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鬲(北石)的头像

古鬲(北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9
分享

《痴谜记》

年过得多了,自然就像上嘴唇碰着了下嘴唇——变得麻木而没感觉。儿时那些放炮的乐趣,穿新衣的兴奋已淡如白水。亲人聚会上无谈资下有代沟,只剩了应酬和亲情的一次检阅。

现在日子好过了,每到过年哪个不是看见肉摇头,闻见酒晃悠?在这偏远小镇,除了“搬砖垒城”,再想要找点儿有利身心,有趣有味儿的事儿就不太那么容易。对我这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来说,还能找到的乐趣也就只有猜谜了。

想想打爱上这个“非主流文化”到现在竟也有二十多年。一到猜谜季,家里人讲话:“心也早就飞了”。早些年的猜谜游艺会都是由旗里的群艺馆组织,每次参与的人不是很多,但还是能给一群人带来不少欢乐。印象最深的是新潮艺苑那次——人最多、气氛最好、也最尽兴、奖品也不错,虽然只是塑料盆、牙膏、香皂、毛巾之类的小用品,但其中的快乐足以让我回味好几天甚至直到现在。因为去的早,我收获丰盛,塑料盆就得了十几个,小物件更是提了一兜,到后来都不好意思去领了。回到家还品味琢磨了好几天—想那些熟悉的老面孔也都和我一样乐在其中吧。

爱猜谜是打小的,那时总爱拿着谜书研究,什么会意法、反射法、溯源法,什么卷帘格、徐妃格、粉底格,猜法多样,我经常沉醉其中,乐此不疲。猜谜的过程既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精神享受,还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和智慧,更增长了知识,收获远不止得些奖品那么简单。因为喜爱,所以痴迷,在高中时还办了一份《苔花》的谜报,经常自费出些奖品,可惜毕竟是少众又不是什么主流文化,就没有坚持下来。

在山西时,一次银行猜谜,我一口气得了十几个红灯笼,以致银行的人都开始翻白眼儿,没办法,只好撤兵,把灯笼都送给了外面的小孩,竟也收获了意外的快乐。

那年在哈尔滨,从江北到江南,开车跑了好几趟。文化名城中猜谜的地方很多,算是足足的过了把瘾,收获了元宵、啤酒、书、笔记本一大堆东西!但加起来也不够一次半程的油钱。重要的是猜谜时沉浸其中的那份乐子,虽然在外面冻的够呛,还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烟抽掉若干,脑细胞死伤无数,但精神层面的拔高和兴奋却无法言语。

那次大哥店里搞活动,我拿他店员的名字和产品出了些谜语,结果大受欢迎,气氛空前热烈,老头老太太们都很兴奋也很开心,在众人笑过后,我心里也很美乐滋。

大前年没找到猜谜的地方,我心里那个猴急啊、失望啊、各种的难受啊!无法形容,感觉这个年压根儿就没过好。只好自己出了一大堆谜语,自掏腰包去公园里摆开架势、拉开场子,凑合享受了一回。

这两年,想猜谜就要从农村驱车四十公里回到街上,因为不知道准确时间,每次都要跑两三趟。每遇猜谜季肯定会失眠,一晚上兴奋得睡不着,有时会拿着谜书恶补,想来出谜的“武功”再高,也惧怕我这“临阵磨刀”。

最近几年明显感觉谜会没那么精彩了,不是谜语质量不高限定数量,就是奖品差,基本都是拿着谜书或是上网查,再就是出的谜语不严谨,让人大海捞针没处下手,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谜会越来越没感觉了!兴冲冲的、乐颠颠的、大老远的!换来的却是悻悻然的、寡味的、各种的……

现在总是琐事缠身,每次误过了猜谜,就只能无奈地在心里七彩斑斓想着它的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