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漠闲云(内蒙古)
我的故乡内蒙古好鲁库种羊场,是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的县处级国营重点种畜场,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500个重点项目之一。当年来自天南地北四面八方的能工巧匠纷纷聚集到了这里,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又与当地习俗相结合的独有千秋的餐饮文化和习俗。
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崔喜、孙兰英等几个师傅便就忙碌起来。他们用场子自己生产的小麦粉,加入盐、水等原料开始和面。和好面在放到三四米长,一米左右宽的大案板上,用手反复的揉捏甚至摔打,将面尽量揉均匀后将和好的面放入大瓷盆里醒一个晚上。第二天取出后用刀切成两寸来宽的大条,在大盆里顺着边沿往中间一层一层盘成圆形。每层中间要撒些面粉,防止粘连。再将粗条状的面条盘成细条,然后将缠好的面放入醒面箱里再醒5到6个小时。师傅们说“只有醒的好的面才能更有弹性,拉得更细”。接下来师傅们用两根木杆将面上下挂好,上面的杆子挂在院子里的两米多高的架子上。师傅们拉着下面的杆子均匀用力往下拉,“哗--哗--”直至将面拉到粗细恰到好处的程度。再放在那里晾晒一段时间,待面干后用刀切成15厘米左右长,一把一把用包装纸包好就成功了。
当你走近晾晒的小院,一排排挂满了面的架子整齐排列着。微风吹来 片片银丝宛如白练腾空、银河倒泻的瀑布,波澜壮阔、气势非凡;又似千丝万缕、源源不断的春雨,荡气回肠、柔情缠绵。
“汤饼一杯银线乱,萎蒿数筋玉簪横”。师傅们纯手工制作的挂面口感细腻滑顺,味道鲜美浓香,配方独特、选料上乘、无添加剂,工艺精湛,堪称一绝。细腻而富有弹性的面条在舌尖上跳跃,浓郁的清香与醇厚的口感完美结合,仿佛在口中演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每年进入腊月,是好鲁库杀年猪的旺盛时节。知名的几个师傅便成为最繁忙的人物,请他们帮忙提前一个月就得排号预约。一大早做好各种准备后,只见几个彪形大汉将猪圈门子稍稍打开,大肥猪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往出走时,一人涌上去先擒住后腿并掀起,其他几人立即蜂拥而上,薅猪鬃的,抓猪耳的,揪尾巴的,大家共同用力将猪摁倒在地。用早已准备好的麻绳将嘴头和四蹄捆好,再抬到一个架子上。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结束,“哗——”鲜红的血液也已流净。之后,一个师傅在猪后腿上割个小口子,“呼——哧——呼——哧——”俯下身子用嘴大口大口往里吹气,旁边一个人还抡着擀面杖敲打着,顷刻间猪的全身鼓涨了起来。于是几个人将猪抬到早已烧开了水的一口大锅上,用滚烫的水徐徐浇着猪身,随后用一个铁刮板“咵——哧——咵——哧——”地刮起猪身上的毛。三四十分钟功夫,猪身上黑黑的“衣服”已脱去,肥硕白嫩的胴体展现在面前。只见师傅们又在胴体上撒上碱面,一边浇着水,一边用粗糙的石头反复推磨冲洗,一会儿就冲洗的干干净净。与此同时,另一个师傅将猪肠放上酸菜汤或食醋等反复抓洗,直到干净,再将已经接好的猪血放上荞面、韭菜花、味素、盐等调味品调好,而后灌入猪肠中…… 这边的师傅早已将猪的大“血脖子”割下切好放入大铁锅里,然后边煮边往里面放已经处理好的干白菜,加水和调料,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下入锅中,烧至肠子卷曲后,用漏勺捞出放在锅内炖好的菜上面,再往锅中汤汁里调入味精,最后撒上香菜节,随蒜泥、辣酱等调味品一起上桌即成。杀猪菜肉嫩汤鲜,肥而不腻,开胃解馋。好鲁库人很讲究,并且还有个习俗,东道主杀猪的时候要将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甚至一个村的人都请来品尝杀猪菜,左邻右舍的邻居还要每家送去一小盆。一个猪一顿要吃去几十斤甚至更多,乃至出现过有的家猪小点的竟被一顿全部“消灭”的情况。
进入腊月或中秋和国庆节的前夕,崔喜、董顺等师傅和他的同伴们又开始忙碌着做起各种糕点来。只见他们将面粉、猪油、素油、白糖等原料分别混合成团,醒一段时间;将油皮、油酥各分成若干等份;再将油皮擀开成圆形;包入油酥后捏紧,收口朝下放好;用擀面杖将油酥皮擀长;向下卷起来;依次做好,静置松弛20多分钟;把醒好的坯子拿一个,收口朝上,用手按扁;再次擀开成长条;自上而下卷起来;再从中间切开,分成两段;切面朝上压扁擀圆;翻面包入绿色豆沙馅;捏紧收口;依次做好,排入烤盘;用炭火烧的烤箱预热180度左右,约25分钟左右金灿灿的糕点出锅了。 好鲁库的师傅们独特的技艺和用这里独有的芥花油、小麦面粉烤制的蛋黄酥、芙蓉糕、麻花、甜枣、麻叶、芝麻酥等香甜可口、芳香诱人;尤其是师傅们做的“麻叶”晶莹剔透、甜润绵长;“大片酥“”金黄醇香、酥甜无比。中秋节前夕烤制的月饼更是品种齐全、琳琅满目,青红丝的、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山楂的、蛋黄的、奶酪的、红皮、白皮等等应有尽有。月饼上的图案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赏天上月,一品人间情”的传统文化,漂亮之至、美轮美奂。翩翩起舞的“嫦娥奔月”、婀娜多姿“仙女散花”、什么“双喜临门”、“玫瑰醇香”、“莲花幽雅”、“牡丹竞秀”等等,同时还有虎、龙、鹿、凤等动物图案,甚至是什么馅儿的也表现在图案上。记得当年旗政府大院的好多人都非常喜欢好鲁库的月饼,每年中秋节前夕都得回去给大家采购一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品尝着师傅们亲手做的月饼,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从而更能体会到大文学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
舌尖上的醇香美味,在故乡的春夏秋冬中历久弥香,回味无穷,凸显了她餐饮文化独特诱人的魅力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的辉煌。流淌在故乡舌尖上的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夜不能寐,常常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