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钦
初春时节,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友人漫步在山城建溪河畔。清新的早春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溪边丝丝垂柳新芽初绽,星星点点的嫩黄点缀在柳枝间,在清爽的春风吹拂下有节奏地摇曳飘荡,其倒影在和煦阳光的映照下,水面泛起一层层涟漪,金光闪烁,格外美丽动人。友人一时似乎发现了什么,激动地脱口而出:那不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诗句描写的初春景色吗?
友人说的“绿柳才黄半未匀”诗句源于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一首题为《城东早春》山水诗:“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百花含苞待放,唯有柳枝新芽冲寒而出,最早给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这样的景色虽然没有如烟杨柳的热闹,一般不易引人注目,却充满生机和希望。“绿柳才黄半未匀”,诗人敏锐地嗅到了春的气息,进而引动诗兴,酿出佳作,饱含对早春的赞美之情。
从“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柳芽”,想到韩愈《初春小雨》中“遥看草色近似无”中的“草色”。它们都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看似平淡,却不平淡,看似平凡,却不平凡。写春景的诗,唐诗中多取热闹的晚景,这里诗人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远远超过烟柳满城的晚春景象,诗人对早春景物的体察见微知著,别出心裁,令人叫绝!识才如赏春,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正在成才道路上攀登的年轻人,如同初春的“柳芽”“草色”,有着无限的生机,诗人赏春的这般远见卓识,在选人用人方面不也值得借鉴吗?
没有绿柳“半未匀”,哪有“花似锦”。名家不是天生的,他们无不是从无名到有名,经历了一个逐步成长的艰难过程。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只乐于欣赏“上林花似锦”,对名家名人趋之若鹜,竭尽锦上添花之能事,对于大批崭露头角的无名小辈,一概漠然视之,要么求全责备,要么论资排辈,致使一些本来很有潜力的新苗,因得不到春风的抚爱而枯萎夭折。对名家锦上添花自然无可非议,但不能忽视从某种意义上更为急迫、更为重要的对后起之秀的“雪中送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优势,就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国家的未来寄希望于千千万万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我们高兴地看到,不少老同志高风亮节,对后起新人成长倾注热情,当人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就敏锐发现,倍加珍惜爱护,大力扶持提携,提供成长的“沃土”和“平台”,扶上马送一程。他们的可贵在于高瞻远瞩,从早春绿柳“半未匀”中,看到盛春“花似锦”的前景,即从无名小辈中看到未来成才的希望。从他们这种有胆有识、甘为人梯的举动中,不也可以领略到“诗家清景在新春”的崇高意境吗?
责任编辑:李龙年
发表于《武夷》2019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