力气。这样的力气活,奥托斯楞额吉当然是干不了的,但是,喝着她熬的茶,吃着她做的饭,听着她鼓励的话,年轻人的力气就仿佛用不完。那时奥托斯楞额吉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一双挤牛奶缝皮衣的手来作农活,实在是太难为她了。但有她的守护和支持,就是对年轻人奋斗的认可和鼓励!

冬季打冻井,砌好石头,春天开冻,就是一眼筒直水旺的好井。古吉尔梦合种地、打井、盖房子,奥托斯楞额吉都参与其中,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

 

 

历史总是一页一页地翻过去。草地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乌珠穆沁草原也在变化着。

没人能想到,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把牛羊和草场按各家的人数分给各户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却失去了牧民的身份。原因是她的两个儿子先后有了工作,成为大队集体之外的人。小儿子,后来失去旗供销社的工作,再回牧地的时候,草场早已分完。额吉一家似乎已经无缘那绿绿的草地。后来,终于有了补划草场的机会,但划给她家的却是无水源草场,于是额吉不得不离开了草地,这或许是她永远的遗憾

有几年,小儿子租赁别人的草场,经营了不多的牛羊。额吉便从大儿子住的乌利亚斯太镇,轮回地来往于城里和牧区。镇上的条件虽然好,但草原却永远是她的家。她留恋那片草地的牛粪味,她习惯那片草地的泥土香。

小儿子后来还是离开了牧场,听说现在在嘎达布其口岸做工。我回牧区还专门去看过他,他生活得不富裕,但却很乐观。如今,额吉住在旗所在地的大儿子家。额吉的孙子很有出息,在乌利亚斯太镇开了个民族用品店,回草原看额吉的时候,我去观赏了额吉家的民族用品商店,里边甚至还制作和销售马头琴,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还有民族服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额吉除去来往于城镇和草地之间,也多次到蒙古国会见自己的亲人。开放、开发的年代,她享受着安祥、幸福的晚年。

城镇好,可还是放不下草地。小儿子不放牧了,但那里有孙女的家,只要有人有时间,她总要去那里的。

多次往额吉家里打电话,常常是说她又去牧区了。

过去四十年了,我和其它知青都几次去看过她。

同一个组的阿嘉,现在也七十大几了。身体却也硬朗。她的三个儿子都在经营着牛羊,兄弟三人草场连成一片,成为阿拉善宝力格的牧业大户。阿嘉治家有方,子女们也有出息。她家的接羔棚圈像人住的房子一样敞亮,她家的牛羊得到了足够的关爱,比别人家的强壮。

轰轰隆隆的矿山开发声和忙忙碌碌奔跑的汽车声,也许在打搅着草原的沉静。柏油路修通了,石油、一〈铁矿、煤矿、银矿、钨矿、多金属矿开采了,工业化的进程在铿锵有力地行进着。草场要出现矿坑,厂房要冒出黑烟,一边是建设的兴奋,一边是破坏生态的忧伤,这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独特篇章。

乌利亚斯太镇附近的造纸厂曾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厂把大片的水源污染了。牧民申诉,知青奔走,媒体呼喊,几经周折,造纸厂终于关门走人。不讲环保,草原就不给它位置。

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的东部紧连着朝不楞,这里的多金属矿正在开采。这个名贵的矿品,被命名为锡林郭勒矿。为了矿山的开发,先修通了油路,又开通了电路。阿拉善宝力格的牧民看到矿车在奔跑,也享受了通路、通电的便利。隆隆的矿石加工车间,隐现在草原深处,矿坑和道路旁栽满了杨树,生态像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草原在变化。像是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手在强有力地推动着。有几句埋怨也罢,有几许享受也罢,总而言之,好象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固守单一的游牧生活看来已是不可能,工业化的篇章一经揭开,就展现出无比诱人的魅力。

锡林郭勒民歌《宝力根套海》唱到:

宝力根套海是我的家乡,

住着年迈的阿爸和阿妈。

黎明前越过那温都尔桑吉山岗,

日出前要拜见阿爸和阿妈。

 

阿爸、阿妈走过的路已经成为过去。儿孙们要记住她(他)们,却要走自己的路。

奥托斯楞额吉和乌珠穆沁的牧民们在见证着过去,也在展望着未来。未来是属于子孙的,哪一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孩子们着想呢?

祈祷苍天,赐给儿孙后代一个吉祥、幸福的未来。

在要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我想真诚地问候奥托斯楞额吉、巴代阿嘉、前德门额吉、大阿拉希、劳布僧、帕嘎与那片草原上所有的勤劳善良的牧民们,也想真诚地祝愿和牧民一起把汗水和青春撒在草原上的林澐、齐英、李仿地、蒋镇海、詹振申等知青们,还深深地怀念那木和阿爸、嘎拉登、照德巴、阿拉希和所有把生命和爱留给了草原的人们,愿他们永远与草原同在。

祝愿草原永远吉祥,祝愿祖国平安兴旺!

 

 

 

 

       带知青的牧民额吉奥托斯楞 东乌旗额仁高比公社阿尔山宝力格大队牧民

       她是相伴乌珠穆沁草地86年的草原母亲。

在新中国成立前,她在瑙音家做苦工。解放了,她得到了新生。她满怀着感恩和回报之情,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她爱祖国,爱劳动,爱党,爱人民。把心血和汗水洒给草原,把养良种畜、种地和培养知青作为神圣的责任,用善良、勤劳、智慧编织了草地的漫野的花朵!

她的温厚、坚毅、宽广、善良精神的世界,把草原装扮的多姿多彩!她以一个普通牧民党员的生活和情怀揭示了草原的发展和变迁。

她有城里和牧区两个家。儿孙们已经开始了城镇的生活。城市是她的梦乡,草地是她的家园。

那片茫茫的草地

 

徐进昌

 

              那片茫茫的草地上,有一位额吉。几十年的岁月,草地枯黄了几十次,又几十次绿起,但额吉仍然守护在那里,仍然那样年轻,就像那片草地永驻生机。

          

                                    

 

奥托斯楞额吉今年八十六岁了。从儿童年代起,她就生活于这片草地。乌珠穆沁草原的风霜雨雪虽说在老人的身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她仍然精神矍铄,谈吐优雅,显现着草原人的心志和情怀。是这样,逝去的是勒勒车迁徙的岁月,留下的是牧羊人曲曲折折的经历······

奥托斯楞额吉在达官贵人奴役的年代,给瑙音做过苦工,被人驱使,历经苦难。后来命运又迫使她与家人分手,使她饱受亲情的磨难。解放了,新社会了,她才有了自己的荣誉和生活。

奥托斯楞额吉长得端庄秀美,眼睛很有神,像是把什么都能看透似的。四方脸,高鼻梁,嘴唇微闭,秀丽中隐含着几分庄重。一头秀发,也显得温和、坚毅。她总是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做着事情,而且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得心应手,让人佩服。

是在那个轰轰烈烈又冷冷清清的岁月,城里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进那片茫茫的草地。苍茫而神秘的乌珠穆沁,用淳朴和热情迎接了远道而来的知识青年们。

正是十一月份的严冬时节,满山遍野的积雪彰显着草原的严峻,北风冷酷地把严寒吹打到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真可谓寒风刺骨。白天有皮衣,夜晚用皮被,皮毛成了每个人永远的护身。有个知青冻得夜晚不敢钻出皮被,便悄悄地掀起皮被角撒了小便,早晨竟然冻成了一条冰柱,让所有人愕然。寒冷。还是寒冷。这让知青们下乡当新牧民的决心和意志也添进了几分忧虑和茫然。

这是一个新家,完全新的家。

而我,从走进这个家,从结识了奥托斯楞额吉,就再也没有过寒冷,因为我有了额吉,有了额吉给我的温暖……

……

一首古歌究竟流传多少年,

       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敕勒川。

       当年成吉思汗就在这里出现,

       牧人的父母就在这吉祥草原。

我喜欢这首《吉祥草原》。我唱起它就想起当年情景。

是的,以一个城里学生的眼光看草原,是个独特的视觉。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阔,草地是那样的苍茫,牧民是那样的质朴可爱。正是这种观察和审视,经历了八年的风花雪月,经历了青春和盛年岁月的洗礼。八年跟随牧民生活,四十年的交往和积淀,就是她--奥托斯楞额吉的形象在脑海里越来越厚重,越来越亮丽······我想我应该把自己对一个普通牧民的了解告诉给人们。我想正是她可以让更多的人读懂那片茫茫的草地。

                                  

 

乌珠穆沁草原那空旷的原野上,碧波荡漾,草绿花红,像翡翠铺陈一样伸延得无边无际,让每个审视它的人,心胸都豁然开阔。

奥托斯楞额吉生于斯,长于斯。她固执地守候着这片草原,也守护着这片草地的心灵……

没有到过草原的人,难以知道牧民是如何爱护草原和自己的荣誉的。八年的牧民生活,穿皮衣、喝奶茶、烧牛粪、饮雪水、放牛羊、学蒙语,使我认识了草原。我懂得了草原人的心胸跑得开烈马,牧人的人品比金子还亮。

位于乌珠穆沁草原东部的阿拉善宝力格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七十年代,这里只有三十来户人家。牧人们在1800平方公里的原野上驰骋骏马,牧放牛、羊。虽然一年三、四次的迁徙,让人说成逐水草而居,其实他们把每一寸土地都当成自己的家园。

记得每居一地,奥托斯楞额吉总是把炉灰和杂物倒到远处僻静之地,迁离之际还要用土埋好。她拿着铁铲一下下填土的那份认真,那份虔诚,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要知道,那是各家独处之所,差不多是人迹罕见的荒原。牧民们说不出保护天然生态的大道理,但是她们对自己家园的维护却近乎形成一种规则和信仰。保护生态、和善相处和洁身自好是奥托斯楞额吉用实际行动给知识青年上的第一课。

大草原是没有边界的,牧民的交际圈往往是几百里。几百里方圆,哪里有什么山坡,哪里有什么洼地,水情草貌,她们都一清二楚。到家就是客,牧民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进蒙古包的客人。见面先问“您好”,进家让座,请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里真正是个开放的群体,是个和谐的地域。

锡林郭勒民歌《留有顶鬃的黄马》中唱到:

骑上那顶鬃的小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美酒斟满杯,

和可敬的客人共饮。

 

骑上那善走到金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甜酒斟满杯,

和可爱的朋友共饮。

……

 

牧区的妇女是最勤奋和辛劳的。每天,天一亮就要起来,挤奶,烧茶,做饭,做针线,拉水,捡粪,照看孩子,所有家务全都承担下来。晚上,照料好家人睡下以后,还要整宿为畜群下夜。草原上喇嘛教长期盛行,家里有两个男孩的至少有一个去当了喇嘛。那长长的紫色的喇嘛袍,是草原上一道风景。是喇嘛教在引领着信众的心灵。男人在庙里念经,女人便成了草原上生活、生产的重心。草原的母亲有不少是单身的,她们一个人就要顶起一片天。

草原上的歌总是那样悠扬缠绵,千回百转的长调把牧人的苦乐悲欢记载……

有首《我的母亲》,诉说着人们的情怀:

宽阔温暖的怀抱,

生我养我的母亲;

漫长的人生旅途,

牵着我走的母亲。

月光下唱着摇篮曲,母亲,

熬尽心血白发苍苍的母亲。

母亲,为您立下一座玉碑也报答不尽您的恩情。

草原上,一个出众的姑娘,一个优秀的女性,往往要肩负起整个家庭的生存。虽然,美丽的姑娘们都会有不少追随者,但是她们为了自己的家,很多都放弃了出嫁。奥托斯楞额吉也是一个在家留守的姑娘。她的亲生父母远去外蒙古,养父母需要有人在家照顾。为了恪尽对养父母的赡养,她选择了留在家中。

每一个草原的母亲都是一部书,有着说不完的曲曲折折的故事。年轻美貌的奥托斯楞额吉也不乏追随者。有一首草原民歌叫《秀气的姑娘》就像是唱给她的,歌中倾诉着缠绵的爱情:

弯弯的柳叶眉,

娇艳的苹果脸,

生来秀气的那位姑娘,

常常闯进我的梦境里,

叫我时刻不得安宁。

 

要说你那盘在头上的发髻,

就像那飞龙的犄角一样。

你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就像那美丽的蝴蝶一样。

……

我和奥托斯楞额吉共同牧放着公社的一群羊。白天我到野外放羊,晚上额吉为羊群下夜。我的吃住都在额吉家里。草原的夏天四、五点钟就已大亮了。额吉总是赶在太阳前面挤牛奶,烧茶,早些让奶牛出去吃草。而羊群起来,她又圈在附近,为得是让我能多睡一会。她怕我喝茶吃不饱,总要在我的碗里多放几个炸果子。冬季的夜里,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额吉总是先给我们把被子掖好,自己最后一个睡下。

那时我不懂蒙古语,不懂牧区的生活,那种陌生,那种距离感可想而知。没办法,不会语言,就用手比划,不会做活,但有额吉处处关照。对于照顾这群城里的孩子,额吉当成了自己的义务,做得情真意切,没有任何的不乐意。额吉说,她像是个暖水瓶,表面是冷的,内心是热的。记得夏季零星熟皮子的时候,额吉悄悄为我选了几张好的,泡好,熟好,找同组的巴代阿嘉熏制好,缝好。她们俩一声不响地给我做了一件薄的皮德勒。这件皮德勒毛短,皮韧,样子也漂亮,很让人羡慕。做好后,额吉指着一处有几个针眼的地方说,这里还没有做完。我明白,牧人做活有讲究,是不能做绝的。其实我们这些小青年又讲究什么,额吉和阿嘉费心费力给做了皮德勒,真是感谢还来不及呢!

奥托斯楞额吉心中有一片慈悲的祥云,对于草原知青,她没有任何居高临下之气,而是与知青平等交流,甚至相敬如宾。

有一年夏天,我在奥托斯楞额吉家住着,放羊的时候,出了严重差错。每天放羊,总是羊群散开在前面吃草,我便坐下来看书,等羊群走远了,我再骑马跟过去。这一天,我见到羊群的东北方向有一只狼跑过来,于是我急忙骑马赶过去。可没想到狼不是一只,待我从那边赶走狼返回来之后,却看到这边有两只羊已经被狼咬得躺在血泊中!我后悔极了,羞愧难当,怎么这么没用,连羊都放不好。当时如果有条地缝也恨不得钻进去,觉得自己把脸面丢尽了。

这是发生在哈布尔涧时候的事。那里是每年接羔保育的地方,一道道山坡遮挡了风寒,阳坡湾洒满了活蹦乱跳的牛犊和羊羔,低洼处的湿地和流水把草地滋润地绿油油的,是块难得的丰美草地。而让狼得逞的那几天,这一切在我眼里似乎都打了折扣。草地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山坡也不再现昔日的风采……我怕见到同组的额吉、阿爸和阿嘉。而当我面对她们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说。她一声不响地把死羊拿回家,收拾利索了事。这件事故的后果也不知额吉是怎么承担的,反正后来大队也再没提这件事。其实还有很多生活、生产时的过错,额吉都是包容了的。

这就是奥托斯楞额吉,这就是乌珠穆沁牧人。

知青们经过几年的锻炼,开始有了驾驭草原生活的能力。有人还当了马倌。那是牧人心中很荣耀的工作。马群流动性大,马倌对方圆一二百里的地势草貌应该是最熟悉的,骑术和套马技术也应该是拔尖的。还有驯马。我也曾驯过几匹生个子。那些初长成的小马,有几分稚嫩,也有几分骄横,对于强加在它身上的马鞍觉得太不舒服,人骑在身上更觉得难以忍受,所以,它会竭尽全力地抗争,跳着,蹦着,要么趴下不走,要么东倒西歪。驯一天小马,浑身骨头也像散了架一样。再骑什么样不好骑的马也觉得是上天堂了。我驯马不知挨摔了多少次。开始时奥托斯楞额吉很担心,劝说我不要去驯生个子。她说,会摔跤的。我说,不怕,额吉,摔倒了再爬起来呀!后来,她还是答应我可以去试试了。我就这样学会了驯马。

冬营盘的额仁是一块好草场。有君夏布尔、巴伦夏布尔两大湿地,夏季有数不清的水淖尔。地上呈多种形体长满了各种不同的优质牧草,任凭牛、羊、马、驼们采食。宝道尔根、夏格等高品味的牧草深受牲畜喜欢,带硝的草类更是畜群不可缺少的。所以,额仁成为秋季牲畜抓膘和冬季牲畜保膘的难得之地。

因为紧靠边境线,还有一条野草丛生的间隔带,人迹罕见,所以那里也是野狼繁盛的地区。还有蚊子,也多得吓人,一匹白马会在一夜间被蚊子咬得血迹斑斑。我和奥托斯楞额吉有两三个冬季都是一起在额仁度过的。

因为狼害严重,冬、秋之际队里常常组织打狼。那是一项令人紧张又有许多神秘的活动。天亮之前,冒着迷蒙夜色,大队人马悄悄出发,占据有利地形,布下围歼野狼的战阵。天要亮时这个口袋已经布好了。天亮时,攻击畜群的野狼要撤退的时候,打狼的队伍从四面八方发出喊叫声,惊得野狼惶惶而逃,正好进入牧人布下的战阵。

牧人们打狼用的是围猎追套法。先是策马追狼,把狼逼进包围圈,牧人接续追击,一直到把狼追得跑不动了,再用套马杆套住拖死。

这样的围猎,大家都骑上最好的马,都想有最好的表现,都想亲手擒住恶狼。特别是那些夜间吃了牲畜的野狼,肚子正饱,很难跑得很远,也就更容易被擒。打狼让牧人大解心中之恨,大施围猎之术,成功后,简直就像迎来了猎场的节日!

一连几场大雪,把阿拉善宝力格草原捂了个严严实实。在额仁冬营盘的所有的牲畜和牧民都被困住了。一、二尺深的积雪控制了整个草地。马群艰难地刨开冰雪寻草吃,而牛羊只能在马群趟开的地方才能见到草地的踪影。没有吃的,没有用的,整个冬营盘陷于极度的困乏和艰难之中。在危急之际,奥托斯楞额吉毅然地出发了。她带着我,穿越百十多里的茫茫雪原,去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买食粮和日用品。

那是个罕见冬天。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靠着一头骆驼,靠着一种毅力,额吉勇敢地与寒冷和冰雪搏斗,凭借着对地势、风向和积雪影响的正确判断,绕过一道道冰山雪壑,闯过一个个艰难险关,日月兼程,最后终于到达了公社……多年以后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勇闯百里雪原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有个闪失就会轻易冻死,而额吉还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呵!

 

 

巍巍长城像一条线,不知是把祖国北部的草原和中原分开了,还是牵连在了一起?草原和中原历史上常常履行着不同的职责,而明显的差异让它们各呈异彩,交相辉映。对于知青来说,来到草原之后,对于中原与草原,农耕与游牧,城市与边疆之间的差异就有了太深切的体会。当时,流行着知识青年到农村牧区去的大潮,而北疆草原是一片下乡的热土。于是,勤劳善良的牧民就成小知青们草原生活的监护人。

奥托斯楞额吉一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茫茫的草地,正是城里来的学生“向贫下中牧学习”的对象。那时,正值中年的她,受大队之托,在远离群体的吐谷儿合经营着集体的改良种畜。

身条颖长、高大俊逸的良种马,枣红色,大蹄掌,比一般的蒙古马高大许多。几头三河牛,黄白花,也是高高童乐园大大。这三头牛一匹马,是当时阿尔山宝力格草原的宠物,寄托了草原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几个远道而来的高贵客人,每天需要有人精心地伺候:喂草,喂料,饮水,散步,搞卫生······这很让牧人们不习惯。先开始别人喂养的时候,它们一个个都消瘦了。后来到了奥托斯楞额吉手上,无论牛、马,皮毛慢慢地光亮了起来,个头一天天高壮起来,也更有了撒欢的劲头儿。

茫茫草地,差不多一平方公里只有一个人,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远离浩特和人群,孤零零地守着那几头特殊的牲畜一,那是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毅力呵!

每天,每天,一匹马、三头牛的岁月,却让奥托斯楞额吉过得有滋有味。她不觉得苦,也不觉得孤单,她品尝的是大家对她的信任和集体给她的荣誉。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知道自己应该把这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作好,否则就是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枣红马一天天长得水灵和帅气起来。它高昂的头,常常仰望着苍穹,像是期望着奔腾,又像是对远方故乡的无尽向往和期盼。谁说不是,有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这样的好主人好伙伴,它生活得不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终于可以见到细长高大的改良品种骏马了,每一个牧民甚至都以能驯服和骑乘这样的马而为自豪。

一座蒙古包,一片荒草地,几辆勒勒车,就是奥托斯楞额吉的陪伴。几十里没有人烟,春夏秋冬都交给了一匹马和三头牛,这就是阿拉善宝力格的奥托斯楞!

那年,队里要选择两户牧民到大队的古吉尔梦合农场去,奥托斯楞额吉又被选中了。于是一个当地地地道道的牧民拿起了镰刀、锄头。

任何新的尝试都需要勇气和智慧。不知奥托斯楞额吉对草原的基础建设,打井、搭棚、盖圈、种地有多少理性的认识,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而今却要改变,这的确是一种人生改变。其实我知道,额吉的选择是出于对新社会的感恩,对大队的支持。

她常常记起旧社会自己的苦难,她也常常记起是新社会给她解脱了苦难。她应该感恩,再难再苦、再不如意的事情,她都情愿承担。假如不是这样,一在那个风风雨雨的年代,有哪个牧民愿意离开朝夕相伴的畜群,去厮守那陌生的耕地呢?

古吉尔梦合是一片流着小河的开阔地。雨水季节常常会把来往的车辆陷进沼泽里。北面、西面环山,长满了遍野的山杏树,还有几棵大榆树长于其间。那是还有狐狸和野狼常常出没。

那里很早以前就有一眼井,听说在军用地图上标着它的位置。这里最兴旺的时候,打过三眼井,种过四百亩地。我曾在那儿当过场长,直到如今还都有人称赞奥托斯楞额吉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打井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是用镐头一块一块地刨起冻土,一直刨下去。刨冻土要用力气,又要使巧劲,一镐下去,只是一道白印,所以一定要瞄准一个点,接连几镐,随着匡匡的震撼声,大块的冻土才能被震裂、刨下来。如果镐头刨不准,每一镐都只是一个白印,就白费了力气。这样的力气活,奥托斯楞额吉当然是干不了的,但是,喝着她熬的茶,吃着她做的饭,听着她鼓励的话,年轻人的力气就仿佛用不完。那时奥托斯楞额吉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一双挤牛奶缝皮衣的手来作农活,实在是太难为她了。但有她的守护和支持,就是对年轻人奋斗的认可和鼓励!

冬季打冻井,砌好石头,春天开冻,就是一眼筒直水旺的好井。古吉尔梦合种地、打井、盖房子,奥托斯楞额吉都参与其中,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

 

 

历史总是一页一页地翻过去。草地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乌珠穆沁草原也在变化着。

没人能想到,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把牛羊和草场按各家的人数分给各户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却失去了牧民的身份。原因是她的两个儿子先后有了工作,成为大队集体之外的人。小儿子,后来失去旗供销社的工作,再回牧地的时候,草场早已分完。额吉一家似乎已经无缘那绿绿的草地。后来,终于有了补划草场的机会,但划给她家的却是无水源草场,于是额吉不得不离开了草地,这或许是她永远的遗憾

有几年,小儿子租赁别人的草场,经营了不多的牛羊。额吉便从大儿子住的乌利亚斯太镇,轮回地来往于城里和牧区。镇上的条件虽然好,但草原却永远是她的家。她留恋那片草地的牛粪味,她习惯那片草地的泥土香。

小儿子后来还是离开了牧场,听说现在在嘎达布其口岸做工。我回牧区还专门去看过他,他生活得不富裕,但却很乐观。如今,额吉住在旗所在地的大儿子家。额吉的孙子很有出息,在乌利亚斯太镇开了个民族用品店,回草原看额吉的时候,我去观赏了额吉家的民族用品商店,里边甚至还制作和销售马头琴,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还有民族服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额吉除去来往于城镇和草地之间,也多次到蒙古国会见自己的亲人。开放、开发的年代,她享受着安祥、幸福的晚年。

城镇好,可还是放不下草地。小儿子不放牧了,但那里有孙女的家,只要有人有时间,她总要去那里的。

多次往额吉家里打电话,常常是说她又去牧区了。

过去四十年了,我和其它知青都几次去看过她。

同一个组的阿嘉,现在也七十大几了。身体却也硬朗。她的三个儿子都在经营着牛羊,兄弟三人草场连成一片,成为阿拉善宝力格的牧业大户。阿嘉治家有方,子女们也有出息。她家的接羔棚圈像人住的房子一样敞亮,她家的牛羊得到了足够的关爱,比别人家的强壮。

轰轰隆隆的矿山开发声和忙忙碌碌奔跑的汽车声,也许在打搅着草原的沉静。柏油路修通了,石油、一〈铁矿、煤矿、银矿、钨矿、多金属矿开采了,工业化的进程在铿锵有力地行进着。草场要出现矿坑,厂房要冒出黑烟,一边是建设的兴奋,一边是破坏生态的忧伤,这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独特篇章。

乌利亚斯太镇附近的造纸厂曾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厂把大片的水源污染了。牧民申诉,知青奔走,媒体呼喊,几经周折,造纸厂终于关门走人。不讲环保,草原就不给它位置。

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的东部紧连着朝不楞,这里的多金属矿正在开采。这个名贵的矿品,被命名为锡林郭勒矿。为了矿山的开发,先修通了油路,又开通了电路。阿拉善宝力格的牧民看到矿车在奔跑,也享受了通路、通电的便利。隆隆的矿石加工车间,隐现在草原深处,矿坑和道路旁栽满了杨树,生态像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草原在变化。像是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手在强有力地推动着。有几句埋怨也罢,有几许享受也罢,总而言之,好象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固守单一的游牧生活看来已是不可能,工业化的篇章一经揭开,就展现出无比诱人的魅力。

锡林郭勒民歌《宝力根套海》唱到:

宝力根套海是我的家乡,

住着年迈的阿爸和阿妈。

黎明前越过那温都尔桑吉山岗,

日出前要拜见阿爸和阿妈。

 

阿爸、阿妈走过的路已经成为过去。儿孙们要记住她(他)们,却要走自己的路。

奥托斯楞额吉和乌珠穆沁的牧民们在见证着过去,也在展望着未来。未来是属于子孙的,哪一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孩子们着想呢?

祈祷苍天,赐给儿孙后代一个吉祥、幸福的未来。

在要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我想真诚地问候奥托斯楞额吉、巴代阿嘉、前德门额吉、大阿拉希、劳布僧、帕嘎与那片草原上所有的勤劳善良的牧民们,也想真诚地祝愿和牧民一起把汗水和青春撒在草原上的林澐、齐英、李仿地、蒋镇海、詹振申等知青们,还深深地怀念那木和阿爸、嘎拉登、照德巴、阿拉希和所有把生命和爱留给了草原的人们,愿他们永远与草原同在。

祝愿草原永远吉祥,祝愿祖国平安兴旺!

 

 

 

 

       带知青的牧民额吉奥托斯楞 东乌旗额仁高比公社阿尔山宝力格大队牧民

       她是相伴乌珠穆沁草地86年的草原母亲。

在新中国成立前,她在瑙音家做苦工。解放了,她得到了新生。她满怀着感恩和回报之情,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她爱祖国,爱劳动,爱党,爱人民。把心血和汗水洒给草原,把养良种畜、种地和培养知青作为神圣的责任,用善良、勤劳、智慧编织了草地的漫野的花朵!

她的温厚、坚毅、宽广、善良精神的世界,把草原装扮的多姿多彩!她以一个普通牧民党员的生活和情怀揭示了草原的发展和变迁。

她有城里和牧区两个家。儿孙们已经开始了城镇的生活。城市是她的梦乡,草地是她的家园。那片茫茫的草地

 

徐进昌

 

              那片茫茫的草地上,有一位额吉。几十年的岁月,草地枯黄了几十次,又几十次绿起,但额吉仍然守护在那里,仍然那样年轻,就像那片草地永驻生机。

          

                                    

 

奥托斯楞额吉今年八十六岁了。从儿童年代起,她就生活于这片草地。乌珠穆沁草原的风霜雨雪虽说在老人的身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她仍然精神矍铄,谈吐优雅,显现着草原人的心志和情怀。是这样,逝去的是勒勒车迁徙的岁月,留下的是牧羊人曲曲折折的经历······

奥托斯楞额吉在达官贵人奴役的年代,给瑙音做过苦工,被人驱使,历经苦难。后来命运又迫使她与家人分手,使她饱受亲情的磨难。解放了,新社会了,她才有了自己的荣誉和生活。

奥托斯楞额吉长得端庄秀美,眼睛很有神,像是把什么都能看透似的。四方脸,高鼻梁,嘴唇微闭,秀丽中隐含着几分庄重。一头秀发,也显得温和、坚毅。她总是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做着事情,而且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得心应手,让人佩服。

是在那个轰轰烈烈又冷冷清清的岁月,城里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进那片茫茫的草地。苍茫而神秘的乌珠穆沁,用淳朴和热情迎接了远道而来的知识青年们。

正是十一月份的严冬时节,满山遍野的积雪彰显着草原的严峻,北风冷酷地把严寒吹打到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真可谓寒风刺骨。白天有皮衣,夜晚用皮被,皮毛成了每个人永远的护身。有个知青冻得夜晚不敢钻出皮被,便悄悄地掀起皮被角撒了小便,早晨竟然冻成了一条冰柱,让所有人愕然。寒冷。还是寒冷。这让知青们下乡当新牧民的决心和意志也添进了几分忧虑和茫然。

这是一个新家,完全新的家。

而我,从走进这个家,从结识了奥托斯楞额吉,就再也没有过寒冷,因为我有了额吉,有了额吉给我的温暖……

……

一首古歌究竟流传多少年,

       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敕勒川。

       当年成吉思汗就在这里出现,

       牧人的父母就在这吉祥草原。

我喜欢这首《吉祥草原》。我唱起它就想起当年情景。

是的,以一个城里学生的眼光看草原,是个独特的视觉。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阔,草地是那样的苍茫,牧民是那样的质朴可爱。正是这种观察和审视,经历了八年的风花雪月,经历了青春和盛年岁月的洗礼。八年跟随牧民生活,四十年的交往和积淀,就是她--奥托斯楞额吉的形象在脑海里越来越厚重,越来越亮丽······我想我应该把自己对一个普通牧民的了解告诉给人们。我想正是她可以让更多的人读懂那片茫茫的草地。

                                  

 

乌珠穆沁草原那空旷的原野上,碧波荡漾,草绿花红,像翡翠铺陈一样伸延得无边无际,让每个审视它的人,心胸都豁然开阔。

奥托斯楞额吉生于斯,长于斯。她固执地守候着这片草原,也守护着这片草地的心灵……

没有到过草原的人,难以知道牧民是如何爱护草原和自己的荣誉的。八年的牧民生活,穿皮衣、喝奶茶、烧牛粪、饮雪水、放牛羊、学蒙语,使我认识了草原。我懂得了草原人的心胸跑得开烈马,牧人的人品比金子还亮。

位于乌珠穆沁草原东部的阿拉善宝力格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七十年代,这里只有三十来户人家。牧人们在1800平方公里的原野上驰骋骏马,牧放牛、羊。虽然一年三、四次的迁徙,让人说成逐水草而居,其实他们把每一寸土地都当成自己的家园。

记得每居一地,奥托斯楞额吉总是把炉灰和杂物倒到远处僻静之地,迁离之际还要用土埋好。她拿着铁铲一下下填土的那份认真,那份虔诚,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要知道,那是各家独处之所,差不多是人迹罕见的荒原。牧民们说不出保护天然生态的大道理,但是她们对自己家园的维护却近乎形成一种规则和信仰。保护生态、和善相处和洁身自好是奥托斯楞额吉用实际行动给知识青年上的第一课。

大草原是没有边界的,牧民的交际圈往往是几百里。几百里方圆,哪里有什么山坡,哪里有什么洼地,水情草貌,她们都一清二楚。到家就是客,牧民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进蒙古包的客人。见面先问“您好”,进家让座,请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里真正是个开放的群体,是个和谐的地域。

锡林郭勒民歌《留有顶鬃的黄马》中唱到:

骑上那顶鬃的小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美酒斟满杯,

和可敬的客人共饮。

 

骑上那善走到金黄马,

从遥远的地方来临。

将那甜酒斟满杯,

和可爱的朋友共饮。

……

 

牧区的妇女是最勤奋和辛劳的。每天,天一亮就要起来,挤奶,烧茶,做饭,做针线,拉水,捡粪,照看孩子,所有家务全都承担下来。晚上,照料好家人睡下以后,还要整宿为畜群下夜。草原上喇嘛教长期盛行,家里有两个男孩的至少有一个去当了喇嘛。那长长的紫色的喇嘛袍,是草原上一道风景。是喇嘛教在引领着信众的心灵。男人在庙里念经,女人便成了草原上生活、生产的重心。草原的母亲有不少是单身的,她们一个人就要顶起一片天。

草原上的歌总是那样悠扬缠绵,千回百转的长调把牧人的苦乐悲欢记载……

有首《我的母亲》,诉说着人们的情怀:

宽阔温暖的怀抱,

生我养我的母亲;

漫长的人生旅途,

牵着我走的母亲。

月光下唱着摇篮曲,母亲,

熬尽心血白发苍苍的母亲。

母亲,为您立下一座玉碑也报答不尽您的恩情。

草原上,一个出众的姑娘,一个优秀的女性,往往要肩负起整个家庭的生存。虽然,美丽的姑娘们都会有不少追随者,但是她们为了自己的家,很多都放弃了出嫁。奥托斯楞额吉也是一个在家留守的姑娘。她的亲生父母远去外蒙古,养父母需要有人在家照顾。为了恪尽对养父母的赡养,她选择了留在家中。

每一个草原的母亲都是一部书,有着说不完的曲曲折折的故事。年轻美貌的奥托斯楞额吉也不乏追随者。有一首草原民歌叫《秀气的姑娘》就像是唱给她的,歌中倾诉着缠绵的爱情:

弯弯的柳叶眉,

娇艳的苹果脸,

生来秀气的那位姑娘,

常常闯进我的梦境里,

叫我时刻不得安宁。

 

要说你那盘在头上的发髻,

就像那飞龙的犄角一样。

你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就像那美丽的蝴蝶一样。

……

我和奥托斯楞额吉共同牧放着公社的一群羊。白天我到野外放羊,晚上额吉为羊群下夜。我的吃住都在额吉家里。草原的夏天四、五点钟就已大亮了。额吉总是赶在太阳前面挤牛奶,烧茶,早些让奶牛出去吃草。而羊群起来,她又圈在附近,为得是让我能多睡一会。她怕我喝茶吃不饱,总要在我的碗里多放几个炸果子。冬季的夜里,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额吉总是先给我们把被子掖好,自己最后一个睡下。

那时我不懂蒙古语,不懂牧区的生活,那种陌生,那种距离感可想而知。没办法,不会语言,就用手比划,不会做活,但有额吉处处关照。对于照顾这群城里的孩子,额吉当成了自己的义务,做得情真意切,没有任何的不乐意。额吉说,她像是个暖水瓶,表面是冷的,内心是热的。记得夏季零星熟皮子的时候,额吉悄悄为我选了几张好的,泡好,熟好,找同组的巴代阿嘉熏制好,缝好。她们俩一声不响地给我做了一件薄的皮德勒。这件皮德勒毛短,皮韧,样子也漂亮,很让人羡慕。做好后,额吉指着一处有几个针眼的地方说,这里还没有做完。我明白,牧人做活有讲究,是不能做绝的。其实我们这些小青年又讲究什么,额吉和阿嘉费心费力给做了皮德勒,真是感谢还来不及呢!

奥托斯楞额吉心中有一片慈悲的祥云,对于草原知青,她没有任何居高临下之气,而是与知青平等交流,甚至相敬如宾。

有一年夏天,我在奥托斯楞额吉家住着,放羊的时候,出了严重差错。每天放羊,总是羊群散开在前面吃草,我便坐下来看书,等羊群走远了,我再骑马跟过去。这一天,我见到羊群的东北方向有一只狼跑过来,于是我急忙骑马赶过去。可没想到狼不是一只,待我从那边赶走狼返回来之后,却看到这边有两只羊已经被狼咬得躺在血泊中!我后悔极了,羞愧难当,怎么这么没用,连羊都放不好。当时如果有条地缝也恨不得钻进去,觉得自己把脸面丢尽了。

这是发生在哈布尔涧时候的事。那里是每年接羔保育的地方,一道道山坡遮挡了风寒,阳坡湾洒满了活蹦乱跳的牛犊和羊羔,低洼处的湿地和流水把草地滋润地绿油油的,是块难得的丰美草地。而让狼得逞的那几天,这一切在我眼里似乎都打了折扣。草地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山坡也不再现昔日的风采……我怕见到同组的额吉、阿爸和阿嘉。而当我面对她们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说。她一声不响地把死羊拿回家,收拾利索了事。这件事故的后果也不知额吉是怎么承担的,反正后来大队也再没提这件事。其实还有很多生活、生产时的过错,额吉都是包容了的。

这就是奥托斯楞额吉,这就是乌珠穆沁牧人。

知青们经过几年的锻炼,开始有了驾驭草原生活的能力。有人还当了马倌。那是牧人心中很荣耀的工作。马群流动性大,马倌对方圆一二百里的地势草貌应该是最熟悉的,骑术和套马技术也应该是拔尖的。还有驯马。我也曾驯过几匹生个子。那些初长成的小马,有几分稚嫩,也有几分骄横,对于强加在它身上的马鞍觉得太不舒服,人骑在身上更觉得难以忍受,所以,它会竭尽全力地抗争,跳着,蹦着,要么趴下不走,要么东倒西歪。驯一天小马,浑身骨头也像散了架一样。再骑什么样不好骑的马也觉得是上天堂了。我驯马不知挨摔了多少次。开始时奥托斯楞额吉很担心,劝说我不要去驯生个子。她说,会摔跤的。我说,不怕,额吉,摔倒了再爬起来呀!后来,她还是答应我可以去试试了。我就这样学会了驯马。

冬营盘的额仁是一块好草场。有君夏布尔、巴伦夏布尔两大湿地,夏季有数不清的水淖尔。地上呈多种形体长满了各种不同的优质牧草,任凭牛、羊、马、驼们采食。宝道尔根、夏格等高品味的牧草深受牲畜喜欢,带硝的草类更是畜群不可缺少的。所以,额仁成为秋季牲畜抓膘和冬季牲畜保膘的难得之地。

因为紧靠边境线,还有一条野草丛生的间隔带,人迹罕见,所以那里也是野狼繁盛的地区。还有蚊子,也多得吓人,一匹白马会在一夜间被蚊子咬得血迹斑斑。我和奥托斯楞额吉有两三个冬季都是一起在额仁度过的。

因为狼害严重,冬、秋之际队里常常组织打狼。那是一项令人紧张又有许多神秘的活动。天亮之前,冒着迷蒙夜色,大队人马悄悄出发,占据有利地形,布下围歼野狼的战阵。天要亮时这个口袋已经布好了。天亮时,攻击畜群的野狼要撤退的时候,打狼的队伍从四面八方发出喊叫声,惊得野狼惶惶而逃,正好进入牧人布下的战阵。

牧人们打狼用的是围猎追套法。先是策马追狼,把狼逼进包围圈,牧人接续追击,一直到把狼追得跑不动了,再用套马杆套住拖死。

这样的围猎,大家都骑上最好的马,都想有最好的表现,都想亲手擒住恶狼。特别是那些夜间吃了牲畜的野狼,肚子正饱,很难跑得很远,也就更容易被擒。打狼让牧人大解心中之恨,大施围猎之术,成功后,简直就像迎来了猎场的节日!

一连几场大雪,把阿拉善宝力格草原捂了个严严实实。在额仁冬营盘的所有的牲畜和牧民都被困住了。一、二尺深的积雪控制了整个草地。马群艰难地刨开冰雪寻草吃,而牛羊只能在马群趟开的地方才能见到草地的踪影。没有吃的,没有用的,整个冬营盘陷于极度的困乏和艰难之中。在危急之际,奥托斯楞额吉毅然地出发了。她带着我,穿越百十多里的茫茫雪原,去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买食粮和日用品。

那是个罕见冬天。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靠着一头骆驼,靠着一种毅力,额吉勇敢地与寒冷和冰雪搏斗,凭借着对地势、风向和积雪影响的正确判断,绕过一道道冰山雪壑,闯过一个个艰难险关,日月兼程,最后终于到达了公社……多年以后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勇闯百里雪原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有个闪失就会轻易冻死,而额吉还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呵!

 

 

巍巍长城像一条线,不知是把祖国北部的草原和中原分开了,还是牵连在了一起?草原和中原历史上常常履行着不同的职责,而明显的差异让它们各呈异彩,交相辉映。对于知青来说,来到草原之后,对于中原与草原,农耕与游牧,城市与边疆之间的差异就有了太深切的体会。当时,流行着知识青年到农村牧区去的大潮,而北疆草原是一片下乡的热土。于是,勤劳善良的牧民就成小知青们草原生活的监护人。

奥托斯楞额吉一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茫茫的草地,正是城里来的学生“向贫下中牧学习”的对象。那时,正值中年的她,受大队之托,在远离群体的吐谷儿合经营着集体的改良种畜。

身条颖长、高大俊逸的良种马,枣红色,大蹄掌,比一般的蒙古马高大许多。几头三河牛,黄白花,也是高高童乐园大大。这三头牛一匹马,是当时阿尔山宝力格草原的宠物,寄托了草原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几个远道而来的高贵客人,每天需要有人精心地伺候:喂草,喂料,饮水,散步,搞卫生······这很让牧人们不习惯。先开始别人喂养的时候,它们一个个都消瘦了。后来到了奥托斯楞额吉手上,无论牛、马,皮毛慢慢地光亮了起来,个头一天天高壮起来,也更有了撒欢的劲头儿。

茫茫草地,差不多一平方公里只有一个人,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远离浩特和人群,孤零零地守着那几头特殊的牲畜一,那是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毅力呵!

每天,每天,一匹马、三头牛的岁月,却让奥托斯楞额吉过得有滋有味。她不觉得苦,也不觉得孤单,她品尝的是大家对她的信任和集体给她的荣誉。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知道自己应该把这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作好,否则就是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枣红马一天天长得水灵和帅气起来。它高昂的头,常常仰望着苍穹,像是期望着奔腾,又像是对远方故乡的无尽向往和期盼。谁说不是,有奥托斯楞额吉和阿嘉这样的好主人好伙伴,它生活得不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终于可以见到细长高大的改良品种骏马了,每一个牧民甚至都以能驯服和骑乘这样的马而为自豪。

一座蒙古包,一片荒草地,几辆勒勒车,就是奥托斯楞额吉的陪伴。几十里没有人烟,春夏秋冬都交给了一匹马和三头牛,这就是阿拉善宝力格的奥托斯楞!

那年,队里要选择两户牧民到大队的古吉尔梦合农场去,奥托斯楞额吉又被选中了。于是一个当地地地道道的牧民拿起了镰刀、锄头。

任何新的尝试都需要勇气和智慧。不知奥托斯楞额吉对草原的基础建设,打井、搭棚、盖圈、种地有多少理性的认识,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而今却要改变,这的确是一种人生改变。其实我知道,额吉的选择是出于对新社会的感恩,对大队的支持。

她常常记起旧社会自己的苦难,她也常常记起是新社会给她解脱了苦难。她应该感恩,再难再苦、再不如意的事情,她都情愿承担。假如不是这样,一在那个风风雨雨的年代,有哪个牧民愿意离开朝夕相伴的畜群,去厮守那陌生的耕地呢?

古吉尔梦合是一片流着小河的开阔地。雨水季节常常会把来往的车辆陷进沼泽里。北面、西面环山,长满了遍野的山杏树,还有几棵大榆树长于其间。那是还有狐狸和野狼常常出没。

那里很早以前就有一眼井,听说在军用地图上标着它的位置。这里最兴旺的时候,打过三眼井,种过四百亩地。我曾在那儿当过场长,直到如今还都有人称赞奥托斯楞额吉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打井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是用镐头一块一块地刨起冻土,一直刨下去。刨冻土要用力气,又要使巧劲,一镐下去,只是一道白印,所以一定要瞄准一个点,接连几镐,随着匡匡的震撼声,大块的冻土才能被震裂、刨下来。如果镐头刨不准,每一镐都只是一个白印,就白费了力气。这样的力气活,奥托斯楞额吉当然是干不了的,但是,喝着她熬的茶,吃着她做的饭,听着她鼓励的话,年轻人的力气就仿佛用不完。那时奥托斯楞额吉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一双挤牛奶缝皮衣的手来作农活,实在是太难为她了。但有她的守护和支持,就是对年轻人奋斗的认可和鼓励!

冬季打冻井,砌好石头,春天开冻,就是一眼筒直水旺的好井。古吉尔梦合种地、打井、盖房子,奥托斯楞额吉都参与其中,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

 

 

历史总是一页一页地翻过去。草地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乌珠穆沁草原也在变化着。

没人能想到,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把牛羊和草场按各家的人数分给各户的时候,奥托斯楞额吉却失去了牧民的身份。原因是她的两个儿子先后有了工作,成为大队集体之外的人。小儿子,后来失去旗供销社的工作,再回牧地的时候,草场早已分完。额吉一家似乎已经无缘那绿绿的草地。后来,终于有了补划草场的机会,但划给她家的却是无水源草场,于是额吉不得不离开了草地,这或许是她永远的遗憾

有几年,小儿子租赁别人的草场,经营了不多的牛羊。额吉便从大儿子住的乌利亚斯太镇,轮回地来往于城里和牧区。镇上的条件虽然好,但草原却永远是她的家。她留恋那片草地的牛粪味,她习惯那片草地的泥土香。

小儿子后来还是离开了牧场,听说现在在嘎达布其口岸做工。我回牧区还专门去看过他,他生活得不富裕,但却很乐观。如今,额吉住在旗所在地的大儿子家。额吉的孙子很有出息,在乌利亚斯太镇开了个民族用品店,回草原看额吉的时候,我去观赏了额吉家的民族用品商店,里边甚至还制作和销售马头琴,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还有民族服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额吉除去来往于城镇和草地之间,也多次到蒙古国会见自己的亲人。开放、开发的年代,她享受着安祥、幸福的晚年。

城镇好,可还是放不下草地。小儿子不放牧了,但那里有孙女的家,只要有人有时间,她总要去那里的。

多次往额吉家里打电话,常常是说她又去牧区了。

过去四十年了,我和其它知青都几次去看过她。

同一个组的阿嘉,现在也七十大几了。身体却也硬朗。她的三个儿子都在经营着牛羊,兄弟三人草场连成一片,成为阿拉善宝力格的牧业大户。阿嘉治家有方,子女们也有出息。她家的接羔棚圈像人住的房子一样敞亮,她家的牛羊得到了足够的关爱,比别人家的强壮。

轰轰隆隆的矿山开发声和忙忙碌碌奔跑的汽车声,也许在打搅着草原的沉静。柏油路修通了,石油、一〈铁矿、煤矿、银矿、钨矿、多金属矿开采了,工业化的进程在铿锵有力地行进着。草场要出现矿坑,厂房要冒出黑烟,一边是建设的兴奋,一边是破坏生态的忧伤,这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独特篇章。

乌利亚斯太镇附近的造纸厂曾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厂把大片的水源污染了。牧民申诉,知青奔走,媒体呼喊,几经周折,造纸厂终于关门走人。不讲环保,草原就不给它位置。

阿拉善宝力格草原的东部紧连着朝不楞,这里的多金属矿正在开采。这个名贵的矿品,被命名为锡林郭勒矿。为了矿山的开发,先修通了油路,又开通了电路。阿拉善宝力格的牧民看到矿车在奔跑,也享受了通路、通电的便利。隆隆的矿石加工车间,隐现在草原深处,矿坑和道路旁栽满了杨树,生态像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草原在变化。像是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手在强有力地推动着。有几句埋怨也罢,有几许享受也罢,总而言之,好象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固守单一的游牧生活看来已是不可能,工业化的篇章一经揭开,就展现出无比诱人的魅力。

锡林郭勒民歌《宝力根套海》唱到:

宝力根套海是我的家乡,

住着年迈的阿爸和阿妈。

黎明前越过那温都尔桑吉山岗,

日出前要拜见阿爸和阿妈。

 

阿爸、阿妈走过的路已经成为过去。儿孙们要记住她(他)们,却要走自己的路。

奥托斯楞额吉和乌珠穆沁的牧民们在见证着过去,也在展望着未来。未来是属于子孙的,哪一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孩子们着想呢?

祈祷苍天,赐给儿孙后代一个吉祥、幸福的未来。

在要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我想真诚地问候奥托斯楞额吉、巴代阿嘉、前德门额吉、大阿拉希、劳布僧、帕嘎与那片草原上所有的勤劳善良的牧民们,也想真诚地祝愿和牧民一起把汗水和青春撒在草原上的林澐、齐英、李仿地、蒋镇海、詹振申等知青们,还深深地怀念那木和阿爸、嘎拉登、照德巴、阿拉希和所有把生命和爱留给了草原的人们,愿他们永远与草原同在。

祝愿草原永远吉祥,祝愿祖国平安兴旺!

 

 

 

 

       带知青的牧民额吉奥托斯楞 东乌旗额仁高比公社阿尔山宝力格大队牧民

       她是相伴乌珠穆沁草地86年的草原母亲。

在新中国成立前,她在瑙音家做苦工。解放了,她得到了新生。她满怀着感恩和回报之情,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她爱祖国,爱劳动,爱党,爱人民。把心血和汗水洒给草原,把养良种畜、种地和培养知青作为神圣的责任,用善良、勤劳、智慧编织了草地的漫野的花朵!

她的温厚、坚毅、宽广、善良精神的世界,把草原装扮的多姿多彩!她以一个普通牧民党员的生活和情怀揭示了草原的发展和变迁。

她有城里和牧区两个家。儿孙们已经开始了城镇的生活。城市是她的梦乡,草地是她的家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