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杰的头像

张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5
分享

汨汨热水汤

“热水汤”是一个温泉的名称,当地人将泡温泉去都称做“到汤上去”,后来这里又称“热水塘”成为了一个地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不知道与它结缘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一种偶然,可以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曾先后两次与它结缘,并在骨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的烙印。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刚刚走出初中校门的我与同学们,由于当地没有高中学校,继续求学受阻,犹如初生的牛犊找不到了母亲,我们开始没有目标的东跑西奔,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初中一同毕业的三十多人,一部分被迫弃学。欲继续求学的,托亲戚靠朋友,我们五六个同学最终到了当时的“热水人民公社”的热水中学读高中,其他同学有到广兴中学、红山子中学的等等,大家终于圆了继续求学的梦。

清新舒朗、依山傍水。一条青灰色砂石路横贯东西,将本不大的小镇切割成一分为二,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大多数在道路北面,而综合厂与民居等则在南面。我们的校园坐落在小镇东北侧的山脚下,在伟岸挺拔白杨树的簇拥中,几排红色的或青色的砖瓦房昂然矗立。校园前排古色古香的青灰色瓦房便是我们的宿舍。两排偌大的“对面炕”,足足容纳下了我们班20多位男同学。

我们是幸运的,几位老师都非常棒。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不久的李培元老师,浓郁的眉毛间深深刻着坚毅老成的“川”字纹,操着一口标准的京腔,讲起化学课来滔滔不绝,行云流水,犹如饱经沧桑的老人在给周围一群小朋友们讲述着诱人的故事,让人在生动有趣的况味中汲取到非同一般的知识营养。放学后还经常让我到他的宿舍给我“吃小灶”,什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机物无机物的特性等等,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数学老师梁维新,白晳的脸上架着一副斯文的眼镜,儒雅的动作,幽默的语言,给数学课增添了许多兴趣。从未见他上课时带教案,记得上“三视图”课时,只见他从洁白的半袖衫的衣兜里,用中指与食指轻轻夹出一根粉笔来,在黑板上手腕一转,一个标准的几何圆形,出现在同学们眼前。“哇--真厉害!”我心里暗自思忖着。羡慕的目光紧紧盯着那里,好像怕什么东西跑掉似的。

像禾苗渴望阳光雨露,在朦胧的世界里,追求真理的光茫,在知识的渴求中,崇尚人生梦想。同学们自发地组成了学习小组,课余饭后开始“啃”《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帝国主义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杜林论》等马列原著。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大家讨论、探讨着一些抽象而又具体似懂又非懂的一些问题。你一言我一语,在迷茫中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一些知识。在放飞想象中启迪思维、指导行动、拓展视野和培养人文素养,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犹如即将驶入茫茫大海的船只有了“北斗”导航,奔驰在高速路上的汽车前方发现了指路牌,明确了航行奔跑的方向,从而为实现人生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学校的后山坡上布满了行行整齐诗句般的梯田,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渠横贯东西,宛若飘带般的淙淙渠水沿着山腰昼夜婉转歌唱。校田里经常晃动着我们的身影,洒下我们的汗水,农村集体田地也是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阵地。

北国的夏天是蓬蓬勃勃热烈张扬的。太阳的充足光照附之丰沛的雨水,万物的成长像冲上轨道的火箭头,震撼隆鸣着一路高歌,势不可挡。一切都轰轰烈烈张牙舞爪地生长着,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成熟。这天,我们全班人马齐奔生产队辽阔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小苗好似第一次遇到这样热闹场面,纷纷绽开了笑脸,羞涩地垂下了头。同学们在地头一字形排开,一声令下锄头翻飞,尘土飞扬,杂草纷纷倒下,瞬间打蔫而后终为化作泥土。

我从小就生长在牧场,农作物从种到收等整个环节都是机械化来完成。根本没参加过这些劳动,甚至都没见过锄地的场面。我模仿着同学们的动作,在小苗的两侧往前抛出锄头,再使劲往回拉,循环往复。开始还齐头并进,但很快就拉开了距离,不一会儿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头顶无数个氢原子和氧原子燃烧着的大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炙烤着禾苗和我们,原野上的云和风也好像惧怕阳光似的早已藏在了大山的背后。脚底温度急剧上升,血液好似沸腾了,以超常的压力,直往上涌。我的鼻子痒痒地只觉得有几只小虫往出钻,“滴答滴答”鲜红的液体敲打在乌黑的土地上,头部也出现了阵阵的眩晕……我想,这就是经历,经历就是历练和打磨;人生似一棵小树,只有经历风霜雪雨的磨砺才能成为参天大树;岁月只有在点滴的积累中沉淀,人生才会愈加多姿多彩。

骄阳给大地镀了一层金,金色的山峦,金色的土地,金色的校舍,金色的玉米。秋天的爽朗热情瞬间浸染了校园,黄澄澄的玉米煮满了两口头号大铁锅,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开肚子使劲吃。金灿灿的玉米咀嚼起来,香甜可口,余味悠长,与平时天天吃的“黄金塔”(用玉米面做的一种面食)似乎有天壤之别,其实都是一种东西,只是换了做法和口味而已。

“泡温泉去啰!”星期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扑向那里。仅有的一所公办疗养院的红砖房里,蒸汽袅袅,嘈杂阵阵。硫磺味,汗泥味,臭脚丫味,还有不知道什么气味拧着劲往鼻孔里钻,令人阵阵作呕。滚滚热浪像恶犬直往人脸上身上扑。偌大的一个水池里横躺竖卧着个个裸体,泡着的人们一个挨着一个,挨挨挤挤的。我还不习惯,洗下卫生澡赶忙“撤退”了。

户外的天然汤池却别俱一格。绿草茵茵中,一泓直径大约有四五米左右的大土池,像镶嵌在大地里的半个皮球壳,蒸汽腾腾,清波荡漾。细心聆听“汩汩”的泉水声微微入耳,浓郁的硫磺味和硫化氢味肆无忌惮地冲来,呛得人直流眼泪。坐着的、躺着的或半躺半卧着的,泡在温泉中,“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追求温泉疗效的人们还将带着温度的黑泥糊“啪啪”拍到膝盖上,肚皮上,肩膀上,乃至全身上下都糊满了黑黝黝的泥巴,犹如一尊尊泥塑在那里,只有两只眼睛还萌萌地瞪着。沐浴在水温适宜滑腻润肤的泉水里,仰望天空,蔚蓝高远。片片白云,千姿百态,像羽毛,似棉絮,如薄沙。此刻,犹如乘上飘浮荡漾在蓝色湖泊中的轻舟,伴随着水波的涌动,顷刻体会到“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的那种意境。微闭双目,感觉到温泉的氡氟镭钼锂等各种元素,穿透皮肤,渗进肌肉,钻入血液。飘飘然瞬间除却了一身的疲劳和烦恼。悠悠中仿佛进入了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幽静安逸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就像它温润的汤水里蕴含了那么多元素一样,热水汤饱含了无尽的故事,岁月的苍桑赋予它那么多的传说。克什克腾旗温泉蒙古语称“嘎拉德斯汰”,意为“火热的圣水”。《蒙古游牧记》中的旧称是“哈尔达苏台”。民间相传一千多年前,有一个叫嘎尔灯拉喜的僧人,为了选建寺庙的地址,走得马病人乏。来到这里,过一道小溪时,人马皆陷泥水中,只见马大口饮水,僧人亦捧水欲饮,手入水中发现溪水炽热烫手,饮水后,顿觉神清气爽,疲倦尽去。马亦恢复元气,强壮如初。于是嘎尔灯拉喜喇嘛依山傍泉建起了阿尔善寺(意为温泉寺或甘露寺),挖井成池,砌石设浴,四方百姓慕名而来,不顾路途遥远,或跋山涉水,或驱车乘马,或携带蒙古包,纷至争浴,治病强身,沐浴祛疾。

登上热水汤后山,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榆树吸引了我的视线。树枝上翩跹起舞的红绸条,似团团火焰在微风中跳跃舞动。它寄托了多少善男痴女虔诚的期盼啊!人们祈盼家人平安顺遂,健康长寿;祈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年轻人爱情甜蜜,事业腾达。当然,也为纪念一个人。相传很久以前,热水汤附近有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猎人。一天,猎人外出狩猎时远远看到了一只白鹿卧在地上一动不动。猎人走了过去,发现白鹿腿上受了伤,血流不止,淋漓鲜血染红了草滩。瞧着白鹿忧伤无奈的眼神,善良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他给白鹿包扎了伤口,救回家中给其疗伤,待白鹿腿伤痊愈后放归了草原。白鹿归去间,转瞬变成一个翩翩如仙、婀娜多姿的少女,前来告诉猎人:不久,这里将发生一场瘟疫,会死去许许多多的人,无药可救。那时候,掀开我脚下的石板,便是一泓温泉,在温泉中洗浴,便可兔瘟疫之灾,这件事一定不要告诉任何人。说罢,少女飘然而去。不久,热水汤地区真的瘟疫流行起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们纷纷病倒甚至死去。猎人想起仙女的话,揭石挖泉洗浴,免遭了瘟疫。于是猎人把乡亲们召集在山梁上,告诉大家山下有一温泉,洗浴可治瘟疫。话还未说完,猎人倒下了转瞬间变成了一棵榆树。人们含泪纷纷到温泉洗浴,祛除了瘟疫,众生得救了。此后,为了祭奠救命恩人,人们每年带上白酒、奶食品,水果和肉干等摆放在那棵树下,绕树三周,烧香磕头,祭奠这位猎人,并称此树为“猎人树”。

热水汤,清代曾名“宜浴温泉”。1690年,清帝康熙亲征葛尔丹,乌兰布通之战期间,康熙曾慕名而来热水汤沐浴,现留有“康熙沐井”遗址。沐浴后说“此为圣水,宝似金汤”,并题写“荟祥寺”匾额。民国19年(1930年),西藏活佛班禅九世曾抵热水汤坐汤讲经。

1982年在全国温泉评比中热水汤获甲级温泉第二名,是国内一流的医用矿泉水,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疗养等价值,含有铀、镭、氢等47种化学元素,水温高达83°℃。清澈透明的温泉水滑腻舒适,润人肤肌,淡淡的硫磺味提神却疾。尤其是治疗皮肤病、风湿病效果显著,对肝胃病、心管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一些痼疾可一洗了之,并且具有较好的保健美容作用,老人洗浴后更年轻,年轻人洗后更漂亮,被人们视为“神泉”。难怪热水汤根长大的女同学们个个都漂亮出众,尤其是每个人身后都摇甩着一双长长的大辫子,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二

时光的脚步匆匆进入了21世纪,在汹涌澎湃的旅游大潮中,我被推到旅游管理的风口浪尖,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热水汤温泉并参与策划开发利用温泉的一些工作。可以说又有了与热水汤的第二次缘分。

热水汤温泉主要分布在嘎拉德斯汰河北岸山前洪积扇裙上,分布0.3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孔隙水、裂隙水沿断裂破碎带渗透、循环,在地壳深处受热后,又在导水花岗岩破碎带中汇集,沿裂隙上升涌至地表形成温泉。

“谋定而后动”曾被引用于《孙子·计篇》,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全面规划,勾勒蓝图,描绘未来,让人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了规划,就有了指南,有了发展发向。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请来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的教授来了,中国地质大学的教授来了。旗里就热水温泉开发利用规划问题专门召集有并部门负责人座谈,征求意见。记得当时有人提出要建设古典园林式小镇(康熙在此坐过汤);还有人提议建设现代化旅游小城镇等等。当旗里主要领导让我发表一下意见时,我分析道:旅游的最大亮点应该是差异性。建设古典园林式小镇,我们永远赶不上附近的承德,建设现代化的小镇,我们比不上深圳。我认为热水汤应该与我旗的草原森林湖泊沙地地质遗迹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为互补,以开发利用好温泉为主,打造以康乐疗养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以蒙元文化为主基调的文化特色小镇。这一意见得到旗里主要领导的肯定。规划单位也分别就热水温泉的旅游开发利用开出了良方。同时在申报地质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将热水温泉作为一个九大园区中的重要一个园区纳入其中。

借鉴成功的经验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领导先后考察了甲级温泉评比第一名的北京小汤山康乐疗养保健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利用项目;独具一格的优美小镇阿尔山温泉,利用水温的差异,开发成各种功能沐浴疗养功能区。在机构改革中,全旗赫赫有名的“热水镇”,撤镇建疗养旅游开发区,华丽转型为以发展康乐疗养旅游为中心。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招商引资项目纷纷落地。鳞次栉比的大楼拔地而起。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不断改善,疗养院、酒店宾馆、牧民招待所、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商店等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断完善。

热水汤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和浑善达克沙地三大地貌结合部。古造山运动似乎非常钟爱这片士地,在这里打造出了大兴安岭的最高峰海拔2029米的黄岗梁。黄岗梁脚下的热水汤地区层峦叠嶂,山势险峻,河流纵横。由此穿过的集通铁路路基高耸,隧道密集,桥梁众多,座座高架桥凌空矗立。凛冽的严冬中,蒸汽机车喷云吐雾,烟云氤氲,逶迤盘旋在崇山峻岭茫茫雪原之中,犹如蛟龙出海,纵横磅礴,气吞山河。“鸣一-鸣一-”蒸汽机高亢悠长的汽笛声,划破蒙古高原寂静的长空,唤醒了蛰伏在隆冬中的巍巍群山,“扑腾腾”惊飞了巢臼里正在打盹的苍鹰,震落了伏卧在黄岗梁原始森林树枝上的积雪,雪原中觅食的獾狍野鹿纷纷竖起耳朵,细心聆听那来自旷野尽头的天籁之音,蒸汽机车让大兴安岭最高峰充满了喧嚣和狂放。

国际蒸汽机摄影协会的许多外国朋友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冒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追逐着蒸汽机车,抢拍那惊心动魄绝无仅有的一幅幅优美壮丽的画面。蒸汽机摄影成为热水汤旅游的又一独特的名片。那一年我们与集通铁路公司合作,专门安排了蒸汽机摄影旅游线路,几百名国际蒸汽机摄影爱好者七天七夜“吃住拍”在绿皮车上,颇为壮观。好多蒸汽机摄影的大片获得国际大奖,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年末,旅游局还收到了由国家外交部转来的一封用英文书写的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还提出了一条意见,说中国火车上的厕所全部是蹲位,外国朋友们实在不习惯。我们及时这条意见转给了集通铁路公司。

走进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充满科幻感的LED魔方和5D影视演绎,声光电立体结合,以科技的酷炫和多维的想象力向人们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古火山喷发、温泉形成、披毛犀活动及原生态草原情景,使人身临其境体验到远古蛮荒时代的狂野与原生态。汇集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寓教于乐为一体,让人们在扣人心弦的原始现场,了解独特的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而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

如今,热水汤已是内蒙古赤峰市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康乐疗养核心区,并相继荣获“全国第二大甲级温泉”“优质珍稀温泉”“中国温泉之乡”“银龄游学基地”等称号。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聚焦这片热土,抖音、快手、美篇、微信视频等自媒体更是精彩纷呈,热水汤美名远扬,成为了热门网红打卡地。

那年,同学们聚会我又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排排砖瓦房早已被一群高楼大厦所取代,朗朗的读书声换成了萦绕星空的歌舞乐曲。后山坡上的梯田里也长出了茂密的树林和花草。富丽堂皇的酒店里,我泡在洁白如玉配有按摩冲浪等功能的高档浴盆里,怎么也体验不出泡温泉那种韵味和感觉,清净的泉水没有了滑腻感和硫磺的气味,与洗普通热水澡几乎没有了区别。夜晚的睡梦中飘飘然,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户外的“大水坑”。只是“大水坑”上扣上了一个偌大的透明天棚,外面白雪皑皑、寒风刺骨,里面却鲜花盛开,绿植繁茂,温暖如春。在轻盈飘逸的蒙古长调中,什么中药浴、牛奶浴、鲜花浴等等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水池热气蒸腾,芬芳馥郁。水花四溅的泳池里,靓男倩女划水搏浪,飘浮翻滚。按摩、健身、推拿、拔罐、画展、书厅、餐厅,乃至歌厅舞吧应有尽有。泡在温泉里,仰头望去,纷纷扬扬的雪花似无数只小精灵,在空中翩跹起舞,飘然婆娑。仿佛又看到鹅毛大雪中的北海道露天温泉中泡着的猴子们,个个惬意的脸庞绽放开了雪莲花。在袅袅蒸汽和淡淡硫磺气味中无所顾忌地享着受温泉的吸吮、抚摸和按摩……忽然醒来,一切化为乌有,冲入耳膜的是车水马龙的喧嚣,冲入眼球的“火柴盒”般的高楼大厦和卫生间里盛着半下自来水似的大瓷浴盆,闯入心田的确是五味杂陈。

更为荒唐的是记得那些年,冬季里人们竟然用温泉的水来取暖。办公楼、宾馆用上还不止,排排塑料大棚里种上了各种蔬菜和猴头、灵芝、平菇等食用菌。冬季里大棚长满了绿油油十分诱人的各种蔬菜。蔬菜丰收了,胃口满足了,收入增加了,资源却失掉了。汨汨涌出地面的温泉水再也没有了踪影。

“近几年温泉的水位下降的非常厉害,现在都是深水井提水,由水管所统一管理,定时供水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我立刻陷入了沉思,是啊,温泉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个资源,使其永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和重要责任及使命。

汨汨热水汤,从远古走来,静静地向未来淌去。热水汤以她独具一格的魅力和功能,为人类造福,但我不知道我们还能享用多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