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的头像

《武夷》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9/04
分享

观音之堂

                                                                       乔  夫

横坑村的村尾往外拐有一个弯垱,弯垱里坐落着一栋两层的楼房,号观音堂。远远看去,楼房青砖黛瓦,斑驳老旧,尽显沧桑。楼房的布局比较特别。占地的形状呈长方形,有五、六十步长,二十余步宽,靠山边和进村口的两面是青砖斗墙,其它两面则是木料板面。房子的中间有一口两层贯通的天井,用于采光和通风。奇特的是楼房的一层用木板二一开分隔,较窄的部分是临河的一侧,进村的道路就径直从这一绺通过。通道就是楼房一层的外侧,而且过道两边布着厚厚长长的大板凳,靠外的一侧还用栅栏拦成“美人靠”。乍一看,这通道之下既未跨河也未跨沟,却令人感觉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过道,而像一座廊桥。

村子里还没通公路的时候,这条通道就是从西面进村的入口。在入口之外还有一个弯垱,村庄的人称之为水口。水口有一片由香枫、米椎等树木为主构成的森林,据说这些树木比村子的年龄还大,它们枝干虬劲,茂密参天,与前方的观音堂遥遥相望。从西面进入村子,就要穿过这一片茂密的森林。再款步前行,走向那廊桥式的通道,远远地就会看见通道门楣上,镶嵌着用青砖雕刻的三个大字——“嵘衢坊”。

“嵘衢坊”是横坑村的古名,是这个村庄的开宗始祖黄德亲自撰取命名的。黄德是唐末工部侍郎黄峭的嫡孙,因他的原生地盖竹村地势逼仄,不利发展,宋太平戊寅年(978),便从盖竹村挚家而来肇基建村。

观音堂的正门,朝着村子出来的方向。房子的一层撇开廊桥式的通道,内则的正面是一扇大门,二层是雕花的木门窗。一层没有架设上下的楼梯,要上二楼,必须经大门的旁边绕道。

一楼大门的旁边有几级石阶,石阶上有一扇侧门,门内是两绺细长的土台,种着一株青翠葱郁的黄莲木和百合、鸡冠、凤仙等花卉。那百合也很特别,杆子粗壮,呈紫色,叶子又厚又绿,开的花是火红色的,花瓣还会上卷,花蕊外射,像带飘须的红灯笼。与花台相对,是有一所单层的小房子,与大楼的二层相连,既是观音堂附属的将军殿,又是通往观音堂的过道。

将军殿供奉着两尊将军菩萨,据说一位姓李,一位姓郑。他们是观音堂配塑的护法神。大楼的二层则供着观音、弥勒和药师佛,要到里面朝拜观音等佛,就要经将军殿过。

大楼的一层过去还供奉着十八罗汉和一男一女两尊神像,只是在“文革”期间观音堂的所有神像全都被毁,后来恢复,一层的十八罗汉就没再塑,但那一男一女两尊神像仍供奉在一层的正殿。两尊神像塑的是一对夫妇,村里人称男的为“福善尊王”,问过村里的长辈,但他们也说不出“福善尊王”的来历。百度电脑,倒是有相关“福善王”的文字。说是隋末时期,邵武、光泽和江西省黎川、资溪等地洪灾频发,民不聊生,有一年隋炀帝指派温陵(今泉州)太守欧阳名祐火速赶到邵武大乾和光泽中坊等地抗灾济贫。欧阳太守一到灾区,就心系灾民,组织抗灾,恢复生产,但就在救灾工作接近尾声时,年仅42岁的欧阳太守在一次抢运救灾物资时,所乘木船被风浪掀翻不幸遇难。为纪念欧阳名佑,周边民众在邵武大乾村于隋末唐初修建了“欧阳太守庙”,又称“惠应庙”、“惠应祠”,北宋政和年间,朝廷册尊欧阳名祐为“福善王”,“欧阳太守庙”也更名为“福善王庙”。据说过去每年农历八月初一,都有来自邵武、光泽和江西黎川、资溪等地的二千余民众相聚一堂纪念欧阳名祐。邵、光、黎、资四县相邻,我的祖先黄盖自公元951年从今邵武市的和平镇坎头上井村被父谴发、信马由缰到达临乡桂林的盖竹村开枝散叶后,又曾从盖竹到江西黎川作过数年移居,因此,故乡观音堂一层供奉的“福善尊王”是否“欧阳太守”,似曾有因,但无从可考。

小时候我是去过几次观音堂的。村里的老一辈妇女经常聚在那里念弥陀,尤其有新人加入念佛队伍的时候,都要老佛婆们聚在一起带到那里举行“上佛堂”仪式。不知从何时传下的风俗,村里的妇女一旦年过五十,或许是到达这个年龄,一般子女都长大成人了,她们就一一加入佛门,学习念经,修身养性。也还真是神奇,尽管她们目不识丁,却在老佛婆的带领下,通过半年、一年的学习,许多的佛经都能背诵下来,而且从此粗口、骂人也少了。新人上佛堂的仪式很肃穆,也很隆重,有很多的供果和点心,我们小屁孩儿们去到那里,就是为了混吃混喝。但平常的时候,小孩儿们都不敢去那里,说是那里有鬼,因为观音堂的一楼除了供有“福善尊王”,里面还放了很多的空棺材。过去的时候,村里人一上五十岁,就会为自己提前做好棺材,起个好名叫“寿材”,说是“寿材”早做,寿命更长。做好的“寿材”,就置放在那里。

至于观音堂建于何时,也是不见文字记载的。听说嵘衢坊的开宗始祖来这里筑基建村,最初是居住在至今村人还叫水口上的虾公弯那个地方的。那时候,现今为村坊的地方是一片茂密的小径竹林。传说是忽有一日,德祖公看见一只母鸡从竹丛里带出一群小鸡来,顿然开悟:“那才是繁子衍孙的所在啊!”

村庄的地形东西走向,西面山梁的龙脉走到村口略嫌凹陷,所以,观音堂的建筑一半建得像旱地廊桥,为的是接通龙脉,也就叫“接龙桥”。村中现存最老的古屋建于宋景德二年,也就是最早德祖公居住过的,以此推论,观音堂的建筑时间也应在宋朝景德年间。

整座建筑号“观音堂”,应该也是有讲究的。堂中供奉的除了李、郑二位大将军和民间之神“福善尊王”夫妇外,主要供的是弥勒、药师和观音三佛。弥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药师能治众生贪、瞋、痴之病;观音“千手千眼”,意寓救众生苦难法力无边,办法良多。《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说:“从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向东,过十条恒河里的沙数那么多的佛国,有一个世界叫净琉璃,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以无上愿力形成的净土。那里没有女人,没有五浊,没有爱欲,没有意垢,没有恶道及苦音之声,白银和琉璃的地面,所有的房子全是七宝做成的,其功德庄严与西方的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在这个世界中,还有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辅助药师琉璃光如来教化众生,二位大菩萨将在未来分别继承药师如来的衣钵成就佛位。”

觉者即佛,悟者即佛。于是我想,观音堂——“观村坊福音之堂”,不正是祖先对后人的祈愿么?


                                                                                                                    责任编辑:黄文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