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毛主席的故居,是多年的夙愿。今年终于成行了。想到韶山、长沙,首先涌向心头的就是橘子洲头。主席的那首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柯争流。”“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让人一睹那个时代革命青年的风采。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振聋发聩的设问,足显革命党人不寻常的抱负和志向。
一首《沁园春.长沙》,荡气回肠,字字千钧,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学子的远大志向和报国情怀。九十三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不忘初心,追溯既往,追寻前辈是从哪里出发,我们又行进在何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遥想当年,毛主席主办《湘江评论》,发动驱张运动,点燃安源星火,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壮志比天高!历经二十四年的卓绝斗争,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走向富裕文明的中华崛起之路,几多慷慨,几多迷茫。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相继离去,他们的未竟事业等着后辈们去完成。革命的年代伴随着血腥,和平的年代也折射着刀光剑影。战胜不拿枪的敌人,不在糖衣炮弹下跌倒,这场没用硝烟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要去看主席的故居,要去看主席壮志高歌的橘子洲头,我们准备好了吗?《沁园春.长沙》的意气风发,慷慨豪迈,还能让我们看到当年诗词语句的踪影吗?要到当年的橘子洲头,对接那个年代的豪情壮志,我们会如愿以赏吗?
展翅高飞的航班徐徐降落,几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便从锡林郭勒大草原来到了毛主席青年时读书的长沙。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赶到橘子洲头,这是此行来长沙仅有的一个观光点。赶到橘子洲头,一览湘江的滚滚水流。此地、此水,大概还大致保存了九十年前的模样吧?追想当年,作为血气方刚的青年学子,长沙师范的学生青年,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和军阀当道的社会,报效家国,他们发出了年轻一代的呐喊。
湘江水也许还记得他们的铿锵话语,橘子树旁或许还留有他们的脚印和身影,橘子洲一定还深藏着他们的志向和呼声。作为后来者,缅怀前辈,我们也无不有几分心情激荡。虽然,在我们的心底,橘子洲头应该更高大壮阔,湘江水应该更澎湃汹涌,橘子树应该更灿烂挺立,这些都不是那么重要。我们感受的是老一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
踏上橘子洲头,面对湘江,正在塑建毛主席的大型雕像。有几分凝重,也有几分潇洒。头像象是在安源煤矿搞工运时期的,彰显了学生运动转入工人团体的岁月。那时,中国共产党人发起的革命运动只是星星之火。那时的年轻的毛主席脸上是没有长痣的,雕塑家却添上了痣。说是征求了毛家家人的意见,把毛主席中年以后才有的痣,国人熟知的毛泽东痣,体现在了塑像上。这么作妥当吗?后人对伟人的缅怀和塑造应该是遵循原貌为适宜吧?
下午到韶山参观。大山环抱的村庄,土墙建造的农舍。小小的水塘,山坡上陡立的零碎农田。拥挤着的大山和窄窄巴巴的农家小院,浓缩了伟人的童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大英雄,毛主席已经永远地留在亿万人民心里。如今,韶山的小广场上耸立着毛主席的铜像,络绎不绝的人群,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老人家鞠躬,献上灿烂的花篮,缓缓绕铜像一周,寄托无限的敬仰和哀思。
毛主席由一个大山里的农家娃和一介书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卓绝的功勋。他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从长沙到井冈山,从延安到北京,使共产党人的精神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前程,有了光辉亮丽的未来。对接橘子洲头。不忘初心,圆梦中华,我们一定会永远牢记!
201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