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风的头像

朱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8/28
分享

寻访毛连洞

一、

市文联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文艺活动,市作协于8月13日安排会员到“毛连洞”采风。当我看到“毛连洞”三个字时,毛连洞在我脑海里就深深地扎下了根。在我的眼前一闪而现的场景是,毛连洞一定是深山老林里一个幽长、深远的山洞,一个人人敬奉的仙洞。这个洞历史悠久,价值非凡,意义重大,而且这个洞具有阔大、包容、隐秘的特性。这个洞有一种叫人神往、令人惊叹的神秘感,其巨大的吸引力,能赋予我们独特的创作灵感。

毛连洞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洞?

毛连洞与山洞、仙洞、溶洞、洞穴、水帘洞、山顶洞人、洞房有关吗?

毛连洞与洞无关。这是我亲临其境、详细采访之后,发现的。

13日早8点,我和30多位文友乘坐大巴,开赴毛连洞采风。听已到过毛连洞的文友说,毛连洞就是“毛连洞村”。该村是牟山脚下丘陵地带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古村落。抗日战争时期,毛连洞村是红色交通线上最重要的枢纽交通站点。

至此,我似乎明白了,毛连洞是一个有红色基因的村庄。

根据人们的常识性认知,毛连洞的“毛”姓人家,一定最多了。都姓“毛”,毛连洞应该与毛泽东也有关吧。这种喷泉般而出不必思索的自然意识,让我的思绪信马由缰起来。于是,我浮想联翩:我想到了毛泽东伟大的革命的一生;想到了他指挥的太行山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保家卫国的大大小小的战斗。

当我走进毛连洞村,侵染在“毛连洞”的骨髓里之后,这里的人与物,似乎给了我答案。毛连洞村的人家,不姓“毛”,多数人姓杨。难道毛连洞与杨开慧烈士有关?,中国共产党1921年夏成立。这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任书记。此后,杨开慧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负责党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成了毛泽东的得力助手。杨开慧经常往来于长沙市的文化书社、船山学社等党的秘密联络点,传达党的文件和指示,收集工运动态和秘密情报,接待来访代表、照料毛泽东的生活起居等。同是杨姓人家的毛连洞人与杨开慧,在秘密联络点接待、护送人员,传递情报,其工作性质极其相似,只是革命阶段、战斗形式,以及面临的敌人不同而已。

毛连洞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是平原进入太行山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太行山区通往平原的必经之路。在豫北平原,这样出入太行山的通道,只有三条。因此,位居中间的这条通道尤为重要。

抗战时期,以毛连洞村为重要支点的这条连接冀鲁豫根据地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红色交通线,从1940年建线到抗战胜利,共秘密掩护八千多人安全通过敌占区,其中包括刘少奇、邓小平、陈毅、肖华、杨勇、舒同、吕正操等共产党高级别的军政要员。这条红色交通线发挥的血液流通功能,彻底粉碎了日军增设据点、挖壤筑堡,妄图对抗日根据地层层封锁、纵横分割,切断冀鲁豫同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之间联系的阴谋。

二、

大巴在宽敞的双向双车道的S302柏油路上,行至大河涧村的一个三岔路口,车速缓慢下来。向右沿S302可以进山,向左朝盘石头水库方向也可以进山。路的前方,是起伏连绵、翠绿满坡的群山脊背。

上午9点整,车右转进入S302道路右边的一处大院,这院子是九中的校园。院内一排排整齐的红砖瓦房,像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正对院子的大门,有一条通向院子深处的路,路两边每栋房子的红色山墙上,均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几乎占满半截墙的宣传栏。上面的内容都是与革命圣地有关的地名及相关说明。比如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还有韶山、南昌、井冈山、延安、三湾等墙面。院子深处顶头,有半圈占了三面的三层楼房,像是近些年建的。三层楼中间留有一个开阔的大广场。右侧三层楼的右边是体育场。体育场的右侧左前方,有一栋超大的红墙平层大礼堂。远远望去,门楼头上的五角星下面是一行白底红字,上书“鹤壁市红色纪念馆”。

进到纪念馆内,一股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幅幅制作精良、图文并茂的画面刺激着眼帘,在向来宾述说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历史;展示建国以来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奋勇前进,改革开放、谱写华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使命。金话筒讲解员用掷地有声地精炼语言演讲着、解释着。他从第一章日出东方开讲;依次讲了第二章力挽狂澜;第三章星火燎原;第四章烽火抗战;第五章希望曙光;第六章当家做主;第七章历史转折等,这段历史上发生的国家级重大历史事件,结合鹤壁市域内同时段发生的地方历史事件,让听者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想述说共鸣的心得和感受。这阵势,犹如身在历史中的当事人一般。

我想,如果没有阶级斗争,杨开慧就不会被杀害。如果没有日本灭绝人性的扩张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就不会坚持战斗十四年。

自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沈阳,并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开始,中华民族就开始了最伟大的卫国战争。作为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个村庄中的一个山边村,毛连洞村绝不可能独善其身。

上午10点,我们从纪念馆出来,徒步沿着盘石头水库方向的路向前走,约600米,来到了毛连洞村口的一座建于明代小庙处,庙前是一棵可以遮阴的高大国槐。国槐根部用蓝砖砌了一个一米来高的平台。讲解员站在平台上,不顾天热口渴,用洪亮的声音,开始讲述毛连洞的革命故事: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攻陷汤阴县城,国民党县党部被迫迁到毛连洞西上太行山腹地途中的盘石头村。

1938年6月,中共党员闻允志,魏十篇帮助国民党党部成员重新组织县党部,并建立县保安队。

1938年7月,原汤阴县教育局长胡玉麟被省府委任为汤阴县国民党县长,成立汤阴县抗日政府,军事上成立汤阴县国民抗日自卫团,先在大河涧村东边的石尚山上马王爷庙内办公,后来移到毛连洞村,为抗日筹集物资。

1940年除夕,国民党汤阴县党部也移驻毛连洞村。

1943年7月,中共汤阴县委会和汤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汤阴县大队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刘伯承、邓小平等直接关怀下,在毛连洞村成立,邢真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杨羽(即杨征远)任县长兼县大队队长,下设秘书室,财粮科,教育科,公安大队,承审科。

抗战时期,因毛连洞是红色政权所在地,故其成为这条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站更为合适。

1942年8月,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率冀中区党委和军区机关、部队约5000余人去太行,经耿寺、鹿楼、寺湾、大河涧,在毛连洞村歇脚后,顺利抵达太行山根据地。

1944年5月,中共冀鲁豫军区副司令杨勇,山东分局书记舒同等在当地交通员的护送下,从林县来到毛连洞村,又经大河涧、鹿楼、故县、耿寺至汤阴,安全到达冀鲁豫沙区办事处。

1945年,毛连洞村的杨时周与村民敲锣打鼓,到村南券门迎接刘邓大军驻军毛连洞,安排首长刘伯承在村民杨时珍家里吃住办公。

听着讲解员的红色记忆,我放眼四顾,收入眼底的毛连洞,与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里没有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地形,也没有打伏击、打游击的独特之处。相反,净是些来去自由的宽阔地带,农家院落的地势落差也不大。村口是交通便利的宽敞柏油路,由小庙上行,是毛连洞的主街道,道路青石铺设,开阔敞亮。让人心生阔达的是毛连洞中心广场,面积比两个标准操场还要大,中间靠上位矗立着毛泽东的汉白玉雕像。毛泽东高大威武,群山作背,俯视来路,指点江河。人望此景,敬仰之意油然而生,顿感毛连洞的灵性和神奇。

据村民介绍,中心广场叫红色广场,毛主席雕像于2021年3月18日早8点30分落成。雕像基座高1893公分,主柱高1226公分。落成时间及雕像高度的数字,与毛主席的出生时辰对应,充分表达了毛连洞人对毛主席的崇敬与思念。

毛连洞村西的上山道,自古以来就是通向太行山区的古官道。因其是豫北平原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道,故毛连洞村理所当然就成了太行根据地的地下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这条交通线是汤阴的秘密红色地下交通线。因此,毛连洞村的人们,只知道毛连洞有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并不知道路过毛连洞的人是革命战士,是军政要员。这条交通线上设有多个交通站点,毛连洞村成了翻越太行山前的一个最安全的歇脚点。正因如此,才有了战争年代当地军政首脑在此设置治所的决策。

三、

上午10点半,我们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听着他的声音,头顶烈日照,来到村广场南侧大街旁的皂角树下。这棵皂角树枝繁叶茂,高耸挺拔,看上去有些年岁了。它至少亲眼目睹了毛连洞村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人世沧桑。一口同样上了年纪的大钟,吊在其中一根粗壮的树枝上。讲解员跳上树台,右手抓住钟绳,左右摇摆三下,只听“咚、咚、咚”三声巨响,振彻整个毛连洞,钟声浑厚、圆润、深沉、幽远。带来一阵寂静和清凉。之后,是一阵叽叽喳喳的人声鼎沸。讲解员开讲了,不。是皂角树开始向我们述说它耳濡目染的毛连洞故事。

听着历历在目的故事情节,我闯入了《八路军》《太行山上》等抗战剧的拍摄现场,我成了毛连洞人。我时而是一名不解风情的看客,时而是一位能说会道、又会来事的主角;我时而是一个奔赴战场参与惨烈战斗的勇士,时而又成了传递情报、护送过境干部的交通员。当我来到当年首长办公的那些房间,我甚至把自己当成了刘伯承,邢真、杨羽等军政大员。

战争年代,毛连洞村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模范。

1938年,日寇入侵中原时,历任汤阴县政府四区区长、公安局局长的毛连洞人杨福田,积极组织乡民自卫,与日寇在太行山一带周旋。

毛连洞人杨时昌,抗战期间,只身一人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之后奔赴战场,投身革命事业。后来,杨时昌还积极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斗。

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记录名字的毛连洞青年志士,积极参加革命队伍,有的在战争中光荣牺牲,有的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解放战争时期,毛连洞人除了参加解放军,还自发组建了民兵,配合当地的解放军参与作战。

1946年冬,毛连洞人参与了著名的“牟山战斗”。毛连洞20多名民兵,在党员村干部杨时周的带领下,和周边几个村的民兵会合,仅用几天时间,就打垮了驻守在毛连洞,小河涧,张公堰,洪峪等十几个村的敌人,守敌孙殿英的一营兵力,被全部歼灭。之后,毛连洞民兵又参与了人民解放军48团、49团,52团组织的鹿楼战役和汤西战役。

在牟山战斗中,毛连洞的杨时温,杨时楼,杨艮田(杨印田),杨时周,杨新群(杨吉田),杨万祥,杨时秀,杨增田(杨正田)被授予牟山战斗英雄称号。八位勇士的名字,雕刻在鹤壁集九孔桥南端建立的纪念亭的英雄纪念碑上。此碑共镌刻了牟山战斗中牺牲的39名烈士和150多名牟山战斗英雄的名字。时任军区首长陶鲁茄在碑上亲笔题词“永垂不朽”,时任县委书记李延授,县长王大海,副县长王贵新也题了词,以昭示后人,流芳百世。

跟着讲解员,寻访英雄足迹,还原历史真实。我们一个个都沉浸在太行山上的情报传递中,干部护送中,行军打仗中,狙击战斗中,战略转移中,打扫战场中,胜利欢庆中---

我们踩着毛连洞大街小巷的石板路,瞅着毛连洞用石头砌起来的院墙和房屋,享受着一种历史遗存的古朴清幽的美。由于没有枪炮的轰鸣和战斗的呐喊,触景生情,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换了频道。两位文友也仔细揣摩一户古院落门楼上的砖雕,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猜测这是哪朝哪代精湛绝伦的工匠艺术。

四、

毛连洞的建村历史,可以追溯到2400年前。

《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425年,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自耿(今山西河津南)迁都于牟山之侧,设中牟邑,历三代四君,治39年。据考古发现,牟山之侧的中牟邑所在位置,与毛连洞现在的村落位置基本吻合。

毛连洞村曾是赵国国都,《山海经》记载的“谷顶似牟,因以名焉”可为此佐证,可惜毛连洞作为都城的时间太短。

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邯郸之后,中牟邑就开始被废弃、没落,成了古城遗址。毛连洞村南约1.5公里处的山坡上,至今还有保留着长约3公里的用石头砌成的长城和烽火台,据著名长城研究者罗哲文先生于2002年专程前来考察的认定结论说这是战国时期的“赵长城”。

毛连洞中心学校门前有一块题为“牟山村”的石门额,落款为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由门额可证明,在历史上,毛连洞村也曾叫过牟山村。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里将中牟邑的位置明确在牟山一带。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谭其骧、先秦史学家杨宽、历史学家白寿彝等人,均支持张守节关于中牟邑位置的观点。可见,毛连洞村曾真的叫过牟山村。

关于毛连洞曾叫“磨镰洞”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据说,在毛连洞村西山上曾有几股清澈的泉水,汇聚成山下一条小溪,小溪北岸有一处窑洞,上山打柴的人经此小憩时,会喝口清凉甘甜的泉水,顺便也磨一下已经使钝的镰刀,路人把此地叫作“磨镰洞”。此地因树木葱葱、水草之丰,且有大片的土地可耕,路人便选择在此居住,随着来此居住的人增多,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小山村。因“磨镰”谐音“毛连”, 叫毛连洞的人多了,时间一长,这个村就叫毛连洞了。该说法并无考证,因为村西并未发现清澈的泉水和小溪。至于在哪个时期叫“牟山村”,没有史书记载,也无碑文考证,只能是今人不解的谜了。

目前繁衍生息在毛连洞的杨姓人家,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徙出来的。据该支族人《杨氏家谱》记载,康熙58年(1719年)他们才辗转迁徙到毛连洞定居。而此前生活在毛连洞的村人,因无书面记载和碑文考证,无法追根求源。

目前,毛连洞村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古老建筑,有明清两代的窑洞14座,民宅208座,四合院13座,石头房子40座。最早的建于明万历年间,建于清代康熙咸丰年间的,也实属罕见。

四合院的院小房高,青石打底,土砖砌墙,上铺青瓦,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区传统民居风貌。土楼间杂其间,院落设计讲究,端庄大方,装饰华丽,注重雕刻,无论是石刻还是木雕,都很精美。雕刻内容有历史人物,花卉,走兽,古典戏曲等。每座民居,在今人眼里,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又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毛连洞人尚学、乐学,并尊崇代代相传,从清代到民国,村里出了众多教书先生。因此,村里的门楼上所刻门额用词都比较讲究,如“云蒸霞蔚”、“北望恒山”、“福寿康宁”、“晴耕雨读”、“芝兰其室”等。

毛连洞的老宅院上还有“耕读持家”“ 福寿康宁”“映雪读书”等匾额,诠释着毛连洞人读书兴业的家训,彰显着当时文化的昌盛,也形成了毛连洞深厚的人文土壤。

在没有柏油马路通连的年代,毛连洞算是一个地处僻壤、环境封闭的小山村。靠天吃饭、靠地生养,解决温饱平安已属不易,还能习文修身、尊文尚贤,让重学重教、耕读传家的思想代代接续、延绵传承,实在是难能可贵。

毛连洞民风淳朴,学风浓厚,出了很多名人志士。民国后期,乡绅杨配镐富甲一方,虽然在村中心为其子孙置办的大宅院,但杨配镐并不仗富骄横,他本分和善,在他的教育下,杨氏子弟多饱读诗书,能济世救民。前文提到的杨福田、杨时昌,皆为其后代。

而今,随着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古村落旅游的兴起,毛连洞村凭借着悠久的历史,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品味、旅游。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旅游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贡献独有的历史价值。

中午12点,采风团准时结束了在毛连洞的行程。我看着砖墙上“国家存亡在此一战”“全民参战”“我们要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等战时标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闪着金光的地方。

五、

我们吃过午饭,沿观光路线,重点了解了肖横岭村的“一宅变四园”即鼓励村民盘活闲置宅院,充分利用庭前院后废弃空地,把闲置的农家院变成菜园、果园、花园、游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效益;牛横岭村的“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特色采摘;马横岭村的“一村一品”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但毛连洞三个字,像萤火虫一般,一直在我眼前扑闪。我百度查询,对毛连洞的情况才有了进一步了解。

毛连洞村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的浅山区,隶属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管辖,在大河涧乡政府西一公里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通往盘石头水库、七里沟风景区的公路,从毛连洞穿村而过。

毛连洞村总面积324.6公顷,共208户701人。本村没有工业,村民靠传统的小麦,玉米,红薯,大豆和芝麻种植或外出打工为生。

2020年7月,在市、区相关领导的指示下,毛连洞村开始向上级申报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申请,在以杨杰为首的村委班子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对村里的古建筑进行合理修缮。9月,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项目被列为鹤壁市淇滨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并作为重点项目在第三季度集中开工建设。

2021年1月,被河南省爱卫会命名为2020年度河南省卫生村。

2021年11月,被河南省住建厅等六部门列入第六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2022年8月,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22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2022年11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2023年1月,被河南省爱卫办命名为2022年度河南省健康村庄。

近几年来,毛连洞村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多引人注目的省级荣誉,与村委的主事人杨杰密不可分。

杨杰原先在外从事建筑工作,发家致富后不忘乡里。他于2014年回村当选为村委主任,决策利用毛连洞的红色旅游资源、古村落古建筑资源、打造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开发特色农产品采摘、销售,以及乡村度假、红色旅游等特色文旅服务。

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杨杰协调资金3000万元,开始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山区土地流转的脱贫帮扶攻坚行动。

2016年,杨杰组织流转了毛连洞村南马路旁的230亩土地,开建了牟山生态园。他按计划把园区建成了集特色农业、观光、采摘、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生态项目。开园即安置了70户贫困家庭分红。园区每年可用村民散工百余人次。实现70户村民提前脱贫。

2018年,杨杰当选为村支书后,他把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提升为具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阵地。

目前,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建成总面积2400平米,以留存的革命遗址为基础,对中共汤阴县委旧址、抗日自卫团所在地旧址、原汤阴师范学校旧址等8个院落144间房屋进行修缮维护,打造集“游、学、研”功能于一体的红色研学基地。村内还建了红色图书馆,2000余册红色书籍摆满书架,供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游客借阅,深入推进党史、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

在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的带动下,大河涧乡所管辖十几个村庄,已形成了大河涧乡美丽乡村田园风光旅游带。

采风归来,我思绪万千:鹤壁是一座因煤而建的城市,靠不可再生的煤资源而兴,是汤阴县的一个镇单列省管后,快速发展而来的城市。大河涧乡是鹤壁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沿途所经路段,竟然没有发现一个与煤产业有关的企业。亲临驻足的毛连洞等几个村庄,也都没有煤产业的痕迹,也没有靠山吃山的开采企业。所能见到的都是一些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的种植,古建民宿餐饮旅游的服务等产业。除了房屋、村落、路面,大美河涧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花红柳绿,枝繁叶茂。还有流过境内的水质排名第一的“中国诗河”淇河。

这样生态,这样人文,散发着一种青绿的浪漫气息,释放着一种清爽的甘甜味道。何患乡村脱贫致富就不能保持绿水青山;何愁乡村发展振兴就不能布局农业种植。田野碧绿,瓦舍古朴,道路金光闪闪,天空湛蓝,山水青秀,人心鲜红。这就是大美河涧的色彩,这就是毛连洞的色彩。

六、

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几年后,十八洞村成功脱贫,形成了“十八洞精神”。这是一种担当作为、精准成事的精神。

因此,毛连洞肯定与洞有关,肯定与十八洞精神密切相关,虽然二者处在祖国的不同位置。

2023年8月18日写于郑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