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吃料,不吃草;驮着俺,就能跑。两脚一踩向前冲,双手一握停住了!”
这段顺口溜,是父亲的作品,是用来夸赞洋车儿的优点和功能的。因其朗朗上口,表达也精准,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小孩儿喊着唱着,感染了街坊邻居,也传给了三里五庄的亲戚们。喊的人多了,顺口溜就变成了谜语和童谣。
上世纪60至80年代,在豫北平原的大地上,这段谜一般的顺口溜,大人小孩乳妇皆知。那个时期,洋车儿、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中国人的三大件,是奢侈品,是家庭富裕的象征。谁家能拥有其中的一件,尤其是一辆洋车儿,那就是街头巷尾的爆炸新闻。
我家在农村,拥有了一辆“永久”牌洋车儿,却没有成为新闻,也没招来他人的羡慕。可能是因为这辆洋车儿,不是我家富裕了才买的,只是父亲像捡破烂一样,从我舅爷家淘来的缘故。
舅爷家住县城,他和表叔都是工人。因家离工厂的距离远,上班需要骑洋车儿。但洋车儿是有寿命的,表叔爱面子,他把骑了五年的“永久”牌洋车儿,不能骑了,撂在了他家的墙圪落,又换了辆新的。
父亲看到后,如获至宝,经舅爷同意,父亲用板车把“永久”拉回家。父亲一番捯饬之后,洋车儿旧貌换新颜,死马变活马,竟然能骑了。
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算是村里的文化人,在享受骑行的过程中,总结出这个童谣来。这个谜语般的童谣,成为我一生永久的记忆。
二、
“永久”牌洋车儿的车架子很结实,也很耐用,容易坏的地方无非就是轮胎、闸皮和脚蹬。农村人跑一趟县城不容易,而且卖洋车儿配件的,整个县城,也只两三家。故三种易损件,若被父亲逮着,总是要多买些备用。
记得十岁那年,我个头刚超过28洋车儿的大横梁,就缠着父亲学骑洋车儿。当时,我的双手刚好能摸到车把。在宽阔的打麦场上,我按父亲说的,先用左脚踩着左踏板,接着右脚蹬地,一下一下地用力。等有了速度,赶紧蜷缩起右腿,并让右脚穿过横梁下面的三角型空当,快速踩到右侧的踏板上。然后屁股一撅,双腿用力,头向右前上方伸着,双脚踩动踏板启动齿轮,让齿轮转起来。齿轮带动链条,链条拉动后轮的齿轮,飞转。跟着转的后轮,拉动前轮被迫转动,洋车儿就往前跑了。刚开始学骑时,因四肢用力不协调,眼睛也看不准方向,不是东倒,就是西歪。撞人、撞墙、撞麦秸垛,几乎一启动,就出这样的事故。练的次数多了,才掌控自如一些,直到没了拿捏的感觉,没了身体的刻意扭曲,才算学会了骑行。
初二那年,我个头已超过父亲,可以骑着洋车驮着父亲遛弯了,可父亲却没这个福分。他在秋忙时节,因喝剩饭胃痛,又因无钱医治延误成了胃穿孔,错过做手术的最佳时机,撒手人寰,离我而去。家里没有了顶梁柱,我也差点辍学。在母亲的坚持下,我勉强上了高中。因交不起学费,我不得不半工半读。
趁节假日,大姐夫带我一起收鸡蛋、收骨头,然后,把收来的东西,卖给大的商贩,从中挣个差价。
因此,父亲的“永久”洋车儿,就成了我谋生的工具。姐夫买来两个背篓,找了两根足够结实的木棒,用铁丝把背篓和木棒串起来,固定好后,搭拉在洋车儿后座上。两个背篓,一左一右站在车后座两边,由横在后座上的两根木棒吊着,像是坐在后座上的人的两条腿,只是比腿肥胖了好多圈而已。
我骑着这辆改装的“永久”牌载货洋车儿,开始了我崭新的人生。高考期间,考完英语的那天下午,我走出考场时,发现“永久”不见了。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我伤心至极,次日的最后两科全考砸了。
暑期,听已经到外贸公司上班的高中同学吴桂忠说,收槐米可以挣钱。于是,我就借了同学家的洋车儿,收购槐米。我几乎跑遍了我们县方圆20公里的所有村庄,找黑槐树,与黑槐树的主人沟通,达成口头协议,然后摘槐米,分拣、清理、晾晒,达标后就找吴桂忠出售。大干了一个多月,乖乖,净赚四百多元。我用其中的二百,买了一辆“永久”牌洋车儿,全新的。同父亲淘的那辆,长得一模一样。
次年到省城求学,将近三百里的路程,我骑着“永久”,用了一天的时间,跑完。结果节省了8元的长途汽车费。
求学期间,为了筹集学费和补贴生活,“永久”洋车儿,再次成为我半工半读的谋生工具。
同学们对我记忆最深的,一定是我那个“永久”洋车儿后座上,高高挺起的草把子,以及插满草把子的诱人的一串串火红的糖葫芦!
是呀,一串一串闪着亮光的糖葫芦,和“永久”洋车儿与我为伴,这是我一生美好而永久的记忆。
三、
洋车儿,其实就是自行车。
新中国的工业生产起步阶段,好多工业品需要进口,国人都把进口的东西称为洋货,比如煤油叫“洋油”,火柴叫“洋火”。故自行车在民间,被叫作“洋车儿”,是理所当然的。
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成立,这是中国最早制造自行车的厂家。解放后,“永久”自行车在上海诞生。当时“永久”的知名度,不亚于现在最高档次的奔驰、宝马等代步工具。
“永久”是自行车的品牌,和1950年天津生产的“飞鸽”、1958年上海生产的“凤凰”一样,都是国产的名牌自行车的商品品牌标志。
查资料可知:自行车最早出现在欧洲。1790年,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制成了第一辆自行车。是木制的,结构简单,没有驱动和转向装置,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1816年,德国人德莱斯做了改进,在前轮加了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1840年,英格兰人麦克米伦加装了曲柄,脚蹬可前行。1861年法国人米肖父子在前轮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起名为“自行车”。1869年,英国人雷诺用细钢棒制成车架子,减少自身重量。1874年英国人罗松(劳森)在自行车上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推动车子前进。1886年,英国人斯塔利为自行车设计了菱形车架,装上了前叉和车闸,还使用了橡胶车轮,与今天的自行车样子基本一致了,故后人称他为“自行车之父”。
2012年,中国设计出一款手脚双动力的自行车,集健身与代步功能,完美结合。由此,掀开了自行车历史的新纪元。
据悉,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拥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生产能力。国内自行车产业集群完备,整车制造模式显著。已形成天津渤海湾、江浙沪、珠三角三大自行车集群产业带。
业内公认的第四大自行车集群产业带,地处河北省的平乡县河古庙镇。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就开始成了平乡县河古庙镇的经济支柱。2010年,平乡县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自行车名县”。2020年,平乡县拥有的各类自行车、童车企业,达4800余家,可产童车6000万辆,自行车2500万辆,电动童车6000万辆。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高达56.4%,利润总额为1.6亿元。其中,童车在国内的市场的占有率接近50%。
近来,平乡县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造“自行车名城、新文旅之乡”的平乡新形象,来提高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平乡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正确选择。
而今,虽然汽车和电动车大大改变了人的出行方式,但在低碳、绿色、环保、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人们对自行车的需求,以及自行车作为儿童玩具的不可缺失、不可替代性,已经把自行车的价值,提升到了生态文明的高位。
自行车,除了代步的基本功能,它会进一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新鲜体验和生活乐趣,成为人们心中的永久的记忆。
2022年7月28日写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