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的头像

《武夷》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8/25
分享

从邵武出发

施晓宇:从邵武出发

鼠年重阳节前,我来闽北邵武市,从下榻的和平镇和平村出发,以远远望见高耸天符山的聚奎塔为坐标,沿着蜿蜒曲折的禾田溪款款而行,清澈晶莹的溪水映现出我沐浴在金秋夕阳中的倒影。不知不觉间,走过一公里的乡间公路,跨过一座横卧禾田溪上的石桥,我来到了天符山脚下。最先看见的,是和平古镇村民竖立的一块功德碑,上刻《通塔路修筑记》:

建设于明万历间的聚奎塔,是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聚奎塔”三字为全国唯一无可争议的袁崇焕真迹,200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通往该塔的道路崎岖难行,为更好地保护及开发这一历史文物,……(镇政府)对通往该塔的道路进行全面改造。

修路工程以民间集资80万元的方式,自2014年7月动工,10月竣工。为感谢踊跃捐资的村民,特意将捐资者的姓名和捐资数额(最多的2万元,最少的20元),密密麻麻镌刻于功德碑上:“以彰其德”。

仔细读完功德碑碑文,我满怀敬意——大多并不富裕的和平古镇村民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善款,捐助修筑通往聚奎塔的道路,为的是以此缅怀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袁崇焕。他们不理解,袁崇焕与岳飞都是满腔热血、爱国为民的民族英雄,为何却都含冤而死?为何死后岳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比崇高,反而是凌迟而死——死状比岳飞惨烈万分的袁崇焕,死后并没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记得?同样沉思不解中,我顺着山坡拾级而上,很快来到了天符山顶聚奎塔下。目力所及,正前方就是和平古镇村民无比骄傲、由袁崇焕题写于聚奎塔正门之上的塔名:“聚奎塔。”三个颜体行楷大字,笔画工整,舒朗浑圆,刚劲有力。透过干净挺拔的字迹,俨然可以看见袁崇焕并不伟岸却傲然挺立的身姿。

在这里,沿着陡峭逼仄的塔内石磴,螺旋而上砖石结构五层高的聚奎塔极目四野,我们姑且不论“聚奎塔”三个字是否真的是袁崇焕留下“全国唯一”的笔墨真迹?至少有一点可以证明,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确实是从偏僻的闽北邵武出发,走向繁华的首都北京,再走向硝烟弥漫的抗金(清)辽东最前线。因为,袁崇焕曾在邵武县任过三年县令,这是绝大多数国人所不知道的。

明万历十二年六月六日(1584),袁崇焕(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村。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35岁的袁崇焕以三甲第40名考中进士,被授予福建邵武知县。而第一个推荐袁崇焕出守辽东的恩人,是当过监察御史——时任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兼管辽东大小盐池的长官江日彩(字德华)。江日彩是福建泰宁县城关人,1607年——比袁崇焕早12年考中进士,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江西金溪县令。升任浙江监察御史后,“专劾贪官污吏,严惩各地豪强”。继而行使钦差职权,巡视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为久旱不雨,饿殍遍野的三省百姓冒死上陈《为三省免加派疏》获准。“民感再生之德”,山西运城为之建生祠。于是朝廷将江日彩擢拔到太仆寺担任少卿(次官)。由此,江日彩知道了在家乡邻县邵武当知县的袁崇焕与他是一样人品的人,平时热衷兵法,满怀忠君报国之志,就有了举荐的意向。有夏允彝著《幸存录》为证:

崇焕少好谈兵,见人辄拜为同盟,肝肠颇热。为闽中县令,分校闱中,日呼一老兵习辽事者,与之谈兵,绝不阅卷。或问之,则曰:士子宜中者,自有命在,随意抽取可也。斯岂执事必敬者乎?

春秋时期,晋悼公的肱股之臣祁奚尚且做得到:“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先是推荐仇人解狐接自己的班,当中军尉。不幸解狐还没上任就病死了,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自己的班。晋悼公对大公无私的祁奚坚信不疑,还真让祁午当了中军尉。转眼1500年过去了,何况江日彩是举荐一个胸怀大志、小自己14岁的“邻居”? 所以江日彩公开向明朝第16个皇帝朱由校力荐袁崇焕,可谓君子坦荡荡。其上疏曰:

今邵武令袁崇焕,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臣向过府城,扣其胸藏,虽曰清廉之令,实具登坛之才,且厚自期许,非涉漫谈。其交结可当一臂者,闻尚多人。今见觐于辇毂下。枢部召而试之,倘臣言不虚,即破格议用,委以招纳豪杰,募兵练将之寄,当必有以国家用者。

正是因为有了江日彩的力荐,接着有了御史侯恂建议袁崇焕破格到兵部任职。区区邵武知县袁崇焕才于明天启二年二月(1622),被皇帝朱由校批准以兵部职方司主事(司局级)身份出守宁远,兼辽东监军,抗御强敌。而在这之前,听说江日彩在皇帝面前推荐自己出守辽东时,袁崇焕为了有备无患:已经单骑一人,勇敢深入辽东敌后调查敌情,回朝备陈当前关外的严峻形势和对付方略,请兵御守山海关,这才坚定了朱由校重用袁崇焕的决心。《熹宗实录》记载:同月,朱由校又破格提拔袁崇焕为山东按察司佥事,监军山海。

后来的事实证明,袁崇焕果然是明末最卓越的军事家之一,也证明了江日彩慧眼识珠,看人精准。

明天启二年(1622)初,袁崇焕前往京都觐见皇帝朱由校。这时辽东重镇广宁刚被后金军攻陷,袁崇焕向朱由校保证:“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多数畏尾缩首的朝中大臣也都顺水推舟,夸赞袁崇焕有这种才能,于是朱由校再次破格提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正三品),督关外军队,拨给帑金(军费)二十万,让袁崇焕招兵买马。

明天启三年(1623)九月,袁崇焕到任次年,驻守宁远城,按规制严格重修城墙、工事,十分重视宁远防务。

明天启四年(1624),袁崇焕因防守宁远之功,先后晋升为兵备副使、右参政。

明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西渡辽河,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虽拥重兵却怕死退回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袁崇焕得知后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等全体将士盟誓,孤军奋战,誓死坚守宁远城。在袁崇焕指挥罗立等将士用花重金买回的13门葡萄牙红夷大炮,猛烈炮轰密集冲锋的后金军骑兵后,虽然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连续两天攻城,却由于城池坚固,不仅没攻下,连自己都中炮重伤,手下将士更是在密集炮火之下死伤惨重,无药可治,不得不下令狼狈撤退。努尔哈赤事后说道:“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还对手下诸将百思不得其解地说过:

朕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何独宁远一城不能下也?

为此,袁崇焕初战告捷,取得了“宁远大捷”,使得举国欢腾,袁崇焕因此升为右佥都御史。两个月后又升袁崇焕任重新设立的辽东巡抚,加封兵部右侍郎(国防部参谋长)。

明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伤重不治,“驾崩”于今天的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68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后金大汗位。袁崇焕一发炮弹轰死了能征惯战的父亲,对皇太极而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明天启七年(1627)正月,关内关外尽归袁崇焕辖制后,袁崇焕趁皇太极举兵进攻朝鲜之际,赶忙派人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这是因为袁崇焕在四年前,坚持正确主张,加固修筑宁远城墙、工事,使得后金骑兵无法攻破,故才取得“宁远大捷”。尝到甜头的袁崇焕依法炮制,加固锦州等城墙、工事,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同年五月,皇太极从朝鲜兵败退兵后,率大军直抵锦州,将锦州重重包围,却因城池坚固,无法攻下。皇太极转而派兵攻击宁远城,依然久攻不下,反而在明军葡萄牙红夷大炮猛烈轰击下,再次伤亡惨重。六月,皇太极无可奈何,命令后金军撤兵,袁崇焕又取得了“宁锦大捷”。可以说,袁崇焕是大明王朝唯一打败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人的有功之臣——居功至伟!

同年七月,袁崇焕不但没有得到奖励,反而被大权独揽的太监魏忠贤逼得辞去辽东巡抚等一应官职,黯然回乡。

明天启七年八月(1627年9月30日),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同父异母的弟弟——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是为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即位伊始,就除掉了不可一世的太监魏忠贤、客氏等人,重新启用袁崇焕,将其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正一品),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明崇祯二年(1629)十月二十七日,后金军队避开明军设立的辽东防线,兵分三路,由蒙古方向借道,挥兵直入,过关斩将,京都很快暴露在敌军面前。袁崇焕得知后,紧急调动关宁铁骑集结,火速返京驰援。最终,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在广渠门外追上后金军队并交战,经激烈厮杀,本来就惧怕袁崇焕训练有素的关宁铁骑的后金军队大肆溃败,京师危机很快解除。因此,杨惟和这样评价道:

十余年奴氛孔炽,士卒畏敌,不畏将帅。袁崇焕一振起之,而将士始用其命,军民始安其生,天下壮之,真今之方叔也 。

明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崇祯皇帝朱由检怀疑袁崇焕通敌,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所设离间计,起作用了,耳朵软的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审查。这正是否极泰来的反面,乐极生悲。

明崇祯三年(1630)8月16日,一代名将袁崇焕留下绝命诗赴死: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在北京西市刑场(清代才将刑场改为菜市口),袁崇焕被刽子手凌迟3543刀,活活剐死,年仅46岁。史载行刑时,北京百姓都认为袁崇焕“招敌入京”,“献地讲和”,对其恨之入骨,纷纷出钱购买其肉生吞。他的肉被近万人抢食,许多人事后还以此炫耀。亲眼目睹惨状的夏复苏写道:

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

万幸的是,袁崇焕惨死时,第一个推荐他的恩人江日彩已经去世五年了。不然,也许第一个受株连的就是江日彩,甚至要株连九族。袁崇焕的冤案直至清初修史时才真相大白。连清乾隆皇帝都于心不忍,为之平反: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2007年4月25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到东莞石碣镇水南村,参观在“袁崇焕故居”基础上修建的“袁崇焕纪念园”,亲手写下题词:“护国爱民、英名永辉。”

回眸天符山,告别夕阳中金光四射的聚奎塔,我对390年前受冤惨死的袁崇焕,心中唯有一声惜叹。

责任编辑:李龙年

发表于《武夷》2021年第一期。施晓宇,福建福州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