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的头像

《武夷》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8/26
分享

再访浑头林

黄子平:再访浑头林

莒口镇东山村浑头林自然村,是一方遗落在大山深处,集天地人和之大美的,处处冒着文化气息的古村落。

都说熟地无风景,因曾经在莒口工作,而好友家就住在该村,去的机会颇多,然而往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对浑头林深层次探究。近期陪南平市文化艺术界几个朋友再访浑头林,也就沉下心来,寻找一些值得提笔写一写的风景。

浑头林有一眼古井,从井圈麻花石上,那先民提水留下来的一道道深深的刻痕,就能很清楚看到它的历史。而那高高的井圈上,“泉美液清”四个楷书体大字,虽然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清晰可辨,书与刻都那么隽永,这四个字无论从左到右读,还是从右往左读,意义都差不多,很有趣,很吸引游客,这应该是制作这个井圈的先人们所没有料到的。好友告诉我,他儿童时代,这个村全村饮用水都靠这口井,井底有两股涌泉,源源不断,泉水清沏甘醇,诗云:云谷清泉一派长,味甘却似饮天浆。这眼甘泉养育了浑头林一代又一代人,每年古历腊月廿七八,村里的长辈都要组织村民清洗水井,先是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动,轮流上阵,用平时挑水的木桶将水井里的水舀干,而后选一位身体健康、瘦小精灵的年轻人,戴斗笠,穿蓑衣,下井清洗井壁上的青苔、井底的淤泥,最后放上活蹦乱跳的鲶鱼,清洗水井便大功告成,来日一早人们又可以到井里挑水煮饭了。

如今这眼井已经成了一道风景,供游人观赏了。

专家考证,浑头林的墙砖是典型的明末清初的砖头,距今已经400 多年,保持如此完美的明末古建筑群如今已经很少了。浑头林建筑群防御功能明显,一座民宅就是一个分体式古堡,每栋建筑既相对独立,又有小侧门互通。平时自立门户,各家各户互不相干,追求岁月静好;战时打开侧门,携手相助,共同御敌。这个村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每扇门板都用上千年苦槠树,锯成 20 公分厚板,朝外一面还包上铁皮,打上铆钉,这样处理后的大门斧头劈不开,大火烧不透,在冷兵器时代坚如磐石、牢不可破,门内用二十公分粗壮的硬木做丁字支撑,一字一头顶住大门,丁字一头顶在距离大门两米左右的一个深埋在路中间的石柱内侧,这样加固后的大门坚固无比。浑头林的先人们,也便在这坚固无比的村堡里,地老天荒的快乐生活着。

浑头林村还建设了隐蔽性极佳的地下室,安置老人小孩,万一土匪攻进村子,老人小孩不会受到伤害,实际上浑头林村从未被土匪攻进过,这里成了附近村庄防御土匪的重要堡垒,70 多年过去了,墙上还清晰可见:“团结一致、消清土匪”的标语。七十多年,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和平发展的快车道,村庄的防御设施已经成了向游人展示匪患横行年代人们和土匪斗争的活标本,向人们倾诉和平的可贵。

浑头林村六、七十多栋砖木结构古宅,栋栋精美绝伦。墙头垂直向下的砖雕装饰是闽北古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建天井用的宽大平整的条石,每条都超两千斤以上,在完全没有机械助力的时代,怎么运进屋内安放到位的,让我心底里敬佩先人们的智慧。古时浑头林每户人家都建有私塾(小书房),请专门的教书先生教育家里的孩子,足见当时的富裕。村里为什么不集中办学校目前已经没办法考证,但足见该村很早以前就十分重视小孩子的教育,小班制效果好,看起来小班制教学浑头林人 400 年前就发明了。

漫步浑头林古巷,嗅着闽北传统文化的芬芳,沐着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诗情画意,还有蕴藏在这深深庭院里的一面花窗、一幅石雕、一堵老墙都让我感悟到不同的情感。这是古老岁月蕴藏的优雅,这是闽北文化的温婉和静美,想要细细品,请君多到几次莒口浑头林,她位于闽北两座文化名山云谷山和西山之间。

责任编辑:李龙年

发表于《武夷》2021年第二期。黄子平,福建浦城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