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漠闲云(内蒙古)
秋风瑟瑟,冷雨霏霏。碾过坎坷泥泞的草原小路,穿过氤氲缭绕的雾障封锁,应昌故地重寻。
满目残垣断壁,废础旧基,碎砖破瓦,荒草萋萋。远处,几棵孤零零的大榆树上不时传来了阵阵低沉沙哑的乌啼。这就是昔日繁华昌盛的应昌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应昌路遗址”玄武岩大理石石牌上几个赫然大字映入眼帘,不尽的遐思顿然被扯回。
应昌即应昌路,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辽称大水泊,金称鱼儿乐)东畔。元初弘吉剌氏特薛禅之长子按 陈附马招降辽金贵族并掳掠来工匠平民安置于此。于是 达里诺尔地区渐有“人烟聚落”。后来附马、公主又于湖东建离宫,为驻夏之 所。1270年八月,弘吉剌部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忽必烈之女囊 加真公主,要求在本藩驻夏之地答儿海子兴建城邑 的奏请获得恩准,并赐名应昌府。1285年升 格为应昌路 ,归元中书省直接管辖。
弘吉剌氏是当时赤峰地区最大的领主阶级。因征战有功,1214年(太祖九年)成吉思汗下诏将今河北围场县北部至克什克腾旗塞罕坝一带、达里诺尔周围地区和今赤峰市翁牛特旗部分地区及锡林郭勒盟的部分地区赐封给弘吉剌氏特薛禅长子按陈作了封地。有元一代尽管他们在中原地区另有采邑,但作为弘吉剌氏的基本领地,一直是在这片土地上。
相传弘吉剌氏先世出自金瓮,生多美女,必择贵族嫁之。成吉思汗九岁时,随父亲也速该离开斡难河边的牧地前往母舅家斡勒忽讷惕部求亲,途中遇到了弘吉剌部的特薛禅,并同他的女儿孛儿帖定了亲。数年之后,成吉思汗去娶回了妻子孛儿帖。从此弘吉剌部与蒙古气颜部世代联姻的这种联姻关系,就使以特薛禅为首领的弘吉剌部与成吉思汗家族的关系极为密切,弘吉剌部成为皇亲国戚,享受极高的政治经济待遇。
弘吉剌部世代“生女为后”,“生男世尚公主”,在国戚中地位最尊。至有元一代弘吉剌部女为后妃者21人,其中15人为皇后;尚公主者19人,其中有11人袭封王位。忽必烈夫人察必就出生在达里诺尔湖畔。
在元代,“宗室附马,通称诸王。”因此,“诸王”这一 称谓除宗室外,还包括皇戚国舅。元朝统治者把一字王鲁王的封号授予弘吉剌部首领。按陈死后,弘吉剌万户由子纳陈的后裔继承,食邑在济宁路,属古鲁国地,所娶公主都封鲁国公主。
成吉思汗建国令就将“护卫军”(即“怯薛”)扩充为一万名,其职责是保卫大汗金帐和分管汗廷各种事务,大汗亲征时跟随作战。“客失克田”即怯薛,“克什克腾”旗名即来自怯薛之称。由于世为鲁王及鲁国大长公主等居地,故应昌也被称为鲁王城。
1358年红巾军攻陷大都(今北京)后,元顺帝妥欢帖木尔率王妃太子与众大臣北遁上都,上都沦陷后又逃至应昌与明军继续抗衡并组织收复大都。期间应昌实际成为元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高高的台基显示出昔日宫殿的尊贵豪华,排列有序的汉白玉柱础,宛如洒落在草原上的粒粒珍珠,银光闪烁。经年岁月的打磨已使汉白玉微微泛黄,柱础上隽永飘逸的莲花纹依稀可辨。我们在柱础前缓缓停下了脚步,眼前仿佛浮现出应昌路昔日殿宇林立,香车宝马,晨钟暮鼓,商贾云集,繁华盛世的景象。元顺帝妥欢帖木尔携众后妃太子及王宫大臣乘豪华龙舟终日游玩于达里诺尔湖上,《宝盖舞》《日月扇舞》《十六天魔舞》等,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典雅矫健。乐声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笔如丝弦,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据说元代著名的《十六天魔舞》即创作于此时。听戏观舞,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鼎食钟鸣,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应昌路古城墙犹如蜿蜒起伏的巨龙,静静俯卧在达里诺尔湖畔。古城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650米,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元代古城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应昌路为当时赤峰境内主要城镇,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即吸收了汉族先进的建筑艺术,又保持蒙古族民族的特色。内城近方形,四角筑有角楼,壁有东、西、南、北四门。南北二门有高大的楼橹建筑,以南北二门为中轴,由南向北依次布有三进巨大的宫殿群,中间一组规模最大,是鲁王和后来元顺帝主持朝政的地方。宫殿东西两侧布有对称的八座配殿。后面为内室所在,建有仿江南园林的花园区,并有不远千里从江南运来以供王室贵戚观赏的太湖石。大殿以北曲径回廊,亭榭错落有致,均为方形,亭榭以北有琉璃瓦建筑。中央建筑群西北隅和东南角,各有一院落建筑。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宫殿,邸宅,园亭,寺院,佛塔的建造,建筑物上的壁画,图案,门楹窗楣上的雕刻,各种陈设物和用具的装饰,都显示出当时的绘画和造型艺术,吸收了各民族的风格与技巧,并有所发展与创新。元代诗人杨允孚曾写诗道:“东城无树起西风,百折河流绕塞通。河上驱车应昌府,月明偏照鲁王宫”。
蒙古族是能骑善射的马背民族,以武力征服天下,十分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经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各种活动,尤其是在祭敖包之后,仅应昌府内就有御封的五大“海日罕”(敖包)分布在东、西、南、北、中。
应昌路是随着元帝国的崛起而建立的诸多重镇之一。 明朝的建立,应昌路非但没有从地图上消亡 反而一度成为北元的都城和前哨阵地,巍然屹立于草原之上。 元帝国败亡后,明朝在这里又设“清平镇”,后因一场大火焚烧殆尽。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应昌路经历了多少岁月风霜雪雨的磨砺雕蚀,也见证了诸多人间恩怨情仇与繁华没落。块块残缺的石碑、柱础铭刻着元帝国辉煌的印记,座座亭阁台基、断壁残垣诉说着应昌路的兴衰荣辱与凄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